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口四小学校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1页
淮口四小学校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2页
淮口四小学校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3页
淮口四小学校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4页
淮口四小学校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结经验 明确目标 谋划未来金堂县淮口第四小学三年(20092012)发展调查报告金堂县淮口镇第四小学校 我校前一个三年发展规划(20052008)已经顺利完成。结合灾后学校的迁建、如何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是摆在我们这一届班子面前的首要任务。为了有序的开展好各项工作,明确目标,注重长远发展,讲求工作实效,特对我校未来三年的发展进行了调查一、背景分析1、外部背景:淮口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概况。金堂县淮口镇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位于成都市区以东48公里,金堂县城以南23公里的县域中部,地处金堂县域中西部,坐落在沱江上游。全镇复员面积为104.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6个社区。2007年底全镇总人口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非农业人口3人。淮口镇历史悠久,俗名淮洲。明代于此置怀口镇巡检司,以镇西为古怀安军而得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源原因,提高办学效益,经过几年的撤校并点工作,2007年我镇共有建制小学校5所,初中一所,幼儿园一所。2、内部背景:淮口镇四小地处金堂县淮口镇州城村,该处有著名的怀安军古城遗址,金堂县志所记载宋乾德五年设置的怀安军政府、军队所在址,此处人杰地灵。我校始建于1952年,1985在同兴村新建中心校,取名为同兴小学,后迁址于洲城村,1994年拆乡并镇更名为九龙镇第一小学,2004年九龙镇并入淮口镇,更名为淮口镇第四小学。学校现有中心校1所,附属中心幼儿园1所。有小学教学班18个,学生1000人左右。中心幼儿园在园学生200余人,有在职教师67人,大专学历占35人,本科4人,中级职称23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学校领导和前辈教师的不断总结,开拓创新,形成了团结务实,勇于创新的领导集体和团结和谐,健康向上,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3、发展优势:学校领导班子具有疑聚力和战斗力。行政人员平均年龄40来岁,年轻富有活力,德才兼备,善于学习,勤于实践,能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者的素质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具有一支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大部分教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淮口四小学近十年来常规管理一直很规范到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教学秩序井井有条,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常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证。学校地处被列为成都市14个重点发展小城镇之一的淮口镇新区,随着人们居住地的集中,学校今年将迁建,学校发展有许多机遇。4、存在问题: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全校在职教师67人,其中45周岁以上教师占50%,今后三年里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有10人。由于教师年龄偏大,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知识更新慢,很难适应新课程的实施,从而制约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的学习、研究的风气淡薄,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强。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求上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难以形成。学校经费困难,教师的待遇低,积极性不高。学生差异大:家庭辅导教育能力差,必需在教师的督促下学习,缺乏自觉性。有25%的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很差。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占40%。学校的硬件设施欠到位。中心小学没有安装语音广播系统,没有实验室和多功能室,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在教学中运用。二、办学理念(一)我们确定的办学思路是:“师生为本、寻求和谐、启迪灵性、全面发展”。 师生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一切与教师有关的工作都要立足于教师的成才、成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寻求和谐:在管理上,继承传统,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放办学。以法治校,以德育人,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同时,增强学校的幅射功能,加强与县内外学校的交流,不断增强学校活力。启迪灵性: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学生存在差异、存在个性;教师存在差异、存在特长。在管理中破除单一的思维模式,努力给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以最优化的发展空间。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师生的发展,面向师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以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为办学的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求得适应时代而又符合学生客观实际的教育方式。(二)行为指针:1、行政:服务、质量、效率、创新、团队。2、学校:安全、快乐、美丽、温馨、和谐。3、教师:爱心、善教、博学、严谨、敬业。4、学生:健康、文明、合作、感恩、向上。5、家长:伙伴、主动、热忱、明理、关怀。(三)学校愿景:1、明辨是非:能分辨是非善恶,欣赏他人优点,悦纳别人缺点,尊重关怀他人。2、乐观进取:勤奋好学,快乐成长,具有恢宏气度、开阔胸襟、高尚情操。3、知书达理:能兼顾五育之均衡发展,养成谦恭有礼,温文儒雅的人文涵养。4、感恩惜福:懂得感恩回馈,能常怀感恩心,薪火永相传,春风化雨露,温馨高荣情。5、精致卓越:能追求卓越,提升质量,不断的研究、创新,挑战自我,发展潜能。6、终身学习:能作好生涯规划,活到老学到老,主动的探究,解决问题。三、发展目标(一)、远景目标: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乐园、家园。让学生健康成长,满怀信心走向明天;让教师舒心工作,取得成功;让学校与新区建设同步发展,争创一流。(二)、学校发展的近期目标:本规划所界定的“近期发展目标”为三年(20092012)时间。基本任务:在三年时间内基本实现学校教育思想进一步转变;树立更新的教育质量观,初步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继承并保持我校优良的文化传统,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基本形成“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逐渐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创建示范性的农村“窗口”学校目标打好基础。1、加强师风、学风建设,营造教书育人、努力学习的校园环境。2、加强家庭、社区、学校间的联系,创造和谐,寻找发展的源泉。3、使学校各部门,责权利明确,加强制度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把学校办成一所教师热爱、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先进的学校。 (三)学校各方面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具体要求: 1、硬件达标 2009.82009.12完善新学校的各项配置。 2、师资管理(1)、学历要求 2009学年 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5% 2010学年 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达到1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0; 2011学年 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达到2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5%。(2)青年教师培养 到2011学年止培养县教学能手2名,学科带头人1名。(3)在实行聘用合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评聘分离。同时,抓住人事制度改革契机,进一步深化竞争上岗,优化师资队伍。3、德育管理 基本建成新型基础德育体系。坚持德育理念的主体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坚持德育实践的针对性、体验性和实效性,坚持德育途径的全程性、全员性和全方位性,以学生的学习自觉、个性自主、生活自理、道德自律,以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社队活动,社会实践为横坐标,构建从培养目标、德育内容、课程框架到德育评估的新基础德育。建设一支“为人师表”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和学科教师队伍,优化班主任队伍的梯队结构,充实德育管理干部,完善德育科研的工作机制,健全德育管理的组织体制和规章制度。主题教育方面:开展以“养成道德好习惯”为重点的体验主题教育活动;行为规范方面:通过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繁荣校园文化,塑造师生真、善、美的人格;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使校园文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最终创建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创造条件。少先队和家长学校目标:2009-2011学年 少先队工作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学为重点,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开展“新三好”评选活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创建特色中队。4、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以语文学科的文本拓展,数学的生活研究为突破口,带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规范”和“创新”的关系,立足规范,再求创新。课堂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善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完善教研组工作条例和考核,以加强层次管理。形成每学年有分管主任考核,教研组长自评汇报制度,修订流程管理。备课、听课、作业辅导、考核等环节,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相应发展变革要求。深入一线,指导教学。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看备课,听上课,查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加强质量监控。能力提高学科成绩合格率、优秀率。重视分层递进,做好差异教学,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力求各学科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和学科竞赛成绩达到城区平均水平以上。 5、特色教育积极探索“跳健身益智之绳 创文明和谐校园”特色创建活动。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育人,夯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健康放在首位,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发展,深入教育改革,根据我校的教学优势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学校以跳绳运动项目为先导,创建具有跳绳特色的传统学校,探索体教结合的路子,并良性辐射到学校各项工作,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声誉。实现我校办学优质化、现代化、特色化,让学校、教师、学生得以同步和谐发展,最终成为特色学校。四、办学策略:(一)学校管理:1、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管理人员、教师的大脑。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喜悦,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行政领导的关键是加强班子建设。班子建设的目标是:团结、务实、服务、高效、创新。建设重点是转变工作作风和行政职能,实施人性化管理,确定管理要从“目标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由“任务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与时俱进,敏于学习,勇于实践,志存高远,关注未来。2、创新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添置办学设施。争取在2009年10月份完成学校得搬迁工作。 配备多媒体教室、安装校园语音广播系统。新建学生食堂。添置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图书资料等。给各室配备一台电脑。(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凝炼学校精神:民主开放、求真务实、学习研究、交流合作、创新发展。加强“三风”建设校风建设目标:健康向上,民主开放。教风建设目标: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学风建设目标:乐学、勤学、会学(3)建立 “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教师从书本中汲取精神食粮。(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细则;制定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完善教师职称聘任方案;建立名优教师奖励机制3构建“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聘请法制校长,校外辅导员,定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品德纪律教育。加强校际交流,形成对话研讨机制。争创学校品牌,加强宣传力度,赢得社会赞誉。(二) 教师发展学校要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做让人民满意的教。1、师德是师魂。重视师德教育,加强师德修养当务之急。教师要做到:志存高远,爱国敬业(理想信念);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治教治学)。教师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将教育工作当作自身的追求与自身的事业来实现,全身心投入,有感情地工作,要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幸福感。学校以基层工会为龙头,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师德评价机制。2、师能是为师的必备条件。以学习为起点,把学习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职业方式,树立终身学习观。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学期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订一本专业杂志;看一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专著;写一篇原创性论文;上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此外,每学年要组织一次教育理论水平测试。抓好教师培训,其中有通识培训,教材培训,骨干培训。创造一切条件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让广大教师开阔眼界,能与先进课程理念接轨。人人参与“课例”研究,坚持“课例”研究的四环法:说课上课评课反思。任何教研活动,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研讨,说出自己的见解。人人参与“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要用研究者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同时要重点做好县的立项课题。3、实施“名师工程”,制定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发展计划。教师自我制订专业成长计划(35年规划)。内容包括自身优势、潜力,发展目标,具体措施等。学校根据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全校教师的实际,有计划塑造、培养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具体要求:“一年站稳讲台,入好门;三年站好讲台,成骨干;五年高出讲台,成名师”。开展“教苑之星”评选活动,利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成长。4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多样性,包括德、能、勤、绩、学、研等。评价主体多元性,包括教师自评、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形式要生过程评价,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目的是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提高,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三)学生成长学生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幸福成长。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学校要想方设法给学生一个金色童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具体措施:1、德育为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1)、健全德育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由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构建多层次的德育网络,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细微之处。(2)、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形成德育规范,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