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7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2.(2018江苏扬州期末)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3.(2017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左传襄公十二年中记载:“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等级森严B.奴隶制渐趋强化C.宗法制亲疏有别D.封建制尊卑有序4.(2017江苏无锡期中)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乃形成见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5.(2018江苏南通一模)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6.(2017江苏扬州一模)“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和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7.(2018江苏赣榆模拟)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8.(2018江苏泰州模拟)“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9.(2017 江苏东台一模)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10.(2018江苏盐城期中)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 00013154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 40062551淳熙十年15 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11.(2017江苏无锡一模)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命人“宣敕示祎之”。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度有效约束了君主的专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12.(2018江苏南通一模)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并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13.(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端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不副实的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14.(2018 江苏姜堰考前模拟)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凤。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这一变化()A.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B.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C.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D.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15.(2017江苏盐城三模)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银”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二、非选择题(共13分)16.(2018江苏苏州期末)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6分)(2)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不得照抄原文)(4分)(3)据上述材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认识的局限性。(3分)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C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排除;周天子是天下的绝对大宗,而不是周公,故B项错误;“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表明分封的重要依据是智慧和品德,故C项正确;“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表明殷族没有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故D项错误。2.A材料中“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说明诸侯国的形成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故选A;B、D是从分封制或宗法制单个方面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中“彻底” 表述不当,排除。3.C材料中“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诸侯死后的丧葬制度,强调的是异姓以及同姓宗族血缘关系的亲疏,C项正确。4.B西周时期,中央集权体制并未形成,故A项错误;“君权既并吞了宗权”表明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宗法制并未消亡,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分封制并未消弭,故D项错误。5.C分封制是“重立列国”,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不符,A项错误;“重立列国”是地方管理制度,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排除B项;秦灭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公元前221年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相符,C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始于西汉初年,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6.A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内阁制代替丞相制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反映的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7.A结合所学可知,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故选A;行省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并不代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能得到彻底解决,排除B;行省制是秦朝推广的郡县制的重大发展而非笼统继承,排除C;秦朝的郡县制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排除D。8.B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B项与材料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相符,故答案为B项。“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不等于“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A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表明有较大权力,但与材料中“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中“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排除。9.B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B符合题意,正确。A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时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区人才的选拔,D不符合题意,排除。10.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宋朝参加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呈增长趋势,说明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A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C。材料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与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11.C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责分别是政令的草拟、审核、执行。材料中“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说明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这一权力运行的原则,C项正确。宰相刘祎之对武则天下敕惩治只是质疑,无法体现相权处于上风,A项错误;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项错误;唐代皇帝的诏令由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D项错误。12.D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排除A;尚书省掌执行,排除B;三省分工协作,但必须“加盖皇帝印玺”,说明皇权依然至上,排除 C;三省分工协作,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故选D。13.D材料论述的是军机处的职能,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正确。军机处并不凌驾于六部之上,A错误;军机处是皇权加强的表现,B错误;丞相此时已经不存在,C错误。14.A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相权较大,皇权为了制衡相权选择外戚辅佐。而到明代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皇权得到极大的加强,不需要外戚制衡丞相,另外外戚反而成为加强皇权的障碍,因此要选寒微之家。由此可知A项正确,正是皇权强化的表现。B项绝对化,外戚权力受抑制并不代表淡出政治舞台,错误。丞相制度废除是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项错误。这种选法并不能杜绝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只要有权力存在,就不可避免,所以D项错误。15.D依据题干材料中雍正帝推行“养廉银”制度的内容和结果可知,“养廉银”制度不够完善;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故A、B、C三项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6.答案(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任答三点给3分)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3分)(2)观点:中国自秦以后是“士人政府”。(1分)论据:君臣各掌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