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规划说明书的解释.doc_第1页
关于针对规划说明书的解释.doc_第2页
关于针对规划说明书的解释.doc_第3页
关于针对规划说明书的解释.doc_第4页
关于针对规划说明书的解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 概 况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回顾第三章 规划调整背景与规划依据第四章 区域城市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五章 发展战略与目标第六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八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九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十章 居住用地规划第十一章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二章 社会化服务体系规划第十三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十四章 环保环卫规划第十五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六章 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八章 远景设想第十九章 城乡一体化规划第二十章 用地控制管理规划第一章 概 况一、地理位置万载县位于东经11359371143610;南北宽52公里,跨北纬275937282748。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峰顶山以北,锦江上游。东至上高县,以栎头山为界。西至湖南省浏阳县,以铁山为界。南至宜春,以墟场口为界。北至铜鼓县,以太阳岭和美西塘、阿弥陀佛岭、窗前打铁坳为界。总面积171400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02%。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康乐镇,位于县域的东南角,南距宜春市区30公里,东到省会南昌200公里。二、自然条件(一)气象万载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温度17.4度18.2度之间,极端气温-11.60C390C;最近五年年均年降水量为1909.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353.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1431.0毫米,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每年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左右,雨量过于集中,易造成洪涝。 万载县主导风向北北东,近五年平均风速0.6m/s;全年日照时数1693.2小时;无霜期为227257天,最长为288天,霜雪冰冻期较少。(二)水文 县城地处锦江上游,支流龙河与锦江交汇于此。龙河自南向北流,流经天坡段进南门,在郭家桥收乌溪水及毛家冲水穿城而过。1锦江 发源于湘赣交界的幕阜山脉东麓的坪子岭(高程628.6)。流向自西向东,流经宜春的慈化乡及万载、宜丰、上高、高安、丰城、新建等县,于南昌市汊对岸注入赣江。万载以上干流河道穿行于低山丘陵,河面较窄,一般在30-70m,河床多由卵石,粗细沙组成。由于沿河山丘植被较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河床逐年有所抬高。锦河危防站多年平均流量27.1m3/s,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550m3/s,实测最高水位90.21m。2龙河 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发源于宜春市的大芴,流域面积116.6km2,主河长16.8km,河道平均坡降5.28%。3乌溪河 为龙河一条支流,流域面积12.4km2,主河长7.9km,河道平均坡降16.9%。(三)地形地貌万载县是低山、丘陵区,地貌多样,岭谷相间,山脉纵横,河渠交织。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全县地貌大致可分三种: (1)侵蚀构造低山地;(2)侵蚀剥蚀丘陵;(3)山间冲积平原。三、历史沿革万载历史悠久,3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孙吴黄武年间(222年-229年)开始单独设县,名阳乐。建县时,县治设罗城,唐武德五年,县城迁至龙山下(今康乐镇)。杨吴顺义元年(921年),置万载县,始用“万载”县名。宋徽宗时更名为建成,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万载。建国后隶属袁州专区,至1952年9月,改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划为宜春地区(今宜春市)至今。万载县为湘赣两省咽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万载生活和战斗过。1932年至1934年期间,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和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在万载县小源(今仙源乡)先后驻扎三年之久,使万载一度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四、行政区划万载县辖八镇九乡。包括康乐镇、株潭镇、黄茅镇、潭埠镇、双桥镇、三兴镇、罗城镇、高村镇、鹅峰乡、马步乡、高城乡、赤兴乡、仙源乡、岭东乡、白水乡、白良乡、茭湖乡。总面积171400公顷。县政府所在地康乐镇,下辖十个居民委员会,九个村民委员会,面积4686公顷。五、社会经济至2002年底,万载全县人口为464252人,其中男244011人。总人口比2001年增加了仅85人。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5.25。人口密度为271人/平方公里,与全市的指标基本相当。全县非农业人口78058人,其中55375人聚集在县城所在地康乐镇,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75.9%,镇域常住非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7,机械增长率为2.836%。全县城市化水平为26.8%。近几年全县的经济发展很快,政府重点扶持建材、化工、食品、机械、林产加工等行业,目的是要逐步取代烟花爆竹这一行业的传统主导地位,经过几年的调整现已初见成效,改变了万载县一头重的单一的工业经济模式,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多元化。农业采取以传统农业为主,有重点的加大投入,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如正在进行的万载县有机农产品产业化工程。2000年全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7亿元,比1995年增长73.42%,年平均递增11.64%,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44个百分点。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9.3亿元,比1995年增长53.17%,年均递增8.9%;财政收入完成1.35亿元,比1995年增长66.67%,年均递增10.76%。九五期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超过10亿元。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51:29:20调整到如今的39:31:30,初步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导向工业为主导的转变。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回顾一、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历程1984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城市规划条例。同年,江西省六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了江西省市镇建设管理条例。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而得到了重视。万载县在本次规划以前先后共组织进行了以下两次城市规划编制及修订工作:1.1984年,万载县城总体规划,规划年限1983年至2000年。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万载县治所在地康乐镇建设总体规划。2.1993年,万载县人民政府做出了开发赣西经济开发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指导城市的发展,县政府组织修订了1993年的总体规划,规划年限为1993年至201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 江西省提出了“建设食品工业大省”、宜春市提出了“创生态名城、建设赣西强市”的战略方针。万载县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提出了把万载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个性特色鲜明的江南园林城市的口号。万载县城城区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扩大。1993年的规划已远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二、1993年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一)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区范围:北起丁田桥,南至城南加油站,东起十字布,西迄荷花塘。建成区范围包括一城二乡,即康乐镇的大部分及鹅峰、马步两个乡的部分用地,东起十字布,县老人公寓一线,西止县农修厂、油库公路及锦江一线,北起县气象局、栈下一线,南迄城南加油站鸡笼山一线,面积为1030公顷。(二)城市性质万载县城是全县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是以化工建材、食品饮料、烟花爆竹为支柱产业,商贸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小城市。(三)城市规模人口规模:2000年万载县城人口7.2万人,2010年为10万人。(四)用地发展方向万载县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重点向东及向南发展,并适当向北发展,不向西发展。(五)布局结构县城采用“一城两区一环网一轴线串接”的双中心团状结构形式。“一城两区”:根据县城的发展和现状条件,万载县城形成两个功能分区,即新城区和城北。新城区以商贸为主,兼顾工业、居住、体育为一体的综合区。城北以行政办公居住为主,兼顾文化娱乐商贸等为一体的综合区。“环网”:环网分为外环网和内环网。“外环”由环城东路、城一路、环城西路,城十路组成,“内环”由湘赣路、沿河东路、城三路、康乐大道组成。“轴线串接”是以城区四条主要发展轴(阳乐大道、康乐大道、湘赣路、宝塔路)和三条次要发展轴(城三路、沿河东路、沿河西路)将整个城市连为一体。三、本次规划调整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1.结合新的形势,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万载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并确定县域范围内各乡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县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进一步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3.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保证万载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4.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名城风貌。5.充分考虑山、水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与自然生态风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山水城市。6.加强县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四、重点调整内容1.根据建设厅的有关要求,单独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根据城镇体系规划的有关编制要求,补充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内容。2.在加速产业发展和大力推进城市化的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核定城市规模,镇和产业用地,调整城市布局结构,明确城市发展时序。3.结合区域交通建设,调整用地布局,合理组织主城区交通系统。4.加强风景区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的内容。5.配合城市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合理安排近期建设用地。6.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均绿地占有率。第三章 规划调整背景与规划依据一、规划背景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结构调整三大基本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将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格局日益凸现。面对日益明显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因“入世”而即将出现的新一轮开放潮,万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内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民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国家实行“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方针。这些都对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课题。作为江西省唯一的一个“银政合作”的试点,万载县得到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需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进行指导。城市与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上瑞高速宜春段路口、320国道即将升级为一级公路)的建设,所属中心城市宜春市在积极的朝县城方向发展,为万载县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状城市功能与结构必须做出新的调整与布局。协调和改善城市与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城市建设的发展促使土地增值增值动力,国土资源是现代城市的物质载体财力支持。协调城市土地功能、性质、各功能用地的关系,是保证城市长远发展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关键。总之,为了适应新世纪万载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处理城市近远期发展的空间布局,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在不同条件下的可能性,需要科学地编制此轮城市总体规划。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国发2002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万载县社会经济现状和各行业发展战略目标6.万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7.宜春市城市总体规划8.万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国家及省、市的有关其他政策、法规与规范10.1985年和1993年万载县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图纸及文件三、规划原则1.区域整体原则:从江西省和宜春市以及万载县域的总体高度,把握万载县城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分析论证万载县城在区域发展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使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定位。2.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3.客观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万载县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规划即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结合,寻求切合实际的万载开发策略、发展指标与阶段目标。使规划适当超前,兼顾现实。4.弹性原则: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动态发展的需要,注意规划的延续性,吸收原规划中合理部分。即考虑近期建设的问题,又综合远期发展的多种可能,使规划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应变能力,近远结合,上下衔接。5.特色原则:充分提炼万载县自然、历史、文化、现状特点,发挥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形象和整体空间环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使规划精心构思,体现特色。6.重点原则:本次万载县总体规划调整,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的各个方面,结合万载县的实际情况,规划着重核定与研究城市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调整、综合交通、历史文化城市保护与城市景观、城市近期建设等主要问题,使规划调整突出重点。四、技术方法以万载县城市发展与规划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运用先进手段和多学科渗透的方式,通过专题研究、方案比较等技术方法,强化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和的科学性:在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专题研究基础上,重点把握区域与城市发展条件、城市结构与用地发展方向、生态环境、交通系统、历史文化城市保护与城市特色、近期建设等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1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展开有针对性的一些专题研究。2重视现场踏测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对城市用地现状、近期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县域城镇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规划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3重视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万载在江西省、宜春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地位与职能,分析周边城市对万载发展的各种影响。4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技术,分析城市经济、人口、土地、基础设施状况;采用模型预测、综合评分等方法进行人口预测和方案比较。5以城市规划学科为主体,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其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发展和方案及规划重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第四章 区域城市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区域城镇关系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特别是区域城市(城市群)大、中、小城镇辐射支持基础的协作与影响来制定万载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将受到江西省宜春市、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宜春市经济发展多层次战略的制约和影响。从地域条件上看,万载县属于赣西经济圈,处在中心城市南昌湖南的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经济走廊上,我国经济快速波形增长重心将向中西部转移,同时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的行政区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宜春市离长株潭地区的距离仅为至省会南昌市二分之一,沪瑞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使宜春至株洲的车程缩短为二小时,所以宜春市接受南昌市的经济辐射的同时,将更多的受到湖南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影响。如同江(江苏)浙(浙江)地区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甘肃南部受西安辐射、郴州市(湖南)受广东的经济影响一样,这是跨地域的发展趋势,任何人为的遏制行为,将大大减弱经济发展的动力。万载县要尽量的接受来自外部经济环境的辐射,真正形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经济意识。二、区域发展的制约条件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某些经济领域和体制环节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表现为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条块分割,没有形成跨行政区的经济竞争与协作。2.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不完善,城市排污治污能力缺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工作;道路等级低、质量差,道路网络不完善。对外交通受区域条件的制约;城市电力线路与配电设施长期缺乏更新与维护,以至出现电力有余而供应不足;市政设施短缺,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譬如龙河的日趋污染),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城市工业化水平低 经济效益差,企业开工不足,尚未形成稳定持续发展的支柱工业产业。万载县优先发展过化工、机械、食品、建材等支柱产业,但未真正形成市场规模与效益。往往抗风险能力弱,频频遭受市场冲击。由于规模小,工艺落后,只是依*农业资源粗加工,因而导致污染环境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将为此付出沉重的环境生态代价。4.城乡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集约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名特优产品的城乡贸易体系。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县域城镇发展的总体原则1.重点强化依托赣西甚至中南中心城市、联合同级城市、辐射小城镇的综合职能,带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创建市域经济的基本单元。2. 积极发展县域多级城镇,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城镇(集镇)的多层次城镇体系。3.打破传统行政地域界限,根据市场经济准则,最优配置资源,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城乡经济网络和协作区,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区域性城镇结构体系。(二)城镇化水平通过研究与综合分析,到2020年,万载县全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全县总人口52.12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年平均小于10),城镇人口26万人左右。(三)县域城镇经济区万载县地处宜春市北部经济区,重点发展化工、建材、食品、机械工业、建设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参与赣西经济圈的循环。同时,根据万载县各地区条件差异与发展前景的差别,规划打破行政跨地区界线,沿芳万线、万上线将万载县规划划分为南部、西部和北部三个经济区。南部经济区:重点发展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等工业,积极发展跨县市贸易,参与赣西经济圈的循环。包括:康乐、马步、鹅峰、高城、三兴、白良等西部经济区:接受湖南省浏阳市的经济辐射,主要发展烟花爆竹产业,壮大其规模和层次,同时带动印刷、包装等行业的发展。包括:黄茅、株潭、潭埠、白水、岭东、赤兴等北部经济区:主要以高科技农业为主导发展方向,建立有机农业基地。同时加强与上高县等相邻县市的商贸联系。包括:罗城、高村、茭湖、仙源、双桥等(四)县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万载县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以下三级:级中心城市 (15-20万人) 级中心城镇 (1-2万人)级一般城镇(集镇) (0.2-1万人)万载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级别人口(万人)个 数城镇名称15-201县城(康乐镇)1-154株潭、双桥、三兴、罗城0.2-112其余12个乡镇(略)合计17(五)万载县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1、按经济职能分:综合型(A)、工商型(B)、集贸型(C)、村镇服务型(C-1)2、按服务职能分:县域中心(D)、中心镇(E)、一般城镇(F)万载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个数城镇名称及类型县域中心(D)1县城(康乐镇)(A)中心镇(E)4株潭(A)、双桥(C)、高村(C)、罗城(B)一般城镇(F)12鹅峰(B)、马步(B)、三兴(B)、黄茅(B)其余8乡(镇)(C-1)第五章 发展战略与目标一、城市发展因素分析(一)内在优势1、具有相对较大和独立的空间发展容量;2、具有相对保护完好的生态与景观环境;3、未来5年内城市对外将同条件将有重大改善;4、城市发展水源较丰富;5、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6、城市领导层具有战略发展观念和城市经营意识。(二)自身劣势 1、城市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偏弱。2、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层次较低,工业技术装备跟不上。3、工业化水平偏低,国有经济发展不尽人意,城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机遇1、作为江西省唯一的一个“银政合作”的试点,万载县得到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基础设施能得到迅速发展;2、随着城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万载将面临资源重新配置,产业发展主导方向重新选择的重要契机。(四)挑战1、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给万载带来的竞争压力;2、与其他城市争夺城市外部有限投资所带来的竞争压力;3、不可预见的政策波动,如国家和江西省对本地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国债及贷款规模等有关金融和企业改革方面的政策。二、城市发展目标(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积极稳妥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实施“改革开放,科教先行,强农兴工,建城富民”的发展战略,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把万载县建设成为以现代有机农业为基础,以建材、化工、食品、机械等支柱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安定的较发达地区。(二)经济发展目标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基本取向,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工作目标,以调动和发挥全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途径,走发展开放型经济、区域化经济的发展道路,到规划期末(2020年),实现高效现代农业、支柱工业、三产业协调发展,与赣西经济中心宜春以及320国道、湘赣线沿线经济带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形成区域特色的现代经济新体系与新模式。1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积极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发展高科技农业。2重点扶持发展四大支柱工业产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机械工业。3培育壮大花炮行业。加快花炮企业的体制创新,创建花炮集团,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4改变过去花炮行业求片求规模但不求档次的发展思路,要最大限度的扩大投资渠道,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品市场附加值和竞争力。5巩固发展农业传统优势,提高发展第二产业基础上,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使三者之间达到适度的比重与规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39:31:30改善为:2010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40:322020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5:35:40到规划期末全县经济迈进产业高级化,即至,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超80亿元(按2002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近几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到规划期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71.32亿元)。(三)社会发展目标1树立科技兴县,科技先导的发展战略,利用现代各门类科学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依托农业及其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2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发展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四有”新人。3提高广播、体育和医疗等服务水平,完善城乡广播、体育和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和福利设施。4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和形象,保护和开发建设相协调,提高市民的文化品味,建设完善、方便、文明、健康的文化服务设施。(四)城市发展目标(2020年)1争取基本形成小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实力,争取到规划中期(2010年)年实现县改市。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至40%左右。一、二、三产业结构序位由、逐步向、迈进。2基本实现现代化山水特色的城市格局。形成“一带两片三组团”的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3基本完成小城市的基础设施构架。形成以一纵(芳万线)、一横(湘赣线)的为快速过境交通以及阳乐大道、康乐大道等为城市主次干道的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城区电话普及率达到80%,装机容量15万门,并大力发展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人均道路广场面积达到13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80%,天然气普及率达90%以上,供水普及率保持95%,垃圾分拣处理清运率达95%,人均居住面积达26平方米。4、形成以人为本,融合自然的社会发展物质与精神文明体系,创造造福于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园林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绿地率12%以上。5、基本形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建成沟通省内外资金、资源、商贸、技术、人才和信息流通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第六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一)规划年限1近期:2003年2010年2、远期:2011年2020年3远景:2021年2040年(二)城市性质1993年的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万载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以化工建材、食品饮料、烟花爆竹为支柱产业,商贸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城市。通过近十年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以及受宜春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辐射影响,万载县的城市功能与区域作用发生的很大的变化。通过综合分析:1区位与交通条件万载县城是离所属宜春市市区最近的一个县城,仅30公里。宜春市提出了“建设赣西强市”的口号,成规模的开发区在320国道万载方向形成;上瑞高速公路宜春段路口离万载县城仅26公里;省道芳万线、万上线交汇于此。这些为万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平台。2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农业方面,万载县有粮食、毛竹、养殖、蔬菜等数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生产基地,正在进行的有机农业试点又将成为万载县农业的一个新的亮点。工业方面,万载县历来就朝着要做工业大县的目标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门类的设立已较为齐全,包括烟花、建材、化工、食品、机械等。根据万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至2005年,争取花炮行业创产值5亿元,食品行业创产值4亿元,橡胶行业创产值3亿元,建材行业创产值2亿元,竹木产品加工业创产值1亿元。工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要注重产业结构之间纵向的调整和行业内部之间横向的整合,加强相互之间协调性,避免重复建设。重点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争取上规模,有效益。综上所述,万载县城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宜春市重要的卫星城镇;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工业为主导,商贸发达的山水园林城市。二、城市规模2002年万载县城建成区面积为552公顷,人均85平方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各期用地规模及人均标准如下:用地规模(ha)人均占有面积(M2)近期(2010年)109798远期(2020年)176498远景(2040年)城市建设区按2500公顷控制。第八章 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用地综合评价 (一)城市用地现状概况万载县城地处丘陵,属典型的山间盆地,周围山体高度从海拔110米至250米不等,用地面积相对有限。现状用地海拔多在80110米之间,其中海拔在90米以下的占80以上。(二)用地综合评价本次规划在进行野外踏勘、图上作业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县城可规划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因子有区位、交通、环境、工程等四个条件B1、B2、B3、B4。B1,距市中心距离、城乡结合潜力与乡村城市化,文明程度、依托基础设施可能性;B2,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利用与便捷程度,城区阶段路网建设的可能性可行性;B3,景观环境、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优劣程度;B4,坡度、高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风向、水源、拆迁等条件。被评估地块按500M500M方格划分,进行各子因子的模糊评价,再按四个因子加权合成,将合成值归纳为对应的三个等级,由此得了、个类别的用地(附图)。类用地属适合于修建的用地,也就是无论从相对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还是工程条件上来评价,其值是最高的,是进行建设的第一选择用地;类用地从各因素上来看仅次于类用地,较适合进行建设;而类用地则属于不适合修建的用地,或因交通不便,水源条件差,工程地质条件差,属农田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河流上游地区,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等。二、城市用地方向(一)城市发展方向选择此次总体规划修编沿袭1993年总体规划的发展方向,主要向东和向南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从用地情况看,往南和往东多属低洼地和山冈丘陵,能够较好地保护耕地;同时,东南方向用地的起伏不大,比较适合城市建设。其二从区域的角度看,万载县县城东面是鹅峰乡乡治所在地,往南是马步乡乡治所在地,所以往东和往南有利于城市远期扩展。其三从交通和地理位置看,东南方向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交通便捷。即将建成的上高速公路宜春互通立交在县城南部26公里,所以往南和往东能更好借助交通优势,接受宜春市及整个区域城市体系的经济辐射。往东和往南实际上是尊重城市发展的发展趋势和既成事实,但同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以便引导城市上规模、上轨道的发展。第一,交通方面,320国道是城市主要的过境交通,同时也是联系东部工业园与区域内经济中心宜春的纽带。通畅的交通环境对工业园的发展及县城的对外联系至关重要,所以要特别注意城市往南发展的节奏,组织好县城南端的交通布局。第二,经济方面,沿公路发展固然能在短时间奏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马路经济”较易形成人流、物流集中而经济结构涣散的散漫经济体系,难以形成整体的规模和效应,这对城市将来发展的格局以及对外形象将会大打折扣。所以要特别注重公路两旁的建设用地的控制和建筑物质量、规格的管理,尽量往公路的纵深方向发展,避免造成离公路较远处土地的发展真空。(二)用地控制分类城市规划区可开发用地已被开发用地建成区552公顷正在开发的用地旧城改造、工业园区、马步、鹅峰两乡(镇)规划开发的用地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不可开发用地河流湖泊锦江、龙河、东溪保护区规划区内生态保护用地和文物、古建筑保护地等控制发展区远景用地三、城市布局结构(一) 城市结构形态与山、水有机结合,开放式、组团式的山水园林城市结构发展形态模式。(二) 城市空间结构万载县城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两片三组团”。“一带”指位于东部工业园和中心城区之间地绿色生态隔离带。“三个组团”包括城北组团、城南组团、城东工业组团。以320国道及湘赣线形成东西向空间轴线,将城东工业组团和城北组团经过绿色生态隔离带连为一体;以康乐大道形成南北轴线,连接的是作为商、贸、办综合功能的城北组团和作为商贸中心的城南组团。第九章 道路交通规划一、万载县城现状道路交通存在问题、限制因素(一)道路交通现状康乐镇现有人均道路面积仅为8.15m2,刚刚达到国家城市人平占有道路面积815平方米的标准。现状城区道路密度为3.58 km/km2,其中主干道密度1.37 km/km2,次干道密度1.21km/km2,支路密度为1.01km/km2,其中主次支干道的密度结构与国标主:次:支=1:2:4的要求相差甚远。(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调查分析,万载道路交通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急待解决。1县城道路网密度为3.58km/k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离国标适宜值4.5km/km2相差甚远,城北路网密度稍高,但路幅宽度不足,新城区次干道、支路严重缺乏,整个城市道路不成系统,致使路段交通、流量流向分布极不合理。2城市主干道阳乐大道、湘赣线路幅不足,路况差,断面设计不合理,加上县城出租机动三轮车、摩托数量太多,致使交通混乱,交通事故时有发生。3城市建设中忽视了停车场、广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各类建筑物也未按有关标准配建停车泊位,致使车辆停放随意侵占城市道路。4交通设施缺乏,道路标志不明显,交*口没有拓宽,致使交*口通行能力低。5县城处于平面混合交通状况,交通组织非常复杂,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行人与车辆混行,驾驶员、行人违章现象严重,特别是载客摩托乱停乱*,违章抢道,交通秩序混乱。6非法占用道路严重。县城道路被各种摊点、基建施工、机动车、非机动车、垃圾等占用严重,严重影响了市容,又妨碍交通,甚至危及交通安全。(三)交通需求,结构及政策1、交通需求进入新世纪的万载县,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更加注重市民生活综合质量的提高,使县城路网密度适中,交通便捷,减少对有限而昂贵的石油资源的依赖,为市民提供更加有效的客运和货运交通方式,提供更加完善的交通服务。2、县城交通结构的发展方向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是让居民在出行活动中掌握主动权,能自由选择和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达到最方便、省时、经济的目的。根据万载县县城地势平坦的自然条件和县城的发展规模出发,万载县的交通发展方向宜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私人交通(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作有益补充,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针,达到近距离出行以自行车、步行交通为主,远距离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预测至2020年万载县城客运交通结构 单位:%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单位车出租车摩托车私家车302030102623、交通政策公共汽车:公交汽车具有方便、发生频率高、占用城市道路用地少、载客量多等特点,在万载县县城未来的城市客运中所承担的比例占30%左右,应优先发展。宜采取大巴为主,中巴为辅,个人承包与社会统一管理模式。自行车:自行车的适宜出行距离为3公里左右,因万载县城路面坡度较小,自行车交通比较适合,且自行车交通无噪声与空气污染,应鼓励发展,但应控制其总量。摩托车:万载县县城现状载客以及私人摩托太多,给城区的道路交通造成了很大压力,应严格控制,逐步改变目前城区以载客摩托为主的客运交通方式。步行街:完善步行系统,保持人行道的连续性、安全性,在局部商业段,设置商业步行街。二、道路交通规划(一)规划原则1从区域角度出发,协调县际交通和县城内部交通两个层次,处理好城市道路与公路(省道、县道)、水运交通之间的关系。2根据万载县城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城市道路系统宜采用“自由式+方格网”的模式。3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合理开发增量土地,提高城市运转效能为目的。4明确道路系统的功能和等级,提高道路作用效率,强化各组团之间的联系。5县城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14.2%,人均占用道路面积为13.9m2。(二)道路网布局规划结合湘赣线、芳万线等快速过境干道,建立以联系万载县城主次干道为骨架,支路健全,功能明确的路网系统,形成以主干道为联系纽带,三纵五横的道路结构。1、过境公路:县城主要的过境公路是湘赣线复线和芳万线。湘赣线是连接江西至湖南的主要通道,芳万线是万载县连接北部县域地区以及县市的主要通道。为减少过境交通对县城的影响,规划将湘赣线复线从城北组团与南部组团中间穿过,道路两侧各控制10m作隔离绿化,为减少县城内部交通对过境公路的影响,芳万线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兼作公交停*车道及机动车进出沿街建筑物的辅道。2、主干道三纵五横城市纵向主干道指阳乐大道、康乐大道和芳万线,横向主干道是城北路、宝塔路、湘赣线至金三角接320国道、纬一路和纬二路等。万载县城的主干道都是是联系各功能区域的交通性主干道。断面形式:康乐大道、阳乐大道等主干道为三块板,红线宽度从36-45米不等。主干道机动车出入口的开口间距至少应控制在150200米以上。重要交*口应拓宽设右转弯车道,缓解交*口的交通压力。万载县城区内主干道路网密度为3.1km/km2。3、次干道万载县城区次干道是联系主干道与支路之间的重要道路。主要指沿河路、环城路、大北关路等。其红线宽度为24-30米,断面形式为一块板。次干道路网密度为 3-5 km/km2。4、支路支路是县城内进出街坊、居住小区和承担短距离交通的主要道路,是城市交通便捷度的重要因素。规划支路的平均密度为23km/km2,商业服务等人流密集地区的支路密度为56km/km2。沿城市干道的建筑须退后道路红线一段距离,根据万载实际情况及其街道空间的适宜度,规划沿主干道后退红线5米以上,其中芳万线后退道路线红线10米作公共绿地,次干道后退红线3米以上,支路后退红线2米以上。(三)交*口城市主干道与主干道之间,主干道与次干道之间为交*口,交*口可设红绿灯控制,以提高交*口的通行能力。主要交*口由于不但是县城内部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县际交通的重要节点。过境车辆多,流量大,规划为平交,用环岛组织交通。(四)广场万载县城规划共设大型广场3处,总用地面积8.9公顷,人均0.5平方米。其中党政大楼前的政府广场为市政广场;在新城区中心地段,宝塔路两侧设中心广场,供大型集会活动用;此外在城南组团设置一游览休闲型绿化广场。各广场面积应严格控制,从功能与环境两个方面体现万载县城的山水特色。三、公交规划县城客运交通主要以公共交通为主,规划成立城市公交公司,建立公共汽车站,初步规划选址在现在的汽车站。公共交通路线走县城的主次干道,公交停*站的服务半径为300米,其形式为港湾式。逐步建立并完善城区郊区的公交线路,要求距县城15km的乡镇及居民点能有公交车到达。此外,在公共交通的管理上可逐步采用无人售票制,塑造县城的文化形象。四、加油站及停车场规划县城共设六个加油站,其中四个位于湘赣线接320国道沿线,另外两个分别位于康乐大道北端和阳乐大道南端。加油站服务半径1.2km,单个平均用地面积0.2公顷左右。社会公共停车场九处,其中城北组团6个,城南组团2个,东部工业园1个。总用地面积17.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99%,共设标准小车停车位7000个。第十章 居住用地规划一、居住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万载县城现状建成区居住用地为19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6.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9.38平方米,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北,建筑密度大,住房以砖混结构为主。近几年,县城居住用地沿湘赣线两侧发展比较快,新建的住宅建筑层数多为56层,目前县城的居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住宅多是私房联建或是独家独院、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城市土地 浪费严重,不利于统一管理。2县城旧城区住宅拥挤,通风、采光等卫生条件差,消防通道不足,建筑质量低劣。3居住用地内公共绿地严重匮乏,居民之间缺少交流和休闲场所。4居住用地内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质量不高。二、规划原则1合理处理好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用地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方便、居住舒适。2集中紧凑布置居住用地,并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改善居住环境。三、规划目标根据万载县城居住现状及近几年来年的建设发展情况,考虑住宅商品化趋势及国家房改政策等诸因素对万载县城住宅建设的影响,拟定万载县城居住规划目标为:规划期末,居住用地总面积达到518.5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达到28.8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4%。四、居住用地分类及其分布万载县城居住用地分为五个居住区和一个居住小区。分别是中部居住区、城北居住区、城东居住区、城南居住区和城西居住区、工业园居住小区。1、中部居住区:位于湘赣线(改线后)以北,芳万线以西,宝塔路以南,为中远期开发用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70.4公顷,其中一类居住用地11.5公顷,二类居住用地58.9公顷,居住人口2.2万人。2、城北居住区:位于宝塔路以北,为中远期开发用地,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108公顷,居住人口3.7万人。3、城东居住区:位于湘赣线(改线后)以北,芳万线以东,为远期开发建设用地,面积70.2公顷,居住人口2.4万人。4、城南居住区:位于湘赣线(改线后)以南,为中期开发建设用地,利用依山傍水地环境建设部分一类居住用地。规划居住区面积为168公顷,其中一类居住用地42.9公顷,二类居住用地42.9公顷。居住人口5.6万人。5、城西居住区:位于龙河以西,为中远期开发用地,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78公顷,居住人口2.7万人左右。6、工业园居住小区:位于工业园区内,工业园的配套居住小区,远期开发建设,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面积41公顷,人口1.4万人。对万载县旧城区居住用地,必须做改造规划,拓宽道路,完善水、电、通讯、公厕、垃圾站等配套设施,新区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居住区。第十一章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一、万载县城工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县城现状工业用地为121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1.9%,主要分布在城区北部和西部以及东部工业园,没有统一的大型的仓储基地。目前,县城工业用地及仓储用地布局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1、工业用地布局不合理。一些有严重污染的工厂位于县城的中心,如:万载水泵厂、万载橡胶厂、江西工具有限公司及万载酒厂都位于县城的中心附近。除东部工业园外,工业用地与其它用地混杂,尤其是与居住用地互相渗透,用地布局凌乱。2、部分工厂厂房陈旧。少数工厂利用民房或临时建筑进行生产活动,严重影响生产和安全。3、“三废”污染严重。由于工厂的工艺生产落后,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基本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给城区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4、东部工业园位于城市上风向,如不合理解决,将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5、目前,县城的仓储用地分布散乱,且危险品仓储用地与其它用地混杂,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二、工业布局原则1充分考虑县城的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2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及办公区之间的关系,缩短居民上下班之间出行距离,避免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压力。3大力发展万载的建材、机械、橡胶、化工等传统产业。重点扶持和挖掘“万载酒业、万载百合”等万载主要名、优、特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4考虑分期建设的的经济合理性,留有远期发展备用地。4依*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东部工业园建成高起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工业用地布局万载县现有工业企业布局凌乱,计划在规划期内逐步将工业企业向东部工业园搬迁。东部工业园区:位于城北东部,320国道两侧。是万载县未来重要的工业基地。鉴于此工业园区位于城区的上风向,所以工业园内只适宜兴建一类工业和少量对环境轻度污染的二类工业。利用面临320国道便利的交通,其布局可以采用独立厂区形式布置。另考虑工业园区远离城区,要同时注重居住、商业、邮电等设施的同步建设。工业园现有江西中欧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温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