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解析七大规则.docx_第1页
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解析七大规则.docx_第2页
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解析七大规则.docx_第3页
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解析七大规则.docx_第4页
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解析七大规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2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 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 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 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 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她提出了两套规则: “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4、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5、不可以打扰别人。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7、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 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的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的情景演示 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 老师的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的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 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在处理问题时,孙老师还特意强调其中的一些细节,例如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揽着孩子的肩,眼 睛和孩子平视,语气的温柔和坚定(绝没有责备),有点固定套路的提问和开导(孙老师说这些话是他们多年总结出来的)。这些行为,有的是让孩子放松,有的是 为了给孩子勇气,每个细节都有它隐藏的含义我不得不叹服老师们的仔细和用心。 废话少说,先是解读七大规则吧。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说明:粗野、粗俗的行为,分成2类,一类是行为上的,比如打、咬、踢、掐等等;一类是语言上的,语言暗示、控制、威胁、恐吓、侮辱等,让别人做不愿做的事情。 这里我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敏感期和语言暴力的区分。语言暴力有个明显特征是带有目的性,就是施暴者会获利。 应对这类问题的步骤:1)询问被威胁人的感受和情绪:例如,“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这么对你你舒服吗?”之类;2)告诉威胁人(语言或者行为的实施者)那是在威胁,会让对方害怕、担心(恐惧等等),请看着对方的眼睛,真诚的给她道歉;3)告诉他们,妈妈(老师)爱你们,同时欣赏道歉者的勇气。 孙瑞雪幼儿园针对这类情况,以“主题课”形式让大家学习,就是给孩子们演情景剧,以小品方式展示给孩子们,然后询问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孩子们讨论之后,再次给孩子们演示正确的做法。 现场演示实例1:A想要吃B的糖,B不同意。A威胁B:“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B不愿意,但是很无奈的把糖给了A。老师看到这一切会过去,蹲下来和B面对面,一只手轻轻拉着B,询问她:“你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B说A要糖吃,老师又问他们:“糖是谁的?”B答是他的,A答是B的,老师问B:“你愿意和他分享你的糖吗?”B摇头:“如果我不给他,他就让幼儿园小朋友不和我玩儿。”老师转过头轻拉着A问:“是这样的吗?”A点头。老师又问B:“他这样说让你感到害怕了是吗?”B点头。老师对A说:“你这样威胁他,他会害怕,会给他造成伤害,请你看着她的眼睛,真诚的给她道歉。”A如果不同意,闹情绪,那么老师就陪同,一直到A的情绪稳定,道歉之后,老师会对A说:“你能道歉,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气,老师爱你。” 现场演示2(如何应对小朋友的威胁):A要B的糖,B不同意,A威胁B:“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B答:“我可以和老师玩。”A:我让老师也不和你玩。B答:“我可以和自己玩。”也可以教孩子这样回答:“你是在威胁我,老师是不会受你控制的。” 另外,3岁以下孩子打人等行为,不用语言多说,直接将孩子抱走就可以。因为孩子的感受力很强,他们用身心感受环境,只要他有粗野行为就将他抱走,多次之后他就知道此行为不被接受。 孙老师又强调,不要问孩子谁先动的手,这样问不但没有意义,还会给孩子一种感觉,谁先动手谁错,后动手的人没错。分享了他们幼儿园的一件事,两个孩子起争执,老师问怎么回事,两个孩子还没说话,一旁的一个大孩子一个劲儿插话:“我知道怎么回事,谁谁谁*,”老师打断了他:“这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请你离开。”老师将两个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问发生了什么,两个孩子都说是对方打了他。老师没有询问谁先动的手,而是说:“打人是粗野的行为,你们需要给对方道歉。”并让两个孩子自己协商谁先道歉(自主权一定交给孩子,而不是老师。)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这里强调的一点就是:除自己的东西外,任何东西都是别人的,未经允许都不能拿。捡到的东西也不是你的,只要不是你的东西,就是别人的。这里特意强调捡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是让孩子养成不贪便宜的习惯。有个家长问捡垃圾可以吗?(全场爆笑但是却又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孙老师的回答是:“严格意义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我个人不支持。”我想起孩子曾经捡过一个手链,在找不着主人的情况下我们允许她留下了,现在想想,如果我们再次捡到东西,如果价值偏高,如何给孩子讲什么可以留下什么不可以,如果给孩子解释东西的“价值”“贵重”? 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些迷惑了:那就是如果捡垃圾也是不可以的,那么如何给孩子解释日常生活中那些从垃圾中回收东西的行为,例如捡水瓶、废旧东西利用 等;但是如果可以,那么又给孩子如何解释有些东西捡了可以据为己有,有些就不可以?这样,到底可以捡与否的标准岂不是家长来定,孩子自己是混乱的?也许 干脆一刀切什么也不让捡最为简单有效,但是孩子对一些管管棒棒之类的东西还真是情有独钟还是先写笔记吧我问孙老师,如果在找不着物品主人的情况下孩子先玩,等主人回来之后还给主人可以吗?孙老师很坚决的回答不可以。 这个规则下,就是孩子间对物品的争夺,物品又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的东西;另外一个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孩子把东西送人之后又反悔,这个反悔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干涉认为东西太贵重要求要回,一种是孩子自己的反悔。幼儿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小朋友未征得别人同意拿走了对方的东西; 2)小朋友拿走了环境中不明主人的东西; 3)小朋友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了玩具,转送了他人; 4)当小朋友把物品送人之后,后悔了。 场景1:一块手表放在椅子上,周围没有人,A走过看到了很喜欢,就拿了起来。另一边B正在找手表,看到A手里的东西发现是自己的,要求A归还,A不同意,两人发生争执。老师过来处理。老师蹲下平视两个孩子:“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B说他的手表不见了,发现在A手里,想要回来但是A不给。老师问A:“这块手表是你的吗?”A答:“我在椅子上捡的。”老师仍然问:“这块手表是你的吗?”A仍然回答“我捡的。”老师问:“是你从带来幼儿园的吗?”A摇头,老师又说:“只要不是你的东西,就是别人的,请把这块手表还给B。”A交出手表,老师又对他说:“你很喜欢这块手表是吗?”A点点头,老师继续说:“如果你喜欢这块手表,可以征求B的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和你分享。”后续的拒绝与否是另外一条规则的事情了,稍后再提。 场景2:只有2个秋千,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又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有个老师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老师决定轮流玩,每人5分钟。老师在一旁计时,孙老师示意另外一个老师过去找计时的老师谈话,这边孩子开始焦虑:“老师,到5分钟了吗?”“老师,到时间了吗?”孙老师解释,老师的介入是错误的,只要没有粗野行为,老师就不应该干涉,老师的干涉将评判权拿到了自己手里,使得孩子们在这个关系中丧失了自主权很容易焦虑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们自行解决。 重新演示:A坐在秋千上玩,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他们和A商量:“让我玩一会儿吧,你都玩了很久了”A:“我还没玩够呢,请等待。”“你已经玩了很久了,什么时候能玩够啊?”“不知道”反正A是油盐不进,最终那几个孩子就玩别的去了。 还演示了如果两个孩子争执一件无主的物品怎么办?那么老师需要确定东西是谁的,如果不是两个小朋友的,老师就要求小朋友交出物品,他们谁都不可以玩。如果一件公共的物品大家同时拿到谁也不让,例如选择看书的时候两个人都拿一本书,都说自己拿到的,那么老师也是先收回书,让他们自己协商,商量好了之后再去找老师拿书。孙老师强调,先将物品收回很重要,一般是这么对孩子说:“这件东西是你的吗?”“不是”“请伸出手,请把东西先交给老师。”一定是先收回物品再继续。 另外我提问,在公共场所,如果遇到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怎么办?孙老师给的建议是,蹲下,和对方小朋友平视,询问对方是不是也喜欢*, 是不是也想玩?告诉他,已经有小朋友先到了,请先等待。孙老师说只要你用温柔平和的语气表情和对方说话,一般孩子都会遵循规则的,如果对方孩子不讲理甚至 动手,那么第一原则一定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当时她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如果在你的眼皮下让你的孩子受到了暴力,那么就等于是你在实施暴力。)。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那就是自己孩子的玩具被抢怎么办?领着自家孩子和对方沟通,再和对方说了3遍“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请还给我”之后如果对方还不归还,那么就从孩子手里拿回来(我觉得这个我做不到,我会找对方家长沟通。)孙老师强调一点就是,语气一定不要带有责备,也不要严厉,就像和自己孩子说话一样温柔。孙老师分享了一个家长的趣事,她家孩子玩具被抢了,对方孩子跑了,她给孩子说了一声:“你等着,妈妈去追。”物品送出又反悔的情况,解决问题思路: 询问反悔孩子:为什么你反悔了? 送给别人的东西就已经是别人的了,你要为你做的事情负责任; 如果你不能为你的玩具做主,你就不能送人; 谁能为这个玩具做主?你应该征求他(能做主的人)的同意,才能送给别人。(这个是针对借来的东西送给别人的情况。) 场景1:A送了车给B ,但是A 的妈妈知道后认为太贵重的东西不同意送,要求A向B要回。A去和B要,B不同意给“东西送给我就是我的了,现在不是你的了。”为此两个孩子争执起来。老师 过来:“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B说了,老师问A:“是这样的吗?”A点点头。老师问A:“你为什么反悔了?”A说妈妈不同意。老师又问:“你不能为 这个车做主是吗?”A没吭声,老师继续:“如果你不能为这辆车做主,那么就不要把它送人,你只能将你能做主的东西送人。”转向另外一个孩子:“她不能为这 辆车做主,她妈妈做主,所以她同意送你车是无效的。” 孙老师一旁说明:请家长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她自己可以做主的,哪些不可以,也请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带他不能做主的玩具到幼儿园。 场景2:A送了东西给B,又后悔了,想找B要回,B不同意,两人争执起来,老师过来:“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老师知道原委以后问A:“是这样的吗?你是为什么反悔?” A说了理由,老师告诉她:“东西送给别人就是别人的了,你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老师知道你后悔了,是吗”?A必然的会大哭闹情绪,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一旁倾听。 这里孙老师也说到一点,就是邀请小朋友来家玩的问题处理。如果是孩子自己邀请的,那么孩子的玩具就由自己决定哪些可 以和对方分享,哪些不可以;如果是家长邀请的,那么请家长准备好来做客孩子的玩具(这点很重要。)在家里客人小朋友和自己孩子争抢东西,一定要遵循谁的玩 具谁做主的原则。想起以前,我好像做的不对,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哦。一般都是家长抹不开面子的问题。另外,如果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做客,一定要征得家 长同意,因为家是共同的,所以孩子一个人没有决定权,去对方家,也一定要征得对方家长的同意。 另外,有家长提问说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送人了,结果没多久又让家长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该给孩子买吗?孙老师回答是,可 以买。因为这是两码事。还有家长问关于购买玩具的事情,孙老师说:“买玩具是经济问题,不是教育问题。”孙老师同时指出:玩具是不需要珍惜的。孩子只有过 了青春期,才会对他以前的玩家怀旧,在以前小时候,是不懂得珍惜玩具的。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孩子的玩具要让其归位,但如果孩子已经离开了,那么应该由家长或者老师归位,因为那属于成人没有尽到责任及时提醒孩子。 场景1:孩子操作完毕想走,老师走了过来:“你观察到了什么?”孩子回答之后,老师就说一句话:“请归位。”语气一 定不要有责备。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不归位?”“玩具怎么乱七八糟的”这样的问话明显让孩子有被指责感,会让孩子有抵触或者害怕情绪。如果孩子不肯归 位,例如孩子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归位”老师在一旁共情:“老师知道,你很累,我们休息一会儿在归位吧。” “休息了我也不想归位。” “老师知道你累了,老师陪着你。” “我什么时候都不想归位。” “老师知道,你现在不想归位,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不管孩子说什么,老师都不会被孩子的话语所影响,只是一直柔和的陪着,倾听,如果孩子闹情绪哭闹,老师还是倾听。最终孩子会妥协的。 这里有家长提出,家长帮孩子拿的,孩子说:“你拿的,你归位”。告诉孩子“谁使用的谁归位。”孙老师强调,归位对孩子来说是有压力的,所以家长除了不能责备孩子,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评估一下孩子是否有归位的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归位。 4、请等待(谁先到谁先玩,谁先拿到谁先玩) 这个主要针对公共场所的东西。有家长提出,自己孩子玩了很久了,可是周边还有很多孩子等着玩,是否可以打断自己的孩子让出。孙老师回答可以,但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5、不可以打扰别人 注意:在孩子打扰他人前就应该阻止孩子,如果孩子已经打扰的他人,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没必要再去干涉,因为这时候介入也是一种打扰。 场景1:A正在工作,B看见了想过去找A,这时候老师阻止了B:“你看到了什么?”“A正在工作。”老师:“请不要打扰他。”“可是我想和他一起玩。”“老师知道,他正在工作,请不要打扰他,(等他工作完了再去找他)” 有特殊情况非要介入的时候,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打扰一下。”记得演示这个场景的时候,会场里一个6、7岁左右的 小男孩上前演示的。(小男孩参与了很多场景演示,都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他问孙瑞雪:“可是让我来演吗?”小男孩虽然表情一直酷酷的不笑,可是真的很认 真。而孙瑞雪老师对这个孩子的态度,让我体验到了尊重、平等的含义。) 孙老师告诉我们:孩子对语言能量的感受是超强的,她举例,她母亲喜欢和她絮叨,孩子在一旁就很不耐和焦虑。我想起了 我经常和奶奶说话的时候引起的反感,会说:“你们能不能不说这个了?”因为奶奶不停唠叨以前的一些事情,要不就是说看到电视上咋个咋个了,尤其爱看 老牛家的战争,奶奶现在似乎关注悲剧的东西多些,只要奶奶一说这些,好的时候会说:“奶奶,别说了”不好的时候直接就说:“奶奶,你闭嘴。”我还以 为是因为我和奶奶说话忽略了她呢,原来是孩子不爱听这些絮叨。如果和老人聊天,最好避开孩子。因为负面的语言能量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打扰。我们需要给孩 子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另外孙老师还强调,陪孩子的时候就是陪孩子,别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儿,三心二意都不可以,因为孩子是通过身心 感受环境的,而非语言,她能从你的肢体语言感受到你是否全身心投入到陪她,这就是高质量陪孩子的要求。在随后和老师一对一的交流中,我发现虽然我陪孩子的 时间很长,但真是三心二意不够专一,而老师分析,孩子之所以一遍遍找我喊我,除了安全感问题以外,就是我陪她质量不高。我也明白为啥我陪她的时候一看手机 小人就发火了。 另外,我咨询了一个关于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别人说她,那怕是夸奖她。例如出门,小区老人见了她都说: “哦,今天真漂亮啊,跟个公主一样。”以前见了她爱说:“乖宝宝,真是个好宝宝”之类,但是姑娘的反应是大喊大叫:“我不喜欢别人说我,走开!我不要别人 说我!”老师给我的解释是,孩子不是通过语言感受的,而是通过语言能量感受的。老人一般夸奖孩子,可以说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赞叹,大多是为了夸奖而夸,孩 子能感受到你是否真心你是否真诚。所以的反应很正常。仔细想想也是,老人夸孩子的时候语气是非常夸张的,别说平等,老人更不可能对那点大的孩子有尊重, 里面逗弄的成分远大于真心,孩子是敏感的,所以她不接受这样的夸奖。怪不得呢,小家伙一般只对我做出的评价是害羞的一笑,甚至是奶奶看她夸她,也不接受, 谁让奶奶平时老笑她呢。 还强调陪孩子的时候,最好都不要有眼神的交流,那也是一种打扰。孙老师就个人体会,人高度专注的时刻是不经意间的,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就出现了,这个时刻 是非常珍贵的,成人一些自以为是的关心也许无意中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我也有感触,自己玩的挺好的时候,我们相视一笑,发现明显顿了一下然后开始妈妈 妈妈的这事那事,不过我不明白如何做到没有眼神交流。在和老师的沟通中,老师说玩的时候总是找我,一个是安全感不够,一个就是源于我陪同质量不高的缘 故。这个我需要改进了。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这里孙老师提到一个词“完情”,根据后来的解释,我猜应该是这两个字。完情就是将问题就地解决,绝不将情绪等垃圾储存在身体里。道歉就是将问题就地化解, 否则容易产生积怨。要让孩子知道,道歉是一件有勇气的事情。这里孙老师讲解了怎样要求别人道歉和拒不道歉两种情况。(似乎道歉成了习惯,或者说做了错事的 一种解脱也不好哦,这个问题咋个解决?发现边整理笔记,一些新的问题也出来了。) 场景1:A跑的太快,撞了B,但是就这样跑了,B哭了。(中间过程略)。老师要求A给B道歉,老师拉着A的手(这里孙老师强调用爱的模式): “你看着他的眼睛,真诚的给她道歉”A:“我不是故意的。”“即使你没有看见,无意识的撞了他,但你也伤害了,需要给他道歉。”道歉之后,老师对A:“老 师很佩服(欣赏)你,有勇气给她道歉,老师爱你。” 场景2:(A对B说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并且打了B。A拒不道歉,同时B又是一个弱小的孩子,没有勇气要求对方道歉)老师了解清楚以后,搂着B(孙老师强 调“楼”这个动作很重要,是给孩子以勇气):“看着对方的眼睛,告诉对方:你伤害了我,请给我道歉。”B小声的重复了一遍,老师又说:“这样很好,声 音再大点就好了。”B大声的说了一遍。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又转过头对A:“你有选择喜欢别人的权力,但你这样做伤害了B,请你看着他的眼睛,真诚的给 他道歉。”A拒绝并哭闹,老师一直陪同倾听,直到A的情绪平静,安抚好A仍然要求其道歉,A做到之后对A说“老师很佩服(欣赏)你,有勇气给她道歉,老师 爱你。”(最后对A肯定很重要。) 到家之后这招就用上了,效果不错。在情绪发泄之后向爸爸道歉了。不过在玩游戏过程中,她说有人伤害了她,她告诉她可以要求对方道歉的时候, 丫头哭得很厉害,我说你有权力要求对方给你道歉,丫头哭着说:“我没有权力,我没有权力!”我说陪同她要求对方道歉,她同意了,我在演示如果要求对方道歉 的时候,很认真的听我说,并要我一遍一遍的,我说多了之后想省略几句,可她会说:“妈妈,前面还有呢,我要听前面那句。”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句话对她产生 了什么影响? 这里我又有了一个疑问,就是在外面,对方不遵循规则伤害了自己孩子,不等你说完这些对方跑了或者家长介入干预了,我们该如何做,如果对方认为小题大做不道歉,我们是不是也得给孩子一个说法? 7、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 孙老师说,一个不会拒绝别人,不会说不的人,以后被伤害的概率最大。教会孩子说不,同时让孩子也懂得尊重和接纳别人拒绝自己。孙老师分享他们幼儿园的趣事,幼儿园小朋友被拒绝都是很坦然的。 场景:哥哥见弟弟吃零食,要求弟弟分享,弟弟不愿意。哥哥说:“去年在海滩上有人欺负你,我还帮你了呢”,弟弟想了 想分享了。妈妈过去问弟弟:“你愿意和哥哥分享吗?”弟弟摇摇头,妈妈对弟弟说:“你有权力拒绝别人。”弟弟说:“可是哥哥去年帮我了。”“你觉得不和哥 哥分享让你感到内疚是吗?”弟弟点点头。“哥哥帮你和你是否和他分享零食没有关系,这是两码事。哥哥帮了你,你可以谢谢他,现在他要求分享你的零食,你也 可以拒绝他。”转过头又告诉哥哥:“你去年帮过他和他现在是否愿意和你分享零食没有关系,你这样是在威胁他。他有权力拒绝你,你应该尊重他的决定。”中间 好像让弟弟给哥哥为去年的事情表示感谢了,为的就是将事情一层层剖析开,一码一码的分开,使得看似合理的要求剖开之后就更明晰了。 孙老师分享他们幼儿园的一件事情:A想要B分享零食,B不同意,他就一个劲儿跟着B不停的说给我点吧,给我点吧,结果B说:“你老这么要求我,给我压力,是不礼貌的。”还有个孩子回答:“你这就是暴力!” 想起我家老公,经常威胁孩子:“这是我给你买的,如果不给我吃,我以后就不给你买了。”要不就威胁孩子,你得先咋的咋的,我才怎么怎么。整个两个孩子。老 公以后这点一定要改,其实老公这么做的时候我也特别不舒服,只不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现在我知道了,我要站在姑娘这边维权了,哼哼。个人感受:在现场看老师的演示的时候,特别惊叹处理问题的老师简单几句话,将问题一层层剖析开,一下子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