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全县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全县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全县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全县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全县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的调研报告5月下旬,县政协开展了全县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的调研活动。调研中,全体调研人员分组深入各镇,听取蔬菜生产和供应情况介绍,走访部分种植大户,了解相关情况;召开汇报研讨会,听取县农委等8个部门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全县蔬菜生产,成立了领导组,出台了扶持政策。结合“阳光工程”,组织蔬菜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菜农播种、管理和防治病虫害。成立了陶厂生姜、仙踪草莓和张公菱角合作社,发展了一家蔬菜产品深加工企业新思维食品有限公司,已申报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全县水生蔬菜渐成规模发展态势。2010年,铜闸镇陈学武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茭白400亩、莲藕300亩。今年,已发展莲藕800亩、茭白600亩、芡实60亩、慈菇100亩和大棚茭白200亩。张公的菱角也是我县的传统水生蔬菜,现有生产面积1500亩,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陶厂的生姜由原来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亩,并已扩大到铜闸等地。仙踪的草莓生产也进一步发展,其中大棚草莓已发展到200亩。上述茭白、莲藕规模生产取得较好收益,据陈学武介绍,种植茭白,亩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是种植棉花收入的两倍多;莲藕亩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产品非常畅销,供不应求。其它规模蔬菜也有一定的收益。如大棚蔬菜中的西红柿,每亩毛收入6000元左右,其它蔬菜毛收入每亩4000-5000元;仙踪的草莓每亩毛收入上万元;陶厂的生姜每亩毛收入3500左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6万亩,其中农户自给面积2万亩(含复种);水生蔬菜1.5万亩,其中菱角0.7万亩、莲藕0.5万亩、茭白0.3万亩;露天商品蔬菜1万亩,其中生姜0.5万亩、菜用豆0.3万亩、其他0.2万亩;大棚蔬菜面积0.1万亩,主要集中在环峰、仙踪和铜闸等镇;蔬菜生产品种分13类193个品种,并逐步形成了茭白、莲藕、生姜、菱角、草莓等特色蔬菜生产小区。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目前,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主要存在生产面积逐年萎缩,产量逐渐减小,品种比较单一,价格比较偏高等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种植意识不够强目前,农村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本地的大部分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和妇女,这些人群中,有的不愿种,存在“种一点够自家吃就行了”观念,传统种植习惯难以改变;有的不会种,对蔬菜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的知识缺乏,生产经验老化,不能跟随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有的不敢种,对市场风险等方面存在疑虑,怕担风险。全县各级干部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种植蔬菜风险大,不论什么地方种,只要有菜吃就行”的观念,抓蔬菜生产力度不够大,蔬菜生产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蔬菜品种单一、规模不大、效益不好,供应保障不足。据统计,按我县城镇人口为基数,每天蔬菜需求量10吨左右,其中自产菜为2吨左右,蔬菜自给率仅20%,80%需要外购,我县蔬菜价格普遍偏高。(二)产业发展规划不够超前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城镇蔬菜基地大都建在城镇郊区。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近郊原有农用地逐步减少,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另一方面,随着城镇人口的骤增,蔬菜供应量相对增大。但在我县整体规划中,未能结合新情况,制定一个科学的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长远规划,蔬菜种植面积不仅没有扩大,反而种植逐年减少,产量逐年萎缩。如环峰镇原有的菜地被征用,现有的菜地主要集中在含城周边圩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不宜蔬菜生产,新菜地又没有置换,蔬菜难以持续发展。除缺乏蔬菜产业基地和布局规划外,还缺乏蔬菜发展方向和规模的规划,导致我县特色蔬菜发展不明显,规模不大。(三)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不够大一是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县镇两级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县蔬菜办只有2名专业技术人员,远不能满足技术服务需求。由于菜农忙闲不一,技术培训难组织,平时生产管理中也得不到技术人员主动上门指导,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菜农们畏难情绪较大。二是规范化的专业合作社缺乏。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合作社,种子供应、大棚设施、技术服务,既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形成网络,菜农得不到有效的服务,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加大。一些菜农为了购买种子、药剂或大棚配件,要到和县或其他地方购买。三是品牌意识不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争创和品牌商标的注册申报不多,蔬菜产品档次不优,价格不高。四是信息服务不到位。未建立政府部门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到种植大户的信息服务网络,导致蔬菜生产经营者与市场需求脱节,信息不灵。(四)扶持政策不够优今年5月份,县政府出台了扶持蔬菜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和县及其他地区相比,不仅时间滞后,政策的含金量也没有他们高。由于蔬菜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投入大、成本高,仍然存在一定的资金困难。设备上,由于钢管大棚、连栋温室等一次性投入较大,有的菜农难以筹集资金,无法更新设施,无法推广钢管棚、连栋温室、遮阳网、防虫网和喷、滴、灌等先进设备,难以激发积极性。基础设施上,由于规划不到位,投入不足,许多蔬菜种植基地道路不通,运输不畅;水利设施不配套,涝不能排,旱不能灌,菜农生产风险增大,不敢扩大种植面积。此外,蔬菜生产保险制度未建立,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低。(五)市场体系不够健全一是市场建设不足。目前,除含城3个农贸市场外,其它各镇都建有1个农贸市场,大都是90年代前后期建设的,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贮藏保鲜不配套,功能严重不全,不能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县城,至今没有一个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和规模较大的蔬菜采购超市,仅靠含城农贸市场9个蔬菜批发户从周边市县采购,再批发给固定的摊贩和超市经营,导致层层加价,影响含城蔬菜价格。二是蔬菜安全检测不到位。蔬菜检测中心至今未建立,检测设备未配备,人员编制不到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很难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无公害蔬菜市场销售无明显标志和区域。市场上绿色无公害蔬菜销售和其它蔬菜混杂在一起,市民无法分清,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损害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者的利益。(六)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大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基地的“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还未真正形成,菜农集生产、销售、信息于一体,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缺乏中介组织的有效链接,无法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同时,由于缺乏蔬菜保鲜、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生产出来的蔬菜基本上以初级产品形式销售,不仅经济效益低,也很难发挥带动作用,无法形成规模、打入超市的发展局面。三、意见和建议(一)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重视蔬菜生产的意识发展蔬菜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降低蔬菜价格,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是充分利用和县蔬菜产业“西移”,发展我县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是加快我县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方面。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县镇两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全县上下重视蔬菜生产的氛围。要强化宣传,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和各类会议进行宣传;编印相关资料宣传;组织考察和县等地的蔬菜生产基地,学习和县成功经验;举办培训班、专题报告会,邀请蔬菜生产大户介绍经验。宣传中,通过开展种植普通蔬菜、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茭白等特色蔬菜与种植水稻、棉花的收益对比,以及我县蔬菜生产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消费市场优势、技术依托优势的分析,让全县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从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二)科学规划,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把蔬菜基地规划纳入全县总体规划。编制中,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土壤、地下水位、水利条件等因素,扬长避短。二要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城镇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传统种植模式等因素,将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的重点放在环峰、铜闸、运漕、陶厂和仙踪等镇。三要形成特色。在抓好居民日常需求量大的叶菜生产功能区、城郊常年性蔬菜等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抓好一批特色蔬菜,如铜闸的茭白、莲藕、芋头,陶厂的生姜等,努力做到一镇一特色。四要建设蔬菜基地占补平衡制度。对确需征用的菜地,将新征土地出让金中的农业开发资金新菜地开发,扶持新菜地建设,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三)强化服务,建立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 一是充实蔬菜生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针对目前县蔬菜办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的现状,有关部门要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吸纳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实技术人员,并将县蔬菜办升格为副科级建制,充分发挥其指导全县蔬菜生产,帮助解决蔬菜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的作用。各镇农技站结合这次农技系统改革,适当配备蔬菜相关的技术人员。二是建立健全技术培训服务体系。以蔬菜办为龙头,各镇农技部门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为依托,农业院校和技术专家为指导,建立全方位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举办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种植大户等各类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编写蔬菜种植技术要点资料,发放到种植户手中;定期组织科研院所蔬菜种植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开展技术骨干包村,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钢架大棚,推广智能化控温、喷灌、滴灌设施的钢构连栋大棚;大力推广大棚早熟栽培、大棚秋延后栽培、大棚秋延越冬在田保鲜栽培、遮阳覆盖越夏补淡栽培和高档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创新技术特色。四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政府、相关部门、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信息服务系统,及时收集和发布县内外蔬菜生产技术、经营和销售信息,为蔬菜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五是引导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导种植户使用有机肥和免施农药,改变农户长期形成的用化肥、用农药的习惯,引导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的争创和注册申报,通过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和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实现从重产量到重质量的转变。(四)加大投入,建立扶持产业发展的机制一是大力培育蔬菜种植大户。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培育大户,辐射和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县农委要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和县等地蔬菜种植大户,并抓好本县种植示范典型的培育,以典型带动,全面推进。二是积极培育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和组织菜农成立多种专业合作社,既有利于统一技术标准、生产管理、施肥用药、操作规范,也有利于种植规模扩大,采购商上门采购,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每个镇至少成立一个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快蔬菜销售经纪人队伍建设。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便快捷掌握价格信息,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蔬菜生产发展区域的道路建设和排、灌水利系统建设,为蔬菜生产提供保障设施和交通便利条件;协调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将土地整治项目优先用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种植大户连片种植、规模发展、集中采购提供条件。五是加大市场培育。加强全县各镇蔬菜批发市场、专业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建设和规范,县城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建设一个位置适中、规模适度、设施齐全、管理配套的新型蔬菜批发市场,各镇都要至少建设1个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抓好“农超对接”,鼓励专业合作组织或种植大户与超市对接,直接从菜农地里采购蔬菜,确保本地蔬菜直接进入我县市场。六是建立蔬菜生产保险制度。政府通过建立蔬菜生产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五)强化监管,建立生产销售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强化蔬菜生产的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对蔬菜新品种引进和化肥、农药、大棚设施市场的监管,严防假冒产品的销售,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蔬菜农资。二是健全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购置检测设备,核定人员编制,安排必要的经费,确保监测中心正常运转;学习借鉴和县的成功经验,制定出台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无公害蔬菜使用农药管理办法、无公害蔬菜肥料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追溯管理和监督检查,推进全程监管。三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蔬菜,要经过检测方可允许上市;对绿色无公害蔬菜要在批发和零售市场专门开辟绿色无公害销售区域,让市民吃上放心菜;对专业合作社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要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引导其进入超市等专业市场。县农委、工商、商务、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六)强化领导,形成重视蔬菜发展的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