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一第110课。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A. 强化君主专制权力B.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C. 推动国家走向统一D. 导致诸侯国不断发展威胁王室【答案】B【解析】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说明周王朝的文化通过分封制传播到诸侯国,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项正确;周朝时期政治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A表述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文化认同,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 据史记记载:商代自中丁以后,废嫡而立其他弟子,“弟子或争相代位”,商朝出现了九世之乱,同时也出现了“诸侯莫朝”的局面。这从侧面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B. 商朝王位继承未形成固定制度C. 商代注重对嫡长子才德的培养D. 嫡长子继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根据“废嫡而立其他弟子”,“弟子或争相代位”可知,商代自中丁以来存在废长立幼,王位继承混乱的现象。它表明这时期关于王位继承问题,并没有严格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在这时并没有完全得到确立和执行,从侧面反映出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A正确,BCD错误。3.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16人A. 贵族生活腐化B. 社会等级森严C. 音乐发展迅速D. 血缘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B项符合题意要求;A项与题意差距较大,可排除;C属于材料信息的误读;D属于宗法制特点,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特点。4.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宗法分封制D. 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可知,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的制度,具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特点,皇帝制度产生了皇帝这一新名号,这一制度体现了对最高政治权力的崇拜,也符合材料中野心家的最高目标的表述,故选D;将担任郡县长官和三公九卿说成是野心家的最高目标,不妥当,故排除A和B;宗法制在秦以前就已经出现,故排除D。点睛: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结合皇帝制度进行思考。5. 史记秦本纪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公元前350年,商鞅下令“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说明秦国A. 县制从边疆推广到内地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答案】C【解析】“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表明秦国实行县制,中央任命令、丞,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县制从边疆推广到内地”,排除A;B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了秦国设立县,没有设立郡的信息,D错误。6. 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A. 加强君主专权B. 完善中央官制C. 决策更加科学D. 提高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A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目的和作用,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的解读,结合三省六部制的目的解答即可。7. 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A. 监察官直接服务于皇帝B. 选拔监察官程序复杂C. 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D. 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8. 唐初进士科只考时务策,后来先考帖经(熟读经史),再考杂文(文字写作)对策。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更是以“诗赋取士”。由此分析,进士科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品质C.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答案】C【解析】从强调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内容不断的变化,由以经典为主转向以现实解决方案为主,再到“诗赋取士”,科举考试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知识分子,有利于带动社会成员学习文化知识C正确;科举考试成绩好不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官吏,排除A;科举考试成绩不能体现道德品质优劣,排除B;科举考试面向全国,包括世家子弟,D错误。9.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此如现在英国在香港,过去在印度,都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A.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 元朝的行省制度C. 明朝的内阁制度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异族征服了我们”可知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统治中国,AC两项唐、明朝都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排除;根据材料“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可知是元朝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的行省制度,B项正确;D项清朝的军机处是中央管制,没有涉及地方管理,排除。所以选B10. 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排位最低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A. 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B.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D.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主要是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故选;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大臣组成,并非地位极低,故排除A;D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准确解读材料“进门时掀帘的任务”说明机密性,该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 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中国和希腊的制度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由此可知,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故A项正确;制度差异根源于经济,不是地理环境,故B项错误;中西制度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但不能说完全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C项错误;政治制度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D项与材料主旨相悖,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抓住关键信息“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准确解读即可。12. 法国学者费奈隆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道:“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所有的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B. 演说辩论缩短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失误C. 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浮华形式误导D. 专业人士管理国家促进了雅典文明的辉煌【答案】C【解析】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说明2雅典的民主政治并没有一定的法律限制,属于浮夸的民主形式,故C项正确;只有公民有 国家大事决策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辩论时间信息,故B项错误;促进了雅典文明的辉煌是雅典的民主形式,故D项错误。13. 雅典公民大会辩论时,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这些规定A. 降低了公民大会的工作效率B. 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C. 限制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D. 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据材料“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 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是降低了工作效率,反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规范公民参政,并不能说明限制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违背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14.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道路上行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 个人财产不受保护B. 保护奴隶主的权益C. 法律制度并不健全D. 注重维护公众利益【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河流两岸的土地虽是个人所有,但由于涉及到公众利益,而规定允许在必要时期道路让公众使用,这体现了公共利益为先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中所有权人提供义务的前提是“道路未修复前”,虽然在一定程度损害了个人利益,但不等于说个人财产不受保护,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对奴隶主利益的保护,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罗马法规定的详细,不能说明法律制度不健全,C项错误。15. 古罗马法规定合法婚姻的成立须满足:双方是罗马市民,男性已达适婚年龄,女性具有结婚自然能力,且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罗马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A. 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B. 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 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D. 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双方是罗马市民,男性已达适婚年龄,女性具有结婚自然能力,且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限制市民的婚姻自由,故C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及“双方父母的同意”,但是不能据此就推断罗马法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故A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罗马法限制了市民的婚姻自由,材料没有体现“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故B错误;根据“双方是罗马市民”,可知并非“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排除D。16.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些规定A. 体现了奴隶制民主B. 是习惯法的汇编C. 维护了奴隶主利益D. 保护了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经过斗争结果,材料中也体现出由原来法律维护贵族转向维护贵族和平民利益的倾向,体现了奴隶制时期民主制的特点,故A正确;十二铜表法包含了习惯法的内容,但也有平民通过斗争争取的利益,如材料中“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说明是新增的内容,故B错误;据所学,材料中的“人民”指罗马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平民和奴隶主,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故D排除。17. 1689年“民会国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A. 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B.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C. 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D. 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材料中的时间及内容联系英国权利法案进行判断,注意本题是最佳选择题型,要思考全面。18. 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A. 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B. 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C.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D. 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答案】D【解析】“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说明执政党受到在野党的监督,体现来英国的政党制度走向成熟,D错误;“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可以看出,在野党没有得到国王的支持,A错误;英国并没有形成一党专政时期,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责任内阁制的内容,排除C。点睛:根据关键信息“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并联系英国的两党制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作用分析即可。19. 1787年,美国政治家约翰杰伊说:“一个引起战争可能性更小的全国性政府,相比几个规模更小、不安全因素更多的成员国政府来说,显然最有利于民族的安全。”这表明约翰杰伊认为A. 独立战争加剧邦联体制的解体B. 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C. 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D. 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答案】D【解析】材料中“全国性政府”是指联邦政府,“成员国政府”是指邦联制政府,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故D项正确;1787年,独立战争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联邦政府比邦联政府更有利于维护民族安全,“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制,结合所学,独立战争胜利到1787年宪法制定前,美国实行邦联制,十三个州结成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地方各州权力很大。松散的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造成经济衰退;政治上的松散状态也无法形成强有力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护国家和利益和主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20. 托马斯杰斐逊曾表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材料表明杰斐逊倡导A. 人民主权B. 公平正义C. 法律至上D. 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材料中“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并且认为“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利的唯一方法”,可见,在杰斐逊看来,国家权利应该归人民管辖,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主权学说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到了公平,但并非材料重点所在,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正义的相关信息,材料中没有体现分权和法律至上,故B、C、D项错误。2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这种运行机制体现了A. 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 对立法权的再度分割C. 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分权制衡D. 对联邦政府权力的分割【答案】B【解析】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足以证明立法权被一分为二,即这种运行机制体现了立法权的再度分割,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院的问题而非各州与联邦政府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两院的问题而非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对立法权的再度分割,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两者都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实现了分权制衡C. 体现了民主原则D. 顺应了共和潮流【答案】C【解析】材料中“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可知,美德的国家机关产生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所以C符合题意;材料中只体现了德美两国制度的民主性原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关系,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只体现了德美两国制度的民主性原则,未能体现分权与制衡,所以B不符合题意;德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度,所以D不符合题意。23. 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A. 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B. 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C. 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D.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解析】法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均发生了不断变化,说明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故B项正确;根据题目中的法国确立政治制度的方式经历了武斗、合法斗争等,故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和平和暴力都是政治制度建设的方式,说哪种方式取代哪种方式并不正确,故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题目中并未提到其在反封建方面的彻底性,故D项错误。24. 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的德国A. 宰相对议会负责B. 实行责任内阁制C. 宰相对皇帝负责D.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答案】C【解析】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故C项正确;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并没有实行责任内阁制,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专制政体,故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美国的历程(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实现: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分享更多的政治权利。(3)建立联邦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和相应的民主原则。【解析】(1)表现:从皇权和相权矛盾斗争的角度,分析秦、唐、明三个朝代丞相(宰相)的设立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实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分析回答。(3)针对“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弊端,建立联邦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根据“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美国建立了共和制也是对小国寡民制度的突破;根据“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任何集团一旦当政,总希望延续自己的统治,尽量避免社会与政治冲突的发生。因而,吸纳人才为己所用,不断地充实集团能量就变得十分重要。至关紧要的是:如何选拔笼络忠诚可靠并且素质、才干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如何扩大筛选范围以及如何实现选拔公平公正。扩大选才范围实现选拔公正,把社会下层精英招纳进政府,是关乎消除社会不安因素,促进社会公正,树立政府形象赢得民众拥护的要务。英才进入政府,有助于削弱、释放社会反叛力量的积蓄。自秦统一后,历代皇朝政府为此殚精竭虑,经过了对汉魏荐举制的反思和借鉴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历史教训,终于在隋唐创立了代表社会公正趋势的科举制。摘编自李宝臣文化冲撞中的制度惯性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促使统治者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在科举制中的体现。【答案】因素:吸纳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和社会公正,树立政府形象的需要;消除社会不安因素、缓解社会矛盾,以延续统治;吸取荐举制弊端和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历史教训。体现:科举制以才取士,选举有真才实学的士人,体现选贤举能的政治理想。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否定血缘门第,公正选拔,社会各阶层均有机会跻身国家政权,体现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科举制将社会各阶层精英吸纳进政权,体现共治理想。【解析】历史因素:根据材料“因而,吸纳人才为己所用,不断地充实集团能量就变得十分重要”得出吸纳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和社会公正,树立政府形象的需要;根据材料“把社会下层精英招纳进政府,是关乎消除社会不安因素,促进社会公正”得出消除社会不安因素、缓解社会矛盾,以延续统治;根据材料“经过了对汉魏荐举制的反思和借鉴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历史教训”得出吸取荐举制弊端和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历史教训。体现:根据材料“把社会下层精英招纳进政府”得出科举制以才取士,选举有真才实学的士人,体现选贤举能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扩大选才范围实现选拔公正”得出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否定血缘门第,公正选拔,社会各阶层均有机会跻身国家政权,体现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如何选拔笼络忠诚可靠并且素质、才干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如何扩大筛选范围以及如何实现选拔公平公正”得出科举制将社会各阶层精英吸纳进政权,体现共治理想。27. 法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法制建设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末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万方浅谈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材料二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使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的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经济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挥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罗马法律发展的因素。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法律理念的不同。【答案】(1)特点:法规繁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借鉴别国法规。作用:规范经济秩序(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确立、巩固封建制度;增强国家实力,为统一奠定基础。(2)因素:政局稳定与领土扩张;民族交往与平等;商品经济发展;民主发展。不同:前者强调专制、严刑峻法。后者注重民主、平等(推崇希腊自然法思想或强调理性、正义)。【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可知秦律法规众多,内容丰富;“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可知秦律经济立法涵盖不同层面的法律约束,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一“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可知秦经济立法对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了社会经济正常的竞争秩序,促进国力增长,确立、巩固封建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二“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可知罗马稳定政治局面对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可知罗马稳定的政治局面造就了民族平等交往;“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使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可知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要求经济立法进行有序规范;第二小问不同,材料一立法强调封建专制,运用严刑峻法保障经济运行合理秩序;材料二“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可知罗马法推崇希腊自然法思想,注重维护社会民主、平等政治诉求。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