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思想史王锋.doc_第1页
中外管理思想史王锋.doc_第2页
中外管理思想史王锋.doc_第3页
中外管理思想史王锋.doc_第4页
中外管理思想史王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管理思想的区别春秋战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治国安邦的思想也是层出不穷,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商家等。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孔子主张和而不流,以求安人,德礼之治,法制为辅,举荐贤才,唯才是用。和是孔子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礼之用,和为贵,一切以和为贵。仁是孔子道德则学的最高范畴,是处理人和人关系时所应实行的一种准则和态度,即在彼此交往中腰尊重对方,把对反当人看并考虑对方作为人的情感和权力。首先要学礼,不学礼,无以礼。通过学历,使人可以有礼可依。其次要约之以礼。强调社会、管理者和他人依礼对民众加以约束。最后是伊利而行。经过学礼和约之以礼,民众逐渐习惯于克己,从而达到复礼,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在用人上,孔子认为管理问题重在举贤才,明确提出应举直,选拔正直的人进行管理。在如何选拔人才的问题上,孔子认为,欲求贤才,首先要端正选才的指导方针,选拔人的人要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而不能以己好恶、以己之亲疏定贤愚。再要有一个合理的选贤机制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以守柔为管理特色,无为的管理原则,辩证的管理谋略,无弃人的用人思想,少私寡欲的领导品质作为治国安邦的策略。老子生于战火最频繁的春秋时期,当时人民战争家破人亡,百姓流离失所,老子认为这个重大社会问题是由于争霸战争引起的.如果人民都能从事农业生产,耕而食织而衣,没有剥削,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自然安定。老子认为一切社会冲突与纠纷都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太多,要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理想社会,要根本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和社会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念在老子看来是统治阶级用来调和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工具,如果根本没有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就不会有这些概念。他认为社会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生之有欲,只有从根本上寡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老子又提出思想,要寡欲前提是人们无知,人们无知才容易知足,才能最终达到寡欲。在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中,老子也提倡有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人员。他们是所谓的“圣人”,圣人治理社会要做到愚民和无为。老子认为只有先愚民,社会才得以治理。在愚民的工作没完成之前,社会管理者还要先“自愚”。当社会管理者和人民都达到“愚”之后,理想中的社会也就来临了。老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有社会管理人员而无剥削的社会,而且这个社会的人民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更没有社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圣人要“为无为”,这才符合于老子所谓之“道”。老子是第一个论证剥削压迫不合理的思想家。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儒家的治国有为是指:导之以镕,齐之以礼,和之以乐,辅之以法,任之以贤,使之以惠,如韩愈在原道2中所说:“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这就是用宗法主义治国。它必然繁为礼、重为教。道家不然,其治国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毫无所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最后要达到皆有所为的目的,无为的要求只是;一不违背事物自然本性而强行妄为二不违背公众意愿利益而膨胀私欲,三不违背和谐宁静生活而滋彰礼法。执政者所要做的事是“捕万物之自然”,让众人各得其所,白化自官。所以道家治国,政尚简易,君道俭约臣道守职,少扰少今,让百姓休养生息,让社会保持安宁。按照儒家的主张,就要表形明君贤相忠臣孝子,以为天下式,按照道家的主张,只须守静以待,因顺自然,息事宁人。盂子提出“仁者无敌”的命题,览贵因提出“因则无敌”的命题,可以精辟概括儒道治国原则的不同。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社会中需要制定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这就是墨子所谓“义”。而要保证人们都按社会所公认的正当行为“义”办事,就又需要有一套社会组织,这就是墨子所谓的“政长”制。墨子看来,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出现,都是由人类的“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所决定的。墨子接触到了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即阶级压迫。连绵不断的战争不但造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活动,动摇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墨子认为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社会的不平等关系。墨子对于小盗为“盗”,大盗为“义”的社会怪现象进行了批驳,认为对于任何社会现象无论是大还是小,只要属于同一类型,就应用同一的标准去评判,才能有利于人们的有秩序的社会生活。墨子还认识到社会关系失调的原因在于各国家之间相互兼并侵夺;各种社会角色承担者不可收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按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处理和其他人的关系;在于下层人民也争强斗勇,互相之间损人而利己。墨子还认为社会统治集团的构成和继替的任人为亲,是造成社会赏罚不当的重要原因。关于社会整合的方案,墨子提出了几项原则:1必须体察下情。2要有一定的步骤。3,要制定统一的社会行为规范。4要鼓励人民自由竞争,努力成为强者贤者。5必须注重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墨子构想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尚贤”的社会。在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不分亲疏,“爱无差等”的“兼相爱”的关系 ;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人劳动,有财相分的社会。而且墨子主张按劳动来分取社会给予的待遇或报酬。墨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战乱和纷争的和平社会,他倡导各级社会管理人员都由贤者担任,制定保持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4. 韩非思想韩非是韩国的没落贵族,他的社会思想代表者战国末期日益壮大起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个性恶论者。他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自利自为的,这是“人情”的本质,凡是于此不相符合的行为,都是伪装出来的。韩非认为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自利自为,他从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把地主阶级的行为动机夸大为人类一切社会行为的动机,把地主饥饿的姿势自力的本性看作全人类的本性。韩非认为人们需要有秩序的生活。这就必要采取一定手段维持社会秩序,并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加以控制,而最奏效的办法就是法。韩非主张思想控制,以此大盗控制社会越轨行为的目的。关于社会治理,韩非认为社会控制要用法,治理当今社会的策略也必须以法为核心。韩非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一)遵循社会进化的规律,从当时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出发,寻求相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二)要以法用人。(三)要以法制定社会契约。(四)反对以仁义治理社会。(五)要以封建君主作为社会治理的主持者。他认为封建君主要治理社会,必须掌握一条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术。 韩非构想的理想社会模式有专制主义封建同意社会的特点,这个社会以“法”作为维系群体生活至于的唯一纽带;在社会中,人们都将守法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都严格守法而毫无怨言。按照认得本性是自利自为的理论,社会将是饿“计算社会”。整个社会是一个“各处其宜”、“无为”、“无事”的社会。 可见,这是一个以法治为手段,以封建中央集权为核心的社会。这个社会的人与人关系是以地主阶级自私自利的心里为依据的。儒、道、法、墨四大思想学派之间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就是同个学派中,不同的人也有不一样的思想。孔子竭力提倡“礼治”,认为社会规范思想是“礼”,社会规范的核心是“仁”。孟子认为人性问题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之一,提出了“性善论”,提倡以“怀仁义以相接” “与人为善”和不结仇,不说别人坏话的社会交往准则。而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出“人性恶”假说。这与孟子的“人性善”假说形成鲜明对照/在以人性恶假说为前提,他十分重视礼义等外在社会规范在社会运行中的功能。认为“礼”是因人类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之需而形成的,所以它具有满足人的欲望,建立社会生活秩序的功能。同时,“礼”也是人类对于根本心情的表达,是对人类自然本有情感的一种恰当安排。此外,他认为“乐”具有调适社会关系的功能。墨家的代表人墨子提出了“非攻”“兼爱”的社会整合方案,提倡社会平等。墨子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也比较敏锐,提出了“节用” “节葬” “非乐”之说。这使墨子社会思想带有“入世苦行”的特点。他所构想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省用 ”的社会。道家的代表人老子对社会发展持冷静的态度,并善于分析本源。认为世上万物都有一定之规,都有共性所在,即都不能违反自然之道。自然界是以“道”运行的,人类社会必须依“道”而行。修养方法可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庄子从相对主义立场出发,讨论人世的言论争辩与价值观问题,得出人类与动植物天然平等的结论。庄子的社会思想将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朝自然主义的方向更推进了一步。他构想了一个人的生物本性得到充分体现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踏上了“大道”的社会。法家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的,他是反对那种“是古非今”的社会历史学家,认为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人类物质文明进化的过程。韩非的人性论基本上延续了其师荀子“人性恶”假说。他所构想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以法制为手段,以封建中央集权为核心的社会,认为,要控制社会只有“法”才是最有效的。在社会整合方面,孔子理想社会整合思想是建立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信赖的基础上的。孟子治理社会的方案就是“仁政”。墨子提出了“非攻” “兼爱”的社会整合方案。“兼爱”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仁”。儒家的“仁”,虽然也是一种博爱,但还是爱有差等的。墨子则认为这种爱仍然是不彻底的,他要以无差别的“兼相爱”来代替儒家的有分别之仁爱。这构成儒墨两家社会思想的重要区别之一。老子认为要完全按自然之“道”行事。操作性方案是:一要自愚并愚民;二 要无为;三要少思寡欲而常知足。庄子提出的方案核心是任其自然之道,无为而治。韩非认为,要控制社会只有“法”才是最有效的。儒家主要思想是“仁”,墨家的是“非攻” “尚道” “兼爱”,道家主张“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制”。儒墨两家均主张爱,但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爱,而墨家的爱是无差等的爱一切人。当儒道两家做比较时,儒家倾向于入世,道家倾向于出世,儒家主张积极有为,道家主张消极无为。但儒家也有入世的积极有为的一面,儒家也有消极无为的一面。儒家与道家社会思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处理各种社会事物的方法上,而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