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实验班).docx_第1页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实验班).docx_第2页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实验班).docx_第3页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实验班).docx_第4页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实验班).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安平中学实验部高一年级化学寒假作业2019年2月3日 1. 溶液、浊液和胶体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 丁达尔效应 B. 是否能透过半透膜 C. 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D. 分散质粒子大小2. 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3.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B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C 皮肤上溅有较多的浓硫酸,赶紧用水冲洗。D衣服沾上大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长时间浸泡在盛水的盆中。4. 物理小识中对镀金法有如下叙述:“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而金存,数次即黄。”其中“入火则汞去”是指A. 蒸发 B. 升华 C. 分液 D. 分馏5. 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6.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标准大气压,20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 4时9mL水和标准状况下11.2L氮气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 同温同压下,NA个NO与NA个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相等D. 0、1.01104Pa时,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7. 在两个密闭容器甲、乙中,依次充入氧原子数目相同的O2、O3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体积:甲乙 B. 气体的质量:甲乙 C. 气体的分子数:甲乙8. 配制100 mL 1 mol/L NaCl溶液,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 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一样的纸,然后将氯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B. 把称得的氯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中C. 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D.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9. 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10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 3molL1的FeCl3溶液 B300 mL 1molL1的NaCl溶液 C150mL 2molL1的NH4Cl溶液 D300mL 3molL1的KCl溶液 10. 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乙,选项D正确。答案选D。8.C分析: A.称量氯化钠时,要放在托盘纸上称量,称量氢氧化钠等腐蚀性或潮解物质要放在器皿中称量,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溶解氯化钠在烧杯中进行,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 定容时,使用胶头滴管,不能用玻璃棒,故C错误;D.烧杯、玻璃棒要洗涤,洗涤液也要注入容量瓶,保证溶质全部转移,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C。9.D10 B 分析: 根据题意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Mr(Y)0.5Mr(Z),即Mr(X)Mr(Y)Mr(Z),A、三种气体的原子组成不能确定,因此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中质量最大的不一定是Z,A错误;B、根据密度M/Vm可知,气体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三种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X,B正确;C、气体的物质的量nV/Vm,Vm和气体的状态有关,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Vm不一定等于22.4L/mol,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不一定均为0.1mol,C错误;D、同温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由于Mr(Y)0.5Mr(Z),所以2 g Y气体和1 g Z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1,因此Y、Z气体所承受的压强比为4:1,D错误,答案选B。11.B 【解答】解:0.2L1molL1FeCl3溶液与0.5L1molL1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mol/L3:1mol/L=3:1,故选B12.B 【详解】A. 定容时,仰视凹液面最低点,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A错误;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B正确;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错误;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溶质的质量不足2.4g,所以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B。13.B 分析: A、CO和CO2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28:(12/44)=11:14,故错误;B、同体积、同密度,即气体的质量相等,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8gmol1,因此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一定相等,故正确;C、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用500mL的容量瓶,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01030.140g=2g,故错误;D、NaCl中c(Cl)=0.15molL1,AlCl3中c(Cl)=0.153molL1=0.45molL1,Cl浓度相等,故错误。14.C分析: A、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大小是不确定的,会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2.4 Lmol1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B、58.5gNaCl溶于1 L水中,所配溶液体积大于1L,溶液浓度不等于1 mol/L,故B错误;C、1个NH3分子含有10个电子,则1mol NH3含有10mol电子,即6.021024个电子,故C正确;D、质量的单位为g,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 mol-1,故D错误。15 C 分析: 利用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性质,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CCl4密度比水大,应该在水的下层,B错误;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加水过多,溶液体积变大,浓度偏低,C正确;有CO2气体大量存在的情况下,CO不能够燃烧,达不到目的,D错误;正确选项C。点睛: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以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CO被氧化为CO2,既除去了CO,又增加了CO2的量。16.A 17.B18.C试题分析:由于w =100% =100%,c =或,因此需要已知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才能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正确;答案选C。19.A 【解答】:A压强不一定相同,则Vm不一定相同,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二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等温等压下,气体的Vm相同,由=可知SO2气体与CO2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64:44=16:11,故B正确;C温度和容积相同的气体,容器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呈正比,则两容积中的压强之比等于5:2,故C正确;D等温等压下,气体的Vm相同,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呈正比,5molO2(g)和2molH2(g)的体积之比等于5:2,故D正确故选A20 C 【解答】:标况下a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氨气的质量为:17g/molmol=g,该氨水的质量为:1000g+g,该溶液的体积为:V=mL,则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故选C21 1. FeCl3;红褐色 2. 无;有白色沉淀 3. 阴;Fe(OH)3胶体粒子带电分析:(1)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2)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是可以的;(3)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解答:解:(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该用新制的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后即可,故答案为:FeCl3;红褐色;(2)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是可以的所以半透膜外的液体是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由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故答案为:无;有白色沉淀;(3)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所以向阴极移动,即阴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故答案为:阴;Fe(OH)3胶体粒子带电22.(1)防止倒吸(2)检查装置气密性 关闭K1,打开K2 把装置中残留的氨气全部赶入C装置(3)C装置出口处连接一个干燥装置(4)保持气压恒定,使NaOH浓溶液容易流下(5)ad (6)41V/22400m100%23. (1)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1mol(2)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1mol/L(3)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30.2mL解答:解:(1)12.5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电离产生的Cu2+和SO42均为0.050mol,故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050mol+0.050mol=0.1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