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口统计指标分析.ppt_第1页
课件:人口统计指标分析.ppt_第2页
课件:人口统计指标分析.ppt_第3页
课件:人口统计指标分析.ppt_第4页
课件:人口统计指标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人口计生委发规信息处 苏建明 2012.9,人口统计与分析,第一部分 人口统计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与判断 一、人口规模(人口总数) 1、定义: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2、准确统计人口总数应注意的问题:统计时间、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统计部门、统计方法。 (1)统计时间:一般在一个确定的时间上(时点)统计,以避免由于统计时间不一致而造成人口数的重复和遗漏。 (2)统计范围:一般以国家行政区划为准来进行统计。要注意行政区划变动对人口数的影响。 (3)统计口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 (4)统计部门:公安部门、统计局、人口计生委。 (5)统计方法:户口登记、抽样调查、统计报表。(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二、人口结构 1、人口构成(人口结构):即各种人的比重。其三个基本要素是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社会结构、人口自然结构。其中自然结构是人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种结构等;社会结构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如国籍、民族、语言、宗教、阶级、教育程度、行业、职业、收入等。(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2、人口年龄结构指标 (1)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比重)。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按人口年龄构成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以60周岁或65周岁起算 。(公式=65岁以上人口数人口总数100)。,(2)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人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少年儿童的年龄起止范围各国也不一致,国际上通用014岁人口为少年儿童。 公式=014岁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3)老少比:指人口中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说明每100个少年儿童所对应的老年人数。 公式=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014岁人口总数100 或65岁及以上人口 014人口总数 100 (4)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总抚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表明整个社会中,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区分劳动年龄和非劳动年龄的界限,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国际上通用的是:1564岁为劳动年龄,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或被赡养年龄。 公式 (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014岁人口总数) 1564岁人口总数 100 或(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比重) 1564岁人口比重 100,(5)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又分别称老年负担系数和少年儿童负担系数。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均用百分数表示。它反映了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个老年人或少年儿童。 老年抚养比公式=65岁以上人口数15岁-64岁人口数10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重15岁-64岁人口比重100 少年儿童抚养比公式=0-14岁人口数15岁-64岁人口数100或者0-14岁人口比重15岁-64岁人口比重100 3、人口老龄化(人口老化)。是指人口中成年人或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加,儿童与青壮年的比例逐渐减少的过程。通常将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以及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的增大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负担加重。调查发现,35年前,中国的儿童对老人的比例是6:1;35年后,这个比例会扭转为1:2。 4、年龄结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是按照反映年龄构成的指标和标准,将不同的人口集团或同一人口集团的不同时期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1)“年轻型”人口(增长型)。指4岁以下人口较多,0或65岁以上老人较少的人口类型(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小于5%)。 (2)“老年型”人口(缩减型),指4岁以下人口少于0或65岁以上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大于10%)。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比较年轻,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相对老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40%或者更多的人年龄在14岁以下,只有4%的人口在65岁及65岁以上。但一些发达国家正好相反,14岁以下的人口少于25%,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10%。 (3)“成年型人口”(静止型)。指岁岁以上人口占多数(5%10%之间)。,(4) 人口年龄结构规律 (老年人口比重是以65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 类型 少儿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比重% 老化系数% 年轻型 40%以上 4%以下 15%以下 成年型 30%-40% 4%-7% 15%-30% 老年型 30%以下 7%以上 30%以上 (5)举例“五普”全国人口结构 年份 少儿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比重% 老化系数% 1964 40.69 3.56 8.75 1982 33.60 4.91 14.61 1990 27.69 5.57 20.12 1993 36.27 4.41 12.16 2000 22.89 6.96 30.41,5、人口的性别结构: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总数中的性别分布及其比例关系。 (1)性比例(性比重):指男性或女性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公式=男性人口数或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2)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公式=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 性别比规律: =100 人口性别构成平衡 100 男性多于女性 100 男性少于女性 按照自然规律,人口中男女两性的比例基本是平衡的,但在不同的年龄组,人口的性别比例会有所差别。,6、出生婴儿性别结构:反映某个时期出生的婴儿中,男女婴儿数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婴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 公式= 某年出生男婴数某年出生女婴数100 (1)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为102107。我们称这个区间为正常值。 (2)出生婴儿性别比是人口问题研究和计划生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3)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指偏离正常值范围。通常指偏高。并与孩次成正比。 偏高的原因:女婴漏报、瞒报,选择性别生育。,三、人口再生产及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口再生产是指人口新一代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不断重复的过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个基本因素。 人类历史上有过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 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粗放型。平均寿命短、世代更替迅速;) 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 3、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稳定型。平均寿命长、世代更替缓慢。 我国当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增率。,8、人口零增长。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这就是人口零增长。或者说,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由于人口惯性,生育率处在更替水平的人口并不一定是人口零增长。 四、人口变动 指人口通过迁移、增长、死亡等形式的变化,所导致的人口规模的改变。与人口变动相关的统计指标包括人口死亡率、人口等迁移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1、人口死亡。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死因。相关指标:人口死亡率。一般在6-6.5之间。实际情况时,受殡葬制度、传统观念等的影响,这个数越来越难统计上来。今年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6.3,去年是6.47。死亡率下降了0.17,不是死亡人数减少了,而是死亡上报人数减少了。受死亡率的影响,今年全省的自增率(5.25)比去年增加了0.05个千分点。 2、人口迁移。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时间、迁移原因。相关指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移表述的是人口规模的机械变化。 3、人口增长。其统计结构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相关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4、人口平衡方程式 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入人数-年迁出人数) 年人口增长量=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入人数-年迁出人数)=(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迁移增长量) 年人口增长量 年自然增长量 年净迁移量 人口增长率- - - 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人口净迁移率,五、人口出生 1、出生人数: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活产婴儿)总和。(要素:活产婴儿) 2、人口出生率(总出生率、粗出生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每千人中拥有的活婴数,反映的是出生强度或出生水平,用千分数表示。 公式b=年出生人数B年平均人口数P1000 (1)人口出生率指标的缺点:出生率指标不仅受到工作水平的影响,由于分母用总人口数,容易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即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 (2)出生率上升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下降;出生率下降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上升。出生率最低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好的;出生率最高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差的。 一孩出生数 (3)一孩出生率- 100 期内平均总人口数 规律:一孩出生率一般稳定在10左右。 偏差原因: 偏小:控制早婚早育;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老化;出生人数漏统。 偏大: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年青化;多孩错报为一孩。,3、政策生育率(原计划生育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时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出生总人数100 (1)在我省,政策生育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含义。 在控制人口数量阶段:单纯追求计划生育率,对生育证发放的质量和时间要求都有严格要求,是否涂改、孕前9个月领证,是否达到法定婚龄等。计算时,只计算那些持有效生育证生育的人数; 在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强调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重点放在二孩生育上。 (2)对政策生育率的分析。 政策生育率能综合反映国家关于婚龄、生育子女数和生育间隔等政策要求的执行情况。还可分孩次计算。 政策生育率只是反映计划生育工作结果的评价指标,并不完全反映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其统计和分析应该在一个比较大的人口区域内进行(足够的样本量;要考虑基层的工作基础和工作实际,不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 政策生育率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要求指标,它还包含着对生育时间的要求。而在数量和时间上,我们更看重的是对数量的要求。所以,相同的政策生育率可能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强度,从而有着不同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2019/4/20,15,可编辑,要注重对“政策外生育”的分析。政策外生育=政策外一孩+政策外二孩+政策外多孩。 例如:比较政策外生育率同为10%的A地和B地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A地:10%=3%(外二)+7%(外多) 普生多孩,工作水平较低; B地:10%=7%(外二)+3%(外多) 普生二孩,政策执行不严; 从政策外生育原因分析 政策外生育原因=不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生育+非法收养+符合二孩生育政策没持证生育+政策外多孩 A地:10%=2%+0.5%+0.5%+7% B地:10%=2%+1%+4%+3% 4、出生孩次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某一孩次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某一孩次出生人数出生总人数100,即:一孩率、二孩率、多孩率。,规律: (1)孩次率之和=100;可以从孩次率的变化看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展。 (2)按照我省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杜绝政策外出生的情况下,一孩率应为77%;二孩率为23%;多孩率为0。(一孩率为二孩率的3.3倍左右。,在政策执行较严的地区,一孩率应在77%左右,二孩率应在23%左右。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本地的率值,评估一下工作水平。只要不是深山区,如果两个率值偏离政策值较大的话,可以断言,当年执行生育政策不严。) 5、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持二孩生育证出生的二孩人数占出生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持二孩生育证出生的二孩人数二孩出生总人数100 6、出生统计准确率(原统计符合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出生婴儿中,婴儿性别、孩次、是否符合政策等基本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婴儿数占出生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准确上报出生人数出生总人数100。 (1)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出生统计的准确程度,从表面看反映的是统计工作质量,其实质是反映一个地区的整体工作作风和工作水平。 (2)另一种表示法:出生统计误差率。,7、生育率:按一定性别一定年龄计算的每千人生育的活婴数。反映育龄妇女的生育强度。 (1)影响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因素: 政府的人口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的统计关系来看,无论是从时间序列的变化看,还是从某个时期分地区的情况看,总的趋势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女性人口的生育率呈反方向发展; 文化教育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盲和半文盲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其变动趋势同妇女生育水平是同方向的。城市文盲率低于农村,其生育率也低于农村。从地区差异看,大体上也是文盲率越低的地区,妇女总和生育率也越低。反之,文盲率越高的地区,妇女总和生育率也越高; 医疗卫生条件。居民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医院床位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解放后,中国每千人口医生数、医院床位数与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呈相反的方向变化; 避孕普及率。避孕率反映育龄夫妇少生、按计划生育甚至不生育的要求和国家或地区对生育的政策要求,对生育率必将产生直接影响。从1970年到1998年,全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上升了近70个百分点;同一期间,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18下降到2.00左右; 城市化水平。市镇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地区商品生产发展的程度,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反映居民中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程度,是间接反映生育水平的一个因素。总趋势看,城市化程度越高,总和生育率与多孩率越低;反之,城市化程度越低,总和生育率与多孩率越高。 其它因素如,传统观念、宗教信仰、社会治安及稳定程度、家庭结构等。,(2)生育率与死亡率之间还有着补偿性的联系,一般情况是高死亡率伴随着高生育率,死亡率的降低又为生育率的降低提供了可能。 应用举例:以全省统计与信息化技能竞赛试题为例;以人口自然变动表相关数据计算某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并简要评价该县工作水平。 8、一般生育率(总生育率):一年中每千名育龄妇女所拥有的活产婴儿数,反映育龄妇女的总体生育水平。 年出生人数B 公式Fg 1000 年平均育龄妇女数Wf (1)一般生育率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人口出生率=一般生育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 B B Wf 公式b FgCf p Wf P (2)一般生育率的优缺点:避开了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对人口出生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摆脱年龄结构的影响,要受到育龄妇女自身年龄结构的影响。 9、年龄别生育率:一年中每千名某年龄育龄妇女所拥有的活产婴儿数。 某年龄组妇女生育数Bx 公式Fx 1000 年平均某年龄组育龄妇女人数Wx,B B Wf 公式b FgCf p Wf P (2)一般生育率的优缺点:避开了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对人口出生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摆脱年龄结构的影响,要受到育龄妇女自身年龄结构的影响。 9、年龄别生育率:一年中每千名某年龄育龄妇女所拥有的活产婴儿数。 某年龄组妇女生育数Bx 公式Fx 1000 年平均某年龄组育龄妇女人数Wx (1)可按一岁一组、5岁一组计算。 (2)年龄别生育率与一般生育率的关系:年龄别生育率直接作用于一般生育率,各年龄组育龄妇女在育龄妇女总体中所占比重对一般生育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般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该年龄妇女人数占育龄妇女人数的比重。 B Bx Bx Wx 公式Fg () (FxCx) Wf Wf Wx Wf,(3)年龄别生育率的优缺点:是生育率指标中最简单、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是计算其它生育率指标的基础,也是进行人口预测、人口控制的重要依据。但是,计算复杂,对资料要求高;数值多,对比分析时可能难以下结论。 分孩次的年龄别生育率(一孩次、二孩次、多孩次) 已婚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主要用于研究婚姻对生育率的影响;已婚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一定大于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年龄越小已婚率越低,两者差距越大;年龄越大已婚率越高,两者差距越小)。 10、总和生育率(TFR):指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的累计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如某一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平均数。 49 公式TFR Fx x=15 (1)总和生育率的优缺点:不受育龄妇女任何年龄构成的影响,可以代表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间进行比较。,(2)如何解释总和生育率: 假设每个育龄妇女每年都按照该年龄的生育率繁衍后代,直到其育龄期结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假设2010年全省的总和生育率为1.6,可以理解为: 按照2010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先计算15到49周岁各年龄段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再把它们相加,就得到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它表示按照2010年的妇女生育水平,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为1.6个。 11、低生育水平。各国对此认定的标准不同。 我国认为,一对夫妇平均生育.1个孩子,也就是总和生育率等于2.1时,就达到了生育水更替水平。生育水平在更替水平以下,就是低生育水平。实践中,一般用总和生育率衡量人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就是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这个值要保持在2.1, 也就是说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就是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 (1)为什么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是2.1而不是2.0? 这是因为,用总和生育率衡量时,需要考虑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长为作父母之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性,例如由于车祸或疾病而死亡。而这种可能性又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1970年代以前,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是2.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一般认为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1个孩子,亦即总和生育率为2.1时,则称达到生育的世代更替水平。,(2)现在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是已经低于2.1了吗?为什么现在人口还在增长? 正如一列火车在高速行驶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铁轨有一个人,于是他紧急刹车,但火车由于惯性,还是行驶了好长一段路才能停下来。 现在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虽然已经低于2.1了,但1970年以前的高生育率时期所积累的巨大的人口惯性使得现在人口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之后仍然面临持续的增长。在人口学上,这种人口增长称为人口的惯性增长。一个国家的生育率达到或低于更替水平以后,一般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四、育龄妇女结构指标 1、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例:育龄妇女指15-49周岁的女性人口。育龄妇女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一般在28%左右。已婚育龄妇女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正常值为21%左右。(判断是否有漏统漏管)。 2、已婚育龄妇女孩次构成: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的已婚育龄妇女中,现有不同孩次数的已婚育龄妇女的百分比。反映分孩次已婚育龄妇女构成。 (1)按不同孩次分零孩妇女比、一孩妇女比、二孩妇女比、多孩妇女比。 只有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一孩妇女比公式=-100 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 (2)已婚育龄妇女中一孩妇女比例:指现有一孩夫妇人数占已婚育龄夫妇总人数的比例,是反映该地过去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一孩妇女比大致定性地判断一个地区当前计划生育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的牢固程度。 分析:是不是一孩妇女比高,就对人口形势有利,二孩妇女比、多孩妇女比高,人口形势就严峻?应该是高低不同,互有利弊,辨证地分析。下表可以反映: 一孩妇女比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40 有较高水平,3、独生子女领证率:某时点上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人数占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人数 公式-100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1)已领证的父母又再生育的,在计算时,分子中要减去这一部分人; (2)分孩子的性别年龄计算此比例时,往往是生育男孩的,领证率高,孩子年龄大的领证率高。 五、避孕节育统计指标 1、落实各种避孕措施人数:在某一个时点上统计;把采用各种避孕措施的人相加;以女方且以已婚育龄妇女为主统计;反映了避孕的规模。 2、综合避孕率:调查时点已落实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与同一时点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已落实各种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数 公式-100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当政策总和生育率为1.5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未育妇女一般占7%-8%左右;离婚、丧偶、绝经、不孕症等占4%左右;符合政策持二孩证持孕占3%左右;另外还有部分处于产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