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第三章 税收原理.ppt_第1页
[高等教育]第三章 税收原理.ppt_第2页
[高等教育]第三章 税收原理.ppt_第3页
[高等教育]第三章 税收原理.ppt_第4页
[高等教育]第三章 税收原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税收原理,词源,税:最早见于春秋所记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税由“禾”与“兑”组成,其本意是社会成员以国家占有的土地为基础把一部分农产品上缴给国家。 赋:本义是军赋,指君主或国王向臣属本身征发的军役和军用品。春秋后期,军赋常按亩计征,赋与税渐趋混合,形成“赋税”一词。 租:本义是土地所有者让渡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古代国王常将征自田亩的税成为租,使租与税融为一体,形成“租税”一词。,捐:本义是自由献纳。清代后期,因财政拮据而大开捐例,使捐成为普遍的、经常的、强制的收入形式,以致捐与税难以分清,形成捐税一词。 税收:1916年,民国财政史一书首次使用,意为税的收入。,税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分配形式,当国家存在后,税收就存在了。 “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官吏和僧侣,士兵和舞蹈女演员,教师和警察,希腊式的博物馆和哥德式的尖塔,王室费用和官阶表这一切童话般的存在物于胚胎时期就已安睡在一个共同的种子捐税之中了。” 马恩全集第4卷,邓子基: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1988年,财政学原理) 侯梦蟾:税收是国家为满足一般的社会公共需要,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对社会剩余产品所进行的强制、无偿的分配。(1990年,税收经济学导论) 一般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履行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所形成的特定的分配关系,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手段,2.概念的具体内涵, 税收的主体征税主体(国家)、纳税主体(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统称“纳税人”) 税收的目的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 征税的依据政治权利 税收的征收形式实物(商品经济不发达)、货币(商品经济发达) 税收体现分配关系国家征税就是把一部分生产者创造的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强制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引起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导致社会分配关系的变化,因此税收体现了特定的分配关系。,二、税收的形式特征,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不直接返还给单个纳税人,也不向单个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税收官和紧跟在他后面的吓人的法警,这是今是农民最熟悉不过的人物。”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九卷,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课税对象、税率、 征纳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纳税期限等。,以上三个特征中,哪一个是核心?,无偿性,案例一 税收的征税依据“ 交换说”,税收的征税依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税收基础理论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地探讨,并形成了诸多学说。“ 交换说” 是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之一。 “交换说”认为:税收是纳税人为获得国家提供的安全保护和公共秩序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是一种利益交换关系,国家征税的依据是其向纳税人提供了安全保护和公共秩序等利益。该学说把政府视为一个公共经济部门,从市场失灵和公共产品的存在来解释征税依据,即由于市场失灵,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部门,而税收则是政府为补偿公共产品成本向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收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价格。凯恩斯、汉森、萨谬尔森和马斯格雷夫等人均持此观点。 思考题: 你认为税收的征收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简要分析: “交换说”根植于市场经济,从典型的市场经济的交换角度来探讨税收的征税依据,挖掘税收征纳双方之间的市场关系。但“交换说”在税收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缺陷:从理论上看,“交换说”否定国家政治权力在税收中的决定作用。税收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古今中外,税收总是同国家的政治权力相联系的,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照搬引入国家的政治权力活动中来,自然否定税收与国家的本质联系。从实践上来看,“交换说”容易误导纳税人忽视、否定纳税义务,并损害税务机关执法的权威;此外,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整体性,不能排除“免费搭车”现象,没有直接对应的补偿关系,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等价交换不具有可操作性。,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与税制结构,一、税收的分类 (一)以课税对象为标准,1.流转课税:也称商品流转税、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2.收益课税:也称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取消),3.财产课税:如: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产税,4.行为课税:如: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烧油特别税、特种消费税,(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二)以管理权限为标准,1.中央税:中央政府管理并支配收入,2.地方税:地方政府管理并支配收入,3.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按比例管理和支配收入,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船舶吨税和海关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目前暂停征收)、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赠与税(尚未开征)、土地增值税、税收附加等。,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包括: (1)增值税(不包括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基 数部分)。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 (3)企业所得税: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适当比例分享。2002年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分享50%;2003年度,中央政府分享60%,地方政府分享40%。2003年以后年份的分享比例根据实际收入情况再行考虑商定。 (4)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2002年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分享50%;2003年度,中央政府分享60%,地方政府分享40%。以后年度的分享比例再行商定。 (5)个人所得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分享。2002年度,中央和地方各自分享50%;2003年度,中央政府分享60%,地方政府分享40%。以后年度的分享比例再行商定。 (6)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目前暂不征税),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7)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归地方政府。 (8)印花税: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7%归中央政府,其余3%的部分和其他印花税收入归地方政府。,(三)以征收实体为标准,1.实物税,2.货币税,(四)以计税依据为标准,1.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及其计税依据的价格或金额为标准,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2.从量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重量、数量、容积、面积等,采用固定税额计征的税收。如: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五)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1.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负担而难以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纳税人即为负税人。如: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社会保险税、房产税、遗产赠与税等收益课税和财产课税,2.间接税:是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纳税人不等于负税人。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商品流转税,(六)以课征方法为标准,1.定率税:是国家事先在税法中按既定的课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到期依税率计算征收的一种课征制度。现行的各种税收都是定率税,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2.配赋税:是国家事先对各种税规定应征的税收总额。然后对纳税人或课税对象按一定标准分摊应纳税额的一种课征制度。因缺乏公平性,现代社会基本废除不用。,(七)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1.价内税:税收的计税价格(计税依据)包含税收本身,即:税收是计税价格的组成部分。除增值税外的大多数商品流转税都是价内税,如消费税、营业税等,2.价外税:税收的计税价格(计税依据)不包含税收本身,即:税收与计税价格相对独立而存在。,二、税制结构 (一)单一税制结构:只有一个税种的税收体系。 在实际中未被推行过,只有主张(想想原因什么?) 优点:征收便利、征税费用少 缺点 :不公平、对经济过程干扰大、难以满足政府的财力需要,(二)复合税制结构 概念:就是多种税同时并存,且主次有序、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税收体系 主体税种:是指在一个国家税制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税种,它决定一个税制结构的性质和主要功能。 常见的几种税制机构: 1.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优点:在经济低谷时期,有助于鼓励个人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缺点 :(1)限制人们的财产积累和储蓄,不利于资本增长,从而损害经济效率; (2)由于财产形态的多样性,使得普遍征税的公平原则难以实现; (3)财产税弹性小,难以满足政府的财政收入需要。,2.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优点:(1)征管简便、节约费用;(2)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宏观经济效益提高;(3)聚财能力强,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所得税)较小,收入稳定,容易满足政府的财政收入需要。 缺点 :(1)制约专业化分工,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征税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脱节,不利于实现公平原则,难以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3.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优点:(1)规范化的增值税制度对于经济运行呈现中性影响,促进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2)可以在纳税人之间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有利于税收征管;(3)聚财功能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所得税)较小,收入稳定,有利于满足政府的财政收入需要。 缺点:(1)征税成本高于全值流转税;(2)税收负担由最终消费者负担,不能遵循按能力负担的税收公平原则,难以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4.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优点:(1)不侵蚀纳税人的财产,不影响社会再生产;(2)累进税率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3)体现量能负担的税收公平原则,可以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社会公平。 缺点:(1)征管复杂,征税成本高;(2)聚财功能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流转税)较大,特别是在在发展中国家,因为企业和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满足政府的财政收入需要。,第三节 税收原则,概念:税收原则是税收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为了充分发挥税收的积极作用而克服其消极作用,在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时的一种指导原则。 我国的社会主义税收原则 1.效率原则 行政效率、经济效率 提高税收效率的方法和途径,2.公平原则 (1)税收负担的公平相同纳税能力负担相同的税收 (2)税收的经济公平 (3)税收的社会公平 如何实现税收的公平原则?,3.财政原则 (1)足额稳定 (2)适度合理拉弗曲线,4.法治原则 良好的税法必须具有(多项选择题哦 ) (1)合宪性和公正性;(2)可行性 (3)规范化;(4)统一性;(5)稳定性; 税收法治原则的运用主要包括:统一税法、集中税权、强化执法、健全司法、宣传税法。 四原则的关系: (1)相互制约、缺一不可;(2)效率原则优先,兼顾公平,平均主义破坏公平;(3)法治原则是保证;(4)只用贯彻效率、公平和法治原则,才能足额取得财政收入。,第四节 税收的负担和转嫁,一、税收负担 (一)概念:指的是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承受税收的水平和能力。 税收负担的决定因素: (1)经济因素(2)税制因素(3)非正常因素。,(二)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总体指标(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负) 个别指标(微观税收负担、微观税负),二、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概念(务必记住哦) (二)税负转嫁的条件 1.税种:直接税(收益税、所得税)难转嫁,间接税(商品税、流转税) 容易转嫁。 2.应税商品供求弹性 需求弹性大、供给弹性小难以转嫁; 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容易转嫁。 3.商品竞争程度:垄断商品容易转嫁; 完全竞争商品难以转嫁,(三)税负转嫁的形式 商品流转顺序 后 前 购买原材料 生产商品 销售商品 (供应商) (企业纳税人) (消费者) 1.前转:也称顺转,是指纳税人采用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将其所缴纳税收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2.后转:纳税人采用压低购货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的供应者。 3.混转:前转、后转兼用。 4.旁转: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收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意外的其他人负担。比如:前转或后转困难,纳税人就采用压低运输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运输者承担。 5.辗转转嫁:转嫁发生几次以上。 6.税收资本化:是税负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后转类似)。是指纳税人在购买土地或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品时,将可预见的未来应交税款从购买价格中作一次性扣除,税负完全由买主负担。 7.消转:又称转化,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得到补偿。主要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自己消化税负,实际上不是转嫁,由自己负担。,第五节 税制要素,一、税收制度、税制要素,1.税收制度,从法律的角度看它是指国家 各种税收法令、规章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从税制结构看则是指一国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2.税制构成要素,指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纳税人 征税对象: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是一种税区别于其他税种的主要标志。注意与税目、计税依据和税源的区别。 税率:概念、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比率税率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常用) 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超倍累进税率,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减免税 1.减税和免税 2.起征点 3.免征额 违章处理 附加、加成: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的,在已征税款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再行征收的税款。,注意二者的区别!,二、各税制要素具体介绍,1.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是缴纳税款的主体,是税法构成的一项基本要素。,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最后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是税负转嫁存在造成的。,注意区分相关概念!,案例分析: 纳税人?负税人?,一电视机厂为配合税法宣传,同时也为扩大电视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策划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位置上标有“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税人。” 请问:该宣传单上存在什么错误?如果你是该厂的营销策划人员,你会怎样修改这份宣传单?,简要分析: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个案例中,当顾客购买电视机后,电视机厂将就这笔销售额缴纳流转税,而税款已加在销售额中通过商品交易转嫁给顾客承担。此时电视机厂才是纳税人,顾客则是负税人 。 鉴此,宣传单可以改为“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承担了我厂的税负,我厂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予以真诚回馈。”,2.征税对象(课税客体、课税对象), 概念,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主要的构成要素。,征税对象一般是通过税目和计税标准(计税依据)来具体规定课税范围和计税依据的。, 几个相关概念,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或称是课税对象在范围上的具体化。),税目的设置方法,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是课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计税依据分为两种:计税金额、计税数量,采取从价计征方法时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采取从量计征方法时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税源税款的最终来源。,税源与征税对象什么时候一致,什么时候不一致?,税源是国家运用税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归宿点。 征税对象是国家运用税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作用点。,3.税率,(1)概念 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体现征税的深度。,(2)形式名义税率、实际税率,(3)分类、计算,比例税率概念、类别,定额税率概念、分类,累进税率概念、分类、相关计算,累进税率是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它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具有累进性质,所以称作累进税率。,根据计算方法和依据的不同,划分为如下几类:,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超倍累进税率,重点掌握,掌握概念,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含义它是累进税率的一种形式。即把同一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一个等级都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将各等级应纳税额相加,即为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的计算,例:纳税人A有收入1500元,B有收入10000元,C有收入15000,假定收入数即征税对象,要求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A、B两人应纳税额。,A应纳税额=5005%+100010%=125元,B应纳税额=5005%+150010%+300015%+(10000-500-1500-3000)20%=1625元,请试计算C应纳税额,为了克服缺点,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到了简便的计算方法,即利用预先计算好的速算扣除数进行计算。 公式为:应纳税额=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速算扣除数,请大家用速算扣除数法算一算10000元应纳的税额。,1000020%-375=1625元,那么什么是速算扣除数呢,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速算扣除数指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减去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之间的差额。,速算扣除数 = 全额累进税额 - 超额累进税额,为了利用前一级已计算出来的速算扣除数,一般还可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请大家课后动手计算验证前面所列税率表中的速算扣除数是否正确。,4.纳税环节,含义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方式,一般商品流转要经过哪些环节?工业品、农产品,5.纳税期限,含义 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它是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的体现。具体由两个期限构成。,税款计算缴纳期限(结算期限)结算应纳税 款的期限。一般分别不同纳税人和征税对象,规定为1、3、5、10天、半个月或一个月。,税款的入库期限(缴款期限)指应纳税款交入国库的期限。一般规定:按月结结算的,在期满后十日内报缴税款;其余的在期满后5天内缴纳。, 纳税期限的种类, 纳税期限的确定, 按期纳税按多少天交一次。 按次纳税按发生的次数交。,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和征税对象确定。如农业税、所得税。 根据纳税人缴款数额多少确定。 根据应纳税行为发生的特殊情况,按次征收。如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的偶然所得。,比如,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日、日、日或者一个月,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6.减税免税 含义 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是税收严肃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我国减免税的内容 减税免税一般属定期减免性质,到期则应恢复纳税。 减税是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 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起征点指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起 点)。达到起征点后全征,未达到则不征。 免征额是指在征税对象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部分不征税,只对其超过部分征税。, 减税是指对征税对象少征一部分税。 免征额是指对应纳税款部分免予征税的部分。 新个人所得税法中对于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可扣除2000元后再纳税,请问这2000元属于起征点还是免征额。?, 实现减免税可采用的方式: 税基式减免通过缩小计税依据来实现减税免税,如规定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额(如税前还贷)、跨期结转等。 税率式减免 税额式减免 应纳税额税基税率。,7.违章处理 含义 违章行为欠税、偷税、漏税、抗税、出口骗税。 处罚措施,避税是违章行为吗?,8.附加和加成 附加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即在按基本税率征税外,另外按应纳税额加征一定比例的税额)。 加成是为了调节某一特定的纳税人的收入而进行的加征。如,为了对某些征税对象或纳税人进行限制,在按规定的税率征税后,再按一定的比例加征一部分税款的办法。,第六节 中国税收制度发展概述,一、1958年以前的中国税收制度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税收制度:统一税政; (二)1953年修正税制:试行商品流通税、调整货物税率、修订工商税等。 二、1958-1979年的中国税收制度 (一)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二)1973年全国试行工商税 三、1979-1983年中国税收制度 (一)建立涉外新税种,健全涉外税制,(二)以利改税为中心的工商税制改革 掌握什么是利改税? 一步利改税(1983年):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二步利改税(1984年):将工商税一分为四: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 (三)初步建立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关税制度 (四)采取适应农村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税收政策 “多种税、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 四、1994年中国税收制度改革 必要性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 现行税收制度 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减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本章补充内容,关于税制结构的实践:世界税制的两大阵营:发达国家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一种重公平、轻效率的税制结构)和发展中国家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一种重收入、轻公平的税制结构。),发达国家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原因分析:可能性:1.生产力发展水平高;2.社会城市化、职工就业公司化程度高;3.经济货币化程度高;4.管理手段和方法先进。5.征纳双方均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健全的法制。 必要性:1.是经济发展的要求;2.是执行社会政策的要求;3.是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发展中国家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原因分析:发展中国家没有普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件:1.低收入;2.经济的商品化、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