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doc_第1页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doc_第2页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doc_第3页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doc_第4页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为加快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分析(一)产业现状。1国内信息产业现状。2007年,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软件业务收入5800亿元,增长20.8%。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12%。二是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实现利税2870亿元。三是对外贸易增势平稳,贸易额达到8047亿美元,增长23.5%。四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0000亿元,实现利税超过500亿元,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五是科技创新日趋深入,全行业新品产值率超过20%,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2007年,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新特征,结构转型调整的趋向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回落与全国工业相比基本持平,内资企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三资企业,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整机更换效应明显,高端产品增长较快。2成都市信息产业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427.09亿元,增长39.35%,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实现经营收入310亿元,增长50.3,软件出口额达1.6亿美元,增长41.8%,推动四川省软件产业指标在全国排名由2006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7位。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311户,1家企业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6家软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5家企业成为国家重点布局软件企业。全市共有软件认证企业503家,通过CMM/CMMI三级以上认证企业16家,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重点领域快速推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成化方向转变。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光通信、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二是软件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见表1)。应用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娱乐、IC设计、嵌入式软件和实用性软件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实现了同步增长,整体推进。软件业销售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到2007年达到42.06%。软件产业总收入中软件产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软件服务比重不断上升,软件服务的增速超过软件产品增速。表1 软件业销售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年 度2004200520062007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亿)254.46342.78512.73737.09软件业销售收入(亿)100.25135.43206.26310软件业所占比重(%)39.4039.5140.2342.06(3)产业载体不断完善。一是专业园区基地建设快速发展。以成都高新区、经开区为主要载体,相继成立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武侯科技工业园、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金牛高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园区),各类技术公共平台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国内外大批产业相关企业和人才迅速向基地聚集,加速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2008年国家发改委认定成都为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二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相继落户成都,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信息安全、数字娱乐、电子元器件和通信等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的产业链,以配套吸引大企业,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若干中小企业、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4)信息产品不断丰富。一是“成都制造”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逐步形成了包括通信技术及设备、广播电视设备、计算机及软件、数字视听产品、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与信息材料、军用电子产品、医疗、环保及电子仪器等15个大类、1000余个品种;在软件产品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间件、网络与通讯管理软件、嵌入式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管理软件、工具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网络游戏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教育软件等软件产品取得了新突破,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和软件产品,2007年成都市登记的软件产品总数达1595个。二是“成都创造”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一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不少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2007年“成都造”视频游戏首次在全球发行,一批原创动漫产品实现了在央视播出,成都软件在公安、卫生、税务、政务、社保、广电等应用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二)对比分析。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重庆等城市对比,具有一定的优势。1产业规模发展势头位居前茅。从产业规模上看,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在产值上虽然与北京、上海等有一定差距,但是增幅在7个城市中位居前列;信息产业占GDP的比重,与东部城市相比基本相当,超过重庆、西安市。2科技创新趋势占优。从科技水平看,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较高,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指标在7个比较城市中排名第一。申请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具有一定优势,表明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特别在中西部地区优势突出。3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目前成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产业从业人数高于中西部的南京、西安、重庆;人力资源成本与西安、重庆相当,但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也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产业聚集能力强。据成都市信息产业集群研究,2006年成都区位熵明显高于西安、重庆,与南京、上海相当,目前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在集聚规模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成都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聚集指数位居前列,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集群发展速度较快。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聚集指数尽管落后于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但差距不大。(三)优、劣势分析。1优势。(1)具有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优势。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比较齐全,重点发展领域覆盖面广,形成了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设备信息安全数字娱乐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服务外包互联网增值服务IT人才实训和人力资源服务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2)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优势。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增幅位居国内前列,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位列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代表城市首位;申请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在中西部地区优势突出;从业人数在中西部居首位,人力资源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小,与周边城市相比优势明显。(3)具有集群发展的产业聚集优势。目前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在集聚规模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集成电路、电子器件、基础软件上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具备了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聚集优势。2劣势。(1)产业规模优势尚未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不足。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多领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有限。(2)缺乏带动产业的龙头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和优势企业,缺少知名品牌,产业链还存在许多缺失环节,行业整体效益不高。到2007年末,成都仅有1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没有企业进入全国软件企业百强名单。(3)产业发展互动效应不足。传统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互动性弱,未形成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信息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有待深化,信息化的推进没有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基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还不能够为信息化推进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与规划布局(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为主线,以创新和市场为动力,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互动发展为手段,以政府统筹协调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面构建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融合保障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2年,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领域的价值链高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以信息服务市场为主线,以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以电子信息产品与集成电路制造为基础,技术创新与信息技术改造有机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年销售收入299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0%,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带动成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性、先导型支柱产业。到2017年,把成都打造成为世界软件名城、全国一流的信息服务业基地和中西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强市。2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年度目标(见表2)。表2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年度目标指 标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亿元)10001400200029907000(年均)增长率40%40%35%22%19%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8810%101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亿元)550750100014502600(年均)增长率35%35%30%20%12%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亿元)450650100015404400(年均)增长率45%45%48%24%23%软件出口(亿美元)2.33.457.514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45%46%50%52%62%企业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数(家)122420-50亿元企业数(家)12246871110亿元以上企业数(家)710102040505080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或软件百强企业(家)1122435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万人)2535456687其中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万人)1215202535(三)规划布局。1空间布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布局概括为“一个核心区、两条产业带和四个聚集区”。“一个核心区”,即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周边武侯区、锦江区、龙泉驿区和双流县的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发展区。“两条产业带”,即分别是以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连接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都江堰市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带;以锦江区红星路沿线连接武侯区科技一条街沿线及音乐街区的数字创意及信息服务产业带。“四个聚集区”,即分别是以成都高新区(西区)为核心的集成电路聚集区、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的电子元器件聚集区、以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和新津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光伏光电产业聚集区、以成都高新区(西区)为核心的平板显示聚集区。2电子信息产品及配套件生产布局。产品及配套件生产布局主要按产品及配套件所属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进行布局(见表3、表4、图1)。表3 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及配套件生产布局产 品 及 配 套 件布局地IC设计:信息安全、网络通信、数字电视、智能家电、IC卡、移动通信等专用、通用集成电路芯片;IC制造:单晶硅、多晶硅及外延片等;IC配套:半导体专用设备和材料、仪器及基础材料等。成都高新区系统及应用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工具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等。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锦江区、金牛区信息安全产品:防火墙、IPS、IDS、安全审计、保密机、安全手机等网络安全产品。成都高新区数字音视频设备:数字广播电视成套设备、数字家庭终端、数字音视频终端产品、数字电视产品等;数字存储设备:高清大容量光盘、存储介质、存储设备等;数字媒体产品:游戏、影视动漫、3D动画、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及衍生品等。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锦江区电子基础材料: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子专用金属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关键元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调谐器、真空开关管、光纤光缆等;显示器:TFT-LCD、OLED等光电显示部件及相关配套器件;电子仪器: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数字电视测量仪器、航空测量仪表仪器、无线电监测测向设备、电子检测仪器、分析测试仪器等;电子专用设备:真空溅射设备、镀膜设备、真空获得设备、光刻设备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彩色显象管生产设备等新型显示器件专用设备、金属冲压件、嵌塑件、外壳及结构注塑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为重点的电子专用设备;光伏产品:多晶硅原材料、硅锭及硅片;太阳能多晶硅、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光伏超白电子玻璃等相关新型元器件;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产品半导体光电显示产品。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通信和网络技术产品:无线宽带、3G手机、光通信及智能网络设备、路由与交换设备、光传输设备等;军用整机和系统装备:航天电子、航空电子、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保密通信、空管系统等。成都高新区、金牛区服务外包:金融后台服务、呼叫中心、客户交易支持、数据加工处理等;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网站服务、IP化业务、移动化业务等;其他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网站、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娱乐运营服务、GIS定位服务、RFID服务等。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都江堰、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温江区表4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十个集群的空间布局产业集群主 要 载 体布局地产 业 链IC设计集群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人才培养产业链IC封装测试集群成都高新区(西区)成都高新区(西区)IC制造集群IC配套产业集群应用软件集群成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武侯工业园、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金牛科技园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锦江区、金牛区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人才培养产业链信息安全集群成都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人才培养产业链数字媒体集群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数字娱乐软件园)、成都科技一条街、音乐街区、红星路沿线、成都高新区无线音乐基地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锦江区集成电路产业链、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人才培养产业链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集群成都高新区、金牛高科技产业园西区成都高新区、金牛区集成电路产业链、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人才培养产业链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群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双流光伏产业园、新津工业园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平板显示产业链、光伏产业链、人才培养产业链信息服务集群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都江堰市等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五城区主要商业楼宇、专业大市场、金融机构、运营商数据中心等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都江堰市、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温江区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人才培养产业链图1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十个集群的空间布局软件产业带集成电路聚集区平板显示聚集区电子元器件聚集区核心区光伏光电产业聚集区三、发展重点(一)做亮六大发展方向。1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安全、通信、智能卡、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方向,发展SoC、IP自主开发,做强集成电路设计;以代工制造为主,培育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制造;积极采用先进封装技术,做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积极发展半导体专用设备、仪器及基础材料开发。2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坚持大企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培育,积极发展以安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中间件、汉字编码、数据库等为重点的基础软件;以信息加密、VPN、高端防火墙、大规模网络化IDS、安全认证、网络安全检测、商用密码与防伪认证、安全终端和信息安全平台等为重点做强信息安全软件;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电子制造和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领域信息应用为重点做大行业应用软件;以信息安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以服务外包和系统集成服务为重点做优软件服务;以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数字档案、数字音乐、数字发行等为重点做新数字媒体业。3大力发展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产业。以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为方向,加强关键元器件研发,促进产业上下游互动,以表面贴装元器件(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调谐器、真空开关管、光纤光缆等为重点做强电子元器件产业;以TFT-LCD、OLED等光电显示部件及相关配套器件为重点做大做强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以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子专用金属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产业。4大力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充分发挥成都的军工优势,促进军工技术向民品转化;大力发展以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数字电视测量仪器、航空测量仪表仪器、无线电监测测向设备、电子检测仪器、分析测试仪器等为重点的电子测量仪器;积极发展以真空溅射设备、镀膜设备、真空获得设备、光刻设备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彩色显像管生产设备等新型显示器件专用设备、金属冲压件、嵌塑件、外壳及结构注塑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为重点的电子专用设备。5大力发展整机制造业。坚持自主研发和招大引强相结合,以高端路由器、网络交换机、通信终端、微波通信设备、雷达、智能光网络设备、超长距超高速光传输设备、通信终端产品等为重点做强网络通信产品制造;以防火墙、IPS、IDS、安全审计、保密机、安全手机等为重点做专网络安全产品制造;加快发展以数字广播电视成套设备、数字家庭终端、数字音视频终端产品、数字电视产品等为重点的数字音视频设备制造。积极发展以下一代高清大容量光盘、存储介质、存储设备等为重点的数字存储设备。大力发展应用电子产品和装备。6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融合发展,创新服务模式,以互联网网站服务、IP化业务、移动化业务等新一代电信增值服务以及数字电视服务、信息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等为重点,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以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视频游戏、原创动漫、数字音乐、电子竞技、数字发行等为重点,优先发展数字媒体业;以金融后台服务、呼叫中心、客户交易支持、数据加工处理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以GIS定位服务、RFID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二)做强十个集群。1IC设计集群。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为主要载体,建设并完善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IP交易与保护、验证平台、共用软件、测试、流片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和聚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设计企业,形成IC设计集群。2IC封装测试集群。以成都高新区(西区)为主要载体,以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公司等芯片封装测试项目竣工投产为契机,继续引进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并提高封装测试技术能力,形成IC封装测试集群。3IC制造集群。以成都高新区(西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引进8英寸和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聚集一批晶圆代工生产和IDM模式的集成电路企业,形成IC制造集群。4IC配套集群。以成都高新区(西区)为主要载体,积极推动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和材料等上游企业、消费类电子及终端整机产品等集成电路下游应用领域龙头企业的发展,形成IC配套集群。5应用软件集群。以成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不断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集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工具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形成应用软件集群。6信息安全集群。以成都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为载体,不断强化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环境建设,依托本地龙头企业的发展,聚集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等企业,形成信息安全集群。7数字媒体集群。以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数字娱乐软件园)、成都科技一条街、红星路沿线、武侯音乐街区、成都高新区无线音乐基地等为主要载体,完善数字娱乐人才、研孵、测试、运营等关键环节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集游戏、影视动漫、3D动画、数字音乐、数字发行及衍生产品研发、生产和运营企业,形成数字媒体集群。8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集群。以成都高新区、金牛高科技产业园西区为主要载体,聚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下一代网络技术产品、无线宽带接入设备、3G手机、光通信及智能网络设备、路由与交换设备、光传输设备生产企业和从事航天电子、航空电子、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保密通信、空管系统等军用整机和系统装备生产企业,形成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9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群。以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双流光伏产业园、新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形成公共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以军工电子为龙头,通过兼并重组,聚集关键元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电子材料等相关企业,形成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集群。10信息服务集群。以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都江堰市等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五城区主要商业楼宇、专业大市场、金融机构、运营商数据中心等为主要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信息服务公共品牌,聚集从事服务外包(ITO、BPO)、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网站、电信增值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娱乐运营服务等企业,形成信息服务集群。(三)做优六大产业链。1集成电路产业链。以IC研发设计为核心,形成“原材料开发研发设计IC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服务IC产品及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2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以数据处理与服务为核心,形成“传输材料光传输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链。3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以整机设计和制造代工为核心,形成“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整机设计制造代工交易服务”的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4平板显示产业链。以终端产品整机制造为核心,形成“材料及配套面板及模组终端产品整机制造”的平板显示产业链。5光伏产业链。以多晶硅原材料制造为核心,形成“多晶硅原材料制造硅锭及硅片生产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光伏产业链。6人才培养产业链。以实用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基础教育实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力资源服务”的人才培养产业链。四、保障措施(一)完善产业发展要素保障。1交通保障。加快信息产业核心区和辐射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速、便捷、智能的立体交通网络,确保信息产业集中发展区各类生产要素进得去、出得来,最大限度缩小交通运输时间成本。2能源保障。加强园区能源保障的合理规划,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容量控制,所有产业园区均实现双回路电源保障。3物流保障。开通多条直达北美、欧洲、日韩、新加坡以及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直达客货运航班;建设成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大通关系统,实现海关、检验防疫、边防等口岸联检部门的物流信息共享。4通信保障。加快实施国家通信枢纽“383”工程建设,建成国家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实现“三网”高层次业务应用的融合和全域成都无线网络覆盖,建成互联网区域交换中心、国家数据存储中心、国家级互联网域名解析中心、国家基础数据资源中心、国家信息评测中心、国家数字媒体发行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推动国家信息灾备基地、国家信息后援支持基地、国家IT服务基地建设和服务。5人才保障。制定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政策,构建与生产系统相适应的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做好实用人才转化工作,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人才的产销衔接,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管理能力,善于与国际机构、跨国公司打交道,能够开拓国际市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二)全面承接产业转移。1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抓住电子信息产业由发达国家快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发挥成都的成本优势和市场辐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分工,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逐步形成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的独特的产业集群。2承接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发挥我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才环境优势,以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为基础,吸纳国内产品制造、软件研发、信息服务融入本地产业链,承接国内技术密集、具有产业推动作用、处于产业链高端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转移,打造核心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特色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