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的促进新一轮课改不断深入,全面掌握全县新课改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对策,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安排下,本室全体教研员于2006年9月初至10月底,对我县各中小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课堂教学调查研究,本次调研是全面了解二年来我县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一是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交流等形式,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便能更好地促进新一轮课改不断地深入。二是通过本次调研,能涌现出一批新课改的学科“带头人”,成立“讲师团”到各校巡回上“示范课”。我就本次初中地理教学的调研情况作以下汇报总结: 一 、教改的现状其一,部分学校对地理新课程的施教不够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师资的配备不很到位,大部分学校没有一个专职的地理教师,几乎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导致对教材的不熟悉。 其二,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新教材培训就上岗,对新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念模糊,不了解新教材其编排体系,对新教材课堂如何开展教学感到束手无策。 其三,从听课情况来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归纳为二类:一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类是少部分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较注重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及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能注重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及其应用。 其四,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没有很好地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把握得不到位,造成教学进度参差不齐,上课一讲到底,未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二、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这次历时一个半月的课堂教学调研,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座谈等形式,我们也看到了广大一线教师都积极投身到课改之中,热爱地理教育,努力学习课改的新思想、新观念,也很敬业,逐渐在转变教法、学法,使地理教育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也积极涌现了在课改中的优秀教师。例如宋家初中的黄刚、中厂初中的王婷、仓中的吴远林及双河初中的胡兴卫等教师,他们积极探索新教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取得了一定得效果。但也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资源缺乏。 好多学校地理教学资源相当缺乏,课堂辅助教学单一,没有相关资料、图片、教具、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例如在教学“南北气温差异”时,如有南、北的冬夏季节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到在相同季节南北气候差异,从而得出南北方的温差,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再如教学“地球运动”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没有“三球仪”教具进行演示,无论教师怎么讲,学生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似懂非懂,如果有教具,通过演示、观察、思考,学生很快归纳出运动规律。2、忽视了地理教学基本理念的落实。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及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这一理念,因为这些基本理念涉及到初中地理课教什么内容、怎么教、如何评价等问题。并且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相应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地理而言,着眼点是不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及地理观点,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学习能力及现代公民基本的地理素养。例如在教学“地形与地势”一节内容时,讲述四大高原时,课本呈现不同景观图片,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就应当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这些图片启发学生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协调发展。再如“气候复杂多样性”这一节内容,就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应启发学生不同的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到人们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服务于生活的,从而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觉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学生学习地理就会有很大的兴趣,这一点城关初中八年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思想的落实。3、忽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重要的工具、特殊的语言,好多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通过地图上表现出来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读图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熟练地掌握地图语言和能运用地图语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先引导学生从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再由熟悉地图到能分析、运用地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这一过程对于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掌握独立运用地图册和课本地图的技能,培养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识记,并根据地图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讲授“南北气温差异”这一节内容,在读图时要把握这样几个要点:其一,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能让学生概括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二,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以及分析其分布的因素;其三,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其四,让学生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特点,熟练掌握了1月份等温线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以上方法阅读7月份等温线图,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而有的教师是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一节课重点内容没有很好地理解,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读图,希今后地理教师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4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整体情况看,教师授课都能完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这是新课程的基础目标,但更重要的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受到新课改浪潮的冲击,带着新观念但仍是那种传统教学,突出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不了,仍然是“一言堂”取代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式及探究式学习,以现成的答案禁锢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对目标中的与他人“自主、合作、交流”式学习普遍得不到落实。认为上课振振有词、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学生安静,这样的课就是一节好可课。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求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式的学习,通过教材内容及其他信息、资料,能让学生善于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会归纳、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34个省级行政区”及“大洲和大洋”内容时,并不是简单地记忆中国有哪34个行政区及其省会、简称和哪几大洲、大洋的名称,也没必要反复记忆大洲、大洋的大小顺序,而是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各种活动、问题设计,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观察其轮廓形状,根据重要经纬线、拼图、组图、甚至是画图,可以小组竞赛、抢答、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掌握其位置包括相对位置。双河初中胡兴卫教师在新授34个省级行政区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比较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为发展,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协助者。另一方面,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得不到落实,这是我们地理课程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当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升华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受益。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学生根本没有感悟到地理学的内在美,这必然影响地理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长久维持,二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空泛化,三是观念、意识的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相脱离。 5 、任课教师不愿花精力钻研教材,教学中缺少创新。我们的地理教师大多是带一门主课及兼带地理课,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辅导,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设计课,去反思教学,不愿花更多精力钻研教材、查找资料、准备教具,因此对教材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把握不到位,这就导致教师只是为“教而教”,教学方式单一,简单的说教,一般都是讲述式与讲解式相结合,更谈不上教案的改造,没有创新,形成不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惰性造成,教师有了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之,免得动脑筋,久而久之,思想僵化,成了教案的传话筒和代言人,没有充分了解学情,没有问题的思考,没有活动的设计,一节课成功与否也不愿总结反思,又不注重钻研教材,又没有配套的课辅资料,这就导致教师地理知识面的狭窄,这也是我们有些教师课堂上放不开手,不敢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主要原因,放开了又怕收不回来,且又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等顾虑,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能及时给予点评,上述问题的出现,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未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6 、课辅资料与教材不配套,作业布置没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目前好多课辅练习与教材不配套,一些练习是老教材内容的拼凑,只不过换一个新叫法而已,有些习题难度过高,这就给学生课后作业带来一定的阻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同步练习,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不能笼统布置,最好分层次地布置,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重视地理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不要忽视地理学科的强大功能,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2、继续抓好学习、培训工作,认真研读课标,合理拓展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乡土地理资源,体现新课标的意图。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教法、学法上更注重内涵,教师和学生和谐、民主、平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生合作能力,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的分析、探究、合作要更注重内容的深化,不要只注重形式,做到有创意,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4、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不可淡化“双基”,同时注重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会用地理知识分析我们周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5、通过教师多听、多评、多思考,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推广新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创新点和好课,推进课改进程,把课程改革提高一个新的层面。 6、优化教师的学科组合,开发和利用地理丰富的资源,配备相关资料、地理直观教具、挂图以及图片、利用多媒体等方法辅助教学。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地理感到有兴趣,爱学。7、加强校本培训,增强课改意识,开展“课改同步成长”的活动,创造一个浓厚的教学氛围。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调查报告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有把课程标准融入课堂的愿望,但具体怎样做能更好,心里没有底,毕竟这是个新事物,没有任何成形的经验可参考,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有一些课,课堂气氛热闹异常,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交流,但整堂课结束后,学生却感觉没有知识收获。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所以,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针对本校教学实际,我对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做了如下调查: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材处理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点、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但在教材处理上,对于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或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不提,避而不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2、教学方法 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 农村中学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板书设计等,忽视了学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张试卷上。 二、造成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相关因素 1.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学习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很多学校和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教师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地理素质教学的进行。第二是师范院校地理系毕业生素质大降,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安心地理教学,专业思想不牢固,缺乏钻研动力;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导致他们教学水平不高而且不思进取。第三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同时也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第四是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还没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障碍。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农村学生的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第一,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还会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第二,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见识少,知识储备也少,很多学生的基础很差,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在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第三,农村经济水平低,生活条件差,青少年活动场所及社区机构也很少。第四,农村新兴的网吧成为学生滋长厌学情绪的温床。很多学生宁愿把零用钱花在网络聊天或玩电子游戏上也不愿用于网络学习。 3.学校教学用具残缺不全。大多数学校的教具要靠地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限于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很难使电化教学走进地理课堂。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只是在进行优质课评比和观摩课时,作作样子。地理园地、地理活动等都是过分之想。 4.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少。 三、探讨改变现状的策略 1.科学地使用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再创造,重新组织教材,创设教学的理想情境。例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灵活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删,或者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图像。地理课本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有许多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图表等。这些图像蕴涵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地图并从图像上获取信息,是地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增加大量图像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提供的各种图像对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能力的价值,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图表,藉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总之,借助教材图像系统使学生学会终身的读图技能。 2.努力开放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 教师应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学的形式也应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教师关键是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时区”一节知识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先布置各小组探究以下内容:什么是地方时?时区是如何划分的?(让各小组根据对时区的了解绘制一幅全球时区图,绘图时要注意思考以下问题:第一个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每个时区跨多少经度?全球划分多少时区?哪两个时区合为一?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吗?)如何根据已知时区的区时求其他时区的区时?有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开展活动,如: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时区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正;让各小组代表不同的时区并出示所在时区的区时,其他小组根据所给区时求出自己所在时区的区时;各小组给布什当秘书,布什要就伊朗核问题与胡锦涛主席进行电话会谈,请各小组为布什安排合适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3.充分开发渠道,不断丰富和利用各种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资源包括旨在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地理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更好地贯彻地理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广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断拓展学生的学科深度。作为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更应尽可能充分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地理教学的资源,借助各种条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活力。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等,也可指导学生制作地理模型。例如,在学习“地球仪”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做镶嵌式小地球仪,既弥补了课堂教具的不足又激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