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的力量》读书报告-.doc_第1页
《劳工的力量》读书报告-.doc_第2页
《劳工的力量》读书报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工的力量读书报告一、报告提纲劳工的力量:1870年以来的工人运动与全球化依据国际劳工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新数据库,对劳工运动进行了长历史时段和全球范围的研究,揭示出19世纪晚期以来地方的劳工运动与国际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进程是相关的。通过对所选的全球工业一种有深度的、实证性的分析,分析了劳工运动的重心在国家之间转移及其与生产的地理分布的关系。作者提出,劳工运动爆发的主要场所在随时间而转移的同时,也随资本发展的新核心的起落而转变,论证了劳工运动(既作为原因又作为结果)深深地嵌入世界政治的动态体制当中。纵观现代劳工运动的历史,本书剖离出现时代国际劳工运动危机的真正的新内容。为反驳劳工运动已陷入终结性危机,本书最后对21世纪国际劳工运动可能出现的新形式做了探究。本读书报告将会包括作者简介,内容简介,批判性研究以及建议与意见 。二、作者简介贝弗里J.西尔弗(Beverly J. Silver)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教授,著有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合著)。三、内容简介在20世纪末期,社会科学界几乎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劳工运动正面临普遍性的、严峻的危机:罢工活动及其他形式的劳工斗争日渐消退、工会密度下降、工人实际工资减少、工作不稳定性增加等。而到了90年代晚期,劳工运动又开始日益高涨,针对全球化引发的各种社会动荡愈演愈烈。因此也引发了关于劳工与劳工运动的现状与未来的辩论。而要预测劳工运动的未来,需要在一个跨越历史事件更长、涵盖地理范围更广的框架内展开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去理解各个“个案”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关系过程。汽车产业是被公认的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主导产业。在美国,汽车产业的福特式大规模生产兴起,资本家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而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工人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而爆发的抗争运动,并最终迫使资本作出让步。为了获得更高利益,资本家运用空间调整的策略,把生产迁移到劳动力廉价、驯服的地方,从美国到西欧,再到巴西和南非,再到韩国,再到墨西哥和中国。然而这只是将矛盾从一个生产场所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场所,削弱了资本撤离地的劳工力量,但又增强了资本扩张地的劳工力量。欧美企业选择性效仿日本汽车企业“精益二元”的生产模式,形成了“精益刻薄”的模式。但是无论“精益二元”还是“精益刻薄”都有其矛盾和局限性,都不能消除劳资之间的冲突。资本家为了尝试增加利润和加强控制,他们不仅将生产迁移到新的地点或革新劳动生产过程,(即作者所说的空间调整和技术调整)也努力将生产转向新的行业和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产品调整策略。纺织工业是19世纪资本主义的主导产业,由此也诞生了纺纱共这一新兴的工人群体。随着产业发展,劳资之间爆发,工人联合组成工会与资本家斗争,而资本家则采取空间调整、技术调整等策略削弱劳工力量。到了20世纪初叶,纺织业开始被“边缘化”,资本开始向更高利润的汽车行业转移,汽车行业逐渐成为了20世纪的主导行业,并且新兴的汽车工人群体也发生了与纺织工人群体相似的劳工抗争。随着生产在地理空间上的转移,工人阶级形成和抗争的地点在各个产业内部发生转移;随着新产业的兴起和旧产业的衰落,工人阶级的形成和抗争也在不同产业之间转移。除了以上因素世界政治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劳工抗争的时间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整个世界劳工抗争中的两个最高峰期,正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那些年份。19世纪晚期,全球化过程逐步破坏了之已有的各种社会契约,并壮大了新的工人阶级,为马克思式的劳工抗争以及波兰尼式的劳工抗争的发展提供历史舞台。这种不断增长的劳工抗争一方面受到了帝国主义之间敌对竞争的刺激,另一方面它有反过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敌对竞争,最终导致在20世纪上半期,战争和劳工抗争之间不断扩展和深化的“恶性循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确立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战争和劳工抗争之间的恶性循环也随之结束。在美国支持下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始重建,而工人又面临新的危机。作者还提到,在整个世界历史视角下,产品生产的地理转移,并没有导致一场简单的冲向底线的竞赛。一种解释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生产的空间地理转移倾向于在每一个资本偏好的新的投资场所创造出一个新的工人阶级,并加强了其力量。此外,空间调整倾向于消解南北之间的分隔,而技术调整、产品调整以及保护主义则强相遇不断地重构南北之间的分隔。第三世界工人们所面临的问题根源在于存在着一个不断被复制的南北分隔的系统性过程。结果是,强烈的不满、怨恨和强大的谈判力量并存。20世纪工人的谈判力量总体上在朝着不断增强的方向发展。新的劳工国际主义,即21世纪早期的世界劳工所面临的终极挑战是进行斗争,为了发对工人自身的被剥削和被排斥而斗争,也为了建立一个使对利润的追求真正服从于对所有民众生计有所保证的新的国际体制而斗争。四、批判性研究我们小组通读书本后认为本书很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利用了全球劳工小组收集的比较完整的数据,数据的历史跨度大,设计的国家和地区多,对于研究劳工运动的规律大有裨益,所得出的结论让人信服。但是,作者只是从全球的视角研究劳工运动规律,并没有对每一个国家内部的劳工运动规律做出论述,也没有全面具体分析书中主要涉及的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劳工运动的影响。例如:作者在p132预言:“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工业扩张和新兴工业工人形成的重要基地,中国将出现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并产生世界性的影响。”的确,根据09-10年的中国工人运动报告,中国工人运动主体趋于多元化,范围更加集中。例如集中在环卫和汽车行业。但是些行动依然是由中国工人这样一个缺少政治、权利和经济资源的群体发动的;行动更多地表现为这类群体对压制与剥削的被动反应;行动的诉求仍然局限于经济方面的利益;行动的组织化程度也很低,更多地依赖于群体成员的联络和社会民众的同情;行动发生的范围仍然较多地局限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聚集的地区。总的来说,在中国,工人没有真正的工会,没有组织,工人运动只是针对经济利益方面的被动的反抗运动。按照书本的话就是中国工人的结社组织力量弱小。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工人必须在政治领域进行抗争。但是就中国的情况看来,中国工人要在政治层面抗争胜利非一朝一夕之事。此外,中国政府强大的维稳力量不容忽视,中国劳工运动要想出彩将会遇到很大阻力。所以根据以上的理由,我们质疑作者所说的中国将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并且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至少,短期内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五、建议与意见对于本书的建议与意见,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在以宏观的世界-历史视角论述世界劳工运动的规律的时候,可以适当对设计的国家的当地情况进行补充,把一般与特殊相结合,这样会分析更加全面,更能让人信服。每一个国家的劳工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国内特殊的因素影响。有时候相比书中所考虑到的宏观的因素,普遍性的因素,其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更能够决定劳工运动的进程。例如在作者在论述中国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游行示威时描述道:“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工人抗议行动,不过这些抗议几乎全市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却在企业重组和市场改革中由于大规模裁员而被消解的工人阶级的抗议。这种由于工人遭受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的破坏性结果而引发的抗争类型是本书世界劳工抗争叙事史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轻描淡写,简单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