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含解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必需使用显微镜观察C. 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D. 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全部被排除细胞外【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脂肪鉴定时可以切片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直接研磨加鉴定试剂观察即可;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详解】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A正确;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观察,但也可用组织样液直接加入试剂进行鉴定,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植物根尖一般不存在叶绿体,C错误;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对细胞是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D错误。2.下面是由 n 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其中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连接 两条肽链的一种化学键(SHSHSS2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蛋白质水解产物增加(2n4)个氢原子B. 该蛋白质至少含有(n2)个氧原子C. 该蛋白质至少含有(n2)个羧基D. 合成该蛋白质时脱去(n2)个水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环状肽中氨基酸个数=肽键数。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环状肽至少含有0个游离的氨基和0个游离的羧基。【详解】该蛋白质的肽键水解时需消耗(n2)分子的水,破坏2个二硫键需要4个氢,所以该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增加了2(n2)42n(个)氢原子,A错误;该蛋白质中肽键的数目为n-2,每个肽键中含一个氧,含有两条链状肽,至少有两个游离的羧基,每个羧基两个氧,故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2)个氧原子,B错误;链状多肽至少含有1个羧基,环状多肽至少有0个羧基,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个羧基,C错误;合成该蛋白质时形成了n-2个肽键,故脱去(n2)个水分子,D正确。故选D。3.图1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结果图,图2为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细胞若继续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的吸水增强B. 图1所示结果只能在图2中C处观察到C. 图1若视野比较暗,则只能通过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D. 图2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答案】A【解析】图1细胞若继续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则该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加,A正确;图1所示结果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或者平衡状态,也可能参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因此可能在C处或E处观察到,B错误;图1若视野比较暗,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或者光圈使视野变亮,C错误;图2实验设置前后自身对照实验,D错误。4.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B. 解释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C.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体细胞中的等位基因是成对存在的,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分离D. 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答案】D【解析】【分析】碗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可避免其他植珠花粉干扰,做杂交实验时则必须对母本去雄,进行人工授粉。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形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测交的结果是:子代出现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详解】豌豆是自花受粉植物,因此在做杂交实验时要进行去雄和人工授粉,A错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形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而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是:若假说成立,则测交后代出现比例接近的两种表现型,BC错误;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D正确。5.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C和和g)控制,现用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1自交(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 4。已知当基因C 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F1中灰兔测交,则后代有4种表现型B. 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1自交(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 4,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基因型为CcGg;又因为基因C 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则灰兔基因型为C_G_,黑兔基因型为C_gg,白兔基因型为cc_。【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基因型为CcGg,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Gg:Ccgg:ccGg:ccgg=1:1:1:1,因此后代有3种表现型,即灰兔:黑兔:白兔=1:1:2,A错误;F2中黑兔(C_gg)与白兔(cc_)交配,后代白兔出现的概率2/31/2=1/3,B正确;F2灰兔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1CCGG、2CCGg、2CcGG、4CcGg,因此其产生的4种配子的比例为4:2:2:1,C错误;F2灰兔(1CCGG、2CCGg、2CcGG、4CcGg)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CCGG,占1/9,D错误。6.关于生物工程和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某生物cDNA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不含基因中的启动子B. 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C. 抗虫基因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即说明能正常表达D.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答案】A【解析】启动子不能转录,而cDNA是逆转录形成的,因此从某生物cDNA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不含基因中的启动子,A正确;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B错误;抗虫基因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即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导入受体细胞,但不能说明目的基因正常表达,C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需用这两种酶,D错误。7. 现在人们已经实现了分子水平上遗传物质的重组,下列实例中,属于分子水平重组的是A. 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到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B. 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的绘制C. 初级性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D. 白菜与甘蓝的体细胞杂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方面的知识。人工实现的基因重组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或细胞工程技术。分子水平上人工重组是指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中的DNA分子重组。细胞工程是从细胞水平上实现基因重组。B项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的绘制并未导致遗传物重组,C、D项属细胞工程不是分子水平。故选A。8.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突变酵母的乙醇代谢途径未改变B. 突变酵母产生的H因无法在呼吸链中消耗而不断积累C. 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D. 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部位仍是细胞质基质【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突变酵母线粒体中的呼吸链中断,但乙醇代谢途径未改变,A项正确;突变酵母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的还原过程,不会积累,B项错误;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进行有氧呼吸,可提供较多的能量,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C项正确;突变酵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不能进行,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仍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的部位仍是细胞质基质,D项正确。 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 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四只小桶内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C.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 甲、乙各重复100次实验后,甲得到Dd组合的概率约为1/2,乙得到AB组合的概率约为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解】桶中的遗传因子是A、a,而桶的遗传因子是B、b,两者属于非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过程,A错误;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D、d)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错误;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1/21/2+1/21/2=1/2,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1/21/2=1/4,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还要区分清楚甲、乙两同学的操作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0.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形态稳定便于观察B.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体细胞,这些体细胞存在核遗传物质的差异C. 病毒致癌因子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诱发细胞癌变D. 衰老的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2、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A错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病毒致癌因子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上,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C正确;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核结构模糊不清,D错误。故选C。【点睛】在本题中,对细胞衰老的特征不了解而错选D。衰老的细胞,虽然细胞核体积增大,但核结构模糊不清。11.关于高等动物细胞(2N=12)增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24B. 染色体数为2N=12的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的四分体6个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都是1:2D.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一次染色质DNA的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双链被3H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的DNA中一条链有3H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4条,其中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即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12条,A错误;已知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12,即有6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形成6个四分体,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它们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都是1:2,C正确;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一次染色质DNA的复制,D正确。12.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1;在光照为1000molm-2s-1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2,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不影响水稻的呼吸强度B. 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向右上方移动C. 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CO2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D. 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呼吸作用强度是相同的,即在光照强度为0时的数值,A正确。因为不知图1是在哪个温度下做的实验,所以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可能不动,可能向左下方也可能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由图1可知,在高光照强度相同时如超过10单位光照强度时,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比原种水稻高,说明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CO2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C正确。由图1可知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环境中,由图2可知转双基因水稻适合栽种在高温度环境中,D正确。13.杀伤细胞攻击被感染细胞导致其死亡是通过诱导及细胞凋亡来实现的。导致细胞凋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统称为凋亡诱导因子。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分泌Fas配体作为凋亡信号,与靶细胞表面的凋亡素体Fas蛋白结合,从而启动细胞内的凋亡程序使靶细胞发生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Fas蛋白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B. Fas配体与Fas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 若Fas蛋白因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突变而发生了改变,则靶细胞的凋亡过程会加快D. 癌变后的细胞对各种凋亡诱导因子的敏感性增强【答案】B【解析】AFas蛋白是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不是信号分子,Fas配体属于化学调亡因子,A错误;BFas配体是T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Fas蛋白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C若控制Fas蛋白合成的基因突变而引起Fas蛋白结构改变,则Fas配体将不能发挥调亡信号分子的作用,从而不能启动细胞内的凋亡程序使靶细胞发生凋亡,C错误;D癌变细胞能无限增殖,是因为对各种凋亡诱导因子敏感性低,不能启动癌细胞中的调亡程序所致,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借助背景材料考查细胞调亡、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癌细胞特点等知识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如“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分泌Fas配体作为凋亡信号,与靶细胞表面的凋亡素体Fas蛋白结合”,充分联系教材,判断Fas配体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凋亡素体Fas蛋白是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2. 给合题文要求,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及癌细胞的特点,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14.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A. 9/16 B. 3/4 C. 6/7 D. 9/1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灰色鼠,则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F1基因型为AaBb;F1相互交配的后代可分开推导,即AaAaAA:Aa:aa=1:2:1,但由于aa中有50%幼体致死,因而F2个体比例变为2:4:1,即2/7AA、4/7Aa、1/7aa,若F2自由交配,产生配子概率为A=4/7,a=3/7,则F3中AA=16/49,Aa=24/49,aa=9/49,但由于aa中有50%幼体致死,成活个体中AA:Aa:aa=32:48:9,即32/89AA、48/89Aa、9/89aa;BbBbBB:Bb:bb=1:2:1,但没有致死现象,若F2自由交配,产生配子概率为B=1/2,b=1/2,则F3中BB=1/4,Bb=1/2,bb=1/4;因此,理论上F3存活个体中青色鼠(A_B_)所占的比例是60/89,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一对一对等位基因分析各代的交配情况;二是要善于利用遗传平衡定律,即若某群体不考虑有突变、致死、迁入和迁出等因素,设A的频率(A配子的概率)=p,a的频率(a配子的概率)=q,则该群体的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概率或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AA=p2,aa=q2,Aa=2pq。15.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几项( )图1中c对应的值是1 图2中b为有丝分裂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A. 1项 B. 4项 C. 3项 D. 2项【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c对应的值是1/2,a对应的值是1,错误;由于DNA含量两次减半,因此图2中b为减数分裂,错误;图2的OP段代表有丝分裂后期,而图1中有丝分裂后期在ef段,因此图2的OP段位于图1的ef段,正确;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而图1中ef段代表有丝分裂末期,因此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ef段上,错误;图1中de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而图2中的PQ段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因此其变化原因不同,错误。故选:A。16.若要利用某目的基因(见图甲)和P1噬菌体载体(见图乙)构建重组DNA(见图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AGATCT)、EcoRI(GAATTC)和Sau3A(GATC)。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用EcoR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B. 用Bgl和EcoR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C. 用Bgl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D. 用EcoR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答案】D【解析】用EcoR 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用DNA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故A项错误;用Bgl和EcoR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该片段相当于只用EcoR切割),故B项错误;用Bgl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故C项错误;只有用EcoR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才能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防止发生反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故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看准切割后目的基因插入的方向,只有用EcoR和Sau3A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构建的重组DNA中RNA聚合酶在插入的目的基因上的移动方向才一定与图丙相同。17.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下列不正确的是()A. 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氢健,在细胞中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的B. 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 PCR技术的必需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有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pH等三个条件D. 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之后,则15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1/1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采用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样品DNA的过程,第一步是是高温变性(解旋)的过程,该过程中氢键断裂,DNA分子解旋为单链;第二步是低温复性的过程,该过程中一对因为与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结构;第三步是中温延伸(复制)的过程。【详解】据图分析,第一步加热的目的是解旋,即使得DNA双链打开,破坏的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过程再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A正确;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PCR技术除了需要模板、原料、ATP、酶等必要条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pH),C正确;PCR技术利用了DNA复制的原理,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连续复制4次之后,将产生24=16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中含有15N标记,因此15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2/16=1/8,D错误。18.如图1为适宜温度下小球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将小球藻放在密 闭容器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8B. 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拉体消耗C. 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没有光照的时间段应是24 hD. 图2实验过程中,46 h的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答案】A【解析】图1中纵坐标氧气释放速率代表表观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释放02的最大速率为8,呼吸速率为2,则叶绿体产生02的最大速率为10,A项错误;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氧气释放速率为0,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0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B项正确;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密闭容器内C02浓度上升,对应的时间段是24h,C项正确;图2实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呼吸速率一定,46hCO2浓度较高,810h CO2浓度较低,二者CO2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46h平均光照强度应小于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容易判断46h的平均光照强度等于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较高二氧化碳浓度下,达到同样大小的光合速率,只需要较小的光照强度。19.某基因型为Aa的果蝇(2n=8)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细胞为第一极体B. 图示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 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D. 图示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答案】B【解析】图示细胞含有Y染色体,应为雄果蝇体内的一个增殖细胞,因此不可能为第一极体,A错误;图示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含有8条染色体,与果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据此可推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甲极含有的2条1号染色体,是由1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C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D错误。【点睛】据染色体数目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假设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2N条染色体,有1个细胞不含染色单体,且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N,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时,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0.CRISPR/ Cas9是一种强大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对生物的DNA序列进行定向的切割,原理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获得某基因被敲除的生物个体,在敲除个体中,该基因多为杂合。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Cas9蛋白是一种能切割DNA的酶B. 可将Cas9蛋白和向导RNA导入受体细胞以实现对DNA序列的定向切割C. CRISPR/ Cas9切割DNA的定向性主要依赖于向导RNAD. 若要获得敲除基因纯合的个体,需将子代连续自交【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Cas9向导RNA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可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序列,向导RNA可与DNA单链的特定区段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实现切割的定向性,Cas9蛋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实现对DNA的切割,A项、C项正确;Cas9蛋白是受体细胞核DNA通过转录、翻译合成的蛋白质,不需要从外界导入,B项错误;在敲除个体中,敲除基因多为杂合,自交后代会出现敲除基因纯合的个体,D项正确。21.女娄菜是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遗传时跟性别有关联,而位于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跟性别没有关联B. F1雄株中窄叶占比1/3,因父本产生存活雄配子的比例为1/3Xb、2/3YC. 在F2中宽叶植株占全部植株的比例为13/28,且性别比例雄株比雌株为4:3D. 若F1中出现XXY的窄叶植株,能确定是母本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异常【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女娄菜的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为伴X遗传,且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则用杂合的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进行杂交,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1:1,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Y=1:2,则获得的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2:2,其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1:3,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Y=2:1:4,则F1随机传粉获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2:7:3:4:12。【详解】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遗传时跟性别有关联,位于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跟性别也有关联,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获得的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2:2,则F1雄株中窄叶占1/2,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2:7:3:4:12,因此在F2中宽叶植株占全部植株的比例为13/28,且性别比例雄株比雌株为4:3,C正确;若F1中出现XXY的窄叶植株,其基因型应该为XbXbY,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也可能我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D错误。22.下图所示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程分别称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B. 该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繁殖速率快C. 该育种过程说明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具有表达的潜能D. 该育种方式涉及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和细胞工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育种的知识。过程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所以A错;该育种方法为基因工程育种,其最大的优点是目的性强,所以B错;该技术依据的原理主要是细胞的全能性,已分化的细胞仍然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说明其中一部分不表达的基因又开始表达,所以C对;该育种过程不涉及胚胎工程,所以D错。本题难度中等。23.如图是抗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正确的是()A. 过程中促融剂常用聚乙二醇,不可用灭活的病毒B. 过程中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HCG抗体C. 过程中利用了DNA分子杂交的原理D. 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三次筛选(筛选能够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大量增殖杂交瘤细胞,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详解】过程促融剂常用灭活的病毒,也可用聚乙二醇,A错误;过程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抗HCG抗体,还需通过抗体检测,B错误;过程中利用了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C错误;过程为动物细胞培养,培养液中需要添加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D正确。24.科研人员分别将蛋白C基因和蛋白G(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与空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将空质粒和上述两种表达载体分别转入三组蛋白G缺陷细胞,在三种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间隔刺激下,测定三组细胞的葡萄糖转运速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组实验的目的是排除空质粒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组葡萄糖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减小C. 由实验结果推测蛋白C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D. 实验结果表明蛋白C的转运功能强于蛋白G【答案】B【解析】组是空白对照组,目的是排除空质粒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与对照组相比,、组葡萄糖转运速率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B错误;组比组的实验效果明显,说明蛋白C也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且其转运功能强于蛋白G,CD正确。25. 科学家在某种农杆菌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以Ti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的生存有决定性的作用B. 将抗枯萎病基因导入受精卵是此技术关键,否则不能达到该基因在各组织细胞都表达的目的C. 该种抗枯萎病基因之所以能在金花茶细胞中表达,是因为两者的DNA结构相同D. 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枯萎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花粉中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来说,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生存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故A错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此技术关键,故B错误;该种抗枯萎病基因之所以能在金花茶细胞中表达,并非两者基因结构相同,而是因为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并且表达方式相同,故C错误;导入受体细胞的抗枯萎病的基因是单个的,而花粉是减数分裂后的产物,因此有的花粉是不带有抗性基因的,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6. 美国伦敦大学医学院通过生物技术,成功对一对丈夫家族有乳腺癌发病史的夫妇的后代进行胚胎筛选,并排除了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隐患。该“设计婴儿”的培育流程如下:通过人工方式得到15个受精卵所有受精卵生长3天时,抽取一个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剔除含致癌基因的胚胎选取不含致癌基因的健康胚胎植入妻子子宫,一个健康的“设计婴儿”得以孕育。下列关于该项“设计婴儿”培育过程中所用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人工方式得到15个受精卵,需要用到超数排卵和人工受精的手段B. 检测受精卵中是否含有致癌基因,可以用“基因探针”进行检测C. 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受精卵中的致癌基因进行“基因敲除”D. 将受精卵培养到816个细胞阶段可移植入子宫【答案】C【解析】正常女性一个性周期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要获得15个受精卵,需要用到超数排卵,然后在体外进行人工受精,A正确;检测受精卵中是否含有致癌基因,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B正确;只需要通过基因检测出含有致癌基因的受精卵,然后剔除该受精卵即可,不需要进行“基因敲除”,C错误;人的体外受精胚胎可在816个细胞阶段移植入子宫,D正确。27.下图是某一生物体内处于各时期的细胞图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核基因相同B. 细胞乙为初级精母细胞,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此时期C. 细胞丙可能为精原细胞D. 细胞丁正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者第二极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所有染色体的知识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核基因型相同,A正确;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细胞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可能是精原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C正确;由于图示四个细胞来自于同一个生物,因此丁细胞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行为等判断各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并根据细胞质的分裂是否均匀判断相关细胞的名称。28.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03,24 h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 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传递B. 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基质C. 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D. 喷施NaHS0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答案】D【解析】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内膜上H的传递,A错误;ATP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B错误;对比分析(WH2O)与(TH2O)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对比分析(W寡霉素)与(T寡霉素)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可以减缓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错误;对比分析(WH2O)、(W寡霉素)与(WNaHS03)的实验结果可知:喷施NaHS03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正确。【点睛】本题以反应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阅读题干,明确胁迫的内涵和寡霉素的作用。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6组的光合速率及其处理的差异,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实验设计的原则、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29.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B. 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C. 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的活性一定会恢复D. 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答案】A【解析】如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同,A项正确;过氧化物酶活性除了与底物浓度有关外,还与温度和pH有关,所以只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B项错误;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但没有实验说明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一定会恢复,C项错误;由于不知H2O2浓度大于1.2%以后的情况,因而无法判断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在一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增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不再增强;四种不同酚类物质的增强幅度不同,酚类1最强。图2表示在一定的H2O2浓度范围内,随H2O2浓度增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不再增强,H2O2浓度继续增大,会导致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30.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不考虑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酵母菌的能量只来自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甲装置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B. 乙装置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无氧呼吸速率C. 若甲乙装置向左、右移动距离均为3个单位,则两个装置内的酵母菌共消耗葡萄糖2个单位D. 若甲乙装置液滴均不移动,则表明酵母菌无生命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装置甲装有NaOH溶液用来吸收呼吸放出的CO2,因此装置1中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有氧气的消耗,进行了有氧呼吸,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故A正确;装置乙用等量水来代替NaOH溶液,在无氧时,有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可表示无氧呼吸速率,故B正确;分解等量的葡萄糖,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1/3,故C错误;甲乙装置液滴均不移动,则表明酵母菌不进行呼吸作用,无生命力,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3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为_细胞。(2)8的功能是_。(3)若图A是唾液腺细胞,则唾液淀粉酶的合成 和运输途径是(用箭头和图中数字标号表示): _。(4)图中能直接分解葡萄糖并能释放CO2的是_(填A或B)中的 _。(5)如果B图为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_(填标号)。(6)若图A是肝细胞,用适当的方法其破碎,离心分离细胞各个结构部分, 其方法如图:将所获得的沉淀物A、B、C和可溶性物质D进行成分和功能的实验分析,总结如下:DNA含量RNA含量无氧呼吸强度有氧呼吸强度沉淀物A99.9%13%00沉淀物B0.1%7%085%沉淀物C053%00可溶性物质D027%100%15%沉淀物A中的物质全部来自细胞中的_(填名称)。与蛋白质的合成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沉淀物_(A、B、C)。沉淀物B中主要含有的细胞器是_(填标号)。可溶性物质D在细胞亚显微结构上属于_(填名称)。【答案】 (1). 低等植物 (2). 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有关 (3). 11851 (4). B (5). 3细胞质基质 (6). 2和4 (7). 细胞核 (8). C (9). 线粒体 (10). 细胞质基质【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A是动物细胞,B是植物细胞,1是细胞膜、2是液泡、3是细胞质基质、4是叶绿体、5是高尔基体、6是核仁、7是核膜、8是内质网、9是线粒体、10是核孔、11是核糖体、12是染色质、13是中心体。根据图形和表格分析,由于不同细胞结构的密度不同,因此可以用采用梯度离心的方法将不同细胞结构分离,根据表格中不同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