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1. 一个患有原发性胃癌的病人,体检时发现肝部也有癌细胞,这是因为()A.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B. 胃部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C. 癌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D. 癌细胞膜表面产生新的膜抗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能够分散和转移、产生新的膜抗原(糖蛋白改变)的特征。题干中的实例说明癌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考点:细胞癌变的特点点评:学生需在掌握细胞癌变的特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说明由胃转移到肝部,找到符合题意选项。2.人体注射卡介苗后,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那么,细胞中合成这种抗体的细胞器和这种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A. 高尔基体和氨基酸 B. 核糖体和氨基酸C. 核糖体和葡萄糖 D. 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答案】B【解析】【分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修饰,最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外发挥作用。【详解】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球蛋白),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抗体的化学本质以及分泌蛋白合成、加工、修饰、分泌的过程。3.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 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 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答案】B【解析】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因为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速率不同,即使高温条件下酶失活了,但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比低温下也会加快,会干扰实验者作出错误的结论,A错误;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B正确;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条件,若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就要水浴加热,破坏原来设定的温度条件,C错误;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不管淀粉酶能否催化蔗糖分解,溶液都不变蓝,D错误。4.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 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B. 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和易形成;A、B、D正确。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由题干信息推不出来。考点:本题考查ATP知识,意在考查能从题干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5. 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都有DNA和染色体 B. 细胞核与细胞质保持连续的物质交换C. 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控制 D.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着色特性相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部分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DNA,真核生物有染色体,A项错误;细胞核的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项正确;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项正确;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都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项正确。考点:生物结构及其功能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酶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是在生物体内发挥摧化作用C. 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D. 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A错误;酶可以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如加酶洗衣粉,B错误;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酶作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发生变化,可以反复起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明确酶是蛋白质或RNA;识记酶的特性,明确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掌握酶促反应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B. 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C. 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D.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3可知,当叶绿体外的PH高于叶绿体内时有ATP合成,所以本实验不需要光照,A错误;完整的叶绿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其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由图3与图1可知,当叶绿体外的PH高于叶绿体内时有ATP合成,C正确;水的光解可生成H,使PH下降,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图形分析的能力。8.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B. ATP的合成不一定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 人体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D. 人体剧烈运动中,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使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合成ATP的生理活动给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故A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的ATP没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故B正确;细胞中,ATP的合成速率等于分解速率,故C错误;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非常快,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ATP的合成和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用含35S标记的氨基酸作为原料,则35S存在于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氨基酸结构通式可知,若氨基酸中含有S元素,则S元素只能位于R基中;图中是R基,是肽键,是羧基,是氨基酸残基,所以A正确,BCD错误。【考点定位】氨基酸结构通式10. 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 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C. 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D. 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使ADP和磷酸形成ATP。【详解】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减少,A错误;丙酮酸是葡萄糖酵解产生的,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减少,B错误;ADP是生成ATP的原料,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减少,C错误;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若丁能抑制H生成水,则O2的消耗量减少,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过程,进而根据抑制的过程判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情况。11.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 自变量和对照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变量是指实验过程可以变化的因素,自变量是指人为改变的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详解】本题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PH值是无关变量,C正确。A、B、D错误。12.在暗反应阶段,生成C3的反应中的反应物有()A. CO2和C5 B. H2O和C5 C. O2和C5 D. CO2和H2O【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和C3的还原:2C3(CH2O)+C5,其中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详解】光合作用过程包括(1)光反应:水的光解:2H2O4H+O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2)暗反应:CO2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H2O)+C5,故在暗反应阶段,生成C3的反应中的反应物有CO2和C5,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B. 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C. d3浓度下,光合速率最大D. 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可比较d1浓度、d2浓度、d3浓度下光合速率的大小。图中可以看出,d2浓度下光合速率最大;由于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d1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d2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最强,此时二氧化碳浓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详解】图中d1浓度和d3浓度相比,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d1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A正确;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呼吸速率慢,因此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少,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d2浓度下真光合速率最大,C错误;虽然密闭条件下无法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但是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无法判断蓝藻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D错误。故选A。14.通过实验测得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0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得到如右图所示曲线。下图中所示细胞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释放到外界,一部分被叶绿体利用,选A。15. 生态学家研究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变化和繁殖情况,他们的研究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A. 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个体指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种群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彼此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群落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题中可可西里(一定自然区域)藏羚羊数量(所有藏羚羊),即符合种群的概念,答案是B。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A. 温度 B. pH C. 淀粉溶液量 D. 唾液量【答案】C【解析】改变温度和pH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A、B项错误;改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也会随之改变。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淀粉溶液量,C项正确;改变唾液量,即唾液淀粉酶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D项错误。【考点定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名师点睛】酶的特性(1)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酶的专一性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一般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由低温恢复到适宜温度时,酶活性可以恢复。下图为温度和pH对某种酶影响两曲线从甲和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读图乙可知图甲中M点的温度可能介于3337之间,请在图甲中绘出pH8的变化曲线。17.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膜上B.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结构的膜上,故A项正确、B项错误;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和类囊体的薄膜上,故C、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 如图所示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B. 1 500米跑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当C. 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D. 马拉松跑时,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之比为11【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小,A项错误;1500 米跑时,两种呼吸方式供能相当,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形成的ATP是无氧呼吸的19倍左右,即跑1500米时,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项错误;跑100米时,所需ATP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C项错误;马拉松跑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所以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之比为11,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呼吸19.美国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 WSchekman以及德国科学家Thomas【C】Sdhof,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B. 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C. 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则会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糖尿病等疾病D. “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是由其他细胞器产生的,结构不固定,不属于细胞器,故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囊泡可以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故B正确;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会导致分泌蛋白不能正常分泌,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如果分泌胰岛素减少可以引起糖尿病,故C正确;“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胞吐,不属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 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的信号时,就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需消耗能量B. 癌细胞中Smac从线粒体中释放可能受阻C. 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癌细胞中IAPs过度表达有关D. Smac与IAPs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相同【答案】D【解析】mac(线粒体促凋亡蛋白)是大分子物质,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的方式是胞吐,需消耗能量,A正确;癌细胞是不死细胞,所以Smac从线粒体释放可能受阻,B正确;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癌细胞中IAPs过度表达有关,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Smac蛋白与IAPs在细胞凋亡中作用相反,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凋亡【名师点睛】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其运输方式是胞吐或胞吞。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癌细胞具有不死性,可能与IAPs过度表达有关。21.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A. 有无酒精生成B. 有无水生成C. 有无有机物消耗D. 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答案】D【解析】小麦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水、二氧化碳。所以答案B。22. 下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 )A. 酵母菌 B. 小草 C. 蓝藻 D. 草履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知识,酵母菌、小草、草履虫均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掌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常见的种类,而且掌握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23.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据表分析,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最好选用物种2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长B. a时期细胞看似静止,但核糖体、线粒体活动旺盛C.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长D. 植物体中并非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答案】A【解析】最好选用物种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大为2.3/(2.3+10.4)18%,A错误;a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核糖体、线粒体活动旺盛,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长,C正确;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植物体有些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植物体中并非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D正确。24.下面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裂间期没有蛋白质的合成B. 分裂的结果是随机地将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C. 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不再分裂D.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1)分裂间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期之前。主要变化: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是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分裂的结果是将姐妹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保证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错误;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的可再继续分裂,C错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D正确。故选D。25.下列不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的是()A.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B. 代谢和呼吸速率减慢,有些酶活性降低C. 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细胞核体积变小D. 细胞内水分减少,色素逐渐积累【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衰老细胞的特征有: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细胞内多数酶的活性降低,代谢和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但细胞核体积变大,色素逐渐积累,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6.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C. 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D.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B错误;曲线b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受酶的数量的限制,因此如果在B点增加酶量增加,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D正确。【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分析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27.1997年用甲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乙母羊的卵细胞的细胞质组成一个细胞,培育成功了“多利”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核有全能性B. 这个乳腺细胞核内含有该物种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C. “多利”羊的特征与乙母羊几乎相同D. “多利”羊的特征与甲母羊几乎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在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2、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该技术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详解】“多利”羊的例子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A正确;动物细胞核内含有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B正确;“多利”羊的细胞核来自于甲羊,所以其特征与甲母羊几乎相同,C错误、D正确。故选C。28. 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低温、低氧、干燥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B. 利用酵母菌制酒时先通气促进其繁殖后密封产生酒精C. 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D. 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答案】A【解析】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低温、适宜湿度、低氧,A错误;利用酵母菌制酒时先通气促进其繁殖后密封产生酒精,B正确;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C正确;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考点定位】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29.用苏丹染色液检测脂肪时,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但要立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被溶解。能够溶解脂肪的是()A. 染液中的苏丹粉 B. 染液中的酒精C. 颜色反应产生的热量 D. 颜色反应中的生成物【答案】B【解析】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染液中的苏丹粉是染色剂,可溶于组织内的脂肪中而使组织内脂肪着色。在配制苏丹染色剂时,是将0.1克苏丹溶于20毫升95%酒精中。因脂肪可溶于染液中的酒精内,所以用苏丹染色液检测脂肪时,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后要立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被染液中的酒精溶解,B正确,A、C、D均错误。30.某学生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则待测物质及试剂A可能是()A. 鸡蛋清、斐林试剂 B. 鸡蛋清、碘液C. 劣质奶粉、碘液 D. 劣质奶粉、斐林试剂【答案】D【解析】根据表示中信息可知,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鸡蛋清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应该呈现淡紫色,因此应该检测的劣质奶粉;砖红色沉淀是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因此试剂A应为斐林试剂。【考点定位】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名师点睛】易错点分析:1、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是还原糖。2、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苏丹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31.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 、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的C3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光反应仍进行,形成ATP和H暗反应仍进行,CO2与C5结合,继续形成C3C3的还原停止,由于缺少H和ATP,不能继续将C3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积累了许多C3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光反应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一旦停止光照就不能形成ATP和H,但暗反应(不需要光照)的二氧化碳固定照常进行合成C3;同时,由于ATP、H的减少,C3的还原去路受阻,所以导致C3的含量突然上升。【详解】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阶段停止,无法产生H和ATP,正确,错误;暗反应无光条件也可以进行,故二氧化碳的固定继续进行,但是光反应阶段停止,无法产生H和ATP,无法还原三碳化合物,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正确,正确;综上分析,正确,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膜两侧物质分子的排列是不对称的B. 组成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磷脂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D. 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细胞膜上的磷脂和绝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因此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具有流动性。(3)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被,具有识别功能。【详解】糖蛋白分布在膜的外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膜两侧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A正确;细胞膜上的磷脂和绝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因此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C错误;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C。33.如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在生物体内约有20种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和C. 结构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参与脱水缩合D.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是由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的【答案】A【解析】图中是R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其R基约有20种,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图中是氨基,是羧基,B错误;是R基,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C错误;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组成,D错误。【考点定位】氨基酸结构通式及其脱水缩合反应【名师点睛】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34. 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B. 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C. 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D. 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含核糖体不含线粒体,植物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含线粒体和内质网,酵母菌不是植物不含叶绿体,所以C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真核原核细胞的区别。35. 龙葵是一种重金属镉的超积累植物。盆栽试验表明,在镉污染水平为25mg/kg 条件下,龙葵茎及叶的镉含量都超过了100mg /kg 。可推测,龙葵根部细胞对镉离子的吸收方式为( )A. 主动运输 B. 胞吞 C. 协助扩散 D. 自由扩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盆栽试验表明,在镉污染水平为25mg/kg 条件下,龙葵茎及叶的镉含量都超过了100mg /kg”可知,镉进入植物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进行,所以可判断龙葵根部细胞对镉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36.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清水、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4 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 )A. 清水、蔗糖溶液、KNO3溶液B. KNO3溶液、清水、蔗糖溶液C. 清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D. 蔗糖溶液、KNO3溶液、清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曲线分析,A曲线细胞体积增加到一定不再增加,为处于清水,植物细胞吸收膨胀,到一定时间后水分出入平衡。B曲线细胞先试水,后吸水,为处于0.4molL的KNO3溶液中,一开始,细胞失水,一定时间后,由于离子通过主动运输不断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浓度,重新吸收。C曲线代表细胞位于0.3mol/L的蔗糖溶液,细胞失水调节下降,到一定时间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相当,水分出入平衡,细胞体积不再有较大变化。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曲线分析能力。37.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下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b。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b。(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填序号),结构中充满的液体是_。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A细胞液外界溶液B细胞液外界溶液C细胞液外界溶液D都有可能(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_,原因是_。(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_。【答案】(1)小于 下降 小于(2) 外界溶液 D(3)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且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4)不一定【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a小于b据图乙曲线分析,漏斗液面上升高度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小,故漏斗中溶液吸水的速率在下降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压力相等,渗透作用平衡,但是a仍然小于b(2)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相当半透膜结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空隙,充满外界溶液图丙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或者复原状态,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3)由于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不会使原生质层无限膨胀,故细胞不会无限吸水(4)因为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故细胞不会无限吸水,液泡体积不会一直增大,这时细胞液浓度是不一定和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可能相等,也可能大于外界溶液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意在考察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两个实验:(1)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2)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实验用品: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回答下列问题:在实验(1)过程中还需要一种试剂是_,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写出实验(1)可能的现象和结论。a现象_,结论_。b现象_,结论_。实验(2)比实验(1)复杂,结果不容易判断,其原因是_。写出实验(2)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步骤:a.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mL,用离心机离心,获得上清液。b取2mL上清液,加入_,并水浴加热。现象:_。【答案】 (1). 斐林试剂 (2). 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3). 出现砖红色沉淀 (4). 说明尿液中含葡萄糖 (5).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6). 说明尿液中无葡萄糖 (7). 血液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则产生的颜色反应与血液颜色相近,而尿液的颜色不会干扰显色反应 (8). 斐林试剂1mL (9). 有砖红色沉淀出现【解析】【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详解】在实验(1)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斐林试剂,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实验(1)中若尿液含有葡萄糖,则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若尿液不含葡萄糖,则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故可能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为:a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尿液中含葡萄糖。b现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实验(2)比实验(1)复杂,结果不容易判断,其原因是血液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则产生的颜色反应与血液颜色相近,而尿液的颜色不会干扰显色反应。为保证血红蛋白的颜色不影响实验结果,应去除红细胞,故实验步骤为:a.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mL,用离心机离心,获得上清液。b.取2mL上清液注入试管中,再加入1mL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首先需要考生掌握实验的原理,能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试剂并补充实验步骤;能根据实验假设推测实验现象,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9.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下表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物质X以_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2)表中甲、丙分别是_、_(填图中字母)。(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_(填图中字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_类RNA参与。(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_(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_。(5)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_【答案】(1)主动运输 (1分)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1分)(2)d (1分) a(1分)(3)a、d (1分) 三(1分)(4)b、c、d(1分)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1分)(5)见下图【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d为线粒体。(1)图中物质X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因此X是氨基酸;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一般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表中数据显示;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核酸,则甲为d线粒体;丙不含脂质,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大量的核酸,据此可判断,丙为a核糖体。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不含核酸,则乙为b内质网或c高尔基体。(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即a、d。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三类RNA参与:mRNA提供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应是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有b内质网、c高尔基体、d线粒体。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因而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5)画柱形图时,要注意先将表中的每一细胞器含有的化学成分,在横坐标上按照蛋白质、脂质、核酸的顺序描出相同的宽度,再依据表中的数据在纵坐标上找到相对应的数值,即可画出相应的柱形图。详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的合成和运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0. 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上。需先用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