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专用线定测技术要求(总).doc_第1页
铁路专用线定测技术要求(总).doc_第2页
铁路专用线定测技术要求(总).doc_第3页
铁路专用线定测技术要求(总).doc_第4页
铁路专用线定测技术要求(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 建 铁 路眉山金象化工专用线定测技术要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一年三月 成都目 录第一部分:综合要求 一、勘测范围 二、线路走向及工程概述三、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四、综合技术要求及有关注意事宜 第二部分:专业技术要求 一、线路二、轨道三、路基 四、桥涵 五、站场 六、机械 七、电力八、施预 第一部分:综合要求一、勘测范围1、既有眉山车站;2、眉山站至企业站区间线路,线路长3.2km;3、金象化工园区企业站;4、既有成昆线K92+700K95+200段复核线路平纵断面。二、线路走向及工程概述线路经既有眉山车站昆明端引出,沿既有线而行,上跨眉象路、小碾河后,夹既有成昆线与成昆新双线之间而行,在成昆新双线DK50+300附近下穿成昆新双线至西侧,而后线路折向西侧,与金象大道并行上跨成了高速公路,落地后设企业站。正线长度4.4km(其中增建第二线长0.3km,新建单线4.1km)。共设2个车站:眉山(既有改建)、金象站(新建)。三、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国铁级。正线数目:单线。限制坡度:6。最小曲线半径:一般600米,困难地段350米。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SS3。装卸线有效长度:850m。闭塞类型:继电自动闭塞。四、综合技术要求及有关注意事宜(一)勘测设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1、执行院颁勘测设计一体化的有关规定。2、充分利用相关软件和科研成果,及时整理和提交勘查成果,尽可能的缩短勘测设计周期。3、参与本项目勘测设计的各单位和人员,要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尤其是需要勘测队配合收集资料的施预和站后专业,要加强与勘测队的现场配合工作,确保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以保证设计的需要。4、外业测绘和地质勘查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项目总体组的统一指挥和安排。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项目边勘测、边稳定方案、边开放、边设计的流水作业顺畅。(二)勘测中执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和规则1、勘测中参照执行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以及院颁高速铁路勘察细则、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并执行现行有关规定、规范和细则以及各专业技术要求中的有关规定等。勘测中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勘测资料必须返工重测。勘测资料严禁弄虚作假。2、各专业勘测资料的收集严格按“二设科技发2006424号关于发布工程建设项目勘察技术资料搜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及中铁二院科技发2007163号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项目三电及管线调查迁改工程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办理。3、勘测资料的计量单位、图例、图式、图幅、图标等均按院现行规定办理。平、纵断面图可不作正式封面,封底外业工作人员栏应签署齐全。4、总体组的补充技术要求及现场核对纪要作为本技术要求的补充。(三)勘测中的注意事项针对本线设计标准高、道路纵横、建筑物密集等特点,特别要求各勘测单位高度重视本次勘测中的调查工作,应对线路方案的稳定工作予以高度重视。1、应详细调查线路附近的建筑物情况(包括房屋、电力及通信线路、地下各类管线等设施),实测与线路交叉的铁路、公路标高等,并针对具体情况研究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和线路方案。2、线路方案的比选和纵断面设计要充分考虑铁路与道路的立交和改移,尤其对通过城镇附近时要充分考虑铁路与公、道路的交叉条件和交叉方式。并与有关单位签定协议。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铁路与高速公路的交叉方式和交叉位置。3、勘测中应切实采取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勘测工作的安全。尤其在勘测及勘探工作中,应注意调查孔位附近的地下管线及作业场所上方的电力线路,以免造成影响工作人员及机具设备的安全和地下管线的人为损坏。第二部分:专业技术要求一、线路(一)应遵守的现行主要规范、规则及规定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07局部修改)(铁建设函2007104号)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4、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T105-88)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二设科技发2006166号)6、新建铁路勘察细则(二设科技发200293号)7、新建高速铁路勘察细则(二设科技发2005194号)8、关于发布的通知(二设科技发1998113号)9、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10、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11、铁路线路图式(壹线(85)0006)12、铁路线路表格格式(壹线(85)0007)(二)勘测要求1、坐标及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利用成昆新双线平面坐标系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并引入1954年北京坐标系。(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放线前准备工作勘测单位在地物、地形、地质复杂地段,应实测横断面控制线位,组织各专业进行方案会审,做到技术经济合理,工程措施切实可行。对方案有较大改动路段或对方案把握有难度时,应及时与总体组联系沟通。线路方案的研究重点如下:查清可能影响线位的地下管线,如输水管道、输气管道、沿线的军用、民用电缆等并正确处理线路与管线的关系;3、线路测量(1)放线应根据CP控制点或CP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设,并测定高程。(2)控制桩应从CP控制点或CP控制点直接测设,特殊困难情况下可以从CP控制点或CP控制点上发展附合导线或支导线。(3)测量方法及精度应满足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07局部修改)(铁建设函2007104号)的要求。4、地形补测应对采用的航测地形图进行现场全面核对,对有变化的地形、地貌和新增地物认真进行补测、修改,并保证精度要求,补地物电子文件按类别分层。特别要求新都化工厂区的地物补测要求精细。5、既有线测量既有线增建二线及还建既有线地段应对既有线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按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T105-88)、改建铁路勘察细则(二设科技发200293号)办理。注意在既有线里程丈量过程中,按既有里程方向连续丈量贯通里程,并随时与既有建筑物里程进行核对。6、里程冠号新建双线地段正线冠号采用“JDK”。增建二线与既有线并行地段里程冠号为“K”。(三)应交资料定测任务完成后,各项资料应按规定清理组卷。定测资料除原始记录本类应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供,同时应提供纸介质的打印件作为副本用于归档。按细则要求完整提供定测线路应交资料。测量成果资料使用统一表格格式,表头含表名、线段及设计阶段,表脚包括测量单位名称。包含坐标的成果表,应注明坐标系统信息。表格格式见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附录B1、记录本类:(1)GPS观测手簿(2)导线测量记录本(3)水准测量记录本(4)中线测量记录本(5)调查记录本(6)技术会议记录本2、图类(含光盘)(图式按壹线0006绘制)(1)补充地形原图(光盘)(2)线路平面图(腊底和光盘)(3)线路详细纵断面图(腊底和光盘)(4)改移道路及立交道图(附地质资料)3、表类(含光盘)(1)GPS平面控制网成果表及点之记(2)水准点成果表及点之记(3)曲线要素表(包括曲线交点坐标)(4)中桩高程表(5)拆迁建筑物表(6)改移道路及(立)交道表4、其他(含光盘)(1)有关专题总结(2)有关协议或谈话记录二、轨道1、收集沿线既有轨道的现状资料,包括沿线各工务段管辖范围内最近的工务台账。2、收集既有线大、中修时间以及工务部门对既有轨道材料利用率的意见,拟定轨道的利用及补充率。3、查清道床顶面宽度及道床厚度,选取有代表性的处所挖取不少于0.04m3的道砟,测出道床的脏污率(体积比),填写道砟层调查表(见附表二)。4、调查有关既有沿线的线路及信号标志,填写既有线路标志调查表(见附表三)。三、路基1、 与既有线并行地段,调查既有线路基设备以及既有线病害。2、 调查专用线沿线有无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工点。特别查明沿线有无软基工点。软土工点需提供相应的力学指标。3、 实测1/200断面,断面间距不大于20m。与既有线并行地段要求断面上测出侧沟、路肩、砟肩、以及其它既有工程。4、 收集与既有线并行及线间距不大地段(眉山车站至DK1+800段)的既有线地亩图,并将地亩图里程换算为定测里程。5、 调查并与业主协商确定填料来源及取弃土位置。6、写出勘测说明书,并附必要的照片。断面图均需填绘地质。并交付电子文件。四、桥涵(一)定测原则1、应根据成都铁路局关于眉山金象化工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在成昆线眉山车站接轨有关问题的复函(成铁总工函2009348号),按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TB10504-2007)的要求和勘察细则的规定,在充分利用原有初测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完善满足桥涵初步设计和编制文件所需的全部外业资料。2、定测应完成的勘测内容、要求、测量精度及图纸比例等均按测规、勘规、水文勘测设计规范及我院颁发的新建高速铁路勘察细则等规定办理。(二)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洪水频率桥梁:1/100,涵洞:1/100。2、设计活载铁路:中-活载。公路: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3、通航净空及建筑限界(1)、桥梁建筑限界: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附录中各速度目标值规定的桥梁建筑限界办理。(2)、受水文控制的桥梁,桥下净空高度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3.2.5条办理。 (3)、排洪涵及灌溉涵净空,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3.2.9条办理。(5)、立交建筑物净空 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或渡槽等跨线建筑物,桥下净空满足限界及电化专业的要求。 跨越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的铁路桥梁,其桥下净空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060-2004)及与地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办理;跨越城市市区和市郊的桥梁还应遵照城市桥梁设计准则(GB11-93)执行。立交桥下的乡村道路净空, 根据通道种类和交叉条件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 但不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农村道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桥下净空表名 称高度(m)宽度(m)人力车和人行通道2.24.0机耕和畜力车通道2.74.0农用拖拉机通道3.24.0汽车通道3.56.0(三)定测桥涵要求与内容本线定测除根据测规、勘规、水规和细则规定办理外,结合本线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做以下补充勘测调查和核实工作。1、水文1)本线特大桥、大、中桥的水文工作应对初测水文资料进行复查、核实、修改与补充工作,特别是线路位置发生变化和受水文控制的工点,更应对其进行详细补充和核实,收集整理设计所需要的水文三要素等相关外业资料。水文资料应认真核实、验证,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特别对流速的推算。流量、流速、水位三要素的相互验证要合理,并与定测线路中线标高系统进行关联。对于跨越流量与流速较大的河流、对墩台基础产生冲刷并影响埋深的桥梁,应计算水文三要素、明确施工水位,提供冲刷计算资料(对非黏性土河床,提供谢才系数、槽滩平均粒径、级配资料等;对黏性土河床,提供谢才系数、冲刷范围内黏性土的液性指数等),为设计提供合理的建议。水文资料应认真核实、验证,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特别对流速的推算,有调查验证资料,三要素的相互验证要合理。 小碾河水文应进行深入认真的现场历史洪水调勘核实、补充及修改工作,从而推算出完整、可靠的定测水文资料供初设使用。收集近10年20年逐月最高、最低、平均水位,以确定施工水位。应在开展深入细致的定测调勘从而推算出合理、可靠的定测水文资料。2)行洪论证:与行洪论证单位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和协商,落实沿线大的江河的行洪论证的必要性并提供桥跨布置的要求。根据目前线路方案的,需要进行行洪论证的桥梁见下表,还需根据现场的变化进行调整。序号中心里程桥名所跨河流名称1CK1+025小碾河大桥小碾河3)沿线选择集水面积F10km2,10km2F20km2 20km2F50km2,各选取三个点进行小流域流量公式验证。用二院法,形勘法、地方经验公式分别计算流量、比较计算结果。选定适用于本线路西南重、浅丘地区地貌特征的计算方法。4)在对沿线水文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沿线桥涵排水系统作出全面规划、编制排水系统表,并向路基、站场等有关专业提供桥涵及上下游引入,排水情况。核实并补充收集沿线各灌溉干、支渠的走向、放水季节、最大流量、截面尺寸及纵坡等资料,并拍摄照片以便于设计。要求将测段内与线路相交的大小灌渠的上述内容,及相应线路里程、工程措施、灌溉亩数、灌渠性质(或规格)等,汇列成下表:沿线灌渠情况一览表序号相交里程灌渠名称性质流量灌溉面积坡度沟渠断面休灌期工程措施备注5)桥涵汇水面积图应根据定测线路位置,对初测小流域汇水面积图的圈绘资料,应逐个进行核实,予以修改补充描绘成卷。圈绘汇水面积图时,应将定测导线和中线上于1/1万图上,绘制汇水面积图统一采用1/1万图进行绘制。对较小或较大的汇水面积可单独分别用1/2000或1/5万比例尺图圈绘(绘于相应流域的旁边),同时应统一编号。各流域设计流量计算参数的选择(按照鉴定同意的小流域流量计算公式),应视各流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使计算结果合理。6) 既有线发生水害及影响行车安全的工点,应逐一仔细核查与落实。并向工务部门调查了解建线以来发生水害的原因及整改情况,有无再次发生水害的可能性。所有水害桥涵均应有设计所需的水文资料,不足者均需补齐。凡初测中存在的错误及不足,均须在定测中修正、补充和完善。7)收集的沿线气象资料。收集气象资料的内容包括: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及出现月份,极端最低气温及出现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一日降雨量,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风向,年蒸发量,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雾日数,最大积雪深,覆冰厚度,霜冻期,最大冻土深,多年平均日照时数,雷暴日数情况等资料。8)对于线路标高走行较低或长大挖方地段,应注意研究排洪与防涝问题,本次定测,应进行详细的既有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调勘工作后,仔细分析,推算出合理、可靠的水文成果资料供线路拉坡确定方案。9)收集沿线各地区水系图、水利图、水电图、水利水电规划图。10)水文资料交付内容及注意事项:桥涵水文工点,应提交定测水文资料。提供定测水文调勘、计算等资料和图表,提供详尽的定测水文说明。对初测小流域汇水面积图的圈绘资料,应逐个进行核实;各流域设计流量计算参数的选择,应视各流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使计算结果更趋合理。11)二院法小径流流量计算说明采用公式(1) F0.1km2Q=0.2FCap(2) 0.1F10 km2Q=0.278F Capym(3) 10F300 km2Q=0.278F Capym式中ap=1.413F-0.15ap(4) Q1%=1.20Q2%参数选择 眉山夹江(以马场河为界) a2%=200/小时 A1=2.0 土壤II及I类,前期中雨C=0.85 本线地处成都平原区,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一般小桥涵未能按汇水面积计算流量作为孔径设计根据的,要根据现场调查沟横断面,并分析涵前积水高度、参考既有小桥涵的孔径,计算流量,选取孔径。2、桥涵1)小碾河大桥,应详尽收集或补充完善设计所需的全部水文资料(设计洪水频率1/100,验算洪水频率1/300的流量、流速、水位资料)。实测桥址平面图(中线两侧上下游各65米,包括水下地形),纵断面图,地形陡峻加测5米或8米线(上、下游)实测墩台横断面,编写工点勘测说明书和调查表。调查表按跨河桥和立交桥分别填写,若该桥两者均涉及,则均应填写。按地质钻孔要求验收地质资料,按重点桥渡要求交付定测资料,并收集气象、水文资料,拍摄桥址地形地貌照片,并将桥位位置以及控制点位置画在照片上。2)跨越江(河)受水文控制的桥梁,尽量与河流正交;需布置大跨度的桥梁,应要求线路在直线上,使桥式布置不受线路平面影响。3)本线与成乐高速交叉,应注意对高速公路的资料收集及桥位处地下管线资料收集。应实测立交位置、交角、道路坡度及路面标高和管线位置、埋深和性质。必须落实道路等级标准、有无改造规划、更新设计等,并与相关地方主管部门签订有关协议,按协议布置桥孔跨式样。铁路桥上跨公路时,应了解公路的规划及净空要求,调查管线埋设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铁路桥的跨径与布孔应留有足够的侧向余宽,不得将墩、台设置在公路排水沟边沟以内。铁路桥不宜在公路中间带上设墩,若条件限制需要在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中间带上设墩时,铁路桥的孔跨布置均应取得相关地方主管部门的意见,并签订协议。签订的协议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执行,不得随意提高标准,增大规模。如协议书保存在线路专业,应复制一份留存桥涵工点资料中。4)桥梁布置应以24m、32m梁为主(特殊情况下方可采用16m梁跨),尽量采用等跨布置,地质钻探前,应将桥梁孔跨布置图报总体组审定。5)新建线路的所有大中小桥、框架桥、跨线桥等均应实测1/500桥址地形平面图,有水下地形者,尚需实测水下地形图(附工程地质资料)以上测绘均按测规第5.6.2条5.6.3条办理。6)所有大中桥均应实测桥址纵断面和墩台横断面(比例尺11001500),每台不小于两个横断面,桥墩原则上按一墩一个横断面,并加绘工程地质资料。以上测绘均按测规第5.6.4条5.6.5条办理。对于地形陡峻,横坡较陡的桥梁,尚需加测上下游3米线或5米线,并同时点绘在桥址纵断面图上。紧邻隧道洞口时,应与洞口地形合并测绘以保证设计的总体性。站内多线桥根据实际情况加测。7)站内多线桥各线分修时,除应实测正线及各站线纵断面外,还需加测上下游3米或8米线,并保证墩台位置有足够的辅助断面。8)勘测时对工点设计方案,不受水文控制的工点(如桥路比选改建与新建)的取舍未能肯定者,应同时搜集各个设计方案的资料供设计时比选用。9)实测涵轴断面和沟床平面关系图,出入口辅助横断面图,明确出入口方向及标高。当出入口地形复杂,沟床纵坡甚陡或有排灌、立交等特殊要求处,应加测必要的1/500沟形、路形图与断面图。10)凡遇上、下游有改沟处,均应实测改沟纵断面与改沟平面关系图并与线路联测。11)小桥涵孔径除考虑流量资料外,还须全面考虑农田水利、交通需要。涵洞轴向断面位置,应在现场确定,结合本线情况,应在满足排水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将涵洞布置在靠山侧,以避开沟心软土。如涵洞轴向断面与线路斜交时,必须测出斜交角度,实测范围根据定线资料估算的涵长适当加长1020m以上。并在资料中详细说明涵洞出入口与原沟渠的衔接关系,同时提交排洪涵出入口顺接原沟的测绘资料。斜交涵洞斜交角不宜大于30(轴线与线路法线交角)。12)原则上应逢沟设桥涵,不应轻易改沟合并。如技术上确有把握,经济上有显著效果,无水害后患者方可考虑改沟合并,在排水系统表中列出合并流量。 13)排洪涵与交通涵原则上应分别设置,如需考虑合并设涵时,必须认真分析历史洪水情况,提出切实可靠的技术措施和经济比较资料,收集分设和合并涵洞两套资料,供设计研究落实。14)由于铁路的修建沿线农田灌溉设施将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应认真调查既有排灌系统,合理设置各种灌溉涵渠(位置、孔径、净高)及与既有排灌系统的过渡和衔接工程不得遗漏。保证农灌系统的正常使用。灌溉涵渠、渡槽及倒虹吸均应与水利部门和有关主管单位签订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应包括灌溉要求的流量及地亩面积,位置、类型和有关设计参数,测绘资料同小桥涵勘测内容。15)沿线铁路与园区内公路交叉,勘测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线形、限界,满足地方政府与民众的使用要求。应认真调查既有道路情况、规划情况,充分考虑设置立交(大、小立交通道)的数量和条件,不得遗漏,立交桥跨线建筑物和立交、公路桥涵均应与线路专业研究,结合道路的改移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注意立交位置和设置密度,与有关主管单位签订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应包括活载等级、道路等级、建筑标准净空要求、标高以及投资划分,其勘测要求与大中桥相同(按81建发交字532号文签订协议)线路与高等级公路交叉时,宜采用正交,或斜交角度不能太大,一般不大于45(铁路法线与公路中心线的夹角)。16)调查落实沿线水利灌溉、立交桥涵(各种等级道路)的情况。与有关单位,其他专业研究决定,取得可靠的资料与数据,签订有关协议书。签订立交协议应把握适度、合理。17)对邻近既有线的既有桥涵和既有跨线建筑物,均应收集既有桥涵竣工图,对既有桥涵的涵长、标高和尺寸进行详细的测绘、丈量,并绘制出详细的结构简图。对于斜交的既有涵应在既有涵轴方向测绘涵轴断面。3、其它1)总勘测说明书应包含对如下问题作总的说明:(1)沿线主要河流水系特征及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动参数区划等自然情况。(2)沿线农田排灌、水利工程(含规划)及水工建筑物、水源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区等对铁路桥涵的影响和要求。(3)沿线水陆交通、地下管线现状及其规划对铁路桥涵的影响和要求。(4)城市规划对铁路桥涵布设及建筑的要求,对景观设计的考虑。(5)既有桥涵概况(设计标准、运营情况、病害和原因分析、实际的载重能力和建筑限界等)。(6)既有线水害情况。(7)大中桥流量计算及成果分析。(8)小流域流量计算公式的说明。(9)沿线桥涵分布概况(按特大桥、大、中、小桥及涵洞分别统计座数及总延长米)。(10)桥涵修建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径流、水土流失及灌溉等)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2)除上所述外应详见勘测细则相关规定办理。3)水文勘测工作以及补充勘测事项详见相关的水文手册和水文勘测说明及要求办理。(四)桥涵定测资料整理桥涵内业资料整理按新建高速铁路勘察细则及本要求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五)交付资料内容及注意事项1、定测资料1)按要求需交付桥址地形图、涵址地形图(包括简易地形图、沟床平面关系图),涵轴断面图,桥址纵断面图及各种横断面图、辅助断面图,各种丈量图等。2)各种测绘资料、测量记录等。3)各种勘测用表和调查表。4)补充及修改的各种水文资料及图表。5)质量检查记录(应包括地形图及纵横断面图的检查记录)。6)各种协议书、座谈记录、照片、其他资料等。7)桥涵定测说明书及工点说明。8)资料交付内容未提及者,应按细则规定办理。2、照片拍摄要求1) 对跨越道路、河道、河堤、既有构筑物、管线(可见时)均需拍摄远景全貌、地貌,各类工程近景照片。2) 桥梁工点必须拍摄反映桥位远景、近景照片,对位于坡面桥梁应反映拍摄坡面墩台处地形地貌照片。对横坡较陡桥梁应横线路及顺线路方向拍摄反映横坡地形照片3) 对涵洞均需拍摄照片,照片应反映涵洞远景全貌,近景反映有关水沟、灌渠、道路、管线情况及出入口情况。4) 照片均采用数码照片,照片上需编辑填写日期、工点名称、里程及反映内容。2、注意事项1)重点桥梁及一般大中桥梁定测资料按工点独立组卷,装袋或成册。封面目录应与资料一一对应,电子文件按工点中文名建立文件夹存放于所属段落“大中桥”目录中,如:xxx段(DKxxxDKxxx)/桥梁/大中桥/DKxxx+xxx(中心里程)XXX特大桥。工点子目录中应放置该工点相关勘测资料,如桥址平面图、桥址纵、横断面图、大中桥勘测说明、大中桥调查表、地质说明、工点照片、地面线的数据文件等。工点照片应在照片上画出控制点、照片要有对应的名字,方便使用。地面线的数据文件应按照桥梁程序的要求编制,便于下阶段的设计工作。文件夹的组成见图5.2-1。2)小桥涵定测资料,小桥按工点组卷装袋或成册(改沟资料相同);封面目录应与资料一一对应,涵洞按里程顺序装袋。一般按不超过10个工点为宜,一般涵渠涵轴断面电子文件须按里程命名,放于所属段落的涵洞目录内,如xxx段(DKxxxDKxxx)/涵渠/DKxxx+xxx涵,涵洞调查表、测量资料、地质资料、照片等相关资料均放于DKxxx+xxx涵,文件夹的组成详见图5.2-1。3)凡与工点有关的资料,均附于有关大中桥或小桥涵工点资料中(包括调查表、协议书、座谈纪要、补充收集的资料等)。4)立交桥、跨线桥及跨线建筑物的定测资料同大中桥要求办理。5)在定测中对桥路比较方案,应会同有关专业进行会审,若需要施工设计比选时,应按桥涵定测要求收集资料。6)桥涵诸表及调查表须按附表统一格式填写。调查表及勘测说明应包括桥址概况、道路概况(等级、宽度、路幅组成、路面材料、交叉角度、交通状况等)、河流情况(包括河槽、河滩情况,河流形态,宽度,交叉角度,测时水深、水流情况,水文资料,通航与否等),应交待孔跨布置及影响孔跨布置的控制因素,为设计提供必需的相关资料。7)全段的水文资料应单独组卷成册。8)全段的说明书、纪要、协议等文件应单独组卷成册。9)全段的小径流计算及表应单独组卷成册。10)有关工点的具体要求,待现场核对后,再行补充。11)全部勘测资料、图表,均按院计算机一体化要求整理交付(包括完整的电子文件),对于电子文件,要求文字、数字的字体、大小符合铁路工程制图标准的要求,全线图纸采用CAD制图的,图内均采用HZTXT、ITALC1字型,字高宽比1:0.7。收集纸质文件组卷成册,电子文档归类,各组统一刻盘存档。9)附件桥涵诸表及调查表: 桥涵附表一:大中小桥表 桥涵附表二:涵洞表 桥涵附表三:框架桥表 桥涵附表四:既有大中小桥表(利用、改建、接长) 桥涵附表五:既有涵洞表(利用、改建、接长) 桥涵附表六:既有框架桥表(利用、改建、接长) 桥涵附表七:既有跨线建筑物表(利用、改建、接长) 桥涵附表八:既有地道表(利用、改建、接长) 桥涵附表九:大中桥调查表 桥涵附表十:小桥涵调查表 桥涵附表十一:既有桥调查表 桥涵附表十二:既有线涵管调查表 桥涵附表十三:沿线主要气象资料汇总表 桥涵附表十四:沿线主要沟渠调查表 桥涵附表十五:暴雨洪峰流量计算及排水系统综合表 桥涵附表十六:平原地区小径流流量计算及排水系统综合表xxx段落(DKxxxDKxxx)文件夹桥梁文件夹跨线桥文件夹涵渠文件夹桥涵诸表文件夹特大桥文件夹大中桥文件夹小桥文件夹DKxxx+xxx桥文件夹DKxxx+xxx桥文件夹水文资料调查表、协议、说明测量资料既有桥资料工点照片地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测量数据地质资料DKxxx+xxx涵DKxxx+xxx涵调查表测量资料既有涵资料地质资料照片平面测量数据断面图5.2-1五、站场定测前应首先熟悉资料。定测中应深入调查研究,对既有站全面调查车站运营情况、站场设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搜集有关部门对站场改扩建的意见。认真仔细地作好方案,对有比较价值的方案应进行认真研究比较,并搜集比较方案的有关资料。搜集资料应满足方案比选、工程数量计算及概算编制的要求。在勘测中应密切配合有关专业稳定线路方案。(一)站场方案介绍及定测范围:1、眉山接轨站眉山站站房对侧增设3股道,有效长满足850m,在成都端增设1条牵出线,有效长满足450m,并预留复线条件,专用线在站房对侧昆明端右侧接轨。眉山接轨站定测里程范围K90+600K93+600。 2、新建工业站新建工业站设2条装卸线,2条存车线,贯通式布置,有效长满足850m,尾部设安全线及机车整备线一条。设站台及环形道路,并考虑布置作业区房屋等场地。工业站定测里程范围CK3+0004+700。(二)站场定测要求本次定测包括新建铁路和改建铁路两大部分,新建铁路定测应按照新建铁路勘察细则有关规定办理;改建铁路定测应按照改建铁路勘察细则有关规定办理。1、地形、中线、断面测量(1)地形横向测绘范围应能满足车站设计的需要。(2)当站场地形图利用初测资料时,应对不足或变更之处,予以修改、补测。(3)站场定测的有关线路均应与基线或中线闭合。(4)站场内的指定角、道岔角的测量,应测两测回。2、既有线测量(1)站内既有线的平面测绘应与基线联测坐标关系。平面测绘应包括线间距、纵坡、曲线要素、道岔、道岔坐标和信号机的测量。(2)既有线应测量轨顶坡度并做有效标识。(3)既有道岔应详细标明道岔类型,必须区分木枕与混枕道岔,尽量搜集到道岔图号。(4)应详细查明既有站生产设施(如客车整备所、接触网工区、列检所等),并在平面图上做有效标识。(5)对需改建地段的轨道和道碴厚度应做详细调查核实,尤其注意异型轨的调查,绘制清晰的铺轨、铺枕及轨道加强设备示意图。(6)调查按院颁勘测细则附录所附调查表内容进行。但凡涉及工矿企业单位的拆迁需与之签定协议或会商纪要。3、车站横断面测绘(1)车站横断面施测宽度和密度,一般情况下,每一百米内不应少于四个断面(断面间距2030m),平坦地段可酌情减少,并应在正线千米标、百米标、曲线控制点、线路纵、横向地形明显变化的最高和最低处、路基宽度变化处、站房、货场、平交道口等处增加测绘横断面。测绘宽度应根据车站的路基宽度、填挖高度及地质专业提供的边坡意见,并考虑护坡、侧沟、取弃土需要确定,一般应测至设计路基边坡堑顶(或坡脚)外30m以上(工业站范围应适当加宽测绘宽度,考虑企业部分拟建房屋场坪)。如遇有建筑物、道路、水塘、沟心、大孤石、洞穴、钻孔、试坑、土地分界点等处均应测点并在图上注明。车站路基横断面影响到灌溉沟渠时,应将沟渠测入横断面内。(2)站内个别设计路基工点、桥涵等建筑物地段,站场应与有关专业协商,确定路基工点、桥起讫里程,以便有关专业收集资料。(3)站内横断面测量,应测量各线路的轨顶标高、渣肩、渣脚、排水沟、线间排水设备。(4)横断面图比例尺为1200。(5)电子文档中应分好图层(勘测队试戴帽子的设计线、地面线和地质填图线以图层分开)。4、水准点的设置为便于施工,接轨站及工业站均应设水准点并与区间纳入联测。5、通站道路(1)通站道路包括通站房、段、所等道路。勘测设计时应考虑与附近道路相衔接,并注意与地方规划相配合,必要时应签订协议。(2)通站道路一般在12000的地形图上作纸上定线。对地形困难的应另测150011000的地形图作纸上定线,工程复杂的还应现场定桩、抄平、测绘横断面,并搜集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6、改移道路、沟渠改移一般的道路、沟渠,可在12000的地形图上作纸上定线,但要进行现场核对,测绘过水截面,并提出具体措施。对于地形困难、工程复杂的道路,对于农业有较大影响的沟渠,应在现场定桩、抄平、测绘横断面,并搜集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7、拆迁调查车站范围内需拆迁的建筑物,如房屋、水井、机械抽水井、坟墓以及配合有关专业对迁移供电线路、通讯线路等,均应严格将原有建筑物类型、用途、建筑材料、所属单位、拆迁数量等调查清楚。拆迁房屋分路内、路外统计,其中,路内房屋按需还建的生产用房、随着铁路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可拆除不需还建的铁路房屋、铁路生活住宅用房分类调查统计,路外房屋按城市房屋、一般房屋、企业房屋分类调查统计;将原有建筑物的类型、层数、用途、建筑材料、所属单位、拆迁数量及新旧程度调查清楚,必要时应与有关单位取得协议。需要砍伐的树木或果树按直径及品种分类调查统计,并和有关单位签订协议。8、既有站用地调查改建既有车站或新建车站与既有铁路并站设置时,应搜集既有车站用地界,并标识于图纸上。9、车站土石方按站调配尽量移挖作填,减少取、弃土及用地,并与区间土石方调配及车站远期预留工程相结合,统筹考虑。调查确定车站取弃土位置,配合地质专业做好取弃土位置的地质勘测、调查工作,并于有关单位签定协议。10、车站排水系统依据可研设计资料,与桥涵专业配合,完成车站排水系统调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可研设计的排水系统是否通畅,并提出相应的排水调查报告。对既有排水系统的利用和拆除、改建地段的长度、尺寸、出入口以及新老沟衔接处的里程、细部尺寸及标高应进行详细测绘。(三)主要车站具体勘测要求1、眉山接轨站重点勘测站内排水沟槽位置,流向及沟底高程及站内各涵洞的进出水口高程。2、工业站 重点为横断面测量,落实站区拆迁调查工作,道路改移和既有沟渠情况,收集相关规划和已经实施的园区道路资料。3、横断面测量范围:(1)接轨站正线左侧按20m,右侧根据平面布置情况20-50m;工业站按左侧100m,右侧200m进行测量。(2)横断面应全部地质填图,并提供相关地质说明,提供不良地质的情况。(3)在可能设置挡土墙地段,应查明基底的地质情况,提出基底土层的容许承载力、墙背填土的内摩擦角和容重等挡墙设计资料。(四)定测勘测资料要求与内容定测任务完成后,各项资料应按规定清理组卷。定测资料除原始记录本外均应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供,同时应提供纸介质的打印件作为副本用于归档。按公司颁改建铁路勘察细则要求完整提供定测站场应交资料。全部勘测资料、图表,均按公司计算机一体化要求整理交付。(五)其他1、定测中应补测或调查的部分待总体组现场核对时作补充要求。2、在勘测过程中,如对本“要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总体组相关专业联系解决,以确保搜集的勘测资料能满足设计需要。3、未尽事宜均按部颁技规、测规和院颁细则要求办理,有关各站具体特殊要求在现场核对纪要中明确。六、机械现场调查搜集资料重点:1、本工程需对既有工务生产房屋进行拆迁者,应调查落实是否需要还建。并记录房屋建筑的面积和结构及层高等,房屋拆迁还建意见。2、进一步征求铁路局有关生产单位意见。七、电力(一) 勘测队现场定测内容1. 在1:2000的线路平面图及站场平面图中,测出勘测范围内的所有高低压电力线路和电力设施(室外变压器台、变配电所)位置,并在线路平面图中标出电力线路的杆位、杆塔类型、电压等级、架空电力线路交叉跨越和非交叉跨越(与铁路平行接近)的位置,以及标出电力设施的位置和类型。2. 按附表电力线路(设施)迁改调查明细表项目要求对勘测范围内所有电力线路和电力设施进行调查和测量,并按附表格式进行资料汇总,并做到图表一一对应,详细的技术要求见“二”。3. 按县(市)级范围收集沿线气象资料。包括15年一遇最高、最低气温;最大风速;最大覆冰;年平均雷暴日等。(二) 详细的勘测技术要求1、电力线路概况(1)确认该回线路的电压等级(电压等级分为0.38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 500kV,电压等级的判断:一般按绝缘子一串的片数判断:35kV一般为34片; 110kV一般为79片;220kV一般为1315片;330kV一般为1719片;500kV一般为25片以上。电压等级一般在杆塔上有标注)。(2) 名称及杆号(一般标注在杆塔上,如:“李溪线07”)。(3)回路数(画出杆塔导线排列示意图)。2、电力线路与铁路交叉时(1)调查范围:所有与铁路交叉的电力线路。(2)35kV及以上线路需测出该回电力线路距地面最低导线与铁路交叉点(最低导线向下垂直投影与铁路中线交点)里程,以及该交叉点上最低导线距铁路轨顶高差(精度误差为0.1m);同时应向地方电力部门收集该交叉档内导线按温度+70计算的最大弧垂距地面高度资料;(3) 各交叉线路跨越铁路两侧杆塔边缘距最近轨道中心的距离、杆(塔)的高度(4) 在线路及站场平面图上标注各交叉线路(应包含跨越档两侧相邻一档的平面位置)在铁路两侧杆塔位置。(5) 电力线路的导线在交叉档内需记录是否有接头。(6) 电力线路杆塔设于隧道顶上时,对杆塔基础的影响。(7) 站场、路基、下穿及跨线桥施工对电力线路杆塔的影响。(8) 110kV500kV的超高压电力线路要求提供电力线路和铁路交叉档及相邻档(共计三档)的剖面图(1:200)、平面图(1:2000),剖面图中应有电力杆塔、导线、铁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