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的栽培管理技术.doc_第1页
杜鹃花的栽培管理技术.doc_第2页
杜鹃花的栽培管理技术.doc_第3页
杜鹃花的栽培管理技术.doc_第4页
杜鹃花的栽培管理技术.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鹃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摘要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杜鹃花是著名的观赏花木,由于其花枝优美,花色艳丽,花期又长,在我国民间有“花中西施”的美誉。现将笔者这几年来盆栽杜鹃花实践经验,介绍给大家参考,希望同仁能提出好的建议和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栽培管理技术。关键词 杜鹃花;栽培;技术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它属于中性花卉,喜温暖、半阴、凉爽、通风、湿润的环境。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黄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间,忌用碱性或黏性土壤。适宜生长温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阳防晒,冬天要防冻保暖,最好移入室内,特别是西洋杜鹃等比较娇嫩的杜鹃,更要重视养护。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气温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5摄氏度则生长停滞。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以后随温度上升,花芽逐渐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开花,高海拔地区则晚至78月开花。北方在温室栽培。12月即可开花。杜鹃花耐修剪,隐芽受刺激后极易萌发,可藉此控制树形,复壮树体。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一般立秋前后萌发的新梢,尚能木质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冻害。为常绿或落叶灌木。 1 选择花盆花盆一般用透水、透气能力强的素烧盆为好,不宜用带釉的盆或缸栽植,因为这种容器吸水性和透气性能差,浇水后土壤不易干,时间长了,易引起烂根,严重时造成植株枯死。所以,凡栽在紫砂盆、釉盆及缸里的杜鹃花,应在盆底孔洞上多垫些盆片,保证排水畅通。选盆的大小要视植株年龄,一般46年生植株用5寸盆;710年生植株用6寸盆;1115年生植株用8寸盆。2 上盆与换盆杜鹃花的上盆时间,正常情况都在秋季开花之前进行。上盆时,先在盆底摆放粗粒的排水层,然后填入培养土,上盆后先放阴凉处加强喷水、浇水管理,使其迅速缓苗,57天后可放在适当的位置进入正常管理。栽培多年的杜鹃花,盆土肥力大减,土质结构差异。每隔23年换盆1次,植株较大的35年换盆一次。3 土质 杜鹃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忌碱性和粘质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47,pH值超过8则叶片黄化,生长不良而逐渐死亡。盆土要用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肥沃、pH值5.57之间是酸性土壤为宜,可将腐叶土、苔藓、山泥按照2:1:7的比例混合配制,也可用松针土、腐叶土、兰花泥、锯末等。4 浇水浇水的原则:见干见湿,重点浇透。要避免多次浇水不透,只湿表层土,形成“腰截水”,下部根系缺乏水分,影响杜鹃的正常生长;土壤水分过多容易烂根。所以要科学地确定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和浇水量。4.1 保证水质浇水要用酸性、清洁卫生的河水或塘水为好。用自来水或可供饮用的井水浇杜鹃之前,应提前12天晒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自来水中的氯气挥发掉,二是提高水温。因杜鹃的根纤细,对土壤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如果直接浇未经晾晒的自来水,就容易引起落叶落花。特别是冬季给室内杜鹃浇水时,应保持水温和室温一致(水温和室温的温差不超过5),才能不会使其受到伤害。4.2 合理确定浇水量杜鹃喜湿润怕干旱,但不耐渍水,对水分特别敏感,种养杜鹃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好水分。浇水多少应依据天气情况、盆土干湿情况、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而定。(1) 不同生长时期浇水量的确定。生长旺盛期、开花孕蕾期,要供足水,生长缓慢及冬季以保持土壤不干即可。生长季节若浇水不及时,根端失水萎缩。展叶期缺水则易导致叶色变黄,新叶不舒展,叶片下垂或卷曲,嫩叶从尖端起变成焦黄色,最后全株枯黄。花期缺水,则会造成花瓣绵软下垂,花朵凋萎,色不艳,花期短。水分偏多,则使老叶变薄,轻者叶片变黄、早落,生长停止,严重时会引起死亡。挽救的办法是将植株置于通风良好地段,控制浇水次数与水量,加强病虫害防治,细心养护,约需半年至一年可恢复过来,这一时期严禁施肥。(2) 根据土的干湿程度确定浇水量。判断土壤干湿,不能只看土层表面,要用手触摸土的干硬,手指无法掀动,说明已经很干燥。如果是盆栽,盆壁颜色暗沉,说明土壤盆土湿润,泛白则干,如果发现叶片稍呈软垂,应立即浇水。(3) 新栽或新换盆浇水量的确定。对于新栽盆或新换盆的杜鹃,第一次浇水应浇透,一般应浇二次,第一遍渗下去后,再浇一遍。用干的细腐叶土或泥炭土盆栽时,这种土不易浇透,有时需要浇多遍才行。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先将土稍拌湿,放12天再盆栽。4.3 注重叶面喷水杜鹃喜湿润环境,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向杜鹃叶面喷水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可冲洗掉叶片上的尘土,有利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并能增强植株对炎热高温的适应能力。在干旱的高温季节,应增加喷水的次数,保持空气的湿度。5 施肥施肥也是栽培杜鹃花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有基肥和追肥二种。基肥用长效肥料如蹄甲片、骨粉、饼肥、粪干等有机肥料,在上盆或换盆时埋入盆土中下层。追肥应用速效肥,用量要淡,且不可太浓,否则会使花蕾枯瘪而不开花。根外追肥可在晴天的傍晚进行,液肥宜淡不宜浓,需喷布均匀,避免在雨天或有风的天气下施肥。施肥要根据杜鹃花的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要而定:34个月,为使老叶转绿,促发新根,可每月施三次矾肥水。57月,为使多长枝叶,可每月施两次矾肥水。开花前每10天追施一次磷肥,连续进行23次,露色至开花应停止施肥,开花以后应立即补给氮肥。78月生长停滞不宜施肥。秋凉季节一般710天追施一次磷肥,直至冬季,以使花蕾充实。西洋杜鹃施肥应以豆饼水、鱼腥水等为好,要薄肥勤施,施肥时适当配入硫酸亚铁,以调节土壤pH值。如有肥害,表现为叶黄、干尖、枝梢干缩、大量落叶,应立即清除干肥,连续灌水以冲洗肥分,置半明处养护,这样可挽救受肥害的植株。6 整形修剪 杜鹃花具有很强的萌芽力,栽培中应注意在其生长期间结合修剪进行整形,以保持植株完美。摘心多在幼株进行,人为地将顶芽摘除,或去掉一小段嫩梢,控制植株高度,促使侧枝萌发。剥蕾是为控制开花过早、过多,减少养分消耗,从秋冬至开花前剥除部分或全部花蕾,有利于抽梢和培养树冠。修枝用于整理树形,可修去病虫枝、重叠枝、交叉枝、光秃枝及冬季冻伤枝。西鹃修剪以疏剪为主,幼苗在三年左右加速成形,常摘去花蕾,不使其开花,进行摘心,摘除新梢,促使萌发新枝。7 遮阴与防寒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鹃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观赏类的杜鹃中,西鹃抗寒力最弱,气温降至0以下容易发生冻害。8 病虫害防治如果管理不善,杜鹃花将会发生病虫害,或者由于人为原因,造成药害或肥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杜鹃花死亡。8.1 加强管理,预防病虫害发生(1) 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杜鹃的抗病虫害能力。(2) 改善环境条件,调节好栽培地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室内的杜鹃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湿度,以减轻病害(如杜鹃叶斑病、褐斑病、灰霉病等)的发生。种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气。冬季室温要适宜,不要忽冷忽热。(3) 药剂防治。杜鹃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杜鹃冠网蝽、梨冠网蝽等。红蜘蛛在夏季高温干燥时盛行,危害严重,使叶色枯黄,直至脱落,可用螨虫剂喷杀。冠网蝽是杜鹃的主要虫害,此虫无明显越冬现象,几乎全年均可见其危害。在盆栽杜鹃上发生小量害虫时,可人工捕杀。在危害严重时,可用杀虫剂(如50%杀螟松乳油20004000倍液)喷杀。常见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等。叶斑病最初叶片上出现紫红色小点,逐渐扩展成不规则的黑褐色色斑,后期病斑中部灰白色,上有小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病菌在病叶上越冬,翌春气温上升,随风传播,温室盆栽杜鹃终年发生。应加强管理,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天喷布一次,连喷几次,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8.2 药害与肥害杜鹃花药害和肥害属生理性伤害,特征基本相同。杜鹃花发生药害和肥害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叶片发枯、脱落,但斑块不会缓慢扩展,也不会在其上出现病原物。杜鹃花发生药害和肥害的不同点表现在:杜鹃花发生药害,表现为对某种或某类农药的反应敏感,比如叶片喷洒了某种农药后,在数天之内叶片沾着药液的部位变黄、发枯、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但不会伤及根系,一般不容易导致全株花木死亡,而且从出现药害斑到叶片脱落经过的时间要比肥害长一些(注意也有例外,如梅花在喷施了乐果等药液后,12天内叶片全部落光)。由于其为酸性花卉,强碱性的农药对其有明显的副作用。再者,杜鹃花使用农药时,一是浓度要低,二药避开高温季节的正午前后,防止产生药害。杜鹃花类喜肥,但不耐肥,更不能用碱性肥,否则很容易造成肥害伤根损叶。为此,杜鹃花追肥应薄肥勤施,切不可盲目追施生肥、浓肥、大肥,一般有机肥的浓度为10%左右,即兑水10倍进行浇施。化肥的浓度为0.3%左右,用于浇施根部,叶面追肥的浓度为0.1%左右。另外,无论是映山红或是西洋杜鹃,对含有某些微量元素的复合磷酸二氢钾也比较敏感,不宜用来喷叶,否则易导致叶片枯焦、细枝枯死,同样会严重影响其生长或成活。78月高温季节,杜鹃生长停滞,应停止施肥。秋末冬初,植株进入休眠状态的种类,冬季应停肥。一般情况下,施肥后的第二天早上,要浇一次清水,作用在于溶解土壤的肥料,以利于其根系吸收。8.3 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8.3.1杜鹃褐斑病。也叫褐斑病,是杜鹃常见的多发叶斑病害。发病后叶片形成黑斑,渐渐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该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叶子,是由杜鹃尾孢真菌侵染受害,病菌开始出现若干个褐色小点,随着小点的不断扩大,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产生灰褐色霉菌丝,受害叶片从叶柄部开始,由绿变褐黄色提早脱落,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病菌在叶片或病株上越冬,孢子随风传播。 该病的重发期一般多在高温多湿季节,温室中冬季也有发病现象,一般生长较弱植株、小苗、下部叶片、通风条件较差植株和西洋鹃(与毛鹃相比)发病较重。根据发病规律,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 加强栽培管理。杜鹃栽培盆土要选用腐叶土,浇水pH值要在4.56.5之间,浇水基质要见见干见湿,要经常浇施些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以促进植株健壮、叶片肥厚,提高抵抗力,盆鹃要防于通风处,夏季要遮阴、放湿、防积水。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掉,并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同时加强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工作。(2) 药剂防治。花后及时喷洒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的多菌灵300倍液。另外可以定期喷洒药剂预防,可用保护性杀菌剂及杀菌剂混合施用,如1:1:150波尔多液每周一次连续喷二次;进入雨季每10天喷一次1:1:100波尔多液,连续喷施34次。8.3.2 杜鹃黄化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鹃栽培中一种常见病害。植株发生病变后,叶片变薄、褪色、叶色苍白。因此也称此病为褪绿病,新叶缺绿明显。当新梢叶色变浅、叶肉变为黄色时,叶脉仍然呈绿色,这时一般确诊为缺铁症状,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碱性土壤和使用偏碱性水浇花的地区。叶片出现病状后,光合作用即不能正常进行,轻时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观赏价值,严重者会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措施:要加强栽培管理,可结合灌水,浇灌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可喷洒0.5%的硫酸亚铁溶液,即可使植株叶面逐步恢复绿色。8.3.3 杜鹃红蜘蛛。该雌成虫体长0.3mm左右,暗红色,近椭圆形,体背隆起,足4对暗红色;雄成虫体长0.25mm,楔形,扁平鲜红色。一年发生多代,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逢67月份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繁殖快,发生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焦枯脱落。防治方法:人工防治,4月份以后经常检查,发现个别叶片有红蜘蛛时,可及时摘除虫叶烧掉。有条件的可人工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蜻蛉、蓟马等,进行生物防治。若发现较多叶片有红蜘蛛时,可进行药剂防治,如喷洒40%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对成虫、若虫、幼虫和卵均有较强的杀伤力,只要喷洒均匀,效果良好。8.3.4 杜鹃网蝽。也叫杜鹃军配虫,小臭大姐。成虫体长3.5mm左右,黑褐色,翅上布满网状须,前翅略呈长方形,静止时,翅上的黑褐色斑纹构成“X”状。若虫形似成虫,只是虫体嫩小无翅,长约2mm左右,卵长0.6mm,椭圆形,乳白色,产于中脉和较大的叶脉处,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淡黄色。一年发生34代,成虫于10月中下旬在树皮和土地缝隙等处越冬,第二年45月份开始活动,在叶背面取食危害,78月份危害严重,成虫、若虫喜群聚集在叶背面主脉附近,刺吸叶片的汁液,其分泌物形成较大的黄褐色锈斑,严重时叶片苍白,引起早落,影响杜鹃的生长、开花。防治方法:入冬后清除花木附近的落叶、杂草,深埋或焚烧,消灭越冬成虫。药剂防治,5月份在越冬代成虫出现后和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喷80%敌敌畏乳油或50%螟松乳剂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