《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总字第二十期).doc_第1页
《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总字第二十期).doc_第2页
《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总字第二十期).doc_第3页
《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总字第二十期).doc_第4页
《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总字第二十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文章精选2008年第20期北京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Beijing Dachengfanglue Taxpayer Club本资料内容主要选自报纸、杂志及网络免费资料,仅供俱乐部会员阅读学习目 录 (2008年第20期 总字第四十七期)2008年10月16日1、集体企业改制巧妙设计操作步骤 -32、精心筹划工资薪金全年发放方案 -63、企业安置残疾人比例与税收优惠筹划- -94、运用税法对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筹划 -145、分期确认收入的税务与会计处理-256、以前年度结余的福利费如何税前扣除 -307、成本费用的会计与税收处理差异(三) -328、成本费用会计处理与税前扣除的差异(四) -36 9、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财税差异 -40一、税收筹划集体企业改制巧妙设计操作步骤案例分析甲企业原来是一家集体性质的福利企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原福利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改为执行安置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因此,甲企业的关联方M公司(非集体企业)准备在2008年下半年吸收合并甲企业。甲企业目前实收资本(全部为集体资本金)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评估价值为8000万元,无可在税前弥补的亏损。M公司与甲企业的重组活动准备分两步进行:第一步,M公司吸收合并甲企业,吸收合并过程中非股权支付额为0。第二步,吸收合并后,M公司将甲企业的原集体资产以股份形式全部量化给职工,并且职工拥有所有权。甲企业原来的经营业务将停止,并开始新的经营业务。政策分析吸收合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也就是说,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重组都将被认定为应税重组。在实践中,很多重组交易中涉及的现金流量较小,对这些重组交易征税会阻碍有正常经营目的重组的顺利进行,因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可能会出台政策,对免税重组的条件重新进行明确。新的企业重组政策有可能将对免税重组增设“经营的连续性”和“权益的连续性”两个条件。经营的连续性,即企业重组后,受让资产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继续与被转让企业相同目的的经营业务。权益的连续性,即转让资产取得受让企业相应股权的股东,在一段时间内必须继续保持对受让企业股权的控制。从M公司吸收合并甲企业的过程来看,重组中的非股权支付额为0,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9号)的规定,基本上符合免税合并条件。但是,因为M公司吸收合并甲企业后,经营业务不再延续,而且集体资本也不再延续,所以上述合并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能否被认定为免税合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甲企业在被吸收合并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负担750万元(80005000)25%企业所得税,而M公司取得甲企业资产也可按照评估后的价值确定计税成本。量化资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60号)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允许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可以将有关资产量化给职工个人。为了支持企业改组改制的顺利进行,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份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需要注意的是,国税发200060号文件仅仅适用于“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而M公司吸收合并甲企业后并不是纯粹的集体企业,此时将集体资产量化给职工,需要对职工按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M公司吸收合并甲企业,可以按以下次序进行:第一步,在合并前,甲企业先将集体资产以股份形式全部量化给职工(如有必要,在量化资产前,也可对职工结构进行调整),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假设名称为“甲公司”)。根据国税发200060号文件的规定,对职工取得的量化资产,可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步,在合并前,应当对甲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经营业务进行改造:1.部分不准备继续持有甲公司股权的职工,可以将其持有的股权对外转让,并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2.停止甲公司原有经营业务,购进相关设备,开始新的经营业务。第三步,待甲公司改造完毕后,M公司吸收合并甲公司,假设吸收合并过程中非股权支付额仍然为0。企业合并后,甲公司经营业务仍将延续,并且甲公司原股东仍将继续持有M公司股权。因此,企业合并行为符合免税重组条件的可能性增大。按新的筹划方案,M企业就可以节约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注意事项1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重组的相关税收政策尚未明确,实施上述筹划方案不一定能够达到免税重组的目的,因为企业的重组活动不能因税收政策不明确而推迟或者停止。笔者建议,在不增加重组成本的前提下,可实施上述筹划方案,从而尽可能减少税收风险。2上述筹划方案只是推迟了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果筹划后符合免税改组条件,M公司取得甲公司资产应当按照原账面价值确定计税成本,不得按评估价值确定计税成本。此外,在量化资产过程中职工取得股权的计税成本为0,企业合并后换得新股的计税成本也为0,以后转让股权时应当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熊臻)精心筹划工资薪金全年发放方案国税发20059号出台后,关于全年一次性奖金即年终奖的纳税筹划报刊杂志谈得比较多,如:“不论年薪多高,年终奖上限为72万”等等,可惜的是,几乎所有的筹划就年终奖谈年终奖,没有在一个纳税年度统筹考虑,本文就此做一研究。 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年终奖的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并且规定取得除年终奖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也就是说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12月(次)缴纳月薪个人所得税, 再加上一次年终奖缴纳个人所得税。假定某纳税人200*年全年收入(含年终奖,以下简称年薪)扣除税法规定的全年扣除费用、三费一金以及税法允许扣除的其他费用(上述所有的费用简称总费用)后为M元,其中年终奖为N元,显然当M0做一分析。 首先应该肯定当M-N一定时,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M-N)/12该纳税人月缴纳个税最少,这里不再证明。 参照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税率表,月薪应纳个税函数F1(x)是分段函数, F1(x)=0.05x-0 当 0100000 (区间K9) 为方便,统一F1(x)=Aix-Bi,其中x在区间Ki=(Ci,Ci+1上(当I=9时,K9=(C9,C10)。 同样,年终奖应纳个税函数F2(x)也是分段函数,可以得出 F2(y)=12F1(y/12)+11Bj, y/12在区间Kj上。 令M=12x+y,全年应纳税个税函数F3(M)=12F1(x)+F2(y),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出下表(表一)的最佳分配方案,纳税人按此分配方案发放年薪能达到最大的节税目的。 M的取值范围 年终奖N 月应纳税所得额 0,6000 0,6000任意值 (M-N)/12 6000,12000 M/2 12000,35500 6000 35500,48000 M/2 48000,106000 24000 106000,120000 M/2 120000,355000 60000 355000,480000 M/2 480000,940000 240000 940000,960000 M/2 960000,1640000 480000 1640000, ) 720000 (表一) 为便于读者理解,下面取例说明。 例1:张某2007年年薪140000元,允许扣除的总费用20000元,M=140000-20000=120000. 发放方案 年终奖 月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应纳个税 方案一 75000 3750 19875 方案二 60000 5000 16375 方案三 45000 6250 17125 (表二) 发放方案二利用了表一的分配方案,是最节税的。 例2:李某是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2008年年薪3000000元,允许扣除的总费用60000元,M=2940000. 发放方案 年终奖 月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应纳个税 方案四 720000 185000 1027125 方案五 600000 195000 1045125 方案六 1200000 145000 1068125 可见方案四是最节税的,同时也说明了“不论年薪多高,年终奖上限为72万”的问题。 当然表一并不是唯一的最节税的方案,只要年终奖按表一确定之后,每个月应纳税所得额是可以适当调整的,只要保证每个月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跟(M-N)/12的适用税率一致,最终缴纳个税都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在赘述。 因此企业在年初就要合理的预测每个员工的年薪、允许扣除的总费用,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发放月薪、年终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筹划的目的。(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周小兵)企业安置残疾人比例与税收优惠筹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8年4月2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一、对残疾人保障法的理解: 1、残疾人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基础,残疾人就业是各企业、各单位、全社会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扶持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享受劳动就业的权利。 2、残疾人在劳动就业方面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需要由法律制度来保障,残疾人保障法明确“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至于“规定的比例”,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职工总数的1.5%安排残疾人就业。这里的1.5%为“最低比例”,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情况规定的比例要不低于条例规定的1.5%,例如北京市为1.7%、上海市为1.6%、天津市1.5%. 3、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虽然没有直接规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但是残疾人就业条例明确有:“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级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4、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只是督促各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不能以此代替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性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及就业等,是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的补偿性措施,对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政府还要进行奖励,从这一意义来说,它不是一般的政府性基金。 5、残疾人保障金标准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缴纳标准,北京市按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0%缴纳,其它地方多是按照上年度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政策优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规定,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其发放的残疾人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根据财税200792号通知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护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十六“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二)项所称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这样我们可以把企业分为以下三类加以分析其分别所可以得到的税收或经济利益。 1、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的单位且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或者提供“服务业”税目(广告业除外)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 以上单位可以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以及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确定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其发放的残疾人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以上单位不用缴纳残疾人保障基金。 案例分析一:A生产企业2008年利润总额500万元,职工总数100人,月平均安置残疾人25人,残疾人平均月工资2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如下: 企业成本支出=2000*12*25=60万元 退还增值税=25*35000=87.50万元 实际应纳税所得额=500-60+87.5=527.50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527.50*25%=131.875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护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十六,企业除获得所得税每月每名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100%相当于500元(2000*25%)的税收减免优惠外,还实际获得退还增值税87.5*(1-25%)=65.625万元的税收优惠。 2、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但高于1.5%(含1.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5人(含5人)的单位。其发放的残疾人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且不用缴纳残疾人保障基金(以1.5%考虑)。 案例分析二:B生产企业2008年利润总额500万元,职工总数100人,月平均安置残疾人10人,残疾人平均月工资2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如下: 企业成本支出=2000*12*10=24万元 实际应纳税所得额=500-24=476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476*25%=119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护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十六,企业获得了所得税每月每名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100%相当于500元(2000*25%)的税收减免优惠 3、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于1.5%,其发放的残疾人实际工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但需要按照上年度当地平均工资缴纳残疾人保障基金。 案例分析三:C生产企业2008年利润总额500万元,职工总数100人,月平均安置残疾人1人,残疾人平均月工资2000元,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20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如下: 缴纳残疾人保障基金=(100*1.5%-1)*20000=1万元 (如果不安排残疾人,则缴纳残疾人保障基金=100*1.5%*20000=30000元) 实际应纳税所得额=500-1-2.4=496.60万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496.60*25%=124.15万元 企业安置1名残疾人,即获得2万元的残疾人保障金潜在支出收益。 4、三种情况所获得税收减免优惠以及残疾人保障基金比较 A企业支出企业所得税131.875万元,退还增值税87.50万元,净支出44.375万元 B企业支出企业所得税119万元,净支出119万元 C企业支出企业所得税124.15万元,缴纳残疾人保障基金1万元,净支出125.15万元。(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樊剑英)运用税法对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筹划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11月6日印发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6162号),其中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对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无论取得的各项所得是否已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均应当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按此规定2007年3月31日以前要对2006年度的个人所得进行第一次纳税申报,工资薪金所得税交纳在个人所得税交纳中占主导地位(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占50%以上),它涉及面广,对如何充分运用国家税收政策对其进行纳税筹划,以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本文对此做如下探讨,以抛砖引玉. 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关键思路是根据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税收相关减免政策,结合工资薪金发放不同方式的特点,改变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时间,规避或减少应税所得,尽可能在不违反税收政策的前提下享受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减免优惠,以达到降低个人税负的目的.因此,首先要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关于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的相关规定,正确区分工资,薪金所得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在企业或其他单位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所得.这表明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的内涵,不仅是指工资,奖金,还包括各种津贴,补贴,比如:特殊行业的津贴及补贴(主要是指井下,高温,野外,保健等津贴),边远地区补贴,营养补贴,伙食补助等(税收法规,政策规定的一些特殊免税津贴,补贴除外),以及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也包括在内.从范围上包括单位财会,劳资,工会,后勤和其他部门发放的种类与任职受雇有关的一切所得.从形式上表现为货币,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为有价证券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只有在熟悉工资薪金以上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运用国家税法有关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筹划. 一,合理利用税率级差,运用工资奖金分摊法,合理减少个人所得.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人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减除16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超额累进税率指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若干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税额,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其适用的税率也随之攀升,因此,某个时期的收入越多,其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比重就越大.如果某个纳税义务人的工资,薪金类收入极不平均,相对于工资,薪金收入非常平均的纳税义务人而言,其缴纳税收的比重就大得多.这个时候,对工资,薪金的筹划就可以采用平均分摊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分摊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奖金的分摊筹划. 按月份发放奖金,还是按季度,半年或全年发放奖金,在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上是不同的.根据国税发1996206号文件,如果是按月发放奖金,应该将发放的奖金与当月的工资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集中数月发放奖金,按税法规定不能平均到每月与工资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应该单独做一个月的工资处理. 可见,如果奖金所得一次性发放,由于其数额相对较大,将适用较高税率.这时,如果采取分摊筹划法,就可以节省不少税款.具体操作时,企业可以将奖金进行细化,拿出一些奖金按月发放,留一些奖金按季考核发放,最后再保留一部分奖金用于“拉差距”,“拉档次”在年终发放,这样,从总体上说税负就会获得减轻. 案例 张山所在公司效益一直较好,他每月工资为3000元,2006年12月公司为其发放年终奖50000元. 筹划分析 (1)不进行纳税筹划: 全年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1600)10%-2512=1380(元) 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5000020%-375=9625(元) 以上共计应纳个人所得税11005元(1380+9625). (2)若进行纳税筹划,采取将年终奖改为每月预发3000元,其余14000元,留到年终考核发放的办法,则: 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3000-1600)15%-12512+(1400015%-125)=8395元. (3)纳税筹划效果: 两个方案相比较,后者比前者少纳个人所得税2610元(11005-8395). (二)工资分摊发放. 有些单位的工资发放是根据其经营绩效进行的,而在某些经营变化较大的企业里,职工的工资发放会不均匀.这时如果职工和单位进行一定的协调,将工资的发放相对平均化,这样可以少缴税款,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案例 李四为一汽车销售公司职工,该公司实行效益工资制,每月的工资按照“基本工资+提成”的方式发放,在2006年纳税年度里,李四每月工资情况如下(按月份先后顺序排列):7500,9000元,6000,2000,1000,800,1200,7000,6400,8000,9500,10000 筹划分析 (1)不进行纳税筹划: 李四全年应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1月应纳税额=(7500-1600)20%-375=805(元) 全年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为805+1105+535+20+0+0+0+705+595+905+1205+1305=7180(元) (2)若进行纳税筹划,若公司根据以往年度该职工的业绩,估算其月平均工资,薪金水平,确定每月支付5500元,到年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李四全年应纳税情况为:(5500-1600)15%-125 12+840010%-25=6335(元) (3)纳税筹划效果: 企业实际支付工资总额与上一种支付方法相等,但相对于上一种工资发放方法,李四可以少纳个人所得税845元(7180-6335). 二,实行年薪制进行纳税筹划 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确定并支付经营者年薪的分配方式.一般由“基础薪金+效益薪金(或称风险收入)”为主要构成模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经营者试行年薪制后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规定:对于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即企业经营者按月领取的基本收入,应减除1600元的费用后,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并预缴,年度终了领取效益收入后,合并其全年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再按12个月平均计算应纳的税款. 案例某公司客户经理刘某2006年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基本收入为3000元,年终取得的效益收入为50000元,该公司应为其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为: 筹划分析 方案一:如果该企业不是实行年薪制,刘某2006年应交个人所得税额(3000-1600)10%-25 12+(5000015%-125) =8755(元). 方案二:如果该企业实行年薪制, 刘某2006年每月应预缴税款=(3000-1600)10%-25=115(元);全年已预缴税款=11512=1380(元);全年收入=300012+50000=86000(元);月平均应纳税额=(86000/12-1600)20%-375=738.33(元);全年应纳税额=738.3312=8860(元);全年应补缴税款=8860-1380=7480(元). 纳税筹划效果:企业实行年薪制后,在实际支付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客户经理刘某可以少纳个人所得税1275元(8755-7480).由此可见,实行年薪制,在企业支付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职工的税负减少,收入增大;同时由于年薪制中的年薪一般主要由固定薪金,奖金,股票,股票买卖选择权等组成,所以实行年薪制,可以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形成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和约束,真是一举两得. 三,运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优惠办法进行纳税筹划 国家税务总局在2005年1月26日发布国家税务局关于调整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的文件,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做出了新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的方法是,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先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这一计征方法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全年一次性奖金直接按工资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导致的税负过高的问题.纳税人可运用这优惠办法,实现税负最小化的目的. 案例田某基本月薪1000元,每月平均奖金2000元,其所在单位 2006年鉴于生产经营效益不错,决定给每位职工增发年终奖金50000元,并拟定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在次年1月份一次性发放;方案二,在次年1月,2月分两次发放,每人每次25000元. 筹划分析 由于是年终加薪,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在第一种方案下,田某年终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年终奖金确定适用税率的商数:5000012=4166.67元,适用税率为15%,田某年终奖金部分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015%-125=7375元, 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案,田某增发年终奖金确定适用税率的商数为2500012=2083.33元,适用税率为15%,1月增发年终奖金应纳税额2500015%-125元=3625元.由于税法规定:对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人,上述计算方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因此田某2月增发年终奖金应纳税额2500025%-1375元=4875元. 纳税筹划效果:在方案一比方案二中,田某可以 少纳个人所得税1125元(3625+4875)-7375.应此应建议单位采取第一套方案 . 特别提示 当单位工资薪金发放比较均衡时,对于临时增发数额较大的奖金时,是一次发放或是分次发放,要运用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进行筹划. 四,运用福利手段,减少名义工资 由于我国对工资,薪金适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因而工资数额的提高,也意味着上缴税款的比重增加.但可以采取改变工资支付办法,由企业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减少货币工资的支付,使员工的实际工资保持不变,同时又使所承担的税收款项最小化. 筹划之一:单位提供住房 如果单位除支付工资,薪金外,不管职工的住房,则职工在领取了工资以后,还得自己花钱购买住房或租房居住,这样实际上能留存下来的收入大为降低.但这时如果由企业提供住房条件,相应减少职工的收入,则可以节省职工的部分税款.长期累积下去,其数目也不会太小. 例如,周某每月从单位获取工资,薪金所得5000元,但是由于单位不提供住房,不得不每月花费1000元在外面租房居住,实际上周某每月除去住房租金外仅获取4000元的收入.这时,该纳税人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1600)15%-125=385(元) 如果单位为该职工提供住房,每月相应工资调整为4000元,则周某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000-1600)15%-125=235(元), 这样,周某就可以每月节省税款150元(385-235). 筹划之二:单位提供福利设施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缴企业所得税款时,可以扣除相当于计税工资总额14%比例的职工福利费,即这部分费用支出可以免税.在这个限度内,企业应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福利,而且可以根据单位福利水平的高低确定职工的相应工资,薪金收入.通过这些方法,企业可以为职工节省部分个人所得税款.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企业提供交通设施.对于离单位比较远的职工来说,其上,下班都要花费一定的交通费,而且由于不同地方的交通条件不一样.交通的不便利会浪费职工的大量时间,还很可能就会影响职工的正常上,下班.如果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划,提供免费的接送服务,或者将单位的车租给职工用,或则职工以乘车票限额报销,再相应地从职工的工资中扣除部分予以调整.这样,职工由于名义工资额减少,可以少缴部分税款,同时单位由于统一解决乘车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开支. 2.企业提供办公设施及用品.有些企业职工所进行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办公设施及用品,这些可以由企业提供,也可以由职工自己购买.比如有些特殊岗位必须需要使用计算机,照相机,摄影机等.如果这些设备由职工自己购买,则职工会提出加薪的要求,但是这部分加薪有一部分要作为税款上缴,其解决办法同上. 3.企业提供免费餐饮.但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国家对误餐补助有一定的规定,并非凡是误餐补助都会免税.根据财税发199582号文件的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的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补助.其他以误餐补助的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4.企业提供有关住房的其他设施和设备.企业可以根据职工的要求,定制一定数额的家具,家用设备,用较低的价格租与职工,同时调整职工的工资额.企业也可以为职工提供一定的公共设施,比如电话,水,电,暖气等.这些设备即使企业不提供,职工自己也会花钱配置的,但由企业提供不仅会大大地降低成本,而且通过减少职工名义收入,又可以节省部分税款. 筹划之三:充分利用“三金”政策进行筹划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 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及失业保险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可以充分运用此政策,保持调整过的职工工资实际水平不变,甚至有所提高,但由于名义所得降低,其应纳税额将大大降低. 特别提示单位和个人在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以外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不允许在个人应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超过职工工作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部分不允许在个人应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另外有些企业给符合一定条件的员工购买住房,汽车等个人消费品,所购房屋的产权证和汽车发票均填写员工姓名,并商定该员工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或满足其他条件后,该住房,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员工所有.对于这种情况,个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企业在进行该项筹划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人员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不仅仅只限于这些方法,还有一些比如由单位提供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筹划法,单位提供探亲补贴和假期旅游津贴筹划法等,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了,这些方法在这里只提供一种思路,供纳税人参考.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税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变化的,有些方法在一定时期是合法的,但在另一时期可能就属于违法行为,因而纳税人如果想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工作,应该经常注意税法的变化,以免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而处以重罚,得不偿失.(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舒海彬)二、财务管理分期确认收入的税务与会计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项规定,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这一规定与现行会计制度相互衔接,进一步增强了税法的可操作性。现行会计制度对跨会计年度劳务收入确认的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八十八条规定,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此外,企业会计制度第九十五条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类似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中也有体现。会计及税务处理的实例分析实践中,建造合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例如:建造标的造价高且造价在合同签订时就已确定、建造周期一般都在一个会计年度以上。本文以建造合同业务为例对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项所涉及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分析。例:A飞机制造厂2008年1月与某客户签订一项总额为1170万元(含增值税)的飞机建造合同(固定造价合同),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合同约定2010年12月完工。起初该厂预计工程总成本为950万元,至2009年底,由于铝材涨价等因素,该厂将预计总成本调增至1010万元。该厂于2010年9月提前3个月完成合同,客户同意支付奖励款58.50万元(含增值税)。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率17%,适用企业所得税率为25%,该厂建造该飞机的有关资料如下表(确定合同完工进度选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不考虑其他税费):12008年的账务处理登记当期发生的合同成本:借:生产成本320贷: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等320登记当期结算的合同价款:借:应收账款340贷:工程结算290.6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9.40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借:银行存款330贷:应收账款330确认、计量和登记该会计年度的收入、费用和毛利:2008年的完工进度=320/950100%=33.68%;2008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1170/(1+17%)33.68%=336.80万元;2008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320万元;2008年应确认的毛利=336.80320=16.80。借:生产成本毛利16.80主营业务成本320贷:主营业务收入336.80。22009年的账务处理登记当期发生的合同成本:借:生产成本360贷: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等360登记当期结算的合同价款:借:应收账款370贷:工程结算316.24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3.76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借:银行存款365贷:应收账款365确认、计量和登记该会计年度的收入、费用和毛利:2009年的完工进度=(320+360)/1010100%=67.33%;2009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1170/(1+17%)67.33%336.80=336.50万元;2009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360万元;2009年应确认的毛利=336.50360=23.50万元;2009年应确认的合同预计损失=10101170/(1+17%)(167.33%)=3.27万元;2009年应确认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金额=3.2725%=0.82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360贷:主营业务收入336.50生产成本毛利23.50登记合同预计损失:借:管理费用合同预计损失3.27贷:存货跌价准备预计损失准备3.27同时登记:借:递延税款0.82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0.82。32010年的账务处理登记当期发生的合同成本:借:生产成本325贷: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等325登记当期结算的合同价款:借:应收账款518.50贷:工程结算443.16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5.34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借:银行存款520贷:应收账款520确认、计量和登记该会计年度的收入、费用和毛利:2010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金额+已确认的奖励款=(1170+58.50)/(1+17%)336.80336.50=376.70万元;2010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当期实际发生的成本当期应转销的合同预计损失=3253.27=321.73万元;2010年应确认的毛利=当期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当期实际发生的成本=376.70325=51.70万元;2010年应转销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金额=3.2725%=0.82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321.73存货跌价准备预计损失准备3.27生产成本毛利51.70贷:主营业务收入376.70同时登记: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0.82贷:递延税款0.82。42010年工程全部完工,应将“工程结算”科目与“生产成本”科目备抵结平“工程结算”科目余额=290.60+316.24+443.16=1050万元;“生产成本”科目余额=320+360+325=1005万元;“生产成本毛利”科目余额=16.8023.50+51.70=45万元。借:工程结算1050贷:生产成本1005生产成本毛利45。(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增进,陈挺)以前年度结余的福利费如何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以前年度提取的福利费有结余怎么办?2008年是否还可以提取?基数如何掌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最近,有些纳税人向吉林省地税局12366纳税服务热线进行咨询,咨询员小张举例作了解答。从2008年起,企业不再提取福利费,按实际发生额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以内扣除。即低于14%按实际扣除,高于14%的部分,年终汇算时要进行纳税调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第三条规定,2007年度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仍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未实际使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入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企业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第一,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有结余,2008年首先使用这部分结余数,如果不足再按工资、薪金总额14%计算扣除。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结余额非常大,当年实际发生数小于结余数。这种情况可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即使当年发生数超过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也不调整。但不能再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扣除。例1,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5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40万元,当年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30万元怎样处理?咨询员答复道,虽然实际发生额40万元超过扣除标准30万元,但不需要调整,也不能再计提,结余的10万元可在2009年继续使用。2.结余数小于实际发生数,不足部分可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扣除。这时应区分两种情况:(1)结余数加上当年实际发生数,未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例2,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3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咨询员答复道,2008年可扣除20万元,以前年度结余的10万元结零。(2)结余数加上当年实际发生数,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例3,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6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咨询员答复道,2008年实际发生的60万元都可扣除。当年允许扣除的数额是50万元,余下的10万元是用了2007年的结余。例4,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7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咨询员答复道,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因为使用了上年结余后,当年允许扣除的最高限额是50万元。第二,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出现赤字,要用自有资金(税后利润或盈余公积)冲减,不能用2008年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冲减赤字。第三,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结余的福利费必须用在职工福利方面,如果改变用途,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不再提取福利费,原有的“应付福利费”科目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