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doc_第1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doc_第2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doc_第3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doc_第4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编者按:2003年,普通高校共有212.2万大学生毕业。去年9月初,教育部公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0%。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职业技术领域却在高喊“技工荒”。在沈阳,2003年第四季度求职缺口最大的10个职业中,技术工人就占了个。在浙江,媒体上打出了这样的大字标题:“10万年薪聘不到一个钳工”。在广州,高级技工每年缺口近10万人。在江西,高级技工仅占全省技术工人总数的7.2当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的工业正在从传统的轻纺工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分不出去”,另一方面是技工人才空前短缺,这种巨大反差暴露出的问题是: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呈现“空心化”现象。为探寻职业教育“空心化”现象的真实状况,求索解决技工短缺的有效路径,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科学发展之路,本刊编辑部精心策划,组织记者分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浙江、山东、江西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请看 中 国 技 术 工 人 缺 口 有 多 大 本刊记者方列潘海平姜敏王莹“断层”,这应该是描绘东北技工后继乏人的最准确词汇。作为我国“一五”、“二五”时期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东北曾经是“技术工人的摇篮”,但近一个时期以来却出现了技能型人才“断层”,尤其是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沈阳市劳动力市场公布的2003年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中,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技工就占了个。有关专家坦言,东北技工后继乏人,已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最大瓶颈。“技工荒”,这或许是2003年浙江省人才市场上最让人无法回避的字眼。在各种人才招聘会上,在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为找不到工作犯愁的同时,具有职业技能资格的人员却成了各行业用人单位的抢手人才。而有工作经验的高级技工和复合技能人才更是难以寻觅,一些企业即使打出年薪十几万的高价也无法聘请到所需的高级技术工人。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却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技术工人缺口。制造业基地难觅高级技工 非典过后的一段时间,“童装之都”浙江织里镇许多企业老板不跑银行,不找订单,而是整天守候在车站附近因为有经验的纺织机械工人极度短缺,他们只得把住城市的“大门”,高价争夺外地来浙江的挡车工。由于技工缺乏,当地各类技术学校和职业中学的毕业生一时间成了抢手人才,众多企业纷纷到那里抢订毕业生。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修理、设备调试等紧俏专业的学生,都早早地预订光了。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一位负责人介绍,浙江省的职业学校每年培养近10万名毕业生,但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却多出了好几倍。在沈阳,装备制造业技术工人经过大浪淘沙,仍沉淀有35万在岗者。但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沈阳的技工储备正在缩水,真正具有实用高技能的人才不多。哈尔滨市劳动力市场公布的2003年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中,机械冷加工技工需求量最大,为2811人,缺口为142人。而机械热加工技工也成为热门,需求量为758人,缺口449人。专家们断言,东北技能型人才至少处于10年的断档期。普通的技术工人已是如此短缺,那些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工和技师更是万金难求。许多企业开出年薪28万元、30万元的高价,竟然请不到一名高级技工。永康市一家私营五金厂的经营者说,现在厂里虽然有200多名职工,但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还是四位从外地重金请来的老师傅,如果这几位老师傅一走人,厂里马上就会陷入瘫痪。据了解,由于浙江省制造业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有的厂里甚至只有几名高级技工掌握核心生产工艺,一旦这些人出了什么变故,整个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为7000万名,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高级技工仅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目前高级技工的缺口高达数百万。即便是在作为制造业基地的浙江省,高级技工的比例也仅仅为6.8%。此外,高级技工群体年龄偏大,后继乏人也是困扰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抽样调查显示,在目前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中,46岁以上的高级技工要占总数的40%以上。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逐渐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将更加后继乏人。人们在重庆、长江三峡、广西等地发现,参与调试、维修大型或巨型基础设备的大多是两鬓斑白的来自沈阳的老技工。时至今日,还没听说有35岁以下技工去维修千万元以上设备的情况。“造血”机能丧失导致“技工荒” 高薪招不到合格的高级技工,原因何在?除了因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技工缺口之外,实际上,无论是在社会观念,职业技术教育,还是在企业管理体制上,都存在着技工“造血”机能丧失问题。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表明,农村中72%以上的父母希望子女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而城市中竟有超过60%的父母希望子女获得研究生以上学历。做父母的都把考大学当成孩子的惟一出路,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技术、当工人,结果导致了技校优秀生源的逐渐减少。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一方面是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却是职业教育的急速滑坡,仅2002年中国就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技工教育、培训没与市场充分对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出的技术工人不符合市场需求,这是造成“技工荒”、“断层”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技工学校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一厂一校,规模小,效益低,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几十年一贯制,技术设备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办学机制较为封闭,招生难、发展难等等。2002年东北大部分技校停止招生,其中沈阳有74所。沈阳市除沈飞、黎明和金杯公司的几所全国重点技校能保证正常生源外,其余大多数技校的入学率仅有50%。另一方面,企业自身“造血”机能的丧失也是高级技工难觅的重要原因。技校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工,而一个中级技工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高级技工,至少需要5年10年的实践和不断地在理论上提高。这仅靠学校培养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而不少企业只以眼前的经济效益为重,不太顾及技工的利益,想不到为他们提供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制造业,职工流动十分频繁,许多企业主不愿意自己培养技术人才,而是一味地采用“输血疗法”,到外面引进人才。其实,“高级蓝领”是一份淘汰率很高的工作,新技术的升级换代是两三年一个台阶的。一个技工如果没有业务上培养和提高的机会,几年后知识就过时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自身“造血”机能丧失又是另一番情形。企业不给技工与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平等的待遇,很多技工产生了技能没有文凭吃香、技工低知识分子一截的自卑心理,因此宁肯接受派不上用场的学历教育,也不肯下功夫钻研本岗位技术。曾在一家大型国营企业当过车工的任浩对记者说,我宁可在宾馆当一名保安,也不想回车间当技工,工作辛苦不说,主要是被人看不起。在一次专业技能型人才招聘会上,记者采访了一位到处找工作的沈阳技工周智勇。这位技校毕业的钳工,已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技工证书和技师证。周智勇说他在企业工作时感到低人一等,待遇与工人没什么两样,就连应该享受的养老保险统筹、医保等,企业都不给缴纳。与他有着同样经历的技工向记者反映,不少企业对技工的态度是,想留就留,想走就走,就这些钱爱干不干,反正人有的是。在这次专业技能型人才招聘会上,企业给出的待遇是月薪600元至800元(不包括养老保险、医保),月薪稍微高一点的就要求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了。一方面是企业许以高薪厚禄都招不到所需要的高级技工人才,而另一方面,又不重视职工的在职培训。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这种短视和功利行为也加剧了“技工荒”。职 业 教 育 : 希 望 在 民 办本刊记者章苒张敏有人计算过,就我国目前高级技工缺口的状况,一个高级技师面前,大约有8个就业岗位等着挑,也就是说,我国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至少还要放大7倍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此,仅靠国家教育经费的有限投入是不够的,必须激活民间资本,才能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这或许是工业时代的中国平稳度过“技工荒”瓶颈期的最佳出路。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的必然性 高级技工为什么很抢手?举一个例子,500万可以做成什么?建一所中等规模的中学或者小学,没什么问题,但一投入职业教育中就非常不显了,也许就只能买一套最先进的数控机床生产线。由此可见培养一名高级技工耗费成本之巨。如此巨大的经费投入,全靠国家显然不现实,即便是在浙江这样教育投入相对充裕的省份,能够分到职业教育上的经费也是杯水车薪;靠家长也不行,长期以来,职高生一直被看作是“差生”的代名词,职高教育也就是“低等教育”,有这样的心态,谁还指望家长能接受职高教育的高收费?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大批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加快培养与市场对接的专业技术人才,缓解“技工荒”,只能大力吸纳民资。“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教办学中,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做法,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必然的选择。”投入巨资创办北京吉利大学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中国教育不可能永远靠国家包下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可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造成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市场经济的发展,则会形成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订单办学和企业办学:让学生与市场零距离 “就业率就像是民办学校的生死线,这是确保其生源的关键所在。”江西省教育厅社管处处长万普海点中了民办职校的要害。浙江民办职业高中去年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4%。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民办学校的两大天然优势直接相关:一方面,学习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甚至直接按照企业开出的用人订单培养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浙江众多办学质量较高的民办职业学校,其投资方本身就在经营实业,能够为学校直接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技术指导、实习条件甚至最后的就业渠道。全国最大的民办高校之一,江西省蓝天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蓝天学院”)为适应各类企业需要,全面推行了“订单培养模式”。“蓝天学院”2000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周活同学在毕业前半年时间里,每天都在校数控模具基地学习广东东莞新永塑胶制品厂提供设备、图纸、奖学金和培训,要求学校定向培养多名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到一线工作。“如果直接进厂要半年以上才能独立操作,经过校内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大大缩短了我们创造财富的时间。”周活告诉记者,全年级最初有20名同学在大二下学期被招入“新永班”,并于2002年11月上班,他们第二批共20人现均已到东莞就业。“蓝天学院”副院长李良贸告诉记者,现在“蓝天学院”80%的在校生集中在机电、商务英语、电脑艺术、计算机和土建五大专业。但随着用人市场变化,这些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也做出调整:土建专业招生计划由原来的300人调减到50人;计算机专业就业人数下降,学校很快果断决策,招生计划缩减50%;而机电专业招生人数则大幅增加,这是为了适应全国60万专业技师就业缺口。招生计划靠“订单”,走市场,课程设置同样如此。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是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1995年创办的宁波市第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这里的学生企业排着队要,奥秘就是学校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改革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当代应用科学技术400多个专业中,职业环境和构成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其原有8000多个技术工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培养与现代化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新型产业工人,势必要求企业与学校教育更紧密地联系。目前有4家汽车制造厂的吉利集团,5年前创办的浙江台州技师学校,校园里就有全国最大的6000平方米的汽车实验车间。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罗晓明说,吉利大学加上台州技师学校,每年有5000名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率是100%。这些学生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真正的汽车车间,从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熟悉汽车开始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给汽车专业的学生设定的目标是:毕业时已经能将一辆汽车拆开了再装起来开走,而且还懂汽车营销。李书福说,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未来10年中国成长最迅速的产业之一,这个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是膨胀性的,吉利集团出巨资培养汽车专业技术人员,既是满足企业自身扩张的需求,也是看到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前景而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政府有多少关心我就有多大发展 在全国民办学校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浙江省,近年来民办职业教育突飞猛进:2003年,浙江民办职业高中在校生达到10万人,是2000年的近3倍,招生人数占到职业高中的15%,这个比例,在全国也是罕见。业内人士认为,浙江经过10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在全国独树一帜,除了该省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在发展民办教育上得风气之先之外,最主要的是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浙江省教育厅成人教育处处长叶向群说,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具有诸多先天优势,但是资本的本质是寻求利益最大化,如果政府完全撒手不管,可以想见的是,民办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只会趋于低成本化,在那些投入少、回报快的专业上花钱,而不愿意开设那些社会紧缺,投入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专业。浙江有161所民办职业高中,分析这些学校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就可以掌握一个规律,民办职校虽然都是民间投资,但是得到政府支持多,学校的发展就快。1993年,全国第一个促进和规范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省级政策性文件在浙江省出台,这是中国首次把民办教育纳入政府工作议程;此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规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在全国率先以省级人民政府的名义对此前浙江民间在发展民办教育中的制度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引导社会力量重点举办高中段及高中段以上教育,特别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则是浙江发展民办学校的重点。“在政府教育经费有限,而民间资本跃跃欲试的现在,政府的钱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奖励政策不仅能鼓励民间投资办学,起到投资导向作用,而且政府资金的适当介入,也有利于在教学业务上指导民办学校”,叶向群说。山 东 : 技 术 工 人 是 “ 香 饽 饽 ” 本刊记者王志山东是制造业大省,每年第二产业约需补充技术工人40万人。虽然山东省企业持证高级工比重已由“八五”末期的3%提高到目前的6.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明确定位培养技术工人的只有技工学校,年培养不到10万人,高技能人才仍相对短缺。作为目前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他们现在的生存状况又是怎样呢?记者最近到山东省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大学生“回炉”技校当技工1999年,潘杰从济南市机械职工大学毕业,拿到了机电专业的大专文凭。当时他的想法很好,想凭自己的实力找一份技术方面的工作,成为梦想中的“白领”。但现实的“残酷”让他处处碰壁:搞研究,不够档次;到一线,又缺乏动手能力。背负着大学生的“名分”,他是不愿“下嫁”到工厂当工人的。在毕业后的一年里,为了工作他一直奔波,前后换了七八次工作,但没一个合适的。后来,潘杰在报纸上看见一些报道,说社会急需大量技术人才。当时他心中一亮,感觉“技校也许是条出路”。尽管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他还是做出了选择。2000年9月,潘杰“回炉”上了济南锅炉集团企业技校的“高级焊工”专业班。2002年,他从技校毕业,拿到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以高级工的身份在济南锅炉集团的管子分厂开始了工作。“虽然现在我只有两年的工龄,但因为技术过硬,表现出色,我很快成了班组的骨干。2003年11月份,我就拿到了2000多元的工资,这比现在很多的本科毕业生赚得还要多!”潘杰很兴奋地告诉记者。潘杰说:“上大学的时候,我常听父母说,上了大学就等于上了银光大道,上了研究生就等于上了金光大道,但上了技校就等于上了铁光大道,技校毕业后只能到企业当个默默无闻的小工人,整天面对的是铁皮,毫无前途可言。但我自己的实践证明,当技术工人不但不会毫无发展,而且前途很光明。对于现在,我很满意。”像潘杰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根据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2002年山东省共有3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技校“回炉”后当了技术工人,并大多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收入很不错。与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 技术工人的价值不单纯体现在工资收入上,与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的待遇更令他们兴奋不已。已有39年工龄的夏书全,是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热处理高级技师。对于技工待遇的提高,他深有体会。“过去,企业对工人的奖励就是树个劳模,发个奖状之类的,纯粹是精神上的。但现在,作为高级技师,我跟厂里的高级工程师和中层干部享受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在物质上了。2002年我们单位集资建房,因为各项技能加分,我的积分排在全厂第三名,连厂领导都落在我后面,我可以享受三室两厅95平方米住房的待遇。”而企业当中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也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府津贴待遇。王翠华是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集装箱厂的一名高级焊工技师。她告诉记者:“我现在的每月工资在2300元左右,但每月津贴加起来还有约元,过去真是想也不敢想呀!”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工资处处长卢士杰告诉记者,济南锅炉集团专门设立了单位技术职务补贴,标准是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每人每月200元,技师和工程师每人每月100元。企业对在每年“技能月”比武中被授予“技能带头人”的技师,给予一年期每人每月100元的津贴。据了解,山东省从2001年1月起就调整了高级技术工人的津贴标准,全省各类企业在岗技术工人中,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其津贴为每人每月50元;取得二级、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师、高级技师合格证书)的,其职务津贴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00元、150元。同样也享受了单位优秀技师补贴的夏书全说:“现在技术工人享受到了过去只有工程技术人员才能享受的政府津贴,对我们的触动真是很大。最近国家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强调高技能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对技术工人待遇的提高,更是对技术工人政治地位的提升,是对我们价值的肯定。” 争考技能职业资格证 在山东制造业中,年轻技工争考技能职业资格证已蔚然成风。年轻的丁永允是济南二机床集团数控机床公司的一名钳工。作为高级工,他每个月的收入在1300元左右,而且刚结了婚,住进了两室一厅62平方米的房子,但他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说:“现在都是按劳分配,我跟技师比,技术还没人家熟练,干的活少,拿钱自然没人家多。只要有时间,我肯定报名参加技能考试,争取早点拿到技师证,这样以后才不容易被淘汰。”据了解,2003年济南二机床集团就有500多人通过考试拿到了中高级技工资格证书,100多人取得了技师证,20多人拿到了高级技师证。目前该集团2400多名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60%以上。技工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制造水平。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重型自动化冲压线等国际一流锻压技术装备得到快速发展,2001年就实现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锻压设备自营出口的突破。而济南锅炉集团2300多名职工中,技术工人就有900多人,高级工占70%。2003年,该集团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获得利润233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268%。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常务副部长孙向荣说,过去企业都是招学徒工,在企业里干上几年才成熟,现在都是直接招熟练工,而由技校承担就业前的技能培训。这一方面减轻了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职工素质,有利于我国产业工人的培养。待遇和地位的提高,激发了技工们强烈的自信和进取心,增强了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强烈认同感,反过来也树立了职业技术学校的良好信誉。威海技术学院副院长秦国刚告诉记者:“近几年我们技校的就业率达到100%,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订了,这体现了用人单位对技校生能力和素质的认同。”山东省目前共有技校249所,在校生近25万人,其中28所高级技校年培养能力达3万人,均居全国第一位,从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当年就业率超过90%。同时,山东省企业每年在职培训100多万人次,其中30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发 达 国 家 职 业 教 育 的 启 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吴全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源泉,来自其人力资本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以社会需求为动力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以满足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永恒动力,各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可归纳为三点:一是通过实施职业资格预测、职业指导咨询和强化创业教育来满足劳动市场的需要;二是通过灵活的政策和措施来满足全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其中特别要保证社会弱势群体有平等接受职教的机会;三是通过立法等机制将职教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以满足人们不断开发自身潜力的需要。例如,德国“职业资格早期监测系统”已为欧盟多数国家所效仿,其重要特色之一是在监测过程中强调企业的参与。预测的内容不仅包括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及其对职业的影响,还包括消费者需求、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对经济发展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从而为职业资格标准的确定和课程开发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又如,在参加2002年全球创业观察(GME)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几十年创业教育历史的美国,其全员创业活动指数(TEA)高居发达国家之首。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把创业教育作为所有学生的课目贯穿于整个教育系统,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会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并明确其职业发展所需的素质和条件,并倡导合作,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发展自己。这些创业课程,很多是由学校与企业或商业机构合作开发和实施的。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当前世界职业教育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构建开放、灵活及多元化的职教体系。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和等值的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确立了职业资格与普教文凭等值的制度。1992年,英国又推出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课程,包括基础、初级、高级三种,同时规定,凡获得GNVQ高级资格的学生可报考大学,解决了以往获得GNVQ的学生很难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难题。随后,英国又实施了学业认可及学分累计制度,使职教学生的课程、学分及学业证书可以获得各类教育机构的认可。此举引起其他国家如德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的重视,纷纷推行类似做法。创新研究提供不竭源泉职业教育要研究就业导向是世界职教界的一大共识,其中涉及教育学、职业学、劳动学、技术学、科学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多门学科。发达国家在职教科研机构建设、职教科研课题的选择和成果的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德国在全国性职教研究网络建设和推广先进科研理念方面最为完善。隶属于联邦教育部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通过大量应用性职教课题的研究,协助经济界尤其是德国工商行业协会推进全国的职业教育。该机构经费完全由国家负担,所长由总统任命,研究人员超过400人。它与隶属联邦劳动总署、各州教育部以及各高校教育系的职教研究所,组成了一个高水平的职教研究网络。完善的职教科研机构的建立,是德国职教研究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坚强后盾。在科研成果推广方面,德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高校职教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的联邦职教所职教学术大会,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职教论坛。国际职教合作在加强与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趋势相对应,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日益增多,对市场反应敏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也相应出现国际化趋势,因此,发展双边及多边职教合作,将为新时期各国职教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国际职教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一、由相关国际组织实施的多边国际职教合作项目,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信息网络、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联盟、教科文组织与世界劳工组织的合作项目、由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由教科文组织设在世界各地的地区性组织(如“亚太办”)召开的各类职教研讨会等;二、由各国政府间开展的双边职教合作,如中德政府间以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为目标的职教合作项目、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教合作项目等;三、各国职教机构间的双边职教交流与合作,如各国职教院校间、职教研究机构间和私立职教机构间的合作等。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2008-08-20 08:02:00作者:来源:山东省技工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主阵地,在我省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截至2007年底,山东省共有技工院校257所,在校生总人数38.53万人。其中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学校96所,行业部门管理学校55所,企业办校73所,国家部委办校11所,民办技工学校22所。经国家批准,全省高级技校以上学校发展到50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所。全省技工学校数、高级技校数、在校生数均占全国第一位。全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以第二产业为主体,共开设约350个专业(工种),基本覆盖了山东省国民经济主要行业部门。近几年,山东省技工教育发展主要呈现以下6个特点:招生数量普遍持续增加。2000年前后,山东省技工教育事业遭遇低谷,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和校生均规模都几乎降到了历史最低点。2002年以来,各级各类技工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自身发展,逐渐走出低谷,全省技工学校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和校生均规模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从统计数据看,2000年全省技工院校仅招生4.82万人,2001年5.32万人,2002年8.31万人,2003年10.58万人,2004年12.84万人,2005年13.06万人,2006年14.86万人,2007年15.99万人,是2000年的3.32倍。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省最好水平仅为7.4万人。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全省技工学校整体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大为增强,高级技工学校由2000年的11所发展到50所,成立技师学院1所,筹建技师学院6所,初步形成了以技师学院、高级技校为龙头,以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各省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示范带动全省技工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校均在校学生规模持续增长,已由2001年的475人增加到1499人。办学特色日趋明显。近年来,技工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确立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位一体,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制度紧密结合,相对独立、完整的技工教育培养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适应技能人才队伍发展成长的新路子。据抽样调查,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工人队伍中,技工院校毕业生占到40%左右,在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队伍中,技工院校毕业生占到70%。此外,近几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选择到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