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3讲神经调节(含解析)讲义.docx_第1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3讲神经调节(含解析)讲义.docx_第2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3讲神经调节(含解析)讲义.docx_第3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3讲神经调节(含解析)讲义.docx_第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3讲神经调节(含解析)讲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讲神经调节考纲要求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a)。2.神经系统的作用(a)。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4.动作电位的概念(a)。5.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b)。6.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7.大脑皮层的功能(a)。考点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系统的作用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机体多方面的活动,对内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反应速度快速较缓慢3.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元的特点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胞体轴突。4.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3)特点: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1)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2)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3)人体的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4)反射活动的结果都有利于人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5)膝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只涉及两个神经元()(6)刺激传出神经元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推断:(1)依据g神经节可推断e为传入神经元,则f为感受器,c为反射中枢,b为传出神经元,a为效应器。(2)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d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3)图中有3个神经元。(4)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5)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提示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反射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6)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提示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7)如果将e处传入神经元剪断(或阻断),分别刺激f处和b处,能否引起a发生相应的活动?若发生活动请判断是反射吗?为什么?提示刺激f处不能引起a发生相应的活动,而刺激b处能引起a发生相应的活动。刺激b处引起的a发生的相应活动不是反射,因为该活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8)某运动员腰部受伤,不可能损伤右侧下肢运动的效应器;若右侧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可能传出神经元或脊髓内的反射中枢受损。命题点一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2018嘉兴联考)神经系统是动物重要的调节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体对生命系统的感知和调整仅依靠神经系统就可完成B.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C.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树突传送出去D.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分为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两种答案B解析动物体对生命系统的感知依靠神经系统,但调整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共同完成,A错误;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B正确;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C错误;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三种,D错误。2.(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元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答案B解析若脊髓受损即反射中枢受损,此时刺激传出神经元,兴奋能够传递到效应器,伸肌会发生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被抑制,B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在膝反射中,肌梭是感受器,皮肤的破损并不会破坏膝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故反射仍能正常发生,D正确。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脊髓灰质内的为中间神经元。(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命题点二实验法验证反射弧的功能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实验3证明了搔扒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答案C解析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项正确;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B项正确;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项错误;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D项正确。4.蛙类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与传出神经纤维的粗细不一样,局部麻醉药对细的神经纤维比粗的起效快。实验人员准备了脊蛙,将麻醉药处理其中一侧腿的坐骨神经,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其左腿和右腿感受器,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用药前用药后5min用药后10min用药后15min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刺激左腿刺激右腿注:“”有缩腿反应,“”无缩腿反应。A.脊蛙用药前神经传导通路正常B.局部麻醉药的用药位置在左腿坐骨神经C.用药后10min,左腿的传入神经纤维已经被麻醉D.蛙类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比传出神经纤维粗答案D解析由表格可知,脊蛙用药前,刺激左腿和右腿,左腿和右腿都有缩腿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神经传导通路正常,A项正确;用药10min后,左腿没有缩腿反应,而右腿有缩腿反应,说明局部麻醉药的用药位置在左腿坐骨神经,B项正确;刺激左腿,用药5min后,左腿和右腿都有缩腿反应,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用药10min后,左腿和右腿都没有缩腿反应,说明左腿的传入神经纤维已经被麻醉,兴奋不能传入到反射中枢,导致左腿和右腿都没有缩腿反应,C项正确;用药10min后,刺激左腿,左腿和右腿都没有缩腿反应,说明麻醉药先麻醉的是传入神经纤维,用药10min后,刺激右腿,左腿、右腿均有反应,说明左腿传出神经没有被麻醉。由于局部麻醉药对细的神经纤维比粗的起效快,因此蛙类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比传出神经纤维细,D项错误。考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3)膜内外电流方向和兴奋传导方向由示意图可知,膜内外电流方向和兴奋传导方向如下表所示:项目膜外膜内兴奋传导方向兴奋区未兴奋区兴奋区未兴奋区电流方向未兴奋区兴奋区兴奋区未兴奋区兴奋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比较相反相同(4)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的特点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很多根神经纤维,一根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时不影响其他神经纤维,也就是说,各神经纤维之间具有绝缘性。非递减性传导:与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不同,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其大小和速率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2.突触的信号传递(1)辨析图示填出名称。(2)兴奋传递过程(3)突触的类型: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神经末梢和肌肉间也可构成突触。(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特点:单向传递。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去极化过程中钠离子大量流入神经细胞内,此过程需耗能()(3)神经冲动引起化学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4)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向的()(5)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6)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7)化学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8)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9)兴奋(神经冲动)通过化学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据图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延长(填“延长”“缩短”或“不变”)。(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AB(用字母、箭头表示)。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结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1.动作电位传导过程图解由示意图可知,当刺激部位处于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时,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两者之间会形成局部电流。这个局部电流又会刺激没有去极化的细胞膜,使之去极化,也形成动作电位。这样,不断地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前传导,将动作电位传播出去,一直传到神经末梢。2.膜电位变化曲线图解读(1)曲线表示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2)a点: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外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4)bc段: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5)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使K外流。(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3.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项目静息电位绝对值动作电位峰值Na浓度增加不变变大Na浓度降低不变变小K浓度增加变小不变K浓度降低变大不变分析表格可知:(1)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内K向细胞外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Na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静息电位。(2)细胞外液中K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3)动作电位的峰值是Na的平衡电位,就是细胞外Na向细胞内扩散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通常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的峰值。(4)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上升,导致其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命题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及曲线分析1.如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上双向传递B.若在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变化C.在图2中CD段,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去极化过程D.图2中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答案D解析从图示可知,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A项错误;由于c连接的是屈肌肌群,若在图1中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会抑制c神经元兴奋,B项错误;在图2中CD段,K外流,神经纤维膜处于复极化过程,C项错误;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Na浓度虽然增大,但仍比外侧低,D项正确。2.(2018湖州模拟)研究人员进行了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K浓度相同)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进来B.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C.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则神经纤维可能会接受适宜刺激后无法产生动作电位D.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出细胞均不消耗ATP答案D解析根据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可知,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进来,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利用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测定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由a、b、c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B正确;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导致Na内流减少,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入细胞属于易化扩散,不消耗ATP,但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运出细胞属于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消耗ATP,D错误。命题点二突触的结构和功能3.(2018宁波检测)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的亚显微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B.信号仅能从甲向乙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C.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引起肌膜产生一个动作电位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后膜去极化答案C解析图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化学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B项正确;使后膜兴奋需要达到一定的刺激程度,一个乙酰胆碱并不能完成该过程,C项错误;乙酰胆碱是信号分子,作用于受体蛋白引起离子通道打开,离子进入细胞使后膜去极化,D项正确。4.(2018湖州期中)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化学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C.化学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扩散到突触后膜D.同种递质作用于不同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同答案B解析化学递质在释放前,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项正确;化学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有可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也有可能使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B项错误;化学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C项正确;同种化学递质作用于不同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同,如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可降低收缩频率,D项正确。命题点三兴奋传导与传递过程的综合应用5.(2018浙江丽衢湖联考)研究发现,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称为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下图表示“习惯化”前后某轴突末梢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时,兴奋传至轴突末梢,将引起Ca2内流,并导致化学递质的释放B.当神经纤维某处处于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不可能处于开放状态C.若该轴突为支配鳃的运动神经元末梢,则其释放的化学递质有助于鳃的收缩D.若能降低此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则可能消除“习惯化”现象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正常时,兴奋传至轴突末梢,将引起Ca2内流,促进了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导致化学递质的释放,A正确;当神经纤维某处处于外负内正状态时,如果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B错误;若该轴突为支配鳃的运动神经元末梢,则其释放的化学递质是兴奋性的化学递质,其有助于鳃的收缩,C正确;由题意可知“习惯化”是由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而引起的,如果能降低此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其可能会产生兴奋,则可能消除“习惯化”现象,D正确。6.(2018嘉兴3月选考模拟)人用手提着不同质量的重物时,上肢肌肉的长度不变,而肌肉的张力不同。科研人员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电刺激坐骨神经对肌肉张力的影响。已知腓肠肌每个肌细胞至少受1个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其支配的肌细胞一定能兴奋且都达到最大张力。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刺激强度(V)0.170.190.210.230.250.270.29张力(g)0.000.402.119.2511.5412.0012.00A.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生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数目增加B.引起每根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的最低刺激强度是相同的C.给予0.27V的刺激强度时,腓肠肌所有肌细胞均已发生动作电位D.若将该标本放于较高Na浓度溶液中并给予0.29V的刺激,则肌肉张力大于12.00g答案C解析由表可知,刺激强度大于或等于0.27V时,发生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数目不再增加,所有神经纤维均发生动作电位,A错误,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加,发生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数目增加,说明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不完全相同,B错误;因神经元支配的肌细胞兴奋时都达到了最大张力,提高外界Na浓度并不能进一步提高肌肉张力,D错误。命题点四兴奋传导(递)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7.(2016浙江10月选考)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的指针偏转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的左侧B.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转运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D.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答案C解析指针偏转的方向应是由正电位向负电位的方向偏转的;由图示可知,对神经施加的刺激点应位于乙电极的右侧;图中的甲电极处于极化状态;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8.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答案C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错误;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图乙中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先Na内流后K外流造成的,D错误。1.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1)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乙)。(2)动作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abbd)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考点三大脑皮层的功能1.大脑皮层的功能(连线)2.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体觉区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中央前回旁边的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区,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刺激体觉区底部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主要的视区在大脑皮层枕叶的后部。主要的听区在颞叶的上部。3.记忆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白洛嘉区与韦尼克区言语区联想记忆患病特征运动性言语区(S区)白洛嘉区SportS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听觉性言语区(H区)韦尼克区HearH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1)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的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2)白洛嘉区就是指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3)韦尼克区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4)白洛嘉区受损,病人可以理解语言,能说完整的句子()(5)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6)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那么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abcde(用字母表示)。(2)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其过程是ghcde(用字母表示)。(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命题点一人脑的高级功能1.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白洛嘉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韦尼克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答案B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项错误;白洛嘉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C项错误;韦尼克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项错误。2.下列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除头面部代表区外,其他代表区在体觉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呈倒置的关系B.在运动区中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相关部位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C.刺激中央后回的顶部可以引起对侧下肢的运动D.韦尼克区受伤的病人患有理解性失语症答案C命题点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图中a、b所指的部位均为所属神经元的轴突B.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C.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cD.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图中b所指的部位是传入神经元胞体发出的较长的树突,A项错误;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B项正确;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说明其传入神经元正常,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a或c或a、c同时受损,C项错误;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正反馈调节,D项错误。4.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的是()A.缩手反射B.多次训练形成条件反射C.大脑皮层白洛嘉区受损伤,导致表达性失语症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答案D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项错误;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不一定有低级中枢的参与,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项错误;大脑皮层白洛嘉区受损伤,导致表达性失语症,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项错误;排尿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项正确。探究真题预测考向1.(2018浙江4月选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答案A解析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潘菲尔德(WildPenfield)等对人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支配对侧躯体运动或感觉(对侧交叉支配);皮层代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或感觉精细复杂呈正相关,与躯体大小不成正比;皮层运动区或感觉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呈“倒置”关系,但是面部本身不倒置。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正确;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舌咽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错误;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2.(2017浙江11月选考)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神经末梢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答案D解析图中应属于神经末梢,A错误;该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错误;膝反射的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C错误;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即动作电位,能沿神经纤维传播,D正确。3.(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效应器肌梭受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答案D解析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存在于感受器上,A错误;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B错误;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舒张,C错误;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4.(2017江苏,8)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为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转运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为线粒体,为突触小泡,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结构在突触小体中,而化学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结构产生的能量不可能为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错误;化学递质被突触小泡包裹运输至突触前膜,发生膜融合后通过胞吐将化学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产生膜电位变化,D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杭州联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多于支持细胞B.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基本相同C.支配腓肠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D.轴突末梢的表面膜可受到其他神经元树突膜的支配答案C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数目少于支持细胞数目,A错误;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异,B错误;支配腓肠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的蝶形灰质前角内,C正确;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可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错误。2.将一灵敏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1),在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若在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答案B解析已知灵敏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的外侧,静息时电位为0,当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图2所示;而当在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时,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每一次偏转的方向正好与刺激的相反,故选B。3.(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末梢不可能含有AC受体B.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会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C.当AC与受体结合后即可产生负电波D.膝反射涉及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答案B解析轴突末梢也可能含有AC受体,A错误;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则Na进入细胞内的速率会降低,从而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B正确;当AC与受体结合后,Na通道打开,Na内流,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可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并不是立即产生负电波,C错误;膝反射的完成需要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错误。4.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答案B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A项正确;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项错误;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d点上移,C项正确;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大,c点下移,D项正确。5.(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和均是由神经细胞膜构成的B.结构能为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ATPC.结构完成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结构完成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结构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释放的化学递质的数量而改变答案D解析突触前膜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突触后膜可能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A错误;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不消耗ATP,而结构能为化学递质的释放提供ATP,B错误;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后膜完成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的数量而改变,D正确。6.(2018浙江十校联考)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膝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B.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不位于脊髓C.抑制性神经元接受递质后产生动作电位D.膝反射的完成至少涉及三个神经元答案D解析膝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A正确;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不位于脊髓,B正确;抑制性神经元接受递质后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膝反射的完成涉及两个神经元,D错误。7.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D.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答案C解析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小儿大脑发育未完善,对神经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在夜间。长大后,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调节功能增强,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并达到一定量时,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到定点和定时的排尿,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动作,故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因此,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但是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的排尿表明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故以上现象说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8.(2018杭州一模)如图甲、乙为电表。a、b、c、d是测量电极,e、f是刺激电极,各电极均置于神经细胞膜外表面。e、f之间的神经纤维被结扎。e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增大,f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减小。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f点高于阈值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电表a、b处均能测得一个负电位B.甲电表指针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D.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外流需要Na通道协助答案C解析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甲电表a、b处不能测得负电位,甲电表指针也不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B错误;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可能处于复极化过程,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内流需要Na通道协助,D错误。9.肌肉与神经都是兴奋性组织,能引起反应(如肌肉收缩)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及电刺激器(可任意设定单个脉冲的大小及持续时间,在一定电压范围内不损伤组织)检测蛙腓肠肌在某特定刺激时间下的阈强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低于腓肠肌阈强度的电压刺激标本的坐骨神经,腓肠肌却能收缩,说明坐骨神经的兴奋性高于腓肠肌B.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检测到腓肠肌肌膜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C.能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要有一定强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阈强度与刺激的作用时间成反比D.在坐骨神经与腓肠肌之间进行兴奋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用低于腓肠肌阈强度的电压刺激标本的坐骨神经,腓肠肌却能收缩,说明坐骨神经的阈强度比腓肠肌低,坐骨神经的兴奋性高于腓肠肌,A项正确;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都能引起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腓肠肌肌膜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B项错误;肌肉不收缩,说明肌膜的动作电位没有传到肌纤维内部,肌膜的动作电位必须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才能引起肌肉收缩。因此能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要有一定强度并维持一定时间。根据曲线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阈强度与刺激的作用时间成反比,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能量,D项正确。10.小明的手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并对妈妈说手指疼。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表示反射弧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传播到反射中枢,使小明感觉到疼痛B.“小明对妈妈说手指疼”的过程不需要白洛嘉区参与C.神经元在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D.效应器处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答案D解析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A项错误;小明说话时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白洛嘉区参与,B项错误;神经元在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减小,对K的通透性增大,C项错误;效应器处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D项正确。11.屈肌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下图表示人体屈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表示结构,箭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