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讲课概述.ppt_第1页
课件:讲课概述.ppt_第2页
课件:讲课概述.ppt_第3页
课件:讲课概述.ppt_第4页
课件:讲课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Notable People Affected,Lou Gehrig,Stephen Hawking,概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球部、四肢、躯 干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的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概述-流行病学,发病率约1.5/10万,患病率4-6/10万 隐袭起病,进展缓慢,致死性,多因呼吸衰竭死亡 发病年龄为1873岁,平均约55岁,发病高峰在4160岁;自发病起平均存活3.5年 5年后20%病人存活,10年后10%存活 大多数散发90-95%,5-10%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20%基因位于21染色体长臂,主要类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进行性脊肌萎缩(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 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 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目前普遍认为 ALS、SMA、PLS和PBP是MND的不同亚型 但有人认为SMA和PBP从临床表现及预后可以看 成一个独立疾病 其与ALS电生理表现差异不大,难以区分,进 一步检查SMA或PBP发现,也存在上运动神经元 的损伤,发病机制,1、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及转运缺陷 510%ALS患者有遗传性(AD),其中20%SOD1基因突变 SOD具有清除兴奋性神经毒性产物和氧化代谢产物作用 SOD基因突变导致大量羟自由基积聚 2、氧化应激 3、自身免疫机制 4、神经生长因子缺乏 5、病毒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post polio syndrome 6、重金属损害: 铝,钙、镁 7、基因异常,临床表现,首发症状75%的病人在四肢(肌肉萎缩、无力) 25%表现为球部症状(舌肌萎缩、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随病程发展几乎所有四肢起病的患者都出现 球部症状,无力进一步加重,肌肉跳动会变得不明显 相反地,以球部症状发病者最后也出现四肢症状,最早一个肢体非对称性无力,或构音不清 大约35%的患者首先在上肢:多从肩部无力开始, 有时发现远端无力常较明显,表现为持物无力,手肌萎缩 大约40%的患者从脊髓腰段开始:由于单侧足下垂跛 行或由于无力难以站立 肌肉跳动早于无力和肌萎缩数月之久,10%的患者有远端肢体的感觉异常和麻木 无眼外肌受累的症状 膀胱、肛门及性功能晚期也完好 痴呆出现于5%病人,PET显示额中区和前丘脑有明显的损伤区,上运动神经元体征:无力、痉挛(抽痉)、腱反射亢 进、巴彬斯基征 累及下运动神经元则表现无力、肌萎缩和肌肉颤动 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可由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或两者皆损害引起 强哭强笑是由于假球累及上运动神经元,65%患者有明显上、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肌肉跳动可出现在无其它下运动神经元体征时,具特征性,大多在上肢 10%患者仅表现下运动神经元体征,但晚期发展至上运动神经元。 5%表现为进行性肌肉萎缩(PMA) 一般没有客观感觉体征,但合并其他原因的神经疾病时可以出现(如腕管综合症),诊断原则,目前该病无特异的化验检查 诊断根据临床上特异性的阳性表现,如上、下肢或舌的肌肉跳动、肌萎缩和肌无力及进展性病程 尽管ALS鉴别诊断中需要考虑许多疾病,但在临床上当病人就诊时即可根据症状和体征初步作出ALS 诊断,诊断-基本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肌酶谱,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抗Hu、Yo、Ri抗体,肿瘤标志物,诊断-排除其他疾病,颈腰椎脊髓病 多发性单神经病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包涵体肌炎 周围神经病,诊断-EMG,EMG和神经传导速度是诊断MND的最有价值的手段 EMG具有局灶性疾病不能解释的广泛前角细胞损害 经常看不到纤颤电位,在进展缓慢的患者尤其如此,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节段(脑神经段、颈段、胸段和腰骶段脊髓)所支配肌肉的神经源性损害。 表现为大量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的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大力收缩时募集电位为单纯相(失神经和神经再生表现共存) 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舌肌肌电图非常重要,MNCV:CMAP波幅降低,CV正常或轻度减慢 节段性MNCV测定,如有明显的传导阻滞,则很难考虑MND,诊断-MRI,拟诊ALS必须做MRI 排除局灶性损害 根据症状和体征做头部、颈段、胸腰段,可排除常见疾病如脊椎性脊髓病或肿瘤、脊髓空洞症 能显 示广泛累及大脑皮层、内囊、脑干及脊髓等处 皮质脊髓束白质损害,ALS患者MRI在前中央区双侧短T2和皮质脊髓束 长T2 信号,2019/4/19,21,可编辑,FLAIR images shows high signal in the cortico-spinal tracts due to Wallerian degeneration.,Bilateral high T2 signal in corticospinal tracts.,诊断-脑脊液分析,在不典型病例进行脑脊液分析 脑脊液蛋白可增高达0.75g/L 提示某些病因如淋巴瘤、单克隆丙球病 血和CSF GM1抗体:10%可轻度增高,阳性者须与MMN鉴别。,诊断要点,慢性进行性发展病程 临床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症状和体征为主 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脑干、颈、胸、腰骶4个节段中,至少三个节段存在神经源性损害 无明确感觉障碍,无尿便障碍 排除可以解释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诊断标准,1994年世界神经病学联盟提出了E1 Escorial诊断标准,1998年又对这一诊断标准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世界神经病学联盟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确诊(definite)ALS 在延髓与至少2个脊髓节段(颈、胸或腰骶)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或2个脊髓节段上运动神经元损害,3个脊髓节段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临床拟诊(probable)ALS 至少2个脊髓节段有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下运动神经元体征必须在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上一个节段 实验室辅助拟诊ALS 临床上1个节段有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或单独一个节段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EMG至少2个节段有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可疑(suspected)ALS 1个节段有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单独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存在于2个或更多的脊髓节段,或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头端,我国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1999年和2000年组织部分专家对ALS诊断标准讨论后,参照世界神经病学联盟的标准,提出了类似的诊断标准供参考。,鉴别诊断,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 延髓不受累,合并神经根型疼痛,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EMG正常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非对称性肢体无力,以远端受累为主,早期以上肢为多, 电生理特征是在运动神经上存在持续性多灶性传导阻滞, 而感觉神经没有或只有很轻的受累。 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水平升高, 并对免疫治疗(IVIg)和环磷酰胺有效,副肿瘤综合征或颈部肿瘤、系统肿瘤的转移或浸润 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典型表现为青春早期隐袭起病的手及前臂远端肌肉无力,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多为单侧损害,部分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双侧损害。多数病人有“寒冷麻痹”;束颤安静状态多不出现,但在手指伸展时常发生;患者受累肢体腱反射正常或偶可低下,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表现,也无锥体束征、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病情在起病后数年内一度缓慢进展,临床易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脊髓进行性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元病混淆,但绝大多数患者在以后5年内病情可自然中止,预后与运动神经元病明显不同。,Kennedy disease,也称为X-连锁的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 1968年由Kennedy等首先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其临床特征是男性成年期发病(40岁左右),以进行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 萎缩和真性延髓麻痹为突出表现;常可累及咀嚼肌、面肌; 可伴有男性乳房女性化(gynaecomastia)、睾丸发育不良甚至不育等。 随着疾病的继续发展可出现四肢远端肌肉的无力和萎缩。 病程长(2030年以上);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Xq11-q12)第1个外显子 CAG重复片段扩增是本病的致病原因。 CAG重复数1136为正常,3862则发生Kennedy病。,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中年起病 幼年时有脊髓灰质炎病史 约在急性脊灰炎15年后发病 在原有残疾基础上,出现新的下运动神 经元损害的体征 进展缓慢,CIDP 一般伴有感觉异常 电生理:SCV和MCV明显减慢,波形离散或传导阻滞,F波传导减慢,出现率下降 腰穿csf 蛋白-细胞分离 激素或其他免疫治疗有效,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婴儿脊髓性肌萎缩 也称为SMA-I 型或Werdnig-Hoffmann 病。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2 万活产儿。约1/3 病例在宫内发病,胎动变弱,半数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即可发病,且几乎均在5 个月内发病。罕见能存活1 年,胎动减少,出生后即有明显四肢无力,喂养困难及呼吸困难,2. SMA-型、中间型SMA 或慢性SMA,发病较型稍迟,多于1 岁内起病,进展缓慢。患儿在68 个月时生长发育正常,多数病例表现以近端为主的严重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许多患儿可独坐,少数甚至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站立或行走,但不能独自行走,多发性微小肌阵挛是主要表现,呼吸肌、吞咽肌不受累,面肌不受累,括约肌功能正常。本型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生存期超过4 年,可存活至青春期以后。,3.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缩 又称SMA-型,也称为Kugelberg-Welander 病、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 综合征或轻度SMA。是SMA 中表现最轻的一类。本病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开始为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肉无力。缓慢进展。渐累及下肢远端和双上肢。可存活至成人期。 表现为神经源性近端肌萎缩,容易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相混淆。能行走的SMA-型患儿可出现蹒跚步态,腰椎前突,腹部凸起(鸭步),腱反射可有可无。 患儿常有磷酸肌酸激酶增高。 维持独立行走的时间与肌无力的发病年龄密切相关,2 岁前发病者将在15 岁左右不能行走,2 岁后发病者可一直保持行走能力至50 岁左右。,4.成人慢性近端脊髓性肌萎缩,成年型SMA(SMA-)发病年龄为1860岁,多见于40岁左右。 起病和进展均较隐袭。 缓慢发生的四肢近端无力和肌肉萎缩;可有延髓麻痹。 预后相对良好,行走能力常可保持终生。 有散发型和遗传型。,治疗,采取适当方式告知患者诊断及预后 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科、呼吸科、消化科医生及康复师、理疗师、营养师、精神科医生及从事临终关怀的人员 神经保护及修复治疗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力如太(利鲁唑riluzole)获各国药品监督部门批准,但其只能减缓病情进展。多项研究证明其确实有效且安全,尤其适用于早中期ALS,50mg,每日2次。,Riluzole:力如太,谷氨酰胺能神经传导阻滞剂,阻断谷氨酸能回路,减缓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延缓病情的发展。 作用机制: 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灭活钠离子通道阻断去极化引起的动作电位激活 抑制突触前膜谷氨酸的释放 激活G蛋白,影响细胞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