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规划.doc_第1页
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规划.doc_第2页
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规划.doc_第3页
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规划.doc_第4页
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醴陵市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规划(2009年修改)一、 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依托学校、乡镇联办”的办学体制,认真履行好市职教中心“六个中心”的职能,实施“四项工程”,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相互沟通、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人才为重点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发展机制。将市职业中专做强,民办职业学校做优,成人教育做活,确保普高和职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实现我市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总体水平保持在全省的先进地位。 二、 建设项目(一)办学机构与管理体制1、办学机构。成立市职教中心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农业、劳动、教育的副市长任副组长,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农业、财政、发展改革、扶贫、科技、人事等部门和市职业中专学校负责人为成员。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市职教中心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统筹各级各类职教资源。根据醴陵市人民政府醴陵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落实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在市职业中专设立培训部,协助市职教中心办公室做好日常工作。2、办学组成单位。市职业中专、省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德才外语学校、渌江职业学校、蓝星职业学校、瑞麟计算机学校、多维电脑学校、电子科技职校、26个乡镇农校和经劳动、教育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为市职教中心办学组成单位。市职教中心对以上办学组成单位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统筹和指导。3、牵头学校。醴陵市职业中专为市职教中心办学的牵头学校和办学主体。通过三年的建设,由醴陵市人民政府投3000万元,将醴陵市职业中专建设成为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每个乡镇举办一所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在三年建设期内,将2所乡镇农校建设成为湖南省示范性乡镇农校,有10所以上的乡镇农校达到湖南省示范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方案(试行)的要求。(二) 职能与办学任务1、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指导中心。(1)成立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指导中心。 主 任: 市教育局分管职成教工作副局长 副主任: 醴陵市职业中专校长 市教育局职成股长 成 员: 醴陵市职业中专教学副校长 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市教育局职成股副股长 省轻工技校校长 其他职业学校校长(2)专业设置中心建设规划专业设置中心建设总体目标:根据醴陵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我市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和调整我市各职业学校的专业与培训项目,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设置中心建设主要任务: 开设陶瓷工艺、陶瓷工艺美术、花炮生产与管理三个特色专业,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为我市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经济服务。 建设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会计两个省级精品专业。 打造陶瓷工艺、花炮生产与管理2个特色专业。整合资源,将各职业学校重复设置的专业逐步进行合并,确保市内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无低水平重复。改善专业教学条件,每年由市政府投入200万元,行业投入300万元,吸纳民间资金50万元,用于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条件进行改善。专业设置中心建设具体措施:制定出我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计划和专业调整方案,确定各职业学校主要培训项目与培训计划,不断改善专业教学条件,加大省级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新增3个为当地产业经济服务的专业,调整4个重复设置的专业。根据我市支柱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开设3个与产业对应的新型专业。新增专业设置计划如下:2008-2010年新增专业设置计划专业名称所在学校2008年2009年2010年陶瓷工艺市职业中专进行市场调研和论证,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师资准备和实训设施准备工作。提出专业申报计划,招收全日制学生。完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等建设。陶瓷工艺美术省轻工技校招收全日制学生。完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等建设。创建国家地方特色专业。花炮生产与管理市职业中专开展市场调研和论证,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方案。开展短期培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方案。提出申报计划,招收全日制学生。根据我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严重重复的现象,合理整合资源,对现在专业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调整计划如下:2008年-2010年职业学校专业调整计划学校专业名称调整办法完成时间市职业中专计算机及应用实施专业改造,调整为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工程和网络技术方向)2009年7月省轻工技校计算机及应用实施专业改造,调整为电子商务方向。2008年7多维电脑学校计算机及应用实施专业改造,调整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向。2009年7月瑞麟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实施专业改造,调整为文秘方向。2009年7月湘宏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撤销专业,合并到市职业中专机电专业。2009年7月安沙尼职校英语专业撤销专业,合并到德才外语学校商务英语专业。2010年7月蓝星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撤销专业,合并到市职业中专会计专业。2010年7月电子科技学校家用电器维修撤销专业,合并到市职业中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2009年7月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具有工位充足、设备先进的实训设施。专业建设投入计划如下:2008年-2010年专业建设投入计划(万元)学校经费来源2008年2009年2010年合计市职业中专政府投入220万220万240万680万省轻工技校行业投入180万240万260万680万德才外语学校自筹8万10万8万26万多维电脑学校自筹5万7万5万17万其他职业学校自筹8万12万15万35万(3)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建设规划设立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研室,承担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工作等进行指导,开展职业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成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小组,由市教育局职成股长任组长,职业中专校长任副组长,各职业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职成室教研员为成员,制定醴陵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实施条例,每学期对各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1次督导,每年进行1次办学水平评估。加大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力度。指导各职业学校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和“订单式培养”;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工程,推广模块式教学,推行学分制;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大实践教学份量,通过校内课程实训、校外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训项目管理中心。(1)成立培训项目管理中心领导小组。主 任:汤云辉 醴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主任:钟国建 醴陵市农业局局长 陈远林 醴陵市劳动局局长 汤乐田 醴陵市财政局局长 甘 毅 市职业中专校长成 员:汤士勇 市教育局职成股股长 易建平 市农业局科教股股长 黄 明 市劳动局培训股股长 谢从文 市职业中专培训部主任 李建民 省轻工技校培训部主任(2)培训项目管理中心建设目标:根据醴陵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市职教中心建设成为统筹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计划,指导各培训单位高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加强项目培训管理的职能机构,为我市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从业能力。(3)培训项目管理中心建设内容:制定并实施包括各部门主导的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在内的年度培训计划。2008年-2010年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培训计划培训单位农业部门培训计划劳动部门培训计划合计2008年2009年2010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市职业中专600680750420560560德才外语学校220220240120180200湘宏职校380420560280340400蓝星职校300350380200200260瑞麟职校180200200150150150多维电脑学校320360420300320380湘林驾校400400420200200200顺达驾校320320360180220220新世纪驾校260260300200200200合 计根据培训需要制定培训专业规划。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制定我市职业培训专业规划,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按照规划专业进行招生培训。每个专业由各学校或机构确定培训标准,制定课程计划,编写好培训教材,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培训教师队伍。新增培训专业由培训学校提出申请,报市职教中心批准后开设。2008年-2010年职业学校培训专业规划培训单位专业设置培训时间醴陵市职业中专电工3个月饭店服务3个月家政服务3个月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个月陶瓷制作工艺3个月花炮安全管理2个月陶瓷工艺美术5个月家电维修3个月汽车维修10个月德才外语学校商务英语6个月湘宏职业学校陶瓷机械3个月鞭炮机械3个月蓝星职业学校服装制作3个月瑞麟职业学校文秘3个月保安3个月多维电脑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3个月湘林驾校驾驶2个月顺达驾校驾驶2个月新世纪驾校驾驶2个月加强培训项目管理各级各类培训均由市职教中心统筹管理,由市职教中心确定培训单位,下达培训计划。各培训单位根据设立的培训专业进行培训,对每个专业的培训内容、培训标准、培训教材、培训教师作出详尽安排,并报市职教中心备案。各培训单位对每期的培训建立培训台帐,市职教中心培训项目管理中心对每期培训做好跟踪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对在培训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培训单位,取消培训资格。建立培训项目申报制度。协调落实培训经费。根据各培训单位的培训人数和质量,按政策做好统计工作,并协调财政、农业、劳动等部门将培训经费足额落实到位,确保培训经费不截留,不挪作他用。3、教师培训中心。(1)成立教师培训中心主 任:市职业中专业校长副主任:市教育局分管师训工作的副局长 市职业中专分管师训工作的副校长成 员:市教育局职成股股长 市教育局师训中心主任 各职业学校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 (2)教师培训中心建设目标:根据醴陵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制订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机制,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稳定人才的工作机制,把教师培训中心建设成为全面组织开展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职能机构。建设期内,达到全市职业学校省级骨干教师2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地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专业学科带头人8人,安排45名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3)教师培训中心建设的任务根据我市职业教育的师资现状,制定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指导全市职业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制定全市骨干教师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教师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组织实施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4)教师培训中心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设3个市级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用以承担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基地名称培训专业完成时间醴陵市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2008年12月会计2008年12月汽车维修2009年7月电子电器2008年7月旅游服务2008年12月陶瓷制作工艺2009年12月火炸药技术2010年7月省轻工技校机电一体化2008年12月陶瓷工艺美术2009年7月电子商务2010年7月德才外语学校英语2008年12月制定全市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养方案,每年度组织1期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建设期内,达到市级骨干教师71人,地级骨干教师39人,省级骨干教师2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2人。 2008-2010年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地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醴陵市职业中专30人18人15人10人省轻工技校20人12人10人8人德才外语学校5人2人1人1人蓝星职业学校2人1人1人湘宏职业学校3人1人1人多维电脑学校2人1人渌江职业学校3人1人1人安沙尼职业学校2人1人瑞麟职业学校2人1人电子科技学校2人1人加快专业带头人培养培训,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和专业带头人选拔办法,建设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008年-2010年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学 校地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专业带头人醴陵市职业中专12人5人省轻工技校8人3人德才外语学校2人开展职业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建立学科带头人奖励制度。建设期内,达到二分之一的专业有1名学科带头人,市级学科带头人总数达到10名,地级专业学科带头人达到5人。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制定“双师型”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职业资格考证、到企业实践等途径达到“双师型”教师。建设期内,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50%,其中市职业中专“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0%。认真落实师资培训经费,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经费保持按比例逐年增长,所有经费从市财政师训经费中支出。2008年-2010年职业学校师训经费预算项年 度 度目2008年2009年2010年合计骨干教师培训10万元15万元18万元43万元专业带头人培训4万元4万元6万元14万元“双师型”教师培训3万元5万元5万元13万元校本培训4万元4万元4万元12万元合计21万元28万元33万元82万元4、实习实训中心。(1)成立实习实训中心。主 任:刘君启 市职业中专校长副主任:汤乐田 市财政局局长 贺小玲 市发改局局长成 员:李 文 市职业中专副校长 邹仁义 省轻工技校副校长 陈志坚 市教育局计财股股长 汤 勇 市教育局职成股股长 孙建军 市职业中专实训处主任 各民办职业学校校长(2)实习实训中心建设目标:根据醴陵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我市重点建设专业,以市职业中专为主体,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建设为重点,吸纳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期内,建设6个专业实训中心,32个专业实训室。根据办学组成单位的专业特色,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建设12个校内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等管理制度,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创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成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达到省内一流水平。(3)实习实训中心建设内容:实习实训中心建设。以市职业中专为主体,围绕6个重点建设专业,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建设为重点,以财政投入为主,吸纳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中心。到2010年,建成6个实习实训中心,32个实训室。市职业中专实习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名称实训室名称数量(个)建设经费(万元)完成时间计算机及软件实训中心CAD设计室1262008年10月计算机操作实训室4个100已完成计算机硬件维护实训室130已完成计算机软件编程室1282009年7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1322009年12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训室120万2009年7月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电工、电力、电子拖动室112已完成电机电器实训室113已完成制冷与空调实训室124已完成单片机实训室1222008年7月PLC实训室1262008年7月自动化技术实训室302009年10月机电实训中心机热加工实训室1362008年7月钳工实训室118已完成焊接实训室1102009年7月数控车铣床实训室1862010年7月CAD实训室1242009年7月会计实训中心财会模拟室15已完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1282008年7月证券与期货模拟室1182009年7月模拟银行实训室1222010年7月电子报税实训室1202009年12月汽车专业实训中心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1302008年7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1172009年7月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1222008年7月汽车拆装实训室1122008年12月汽车涂装实训室1282010年7月汽车钣金实训室1222010年7月旅游专业实训中心中西式模拟客房4162008年7月中西式模拟餐厅2122008年7月导游模拟室182009年7月形体训练室16已完成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办学组成单位的专业特色,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从生产性实训环境、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营造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模拟或仿真生产工艺流程,建设一批综合性实训室和生产性实习车间,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的需要,满足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满足面向社会技术服务的需要。建设12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职教中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表项目名称所在学校完成时间烟花培训基地市职业中专2009年12月会计培训基地市职业中专2009年12月机电培训基地市职业中专2010年12月电工电子培训基地市职业中专2008年12月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市职业中专2010年12月陶瓷培训基地省轻工技校2008年12月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省轻工技校2009年12月商务英语培训基地德才外语学校2009年12月计算机培训基地多维电脑学校2009年12月对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湘宏职业学校2009年12月服装培训基地自纯职业学校2008年12月饭店服务培训基地市职业中专2009年12月(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巩固已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遵循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依托行业,联合企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与湖南华联瓷业总公司、泰鑫瓷业有限公司、时代金属有限公司、瓷业机械厂、市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湖南电瓷电器有限公司等新建3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到2008年,使校外实习基地达到48个。通过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使学校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全市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产性实习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的需要。(4)实习实训内涵建设。校企合作,与企业行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从生产性实训环境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营造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验实训教学基础文件,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加大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学生生产性实训成果评价标准、企业评价学生实习质量标准。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实习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运作机制。5、招生协调中心。(1)成立招生协调中心。 主 任:易 磊 市教育局局长副主任:刘君启 市职业中专校长 王鹤高 省轻工技校校长 成 员:汤 勇 市教育局职成股股长 黄科荣 市教育局基教股股长 李 文 市职业中专副校长 汪大矛 市教育局监审室主任 年方斌 省轻工技校校长助理 各民办职业学校校长(2)招生协调中心建设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全市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按照普职1:1的比例,合理分流初中毕业生,严格控制普高招生计划。根据规模适当、有序扩张的原则编制职业学校年度招生计划,逐步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全市职业学校年招生数量到2010年达到4500人,在校生数量到2010年达到10000人。(3)招生协调中心建设内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布局调整。根据我市生源状况和现有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情况,将现有的7所普通高中采取撤并、划转等办法,调整为4所,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职业教育年度招生计划编制。按照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编制全市职业教育年度招生计划,逐年压缩普高招生计划,增加职高招生计划,确保普职比例达到1:1。 2008-2010年职业教育年度招生计划年度初中毕业生总数(人)普高招生计划(人)职高招生计划(人)2008年9700435041002009年9500410043002010年880040004500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规划。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定各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使各职业学校保持规模适中、有序扩张的态势。建设期内,全市职业学校年招收学生数在4000人以上,到2010年,全市职业学校年招生数达到4100人,在校学生总数达到10000人,其中,市职业中专年招收学生数在1000人以上,到2010年,年招收学生数达到1200人,在校学生总数达到3200人以上。建立招生工作“五统一”制度,做到各职业学校统一招生计划、统一招生宣传、统一志愿填报、统一录取、统一招生进程,以加强对职业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规范职业学校招生行为。制定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对违规招生、委托招生、买卖生源等现象予以坚决制止,直到取消学校招生资格。6、就业指导中心。(1)成立就业指导中心 主 任:刘君启 市职业中专校长 副主任:李 健 市劳动局副局长张龙光 市职业中专副校长年方斌 省轻工技校副校长成 员:汤 勇 市教育局职成股股长谢丛文 市职业中专就业部主任 李 明 省轻工技校就业部主任 各民办职业学校副校长(2)就业指导中心建设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努力建设一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平台,与华联、时代金属等25家本地企业和深圳环旭等38家外地企业开展深度人才供求合作,并每年至少开辟8家就业企业,形成毕业生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网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达到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就业学生劳动权益保障提供援助,为学生再就业提供服务。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争取“订单”培养企业达到12家。(3)建设内容: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均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至少配备3名专职人员和相应的办公场所及设备。对就业机构工作人员统一职责、统一培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指导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建设。制定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流程,统一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管理。制订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安排管理办法,对就业对象、就业时间、就业企业、组织招聘、就业协议、就业收费、就业护送等作出相关的规定,确保学生满意、安全就业。毕业生就业网络建设。各学校就业机构工作人员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企业,构建稳定、灵活的就业渠道和网络。对现有25家本地就业企业和外地48家进行深度合作,并每年至少新增8家就业企业。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市职业中专牵头,开发“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并在全市各就业机构推广使用,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咨询、职业指导、跟踪服务、再就业安排、典型介绍等,全程掌握学生就业动态。“订单”培养建设。在就业网络的企业中,根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选择专业对口且有实力的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开展、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每年“订单”培养企业达到4家以上,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订单”培养的比重到2008年达到65%以上。 7、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1)建设目标: 根据我市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指导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做好技能型人才培训领域的定位与规划并切实实施。依托市职业中专和省轻工技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4个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每个基地确立2-3个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投入200万元加强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每年培训人员达500人以上,其中中级技术人员达到30%,以满足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职教中心成为我市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主力军。(2)建设内容:培训领域定位。针对我市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瞄准新兴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结合我市人才需求状况,将我市技能型人才培训定位在陶瓷、烟花、信息技术应用、化学工艺、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对外贸易等9个领域。培训规划制定。根据我市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认真做好醴陵市“十一五”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规划(见附件)并实施。专业设置规划。依托市职业中专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业师资和专业设备条件,结合我市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主要领域,开设陶瓷材料、陶瓷烟花机械加工制造等12个专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专业设置专业名称培训机构专业名称培训机构陶瓷材料市职业中专陶瓷制作工艺省轻工技校陶瓷、烟花机械制造加工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省轻工技校汽车维修市职业中专数控技术应用省轻工技校网站制作与维护市职业中专陶瓷工工艺美术省轻工技校烟花化工市职业中专计算机安装与维护多维电脑学校焊接工艺市职业中专电工市职业中专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市职业中专和省轻工技校等职业学校,建设4个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醴陵市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基地名称培训方向主体培训专业醴陵市职业中专技术才培训基地机械加工、电子技术、汽车维修、火炸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陶瓷烟花机械加工制造、电子产品维修、焊接工艺、汽车维修、烟花化工、鞭炮制作机械加工、烟花生产安全管理、网站制作与维护省轻工技校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陶瓷工艺、电子商务陶瓷制作工艺、陶瓷工艺美术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多维电脑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安装与维护培训质量建设。一是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二是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四是加强紧缺型技术领域的师资培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8、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建设目标:统筹管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面制定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度实施方案,加强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指导和监督培训过程。2008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2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建设3-5个省和国家级优秀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建设内容:培训规划制定。根据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制定醴陵市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见附件),协调各部门落实培训各项培训任务和相关政策。培训工作统筹。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培训计划,由职教中心确定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数量、培训教材,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协调农业、财政、扶贫等部门,认真落实培训政策和经费。培训重点确定。以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培训主体,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进城务工人员在岗、转岗为内容的岗位技能培训为补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由各乡镇农校负责实施,注重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劳动就业的公共知识和务工常识方面的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性培训由市职业中专、省轻工技校为主体的职业学校负责实施。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转移就业的新增劳动力或青壮年农民工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经费投入协调。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指导市职业中专等申报成为培训基地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安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经费;加强与扶贫部门协调,在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贫困家庭学员的转移培训;与劳动等有关部门配合,督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民工的培训经费。采取培训券等方式,真正发挥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参训农民直接受益。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由农民工个人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有条件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学员适当减免费用。加强督导检查。市职教中心会同农业、财政等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和培训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不断完善公示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台账制度、培训工作月报制度、检查验收制度,使之不断规范化,更具可操作性。9、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1)建设目标: 实现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全面统筹,与农业、科技、财政等部门共同制定并实施我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推广、技术服务工作规划,建设以职教中心为主体、以乡镇农校为中心、以村文化站为依托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实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推广、技术服务覆盖到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2)建设内容:规划制定。根据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制定并实施醴陵市农实用人才培训总体规划(见附件)。 网络构建。构建市职教中心乡镇农校村文化站的实用人才培训网络,形成由职教中心主导、乡镇农校主管、村文化站实施的工作机制。运行管理。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列入对各乡镇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扎实开展工作。各培训学校要按照培训的要求,规范运作,建立健全培训台帐。针对培训人员的情况,确立培训教材、选聘培训教师、制作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共青团、妇联、农业开发等部门,就一些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进行沟通协商,根据各自的职责,指定本部门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规划。探索新型农村教育培训运行模式,通过完善县、乡两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农民终身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经费协调。争取市财政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专项经费。10、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1)建设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经济社会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宝华特色的现代成人教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和管理体制。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成人教育办学思想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落实基地建设计划、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计划、社区教育中心建设计划、成教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等“四个计划”,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建设内容:中小企业职工培训。职教中心各办学组成单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主办专题培训班、职工夜校等形式,面向企业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建设12个中小企业职工培训基地。企业行业合作建设。由市职教中心牵头,根据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积极主动与劳动部门衔接,在企业内开展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并组织职业资格鉴定,共同建设学习型企业。社区教育中心建设。依托社区所在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建设社区教育中心校,将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积极向社会开放,主动融入到社区教育工作中去,实行学校、社区双向开放,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的空间和功能;积极搭建农村社区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教育功能综合发挥,进一步增大我市社区教育的覆盖面;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竭力打造我市社区教育的亮点,增强社区教育中心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社区教育真正成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社会依托。(三)政府主导,优化发展环境 1、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市人民政府根据我市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出醴陵市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提升规划(见附件),将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的再就业培训纳入市职教中心统筹管理,由市职教中心指导和组织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培训。2、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市职业教育现状,制定醴陵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将职教中心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全力抓好创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市职业中专创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浦口镇农校和新阳农校等4个乡镇农校创省示范性乡镇农校建设项目、市职业中专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省级专业带头人建设项目,协调职教中心各成员单位落实好职教中心的建设措施和建设经费,到2008年,将市职教中心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3、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切实做好普职合理分流工作,按照普职1:1。15的比例,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保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规模大体相当,实现中职教育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每25万人口设置1所普通高中和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原则,将现有7所普通高中调整为4所,将现有11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整为7所,对办学水平低的学校,予以合并、划转、撤消。4、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对市职业中专145名教职工工资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实行打卡发放,按月足额拨付。2008年,按照生均35元的公用经费标准,拨付市职业中专公用经费,经费总数7万元。到2010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市财政按照人均1元的标准,每年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103万元,主要用于市职业中专的专业建设。2008年,将城市教育费附加750万元中的220万全部用于市职业中专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职业学校贫困生救助专项经费。建立国家和省职业教育专项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凡争取到国家和省级专项建设经费,财政按1:1予以配套。规划各部门行为,未经市政府许可,各部门一律不得到职业学校乱摊派、乱罚款。职业学校所收学费,全部用于教育教学,不冲抵财政拨款。5、职业教育发展责任。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定期研究,主要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策、措施。建立醴陵市职教中心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职教中心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把职业教育纳入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的目标管理中,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6、职业教育执法督导。市政府每年就职业教育法、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实情况向市人大报告一次。市人大、政协每年分别组织对全市职业教育情况进行1次以上的专题调研。市人大、市政协每届要吸收职业学校中的代表。7、职业教育社会环境。每年5月份的第1周定为我市职业教育宣传周,市职教中心认真组织各办学组成单位通过板报、咨询、电视宣传片、举行毕业生事迹报告会、成果展览等形式,宣传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形势,推介职业学校办学成果和毕业生典型。对在职业教育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在我市经济建设中有显著业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设立技能人才奖。继续推进就业准入制度的实行,对部分行业试行凭职业资格证、中职毕业证和培训结业证就业制度。三、年度计划与经费概算(一)年度建设计划建设项目年度计划2008年2009年2010年办学组成单位与管理体制成立市职教中心管委会。成立创建省示范性县能职教中心领导小组。建立市职教中心相关制度。制定省示范性职教中心项目建设规划。指导浦口、新阳农校按照省示范性乡镇农校建设规划进行建设。按照建设规划进行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完善职教中心有关制度,修订职教中心建设方案。申报市职业中专创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和指导浦口、新阳示范性乡镇农校项目建设,申报清水江、栗山创省示范性乡镇农校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对办学组成单位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开展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项目建设。按照规划进行省示范性职教中心建设,并接受省级评估。按照规划进行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完善新阳、浦口两所乡镇农校示范性建设并接受省评估认定。按照规划进行清水江、栗山省示范性农校建设。职能与办学任务成立职教中心各下设机构。制定专业设置规划,开设陶瓷工艺美术专业,对全市计算机专业实施改造。设立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研室,成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制定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和专业设置规划。完成各类培训5000人。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制定职业学校师资培养方案。对省级电子电器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指导。申报省级计算机专业带头人建设项目。制定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选送15名教师到企业实践。安排3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建设市职业中专实习实训中心,投入220万元用于专业设施建设。建设3个校内实习基地,建设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制定职业教育年度招生计划,确定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完善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开辟8家就业企业,与3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