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1.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 )A. 4,4 B. 5,4 C. 4,5 D. 5,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组成谷氨酸的除了R基还有一个H,一个-COOH和一个-NH2,它们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故碳有5个,氧有4个,选B。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2.下列对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不同B. 结合水只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不参与物质运输C. 烤干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自由水丢失严重D. 细胞中进行的所有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答案】C【解析】【分析】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详解】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是不同的,A正确;参与物质运输的是自由水,而结合水只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不参与物质运输,B正确;烤干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结合水丢失严重,细胞已经失去了活性,C错误;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细胞中进行的所有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D正确。3.图a和图b是某细胞结构不同放大倍数时的示意图,图b中的是细胞内的相关结构。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a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B. 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内溶液浓度有关C. 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D. 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结构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构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结构是核仁;结构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是液泡,内含细胞液;结构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结构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结构是核膜。【详解】A、图a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错误;B、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内细胞液的浓度有关,细胞液浓度越大,细胞吸水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正确;C、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错误;D、是核糖体,属于无膜细胞器,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4. 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TP主要在线粒体中产生B.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C. ADP转变为ATP的过程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D. 细胞内储有大量的ATP,以供生理活动的需要【答案】A【解析】人体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但线粒体合成的ATP多,故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A正确; ATP含有三个磷酸集团,两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ADP转变为ATP的过程是一个储存能量的过程,C错误;细胞内的ATP含量非常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D错误。【考点定位】ATP的结构与功能【名师点睛】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5. 如图中a和b表示两种细胞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种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相同B. b内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 将肝细胞置于含有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放射性先出现在b中后出现在a中D. a与合成多糖有关,b与合成脂质无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细胞器的结构可以得出,a是高尔基体,b是内质网。高尔基体与动植物细胞的分泌物形成有关,此外高尔基体还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故A错;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故B错;分泌蛋白合成后首先在内质网上加工修饰然后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修饰,故C正确;内质网与糖类、脂质、蛋白质的合成有关,故D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6.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详解】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液滴移动说明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产物,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产生情况,能分析实验装置中器材或溶液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7.主动运输不同于自由扩散,因为前者的特点是()A. 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B. 需要消耗能量C.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D. 上述三项都具备【答案】D【解析】自由扩散的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识记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特点的区别,学生主要从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载体协助、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三方面进行记忆,并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8.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鲫鱼的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整个池塘 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鲫鱼的心脏鲫鱼的血液鲫鱼的循环系统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命系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结构层次如下: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属于个体层次,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属于种群层次,鲫鱼的表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整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层次,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鲫鱼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鲫鱼的血液属于组织层次,鲫鱼的循环系统属于系统层次,而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生命系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结构层次如下: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9.ATP转化为ADP可表示为下图,式中a和b分别代表()A. H2O、H B. Pi、H2OC. H2O、Pi D. 能量、Pi【答案】C【解析】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TP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由此可知:式中a和b分别代表H2O、Pi,C正确,A、B、D均错误。10. 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层面的是()A. 一个病毒 B. 一个受精卵C. 一个洋葱 D. 一个蜂巢【答案】B【解析】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受精卵属于细胞,洋葱属于器官,蜂巢属于种群。【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结构层次11.某生物调查小组对本市人口进行了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病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乙病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B. 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 为求乙病的发病率,要先知道乙病的显隐性D. 控制甲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甲病和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都较低,因此两者都可能是隐性遗传病;甲病在男性与女性中发病率基本相等,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乙病男性多于女性,则乙病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并不能确定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但是后代的发病率都较低,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可能分别位于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求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只要获得患病个体的数量和总数量就可以了,不一定需要知道其显隐性关系,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甲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几种常见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发病率的多少以及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判断两种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12.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个体最好是A. 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B. 野生型(雌)突变型(雄)C. 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 突变型(雌)突变型(雄)【答案】B【解析】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如果是常染色体则为:aa变为Aa,如果是伴X遗传则为:XaXa变为XAXa这样的话,不管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就会有“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有野生型,也有突变型”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野生型(雌)突变型(雄)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故选B。【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伴性遗传13.科学家对人类的XY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1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发病情况与性别无关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2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全为患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2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一个表型正常的女性其儿子有可能患病【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遗传特点,然后分析题图,了解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位置关系,最后结合选项问题进行解析。【详解】由题图可以看出,-1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1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由题图可知,片段是X、Y的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亲本基因若是隐性基因,则该病发病情况与性别无关,若是显性基因,则可与性别有关,B错误;由题图可知,-2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若某病是位于-2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可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其儿子可能患病,D正确。【点睛】易错选项B,设a基因为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不管母方的基因型如何,只要父方的基因型不含显性基因A,即为XaYa,则子代发病情况与性别无关(即男女发病率相等);若父方含显性基因A,尤其是Y染色体上含显性基因A,即基因型为XYA,则子代男性全正常,但女性可能患病,也就是说,子代发病情况与性别有关(即男女发病率不等)。14. 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 雌雄11 B. 雌雄12C. 雌雄31 D. 雌雄41【答案】D【解析】按题意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若卵细胞含Z染色体,则三个极体分别含Z、W、W染色体,卵细胞与其中之一结合后的情况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若卵细胞含W染色体,则三个极体分别含W、Z、Z染色体,卵细胞与其中之一结合后的情况是WW(不存活)ZW(雌)12。故综合两种情况,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雌雄41。15.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下列哪一项的个体()A. 有一个染色体组 B. 奇数条染色体C. 奇数个染色体组 D. 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详解】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八倍体小麦的配子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错误;含有奇数条染色体如21 三体综合征患者,则不是单倍体,B错误;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多倍体,如三倍体,C错误;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所以单倍体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单倍体的概念和染色体组的概念。16.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向两极如何移动( )A. 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B. 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C. 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D. 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A正确;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B错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C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已经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D错误;考点:减数分裂的过程17.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农作物新品种B. 诱变育种只适用于对微生物菌株的选育C. 无子番茄通常是用多倍体育种方式获得D. 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无法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答案】A【解析】【分析】育种方法依据原理常用方法优点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自交选育自交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单倍体育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详解】通过杂交育种实现基因重组,可以获得农作物新品种,A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对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适用,B错误;无子番茄通常是用一定的的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培育而成,其遗传物质没有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通过基因工程可导入具有抗逆性强的基因,进而可以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D错误。【点睛】注意: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的区别,前者是利用一定的的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培育而成,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而成,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8.在下图所示的遗传病系谱图中,最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系谱图中的男性都是患者,而患者都是男性,所以最可能属于伴Y遗传,A错误;女性患者的儿子有正常个体,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所以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B错误;双亲正常,但有患病儿子,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C正确;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D错误【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名师点睛】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的口诀如下: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性,女病父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性,儿病母正非伴性19. 下列细胞中,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A. 正在分裂的蛙红细胞 B. 人神经细胞C. 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 D. 蛙原肠胚细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正在分裂的细胞,遗传物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AC错误;B、人神经元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故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D、蛙原肠胚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分化能力,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考点:基因突变【名师点睛】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0.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 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 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组织液进入淋巴,淋巴不能回到组织液,D错误,ABC正确,本题选D。考点: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1. 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 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 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 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 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理解内环境不同成分间的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详解】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淋巴回流受阻,使细胞间隙液(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管内受阻,造成细胞间隙积聚液体,进而引起下肢肿胀,A正确;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不会影响细胞接受氨基酸,也不会影响细胞对脂肪进行分解,B、C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Na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内,因此细胞外液Na浓度是细胞内液的12倍不会造成下肢肿胀,D错误。【点睛】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归纳如下: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等不能渗入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22. 下列群落的演替类型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 在大片沙丘上进行的演替B. 在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C. 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D. 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次生演替是在保留原有土壤条件或繁殖体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故B正确。而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是初生演替,故A、C、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23.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B. 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C.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D. 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答案】B【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新地区,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物种造成不良影响,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属于人为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了生物多样性。24.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A. 农田生态系统 B. 池塘生态系统C. 沙漠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据此解答。【详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因为森林系统相比于农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故选D。【点睛】注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是与其含有的生物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的。25.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三大危机都与O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B.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C. 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D. 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温室效应: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酸雨: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将酸性化合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雨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臭氧层破坏: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如氟利昂等,使地球南北极的臭氧层受到破坏。【详解】“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酸雨”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加,“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这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有关,A正确;“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如氟利昂等,使地球南北极的臭氧层受到破坏,B错误;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C正确;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无微生物的深海,不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D正确。【点睛】熟悉三大危机“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引起的原因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26.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不含IAA,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A. 、琼脂块中都有IAA,B. 、琼脂块中都有IAA,C. 、琼脂块中都有IAA,D. 、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其极性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因云母片的阻隔,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但能从尖端向下运输,所以、琼脂块中含有的IAA量相等,A错误;琼脂块中的IAA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形态学的下端运输,使得、琼脂块中收集到的IAA量几乎相等,即、琼脂块中都有IAA,B正确;IAA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因此、琼脂块中都没有IAA,C错误;综上分析,、琼脂块中含有的IAA,、琼脂块中都没有IAA,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题意与图示信息分析,即能判断出各选项的正确与否。27.下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A. 区间和区间B. 区间和区间C. 区间和区间D. 区间和区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C部位是植物根部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于A侧,且该浓度已经抑制根部细胞的生长,则在乙图中相当于区间,D部位是茎的近地侧,由于重力作用,其浓度较B侧高,对茎部的细胞促进作用更强,长得更快,该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区间,所以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审题和分析图解的能力。28.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 H2CO3/Na2CO3缓冲对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D. 人体免疫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故A正确;维持PH相对稳定的是H2CO3/NaHCO3缓冲对,故B错误;激素经体液运输可以运给全身所有的细胞,但是只作用于靶细胞,故C错误;人体免疫过程存在着(负)反馈调节,能及时清除侵入人体的抗原,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通常情况下,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CO2的浓度依次为()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详解】CO2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因此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再扩散到血浆中,即血浆中的CO2的浓度最低因此,C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D。【点睛】本题判断不同体液中CO2浓度高低的依据是CO2的扩散方向:高浓度低浓度。3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有单一的靶器官、靶细胞B. 能够对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起催化作用C. 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D. 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动物激素的调节,以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运用的能力【详解】有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有的激素作用范围广泛,如甲状腺激素、植物生长素等,A错误.激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调节生命活动,B错误.生物体内激素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有高效的调节功能,C正确.蛋白质类激素,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固醇类激素,比如性激素,不需要它们的加工,D错误【点睛】激素是由机体活细胞产生的,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31. 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C. 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凋节D. 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属于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是大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A正确;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以及内分泌腺,B正确;C、运动时产热量最多的是骨骼肌,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D、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32.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激素是有机分子B. 激素是信息分子C. 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D【解析】激素是细胞产生的有机分子,A正确;激素也是信息分子,B正确;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激素调节。33.下列关于“渗透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渗透压越高B. 单位体积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C.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D. 人体细胞外液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答案】C【解析】【分析】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A正确;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B正确;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会使血浆蛋白渗出,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造成组织水肿,C错误;人体细胞外液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D正确。34.结合如图中植物生长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该现象的产生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有关B. 生长素在d点较多,细胞伸长快,表现出向地性C. 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 该现象体现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植物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负向地性原理,由于重力的影响,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多于远地侧,根对生长素敏感,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近地侧生长,植物根表现出向地性,茎对生长素敏感性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生长快,植物的茎表现出负向地性。【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现象与重力作用有关,A错误;生长素在d点较多,细胞伸长快,表现出负向地性,B错误;茎的生长是较高浓度促进作用强,较低浓度促进作用弱,没有高浓度抑制的情况,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根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近地侧生长,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因此可以说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D正确。【点睛】分析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相同点和区别点:相同点都是因重力作用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区别点在于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高于茎,所以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的背地性没有体现两重性。35.科研人员研究了某种定居型蜘蛛(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流动过程,并构建了下图所示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蜘蛛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属于第二营养级B. 流经蜘蛛的总能量是477.4 kJm2a1C. 排粪能和遗体残骸中的能量都属于蜘蛛同化能的一部分D.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可能会大于87.7 kJm2a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图解考查了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详解】蜘蛛是肉食性动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图中摄食能=同化能+排粪能,因此能计算出同化能为477.4KJm-2a-1,即为流经蜘蛛的总能量,B正确。遗体残骸中的能量都属于蜘蛛同化能的一部分,而排粪能属于上一营养极的能量,C错误。图中生长能为 87.7kJ,则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是来自于蜘蛛同化能的一部分,不可能大于87.7kJm-2a-1,D错误【点睛】重点:排粪能不属于本营养级同化能;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三个去向: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生长能=同化能呼吸作用消耗;若输入量大于输出量,则还有未利用。36. 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A.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 作物轮作、套种C. 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 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农业的原理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优点是减少环境污染等,故C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原理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7.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CO2、血红蛋白、H+、Na+B. 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D. 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载体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C错误;K+、H2O、葡萄糖、尿素、氨基酸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因此K+、H2O、葡萄糖、尿素、氨基酸都是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38.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A. 600 gB. 900 gC. 1 600 gD. 5 600 g【答案】B【解析】通过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猫头鹰增重30g2/5=12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12g20%20%=3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30g2/5=12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12g20%20%=3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30g1/5=6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6g20%20%20%=750g。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300g+300g+750g=1350g。【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注意: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是否使用10%或20%进行“最值”计算。39.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浓度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A. 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B. 大脑皮层不参与水盐平衡调节C. 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A错误;大脑皮层要参与水盐平衡调节,B错误;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得尿量减少,C正确,D错误。【点睛】易错点:大脑皮层是各种感觉(包括痛觉、触觉、热觉、冷觉、听觉、视觉、嗅觉等)产生的最高级神经中枢。40.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据此解答。【详解】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造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正确;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但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一点上比生产者更强,故不是对“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错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但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无关系,错误;自然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正确故选D。【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题干信息的要求解释“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为了体现生产者在生态系统的中地位和作用的主要和必要。41.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判断图甲中的a、b、c曲线所代表的细胞器依次是_。高尔基体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2)请判断图乙中的d、e、f曲线所代表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3)导致f曲线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_。【答案】 (1).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 (3).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4). 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解析】【分析】图甲: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