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doc_第1页
陕西省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doc_第2页
陕西省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doc_第3页
陕西省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doc_第4页
陕西省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 西安 2008年12月 摘 要 平利县行政隶属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64700公顷。林地面积231737.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5%;森林面积(有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79051.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7.3%;森林覆盖率为67.6%,林木绿化率为74.3%。 林地中,有林地面积177254.0公顷,疏林地面积9717.9公顷,灌木林面积17687.4公顷,未成林地面积20325.9公顷,苗圃地面积8.5公顷,宜林地面积6716.6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76.5%、4.2%、7.6%、8.8%、0.01%、2.9%。 活立木总蓄积量7700665.3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量7504373.4立方米,疏林地蓄积量48006.4立方米,四旁树蓄积量92428.9立方米,散生木蓄积量55856.6立方米,分别占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的97.5%、0.6%、1.2%、0.7%。 乔木林面积176979.8公顷,其中针叶林面积17673.5公顷,阔叶林面积139980.8公顷,针阔混交林面积19325.5公顷,分别占乔木林的面积的10.0%、79.1%、10.9%。乔木林优势树种(组)组成:5栎3硬1针1软。 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143615.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2.0%,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53828.3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37.5%;地方重点公益林面积49571.3公顷,地方一般公益林面积40215.7公顷,分别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34.5%、28.0%。商品林面积88122.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8.0%。 全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204659.3公顷,蓄积量7552379.8立方米,其中,防护林面积114045.6公顷、蓄积量4076879.5立方米,特种用途林面积5359.4公顷、蓄积量330817.5立方米,用材林面积81504.3公顷、蓄积量3129131.8立方米,薪炭林面积657.1公顷、蓄积量8294.4立方米,经济林面积3092.9公顷、蓄积量7256.6立方米,分别占有、疏、灌木林地面积的55.7%、2.6%、39.8%、0.3%、1.5%,蓄积量的54%、4.4%、41.4%、0.1%、0.1%。 全县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42.4立方米公顷,乔木林平均郁闭度为0.51. 调查结果与平利县以往有关林业资料对比,森里资源得到较大发展。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乔木林质量提高、蓄积量增加,全县活立木蓄积量同步增加;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面积增加,森林主体功能明确;未成林地面积增加,森林后备资源增加。 通过调查反映出,全县森林资源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依然偏低,低效林改造任务较重:龄组结构仍不合理,中、幼林面积较大,林龄结构低龄化现象严重,幼林抚育面积大。 通过调查反映出,全县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成为带动林业良性发展的助推剂;全县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非公有制林业成效显现;经济林发展形式喜人,林业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依托森林景观,生态旅游成为促进林业保护发展又一因素。全县人与林业、人与森林、人与野生动物协调共处的和谐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东邻湖北竹溪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西连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靠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地跨东经1085810933,北纬31373239。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土地面积2647平方公里。 平利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省道308和省道207横穿全县,安平二级路直通安康市,县城距安康市府驻地60公里,距省会西安市447公里。县政府所在地位于汉江重要支流坝河之畔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1.2 自然概况1.2.1 地质地貌 平利县地处秦巴山区中部,位于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东缘,属秦岭地层区,岚皋竹溪分区。紫阳县红椿坝至镇坪县曾家坝断裂带从平利岚皋交界的界岭垭子、獐子坪、白果坪一带穿过,大断裂带以洛河、八仙之间的凤凰尖广佛、八仙之间的光头山一线为界。断裂带以南大巴山山系高大挺拔,以山地地形为主,为震旦系地质,主要岩石有灰色硅质灰岩、石英片岩、斑岩、石英砂岩和砾石,地势陡峭,2000米以上群峰叠起,沟壑纵横,大巴山以主峰化龙山为冠海拔2917.2米,其主脊北西走向,山势由南到北,逐次降低,为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征,形成秋山、药妇山、西岱顶和平头山四大山脉。断裂带以北以丘陵地形为主,为志留系地质,主要有灰质板岩、夹岩质硅质板岩、硅质岩、炭质粉砂岩、砾质板岩、云母石英片岩和娟云母石英片岩等,地势较缓,最低点位于西河乡头洞子,海拔300米,与化龙山主脊高差2600多米,在坝河、黄洋河一带多有串珠式宽阔阶地坝子和山间盆地,坝子和山间盆地小则几十亩,大则数百亩甚至千亩以上,海拔多在700米以下,是全县优质高产农田分布区域,主要的盆地有长安、老县、魏坝、洛河及岚河上游的盆地,有“一长安二太平”之称。1.2.2 河流水文 平利县属长江水域汉江水系,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沟壑交织,河流密布,大小沟道(0.5平方公里以上)1083条,大小河流总的流向是随着地势南高北低而形成的自南向北的流向。平利是汉江重要支流坝河、黄洋河、岚河和吉河的发源地,并具有河、溪、瀑、泉、潭、库、塘、湖等多种水体景观。 平利县地表水资源主要靠降水补给,根据多年资料,地表平均径流量为13.918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分布与降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具有南多北少,高山多、川道少的特点。地表水水能理论储藏量13.0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6.24万千瓦(其中坝河1.53千瓦、黄洋河1.15万千瓦、岚河3.53万千瓦、吉河0.03万千瓦)。 平利县地下水属陕南基岩山地水文地质区两个亚区,(一)低中山基岩裂隙层间水亚区,主要分布在坝河、黄洋河和吉河流域,地下水类型属基岩裂隙潜水或承压水,水量较小。(二)中山岩溶水亚区,主要分布在岚河流域,属岩溶潜水或承压水。地下水流量每年约1.0847亿立方米,其中坝河0.3922亿立方米、黄洋河0.2374亿立方米、岚河0.4246亿立方米、吉河0.0305亿立方米。1.2.3 气候 平利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区小气候因山谷的狭窄、坡向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主要随着海拔和纬度的不同有规律性变化。根据海拔的高低可划分为四个气候带,分别为低山高温干燥气候带、中山温暖湿润气候带、高山温凉湿润气候带和高山寒凉潮湿气候带。全县年平均气温13.9,一月平均气温2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6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1.2。全县平均气温递减率为每百米0.41,北部山区为0.43,南部山区为0.36。全年积温4248,太阳总辐射量105.89kcc,日照时数1736.6h,早霜期始于11月下旬,晚霜期终于3月下旬,无霜期为250天左右。年降水量958.5mm,但分布不均匀,北部川道地区常受干旱,南部高山地区易遭阴雨灾害,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春季占2427%,夏季占3942%,秋季占2930%,冬季占35%。1.2.4 土壤 平利县土壤类型受海拔、地形、气候、生物、各种母质、成土时间等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土壤较为多样,全县土壤共分5个土类,11个亚类,95个土种。其中,潮土土类分别为潮沙土、面沙土、灰面沙土3种,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0.074%;水稻土土类为沙田、石渣田、沙底田等25种,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1.304%;黄棕壤土类为黄泥土、灰泥土、黄沙土等54种,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74.562%;棕壤土类分别为分泡土、生草泡土、腐殖质泡土等12种,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24.03%;山地草甸土类仅一种,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0.029%。5个土类呈明显的分布规律,黄棕壤面积最大,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棕壤面积次之,分布在130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水稻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坝河、黄洋河和吉河流域的宽谷、小盆地、水源较好的低山、丘陵山麓、缓坡、槽漟地带,潮土和山地草甸土面积小且分布零星。1.2.5 植被 平利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拔和气候造就了多样的植物资源。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珙桐、香果树、秦岭冷杉、银杏、水杉、红豆杉、香樟、楠木、连香树、野荔枝等树种。 珍惜树种:七叶树、鹅掌、木兰、凤香、翅果、油树、领春木等树种。 大古树:大叶稠、角树、青檀、枫杨、黄连木、石楠、银杏、杜仲等。 其他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油松、华山松、柏、麻栎、青冈栎、栓皮栎、桦类、杨类、柳、香椿、红椿、榆树、樟树、槭树、椴树、化香、枫杨等。 灌木树种有:马桑、黄檀、蔷薇、荆条火棘、绣线菊、盐肤木、黄栌、胡枝子、胡颓子、海桐、小果卫矛、冬青、忍冬、木姜子、悬钩子、杜鹃、杂竹等。 经济树种:茶、桑、板栗、漆树、杜仲、核桃、油桐、棕桐、山胡椒、柑桔、枇杷、柿子。 纤维植物:棕 榈、构树、葛藤等。 花卉植物:牡丹、玫瑰、腊梅、山茶、樱花、菊花等。 低等植物:蕨类、苔藓等。 野生果类树种:猕猴桃、草莓、茅栗、四照花、木通等。 丰富的野生资源蕴藏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其中牛王漆、八仙党、贵子麻、三里垭毛尖贡茶、八仙云雾茶、绞股蓝等植物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经普查全县有野生中草药有天麻、党参、当归、黄连等155科近千种。1.2.6 野生动物 平利县地貌多样、森林茂密,适合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其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高山密林处可誉为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白鹤、金雕、林麝等4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豺、黑熊、大灵猫、小灵猫、鬣羚、斑羚、青鼬、红腹角雉、松雀鹰、雀鹰、苍鹰、普通鵟、大鵟、红隼、燕隼、红腹锦鸡、勺鸡、白冠长尾隼、斑头鸺鹠、长耳鸮、灰林鸮、岩羊、金猫、杜鹃、穿山甲、大鲵等。 其他野生动物:野猪、狼、水獭、豹猫、金鸡、猪獾、狗獾、狍子、麂子、花面狸、刺猬、赤狐、野兔、鹰类、松花鸡、野猫、松鼠、黄鼬、红白鼯鼠、中华鼬鼠、鹌鹑、喜鹊、八哥、苍鹭、红嘴兰鹊、画眉、山斑鸠、小白鹭、斑啄木鸟、家燕、载胜、麻雀、野鸡、蝙蝠、白鹤、青蛙、蛇类等。1.2.7景观资源 平利接巫峡,衔渝鄂,路通八州,水走两省一市;巴山苍茫雄奇,溪流回转通幽;遍山葱茏,田园秀丽;神眺江水,可遐思东海之外,背依巴山,有凛凛搏击之势。平利是一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秀色可餐的宝地,被誉为女娲故里、绿色休闲家园,有以森林景观为主体,涵盖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天象景观、动物景观、生物景观、史迹民俗景观、人文景观等八大景观类型的景观资源多处;这里重峦叠嶂凝翠霭,千霄蔽日尽苍松,四季景色秀丽,一日气象万千,蕴含着自然界无穷奥秘,造就了人间天堂胜景;这里保持有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气候凉爽宜人,是生态旅游的处女地,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的胜地;这里女娲和八仙两大传统文化赋予景观资源以浑厚的文化内涵,以千家坪森林公园、八仙大草原、廖乾五故居、女娲山、西岱顶、佛殿山、古仙洞、琵琶岛、观光茶园等旅游景点已成为人们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1.2.8 矿产资源 平利县矿藏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呈以硫、钛、钡、鈷为主的巨型矿带,主要矿种分布遍及全县。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矿、钒矿、钼矿等;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铜矿、金等;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硫铁矿、磷矿、重晶石等;特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水晶石;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灰岩、石棉、大理石、绿松石、板石等;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石炭等。1.2.9 环境质量 平利县自然植被完好,生态环境优良。据环保部门测定,除干线公路和城镇居民点附近局部存在有轻度大气、声学和水体环境污染,绝大部分区域环境状况良好,空气湿润清新,富含有益离子,环境恬静幽雅,四野静寂无声,水体清亮净洁,水质甘甜爽口,既无地方时疫,也无有害辐射,水体、大气、声学以及土壤等环境要素均符合国家一级环境质量标准,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环境条件,是人们游山玩水、度假休闲、康娱保健的上佳之地,同时,无季的森林具有极强的环境净化能力,不仅使环境质量不会因旅游活动有明显下降,而且对环境质量的持续良好提供强大的保障。 1.3 经济社会条件1.3.1 行政区划 平利县行政隶属陕西省安康市,现辖9镇3乡,190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1181个村民小组。1.3.2 人口 平利县总人口2295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489人,占总人口的14.2%,农业人口197047人,占总人口的85.8%;总户数74750户,其中,城镇23822户,乡村50928户(2006年统计公报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2.2%。1.3.3 基础设施 平利县基础设施发展较快,截止2006年底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84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126公里,通过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公路通村率达到100%;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3008户,移动电话用户31281户,电话普及率23.7部100人;全县电视覆盖率90.4%,实现村村通电视。1.3.4 社会经济结构 2006年,平利县国内生产总值103520万元(现价),其中,第一产业42870万元,第二产业27320万元,第三产业33330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4%、26.4%、32.2%。农业总产值5045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牧业产值1848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全县粮食总产量94315吨,人均粮食占有量411千克。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5元。1.3.5 历史文化 平利县历史文化悠久,四五千年前,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衍,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治,平利属汉中郡西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长河中,为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无数平利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从1840年后中国革命的多个时期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土地革命、南昌起义、抗日战争等,都有英雄的平利杰出人物挺身而出站在革命斗争前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夕,两次解放平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原19军55师、57师将士不怕牺牲、英勇作战,480位烈士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长眠在青山绿水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勤劳勇敢的平利人民丰富和发展了先进文化,推动了社会和谐进步。 1.4 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平利县森林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是南北植物交汇的过渡地带,植物种类繁多,受海拔影响,局部小气候有明显差异,森林呈明显垂直分布规律。 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带:海拔900米以下,低山高温干燥气候带和中山温暖湿润气候带。主要为拴皮栎林、麻栎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及针阔混交林,同时混生有樟树、楠木、冬青等常绿阔叶树种,自然生长乔木代表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栎类、油茶、棕榈、白杨、红椿、楠木、樟树、刺柏、侧柏、刺槐、板栗、泡桐、铁尖杉、榆树、杜仲、柑桔、乌桕、桑、茶、桃、李、杏、柿、漆树、枇杷、山楂、青铜、斑竹等。灌木有马桑、火棘、绣线菊、盐肤木、黄栌、杂竹等。 含有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带:海拔9001800之间,高山温凉湿润气候带,乔木林以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为主。自然生长乔木代表树种有华山松、油松、栎类、山杨、槭、四照花、化香、枫杨、核桃、花椒、漆树、苹果、猫屎瓜、莘笈、厚朴、黄柏、檀树、水冬瓜、板栗等。灌木有马桑、胡枝子、忍冬、木姜子、悬钩子、葛藤、猕猴桃等。 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8002200米之间,高山寒凉潮湿气候带,自然生长乔木代表树种有华山松、云杉、冷杉、铁杉、青岗杉、红桦、鹅耳枥、珙桐、高山柳、山杨、尖叶栎、岩栎等。杜鹃、鸡骨头、松花竹等。 亚高山草地:分布于海拔2200米以上阳坡壑口、地势开阔的平缓地带。主要种类有早熟禾、白茅、印度三毛草、梯牧草、苔草。1.5 生态区位 平利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物种富集区,汉江重要支流岚河、坝河、黄洋河均发源于平利,这三条河流的两岸林地均符合国家重点公益林江河两岸生态区位条件,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在平利范围内的林地同样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区范围。总之,平利生态区位重要,在陕西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区域,其生态区位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5.1 生态区域环境的重要调节器 平利有大片完整自然的天然原始林和人工造林为建种方式的人工林以及其它植被,森林覆盖率达67.6%,林木绿化率74.3%,植被覆盖率接近90%。据测算,全县各类植被每年水源总涵养水源量为53346万吨,每年涵养水源效益达35742万元;各类植被每年保持土壤总量为496万吨,每年保持土壤的效益达2574万元,其中保持土壤肥力的经济价值为1493万元,减少废弃地及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1081万元;境内植被每年固定二氧化碳总量为408万吨,释放氧气总量为298万吨,按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法计算,固炭总价值为83229万元,释氧气总价值量67455万元。以上种种生态效益,以不完全计算,每年经济价值就达18.9万元以上,而实际生态效益远不止如此,由此可见平利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事实上,正是由于平利对区域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从而保障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1.5.2 汉江水源的重要涵养地 汉江水系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河流,平利地处汉江上游地区,境内有多条汉江支流,各类植被每年总涵养水源量达53346万吨,总积水面积2647平方公里,是汉江上游的重要积水区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3.918亿立方米。由于植被茂密,排污企业很少,没有污染,水质优良。可见,平利对汉江的水量水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对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地下水的涵养供给具有重大影响,是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从陕西林业区划看,平利属“巴山中山水源涵养林、经济林区”,这也充分反映了平利在水涵养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5.3 生物多样性的汇聚地 平利县地处秦巴山区中部大巴山北麓,地形地貌独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也孕育了种类及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水平、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在此得以集中表现。境内动植物具有种类丰富多样、区系组成复杂、汇集性强等诸多特点,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27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10种,珍惜树种7种。既有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带又有亚高山草地,是南北植物交回过渡地带,是生物物种基因交汇的重要纽带,也是陕西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6 林业生产基本情况1.6.1 林业机构 平利县林业机构健全,林业干部职工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较高,林业系统共有行政企事业单位24个,在职职工36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5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1人)。林业局是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设林政股、天保办、退耕办、财务股、防火办、纪检委和办公室等,有森林公安分局(含吉阳、贵阳、八仙三个森林公安派出所)、林技中心(含种苗站、森防站)、三个木材检查站(老县、关垭子、松鸦)等行政事业单位,千家坪、蜡烛山、药妇山三个国有林场,林产品经销公司和林化厂两个森工企业,各乡镇均有林业站,负责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其他林业工作管理。1.6.2 林业生产情况 平利人民历来就有育苗造林的传统,据挖掘的石碑文记载,在清光绪年间,浅山川道,兴桑树、点橡、种桐、育苗、高山、半高山嫁接柿子、板栗、栽花椒、青竹、厚朴、杜仲。新中国成立后,各届领导都重视林业生产工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落实“林业三定”以来,全县出现了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热潮,长防林、世行贷款造林等工程的实施以及限额采伐措施的出台,森林资源得到保护,全县森林资源逐步恢复。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六大重点生态工程的全面实施,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林业转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发展之路,平利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调整了林业经济发展战略,以工程为带动,大力造林,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造林质量显著提高,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工程建设成效逐步显现,森林面积迅速增加,森林景观更具规模,人与森林和谐共处的局面正在形成。 (1)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全县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全面、切实的管护,木材商品性采伐全面停止,森林资源消耗量逐步下降,完成了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 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完成国家下达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 (2)森林资源管理 平利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将森林资源管理作为林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将其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森林资源出现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从制度上强化了全县的森林 资源管理。 (3)森林病虫害防治 平利县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预警预报制度,发现森林病害、虫害采取积极措施防治,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保护了多年林业建设成果。 (4)森林防火 平利县将森林防火放在森林保护的重要位置,建立了森林防火应急决策机制,从机构和制度上健全了森林防火,并委托设计院开发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从技术上提升防火决策能力。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平利县林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全县高举生态建设旗帜,把林业建设放在生态环境建设首要地位,把林业建设作为维护生态安全,推动生态建设,建设绿色平利,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通过林业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7 林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林业在平利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历来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她不仅为平利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而且在保护平利这块土地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做出巨大贡献,也是平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森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绿色瑰宝,自古以来与平利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提供木材、薪材和其它林副产品,满足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经济林为发展区域经济、丰富人民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经济收入做出了贡献;更值得一提的是森林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功能,使森林成为自然界中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贮炭库和能源库,使平利人民受益非浅,在平利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林业的需求,正由过去单一的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和持续提供林产品等多样化需求,林业在平利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林业在平利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主体地位,是平利建设生态农业的基本骨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平利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基础。第二章 调查工作概况 2.1 调查技术依据、等级及范围2.1.1 技术依据(1)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年);(2)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200494号)(3)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2005年);(4)陕西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方案(2004年);(5)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分类区划数据标准和制图规范(2005)。2.1.2 调查等级 根据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部署,平利县森林类型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森林旅游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大部分森林、林木和林地属于生态公益林。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37条精度要求和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2005年)的要求,本次调查精度等级为C级。2.1.3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包括平利县行政范围内12个乡镇和县属千家坪、蜡烛山、药妇山三个国有林场内的所有森林、林木、林地资源,土地总面积264700公顷。 2.2 工作组织 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由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和平利县林业局共同完成。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设计院作为项目承担主体,主要职责是遥感图像处理、区划判读、外业技术指导、统计分析、成果编制和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研建工作;平利县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总体蓄积控制样地调查、蓄积测算样地调查、小班蓄积验证调查、区划判读结果实地验证以及四旁树、散生木、城镇绿化调查等工作;安康市林业局为便于全市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专门成立了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办公室,主要职责是项目组织协调和质量检查以及成果验收等工作。 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从2006年11月开始到2008年4月全部结束。整个工作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行政界线或经营界线转绘、遥感图像处理、解译标志建立;第二阶段,土地类型解译区划和林分因子判读等;第三阶段,蓄积测算样地调查、总体蓄积控制样地调查、小班蓄积验证调查、区划结果实地验证和四旁树等调查;第四阶段,小班蓄积遥感定量测算;第五阶段,调查数据入库、统计分析、成果图制作和调查报告编写、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立。 2.3 森林经营区划2.3.1 区划系统 本次调查区划系统集体林区为县乡(镇)行政村林班四级;县属国有林场为县林场林班三级。2.3.2 区划原则 本次调查的区划界线采用平利县土地部门提供的行政区划界线,以林班为单位进行小班区划。 林班区划: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其林班界尽可能利用山脊、沟谷、河流、道路等明星地形地貌,林班面积一般为200公顷左右。森林经营的目的比较单一的地方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天然林保护区工程等,林班面积可适当加大,但不宜超过500公顷。 小班区划:小班是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划分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1)权属不同;(2)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3)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与保护等级不同;(4)林业工程类别不同;(5)地类不同;(6)起源不同;(7)优势树种(组)不同;(8)龄组不同;(9)郁闭度等级不同,灌木林覆盖度等级不同;(10)立地类型不同。 根据陕西省森林资源设计调查实施办法规定,本次小班区划的最小面积为0.1公顷,最大小班面积一般不超过50.0公顷。对于面积小于最小小班区划面积要求的,不单独区划小班,并入相邻较大面积地类的小班。无林地小班、非林地小班面积不限。 2.4 调查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采用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新技术的现代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土地类型区划: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为平台,以高分辨率SPOT5遥感数据为基础信息源,以其他相关资料为辅助信息,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一人主要区划判读,另一人在符合判读的方式进行区划土地类型和判读林分因子;再利用GPS定位技术,抽取部分判读结果,现地验证土地类型区划的合理性、准确性和林分因子的正确性;然后计算机拓扑求算小班面积,分析统计个地类面积。 小班蓄积测算:以SPOT5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分析确定影响林分蓄积的林分因子与地理因子,建立蓄积量与林分因子、地理因子和遥感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测算小班的林分蓄积量。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以森林资源调查图形数据、小班属性数据、基础地理信息为本底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以ArcGIS为软件平台,采用arc Engine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组件,开发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产出图、文、表成果;同时研究开发森林资源虚拟现实系统(电子沙盘),为林业辅助决策分析提供清晰、逼真的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信息。在B/S结构中,选择ArcIMS作为地理空间信息发布平台,采用WEBGIS技术开发森林资源网络系统,最终实现由省(市)托管服务、面向大众发布和查询森林资源信息。2.5 调查方法2.5.1 遥感图像处理 选择法国SPOT5(分辨率2.5米)和美国ETM+(分辨率15米)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在北京54坐标系下,以最新出版的1:5万或1:1万地形图为基准,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同时导入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正射纠正,减消地形地貌导致的图像变异,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融合、拉伸、变换和增强等处理。本次选用SPOT5遥感数据三景,其轨道、时相、数据格式间下表:遥感数据选择遥感数据源Path/row时相数据格式SPOT5270/2852006.11.07GEOTIFF271/2852006.04.07271/2862006.11.062.5.2 土地类型区划判断(1)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根据森林植被区域分布特点,布设踏勘路线,利用GPS和数码照相机等工具,采集并建立直观影像特征和地面实况的对应关系,编制解译标志特征表。 (1)选设踏查线路: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的物侯期为单元,每景选择35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得树种(组)、色调齐全且具有代表性的勘察线路。 (2)线路勘察:利用GPS等定位工具,在每条线路上选择若干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的样地,现地调查记录地类、林种、树种(组)、龄组、单位蓄积量、地貌、坡度、坡向、坡位、起源、郁闭度、地被物、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状况等因子,并拍摄地面实况照片,建立遥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相对应的判读样片。 (3)室内分析:依据野外踏查确定的影象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辅助信息(林相图及物侯等资料)建立遥感影像图上反映的色彩、光泽、纹理、形态、结构、相关分布、地域分布等与判读因子的相关关系。 (4)建立判读标志:通过野外踏查和室内分析对判读类型的定义、现地实况形成统一的认识,并对各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描述形成判读标准,建立判读标志表。(2) 区划判读 以ARC GIS软件为平台,以SPOT5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以其他相关资料为辅助信息,人机交互目视翻译区划土地类型和判读林分因子,同时填写小班判读因子表。 参加区划判读技术人员都要经过遥感技术与调查方法的培训,并选取30个判读小班进行视别,正判率超过95%才可上岗,不足95%进行错判分析和第二次考核,直至正判率超过95%为止。 判读技术人员考核合格上岗后,区划判读工作采取先试判、验证,再全面判读的工作流程。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别进行试判、现地核对,修正解译标志,统一标准后进行正式判读。 正式判读采取一人主要区划判读,另一人复核判读的背靠背方式。当两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到90%以上,并对不一致的小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意见,才能提交成果;当两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不到90%以上时,应分别重新判读;对室内判读有疑问的小班通过调查访问、现地验证、查阅资料的办法确定。(3)实地验证 当室内判读工作经过检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部分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实地验证小班数不少于全县小班总数的5%,并按照土地类型的面积比例分配,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全县共实地验证小班数为3773个,占全县小班总数的5.0%。 (4)面积求算 本次调查的面积求算,采用GIS软件拓扑化计算面积。面积控制,按照安康市林业局提供的行政总面积进行乡、村、林班、小班逐级面积平差。2.5.3 蓄积量调查 (1)蓄积测算样地设计 根据区划判读初步结果和平利县森林资源的特点,结合陕西巴山主要树种(组)一元材积表树种组,将全县的优势树种组并归类A松类(马尾松、油松、华山松等)、B栎类、C硬阔、D软阔、E杉木,蓄积回归样地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法,采用树种组、龄组和郁闭度三个因子分层。对个别面积较小的树种,采用角规绕测的方法现地调查小班蓄积量。按照龄组,将A、B、C、D、E五类分为:幼(幼龄林)、中(中龄林)和成(近、成、过熟林)三个龄组等级;按照林分郁闭度因子,在各组类划分疏(0.100.39)、中(0.40.69)、密(0.70)三个郁闭度等级。 在优势树种组内结合龄组和郁闭度等级进行类内分层,分层方法见下表:分层表郁闭度 层名 龄组疏中密幼幼疏幼中幼密中中疏中中中密成成疏成中成密 按优势树种组(松类、栎类、硬阔、软阔、杉木)、龄组和郁闭度三个因子分层,分别建立各树种组的多元蓄积回归模型。(2)蓄积测算样地调查 蓄积测算样地调查,采用GPS现地定位、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林分因子的方法调查单位面积蓄积量,并调查记载林分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优势树种以及树种组成等。数表采用陕西巴山主要树种(组)一元材积表。(3)小班蓄积定量测算 通过建立各优势树种蓄积量与林分因子(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等)、地理因子(坡向、坡度、坡位、海拔等)和遥感因子(植被指数、光谱值、波段比值、阴影指数等)之间的多元回归关系模型,定量测算小班蓄积。(4)小班蓄积验证调查 随机抽取的部分有、疏林地小班,采用现地调查、角规绕测各树种胸高断面积的方法,求算小班蓄积量,以验证小班蓄积定量测算精度。(5)散生木调查 散生木蓄积量调查,结合实地验证,采用典型抽样,现地调查各类土地类型散生木,按优势树种组分别查陕西秦巴山主要树种(组)一元材积表,求算蓄积量,按比例将株数和蓄积量推算乡(镇、场),并汇总到县。2.5.4 总体蓄积控制样地调查(1) 总体蓄积控制设计 根据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平利县属“以公益林为主的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单位”,其总体抽样控制精度为85%,总体蓄积抽样控制以全县调查总体进行控制。(2)总体蓄积控制样地数量确定 在抽样总体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控制调查。抽取样点数量由下列公式确定:N=ttCCEEN=抽取样本单元数;t=可靠性指标(可靠性95%)C=蓄积量变动系数,根据以往调查资料获得。E=允许相对误差限 为保证调查精度,应增加1020%的安全系数作为确定的样本单元数。(3)控制样地布设 在原有固定样地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布样的方法,加密布设临时样地,直到满足应抽样样地的数量。按样地点位布设到1:5万国家基础地形图上,记录图幅号、林班号、小班号和样地公里坐标。总体蓄积控制样地布设,按22公里布设样地,全县共布设249个。(4)控制样地调查 总体蓄积控制样地调查,采用GPS现地定位、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林分因子等方法。2.5.5 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产出成果(1)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 以ARC GIS软件为平台,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建立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以森林资源区划、判读、调查结果为基础,建立森林资源图形和属性数据库;以spot5数字正射影像图、1:5万地形图、1:5万DEM为基础,建立栅格图像数据库;通过各数据库之间的相互关联,研发平利县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森林资源虚拟现实系统。(2)成果产出利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产出各类统计报表和制作各类林业专题成果图。2.6 质量控制体系2.6.1 技术培训与考核 (1)外业调查人员培训 参加外业调查的技术人员,对操作细则等技术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同时也进行了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的使用,GPS、角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培训。培训后,进行外业实习操作,每人至少进行5个小班的实地验证调查、5个小班蓄积调查、3个蓄积回归样地和1个总体控制样地的实际调查。实习完成后,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调查工作。 (2)遥感判读人员培训 参加区划判读技术人员,均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他们必须参加遥感解译标志建立的实地踏查或判读工作。同时进行必要的遥感、林学专业知识培训和解译区划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2.6.2 自查与互检 为保证调查工作质量,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了试判和现地核对,并修改完善解译标志。判读区划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采取1人主判,交互判查的背靠背判读方法,对疑难地类,通过现地核对、调查访问以及参照其他辅助资料进行修正。 在交互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实地验证和外业调查。县二类调查领导小组成立了质量跟踪检查小组,负责外业工作组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检查,对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修正。 全县共抽查3773个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占全县总小班数的5.0%。林地正判率为95.9%、非林地正判率为95.0%。全县共抽查731个小班进行蓄积量测算检查,占全县有蓄积小班数的2.0%。松类、栎类、硬阔、软阔、杉木小班蓄积合格率(按照“C”级每公顷蓄积量75%的允许误差标准),分别达到了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的规定。2.6.3 专职检查 由安康市林业局和调查单位平利县林业局为主体,调查承担单位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参加,组成的质量专职检查组,对平利县调查的外业和内业工作分别进行了检查验收。外业部分,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卫片估测法”小班测树因子的要求,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类、起源、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每公顷蓄积等。内业部分,主要检查卡片填写因子的缺漏项、小班面积抽验和其它地理因子合理性等。 外业抽查区划验证小班750个,占总小班数的1.0%,合格小班731个,合格率为97.5%;检查蓄积测算样地14个,合格14个,合格率为100%,检查蓄积总体控制样地4个,合格4个,合格率分别达到100%,检查蓄积验证小班22个,合格21个,合格率为95.5%。内业抽查小班1500个,合格1470个,合格率为98.0%。综合质量达到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规定的要求。 2.7 调查精度2.7.1 土地类型区划 全县共调查12个乡镇、3个林场、2389个小班,共区划小班75087个,其中林地64584个小班,有林地4391个小班。小班平均面积为3.5公顷,林地小班平均面积为3.1公顷,有林地小班平均面积为2.4公顷,林地最小区划面积为0.1公顷。2.7.2 正判率 为了验证判读区划的正确性,全县随机抽取了3773个小班,进行实地验证,主要调查因子正判率均达到了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的技术指标要求。平利县土地类型区划判读主要调查因子的正判率表主要调查因子 小班数 合格小班数 正判率地类林地3595344995.9有林地2889276095.5 针叶林40038195.1 阔叶林2027189793.6 混交林45242694.3 竹林101099.1 疏林393692.9 灌木林18316992.5 未成林地34231792.7 宜林地13412190.1 苗圃地7799.1非林地17816995.0 农业用地14713692.5 牧业用地 水域77100.0 未利用地1010100.0 其他用地1515100.0林分因子起源3453314691.1树种组3453321493.1龄组2918261891.9郁闭度3111287092.32.7.3 小班蓄积量测算精度 抽查有、疏林地有蓄积小班731个实地调查蓄积量,占全县有蓄积小班的2.0%,验证小班蓄积量定量测算结果,松类、栎类、硬阔、软阔、杉木蓄积小班蓄积合格率(按照“C”级每公顷蓄积量75%的允许误差标准)分别达到了93.52%、92.25%、91.32%、91.33%、93.45%。2.7.4 总体蓄积量控制精度(1)抽样精度 通过对总体蓄积控制样地的统计计算,有、疏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41.8立方米每公顷,有疏林地总体蓄积量为7803963.9立方米,相对误差为14.2%,抽样精度为85.8%,达到了国家林业局主要技术规定和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2005年)调查精度等级“C”级的总体抽样控制要求。样地特征数统计表(略)(2)调查精度 按照1倍的蓄积量标准误计算,总体蓄积量变动范围为8861494.36746633.4立方米,本次小班调查有、疏林地蓄积为7552379.8立方米,在蓄积变动范围之内,即认为由小班调查汇总的蓄积量符合精度要求,以个小班汇总的蓄积量作为总体蓄积量。 2.8 调查成果2.8.1 文字材料 (1)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2)平利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质量检查报告。2.8.2 图面材料 (1)平利县森林分布图; (2)平利县生态区位图; (3)平利县各乡镇(场)林相图; (4)平利县各乡镇(场)林种布局图。2.8.3 森林资源数据库 (1)小班调查因子数据库; (2)小班区划图形数据库。2.8.4 统计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