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换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1].doc_第1页
2011年换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1].doc_第2页
2011年换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1].doc_第3页
2011年换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1].doc_第4页
2011年换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1年8月29日在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五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以“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好中求快,以快促好,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镇十五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始终坚持跨越发展,经济增长提速增效。全年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1.2亿元,分别增长40%和4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增长49%;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0384.2万元,增长38.5%。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年共新上各类工业项目72个,其中光伏项目8个,光伏产业的数量和产能“双双”实现了翻番,光电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被省经信委授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8.26亿元,增长34.3%。全年粮食总产56187吨,增长14.5%,再创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加速回升,共完成8750万美元,其中出口8250万美元,分别增长20%和16%。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实现8350元,增长19.6%。积极落实“三下乡,两换新”等政策,全年共补贴家电12586台,汽车、摩托车904辆,发放补贴资金356.6万元。(二)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围绕深入开展“丰乐杯”小城镇建设竞赛,加强了集镇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先后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修编、住宅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孝文化广场、天成商业广场二期工程等一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计生服务所大楼、电子商会专家楼和四期农民自建房以及住宅园区大圆弧人行道配套等十五项城镇重点工程建设。加大了老镇区的补缺补差改造,实施了秦关南路路面硬化及绿化、亮化配套、镇区排涝站及防洪大堤、供水管网改造等一批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行,启动了前李功德桥危桥改造。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城管监察队伍,完善了环卫、路灯和绿化维护工作机制。开展了创建文明乡镇专项整治,实施了道路命名、门牌号码清理、公交站牌设置,城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去年滁州市的“丰乐杯”竞赛,我镇又取得了“特别优秀奖”殊荣。(三)实施园区扩容升级,招大引强取得突破。编制了开发区8平方公里控规和开发区扩区规划,使开发区控制面积扩大到了30.68平方公里。完成了四个村民组近4000亩的征地拆迁工作,投入5000万元先后实施了一批绿化、亮化、供排水和二期路网及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五十米大道绿化及慢车道、新鑫路绿化、路灯及人行道、金庄小区配套设施等工程已经完成;中小企业促进中心、新北循环路、新鑫路延伸段、开发区供水管网和安置区等工程正在按序时进度加快推进。充分发挥省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深入开展了“百日竞赛”、“百日攻坚”、“百日冲刺”三大招商活动,招大引强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协议总投资18.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82亿元,增长95%。(四)积极推动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加大了农业基础投入,先后完成了官桥水库除险加固、牧马湖十点撇水河清淤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投入330万元实施了39项道路、小型水利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新增面积5500亩,涌现出百亩以上种田大户11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大户两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新增插秧机30台,实施机插秧作业面积19800亩;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积达6万亩,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完成了两个批次、共近1600亩的土地置换项目,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调整了村庄布点规划,投入近500万元完成了一批中心村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安排农民建房220户。围绕新农村建设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投入180万元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座,砌筑垃圾池62个,购置了压缩式垃圾运输车、装载机等环卫设备,垃圾处理初步实现了“组收集、村集中、镇运转”,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五)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和谐武都扎实推进。完成了上级布置的23项民生工程。建成了新白路、林芦路和牧马湖渔场路砼路面;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核实和扩面工作,将符合政策规定的1176人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发放低保金50万元;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人数达到113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了52.5%;推进了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共为445名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9.1万元;扩大了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范围,共为103名对象发放救助资金25.8万元;完成了武都卫生院住院门诊楼主体工程和新华社区、庆祝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现了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的目标;加大了新农合资金的征缴力度,农民的参合率达到99.8%,实现了应保尽保;兑现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17万元;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资金47.5万元;建成了综合文化站、留守儿童活动室并通过省级验收,新建农家书屋5家。武都小学综合楼、联盟小学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了新华九年制学校第二教学楼和新华幼儿园建设;推动了社会办学,引进了园丁双语幼儿园。以加强孕情监测、政策外怀孕处理、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为重点,计生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任务。围绕“双百日维稳攻坚行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加大了信访接待和人民调解工作力度,有效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注重源头治理,集中开展了企业消防安全、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此外,武装、档案、群团等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我镇又被滁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二届“文明乡镇”称号。(六)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政府效能全面提升。建立了政府工作推进机制,对重大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进行了任务和责任分解。进一步推进了政务公开,完善了重大决策公开公示制度,规范了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了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信息公开在去年的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一。推进了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帮办服务水平。加强了行政效能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机关工作效能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认真落实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顾“十一五”,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向园区集聚、农民向城镇集聚、居住向社区集聚、耕地向大户集聚”战略,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破难,特别是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全面并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一)“十一五”是我镇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6.7%,是“十五”末的3倍多;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9亿元,年均递增35.9%, 是“十五”期间的近6倍;财政收入跨过了亿元这个标志性台阶,年均递增21.2%,是“十五”末的2.6倍。五年间,全镇共新增个体工商户1082户,民营企业296家,总数达到了2234家,其中,工业企业和制造业工商户达到894家,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总数发展到了67家,其中产值超千万元和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43家和13家。五年来,武都镇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和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二)“十一五”是我镇经济结构加速调整,产业水平不断实现新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十五”末的12.8:80.4:6.8调整为“十一五”末的7.1:84.99:7.91。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同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和优质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电子产业生产已由传统的高压包、遥控器扩大到液晶电视变压器、开关电源变压器、手机充电器、电动车充电器、控制器和无极灯等领域,被省政府授予“电子产业集群专业镇”称号;培育和发展了光伏、光电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单晶硅棒、切片、电池、组件等产品生产的光伏产业集群,被省发改委认定为“安徽天长光伏产业基地”。三产服务业快速启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息中介、金融财会等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三)“十一五”是我镇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五年。五年来,开发区面积由“十五”末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总投资1.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50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一期开发区域的路网、供排水、供电和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二期开发区域的路网及配套设施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到“十一五”末,开发区入驻企业已达179家,其中外来投资项目115个,总投资27.22亿元,形成了电子、光伏、光电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四大特色产业。“十一五”末,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53亿元,实现税收7010万元,分别占全镇总量的65.4%和67.5%。(四)“十一五”是我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不断发生新变化的五年。目前,以镇区为中心,新华、官桥两个集镇为两翼,新民、联盟等8个中心村农民居住点为支撑的镇域城镇体系格局已经形成。随着省级武都经济开发区和省级农民小康住宅示范区的相继扩容,引导农民向城镇、工业向园区、住宅向社区这三个集中所需的公共平台和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一校一园(标准化学校、中心幼儿园)、二院(中心卫生院、敬老院)、二站(综合文化站、农村综合服务站)”以及上、下水、强弱电等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备;耕地向大户集中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正在兴起。到2010年底,镇区面积已扩大到8.6平方公里,官桥、新华两集镇亦扩大到2平方公里,集镇集中了全镇85%的工业,90%以上的商业,全镇人口城镇化率达56%。(五)“十一五”是我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获得新改善的五年。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了官桥中心学校教学楼、武都中学综合实验楼等教学设施。完成了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住院楼、武都卫生院迁址重建工程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计生奖扶政策和免费孕检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4%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以下。加大了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完成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一批体育设施的建设。启动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提高了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农民人均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由2005年的4501元提高到2010年的8350元,年均递增13.2%。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库区移民、民政优抚、殡葬改革、统计、档案、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保护、关心下一代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也都取得新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五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令人鼓舞。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镇人民和私营业主,向长期以来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武都发展的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与武都的知名度相比、与省内的先进乡镇相比、与上级的要求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实力不够强,特别是财政收入不高,强镇与富民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业和三产服务业比重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企业培育方面难以实现有效突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三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四是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金、电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瓶颈更加突出,机制体制创新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亟需巩固;五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六是少数部门和干部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措施有待加强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剖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十二五”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时期,是我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跃升的加速时期。当前,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加速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将对我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强劲的助推作用;上级财政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农业、农村以及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将会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武都作为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和安徽扩权强镇试点镇以及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主体,将会更加受到上级的重视和支持,这些都为我们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当然,我们也决不能忽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挑战和困难,特别是兄弟乡镇和省内先进乡镇的迅速发展和崛起,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争先进位的巨大压力。为此,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奋力开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跨越崛起为主调,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开放承接、全民创业、工业强镇、城镇带动、科教兴镇五大战略,继续纵深推进园区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宜业、宜居、文明、和谐新武都,努力在全省农村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五”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末,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年均递增33%;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递增3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60亿元,是“十一五”的四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亿美元,年均递增25%。强镇建设实现向更高层次的跨越。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十二五”末,三次产业结构之比调整为4:84:12,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二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明显下降,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统筹城乡发展走在前列。城镇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到“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6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65%以上,基本建成宜业、宜居的工贸型小城市。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00元,年均递增12.9%。住房、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条件有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整体迈向比较富裕阶段。和谐社会建设富有成效。民生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民主法制和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一)突出转型升级,主攻工业突破。坚持把工业强镇作为跨越崛起的第一方略,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继续大力实施电子产业高端化、光伏产业基地化、光电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化工程。一要在电子产业上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子产业,加快传统电子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电子产品由与传统电视机配套向与液晶电视机和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配套转变。二要在光伏产业上谋突破。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围绕延伸和做粗产业链条,引导电子企业转型进入光伏领域,做大光伏产业;加大对光伏领域大项目的招商力度,做强光伏产业,努力引导光伏产业向着专业化、集群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三要在工业梯次上谋长远。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和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引导和鼓励能人创业,加大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光电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在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促其快速成长形成规模。(二)强化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把园区建设作为跨越崛起的主攻方向,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步伐。一要制定和完善各类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开发区建设规划,确保开发区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要按照“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加快拓展开发区规模,确保每年新增园区规模1平方公里以上,不断提高开发区的承载能力。三要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每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四要创新开发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提高服务和帮办水平,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五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电子、光伏、光电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强化主动承接,突出招大引强,确保每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5个,并且力争有5亿元、10亿元的项目落户。六要推进开发区产业园、园中园建设,积极争取战略投资者合作,努力实现共建共招的突破。(三)坚持城镇城市化,加快产业和城镇互动发展。按照城镇城市化的发展定位和产城一体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一批专项建设规划的编制。根据北进西扩的发展方向,大力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进一步拉开城镇建设总体框架。围绕提高城镇服务功能,谋划好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孝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品味。加快实施“便民便利”、“宜业宜居”、“互联互通”等三大城镇功能提升工程,启动城镇新一轮路网以及供排水、绿化、亮化、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加大老镇区补缺补差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认真对接上级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合做好天扬一级公路拓宽改造和宿扬高速公路工程,确保各项工程在我镇能够顺利实施。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推进集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以管理促环境的优化和提升。(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重点打造,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激励政策。现代物流业上,重点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生产要素市场,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力争五年内培育23家机制新、效益好、实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骨干企业。现代商贸服务业上,引导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商贸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电子商务、直销等销售方式,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特别是人才引进服务等新兴行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上,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证券、信托、保险、风险投资企业入驻武都,逐步构建小额贷款、担保等多元化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培育发展资本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做好银政企的合作对接工作,力争每年新增贷款超过2亿元,满足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需求。(五)推进城乡统筹,狠抓新农村建设。坚持用现代技术和经营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推行健康无污染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和经营效益。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品牌经营,力争每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土地流转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建设城乡一体的农村新型社区为目标,统筹实施中心村培育提升工程。加强对农民建房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建房尽可能多进城镇,至少进中心村。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不断优化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努力把农民培育成能够适应分工分业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和完善劳动和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的择业和就业能力。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医疗、养老、失业等各项保险制度向多种经济成分的延伸,不断提高各类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镇村两级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基础工作,落实奖励扶持和免费孕检等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镇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新武都。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做好孝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统筹发展宗教、优抚等社会各项事业。(七)加强社会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法制环境。大力继承和发扬“武都精神”,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使之成为激发全镇上下斗志的重要精神力量。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抵制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能力。继续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以社会公德、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文明行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巩固、提高、延伸、辐射上下功夫,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电子商会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认真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平安武都”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信访接待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扎实推进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三、扎实做好2011年政府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武都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五年翻两番”既定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开展园区建设突破年、重大项目攻坚年、城乡统筹推进年等“三个年”活动,纵深推进“三大工程”,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奋力实现武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围绕上述要求,今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8亿元,分别增长32%和33%;财政收入1.4亿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其中招商引资20亿元,分别增长63%和69%;外贸进出口1亿美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9400元,增长12.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以提升发展质态为核心,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培优培强战略。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计划,全力支持英发新能源电池组件、晶石光伏单晶硅、黎明光伏石英坩埚和言信电子LED封装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重点做好汇晶太阳能多晶硅浇铸、华宇遥控器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攻坚,围绕光伏、光电等产业,全力突破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继续加大扶优扶强政策的落实力度,努力将天富、百盛培育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新增亿元以上企业5家,培育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家,实现年内建成百亿武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并举,努力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力推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运用,加快实现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鼓励企业在生产、研发、营销等环节中引入现代管理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电子产品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增强项目孵化能力。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全面落实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环保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落后工艺;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确保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积极做好企业生产环节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促进企降本增效。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工业项目节约用地,引导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加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建立和完善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企业闲置未用土地的清理力度,对集约利用土地效果好的企业优先办理土地征用审批手续。(二)以推动做大做强为方向,大力提升三产发展水平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上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壮大服务业整体规模。启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物流配送、商业网点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布局商业市场和商业经营网点。加快现代服务业设施建设,抓紧时间启动东华大道两侧商铺楼、孝文化广场一期、天成商业广场二期、星级宾馆等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天成商业广场一期商户入驻进度,有效提升市场人气。以风顺物流中心为依托,筹划开发区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光伏产品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深化银、政、企合作,鼓励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到武都开展金融业务,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力争今年上半年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顺利批准。大力发展社会商贸、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扩大连锁超市、专卖店和专业商店的规模。大力发展物流配送、劳务服务以及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规范中介服务执业行为,拓宽社会中介服务领域。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三)以提高承载能力为要务,全面加快园区扩容建设实施园区建设突破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规划体系,加快做好开发区环评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全面完成开发区新征地区域新北循环路、平行三道、乔庄路延伸段等主干道路网以及供排水、电力、绿化、亮化等工程。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建设,并做好项目入驻工作,不断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启动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安置区建设,提升开发区配套设施水平。认真做好无锡惠山工业园规划建设,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有实质性突破。根据园区建设发展规划,继续做好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确保开发区新增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着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工程流程,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和项目帮办服务水平,保障开发区工作顺利、高效、规范推进。创新投融资机制,在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切实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实行每周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每旬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每月组织一次工作督查会,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确保园区建设和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步伐。加快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武都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三百”活动。加快以企招商和产业招商的步伐,坚持突出选商引资,围绕现有产业前伸后延,突出抓好光伏、光电和汽车零部件等招商,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充分发挥传统电子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抢抓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努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项目。进一步突出招大引强,全力拼抢大项目、大企业,不断提高招大引强水平,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个,确保全年完成20亿元引资任务。(三)以拓展镇区规模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实施新一轮城镇建设。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以深入开展“丰乐杯”小城镇建设竞赛为着力点,大力实施集镇建设攻坚年活动。启动住宅园区祝庄路网规划建设,进一步拉开城镇建设框架,同时,加快供排水、电力、绿化、亮化、通讯等配套工程的建设,为全面推进住宅园区开发建设打好基础。继续完善寿昌东路农民安置小区和小企业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和小企业入驻步伐。全力做好天秦路拓宽改造拆迁、安置工作,同时,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沿线规划建设。继续做好镇区补缺补差改造,完善亮化、绿化和美化功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制定和完善鼓励农民进镇奖励办法,进一步降低农民进镇门槛,加快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步伐。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坚持走市场化运作道路,把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城镇建设的第一资源,多措并举,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强化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土地增值。严格实行土地统一储备和公开拍卖制度,清理闲置土地收储商业用地,规范土地转让和有偿使用,为城镇建设筹措资金。用足用好“扩权强镇”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新增可用财力优先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市城投公司融资平台,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按照产城合一、并行管理的原则,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巩固和提高文明创建成果。继续做好各项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加大违章建筑整治执法力度,确保规划的严肃性。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改善环境整治的设施和设备,做好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继续推进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努力保持治理“四乱”的常态化。强化群众文明意识,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形成集镇创建的整体合力。建立健全集镇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城镇面貌持续改观、环境管理有序、集镇品味提升的良好局面。(四)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抢抓国家加大对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加大的大好机遇,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和资金,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配合做好淮河入江工程高邮湖大堤除险加固和高邮湖洼地治理牧马湖排涝站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做好病险水库、危堤险段的除险加固,切实增强农业防洪抗灾能力。抓紧时间启动老旧泵站更新改造和塘坝清淤等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条件。加强农机推广、动物防疫、农技和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一线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奖励机制,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干部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事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支持天扬农贸、牧马湖开发公司做大做强,申报一批绿色认证品牌,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好新型农机具的推广运用,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继续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切实化解农业生产风险。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新农村规划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中心村公共厕所、供排水、循环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用足用好财政奖补“一事一议”政策,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道路、自来水以及环卫设施等公共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户到新农村规划点建设新居步伐,并结合土地整理和整村推进,完成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构建长效机制,提高农村环境整治能力。认真实施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城镇基础设施向中心村的延伸,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六)以构建“和谐武都”为载体,着力增强社会管理能力注重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新华九年制学校第二教学楼和新华幼儿园建设进度,争取在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时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9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优生优育,加大政策外怀孕处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村为主”工作机制,推行“户况管理”,提高计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社区、新农村居住点公共体育设施。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统筹协调档案、科普等社会各项事业。抓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