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莆田七中17-18上学期月考一试卷(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虽然存在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但农家副业仍占辅助地位,排除A;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由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受到了排挤,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材料未涉及手工业加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2. 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A. 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 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以知道,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中领先世界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故C项错误。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3.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答案】C【解析】中国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民可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C项正确。中国传统农业始终没有摆脱政府的控制和约束,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传统农业重视生产技术的更新和耕作方法的改进,D项错误。4. 商鞅变法形成了家产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秦汉以降一直沿用之,并为法令所承认。这种继承方式()A.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 能够有效抑制土地兼并C. 保证了宗法制度的延续D. 加快了农民分化的进程【答案】A【解析】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相承而不变的一种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国一再重建,也是因为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始终促成,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和土地兼并无关系,也起不到有效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是对宗法制度的一次改变而非延续,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和农民分化也没有直接的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5.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答案】C【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故答案选C。题干没有把北方经济和其它地方的经济进行比较,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6.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D. 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猜图中可以看到男耕女织的画面,运用所学知识可得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故B项正确。从图中无法看出小国寡民这样的生活图景,所以A项错误。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在图中也不能反映出,因此C项错误。汉代棉花还未传入我国,另外从图中也看不出纺织的材料。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体现出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读图识图上,不要过分解读。7. 在中国古代,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但是,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没收豪富田产,强制豪富迁徙的事情。这说明中国古代()A. 实现国家对土地的绝对控制B. 没有完整意义的土地私有制C. 有效地抑制了大土地私有制D. 事实上以土地国有制为主导【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一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制,另一方面大规模没收豪富田产,强制豪富迁徙,这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完整意义的土地私有制,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在“绝对控制”,故A选项错误;虽然国家抑制土地兼并,但并未有效地抑制了大土地私有制,故C选项错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说明以土地私有制为主导,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时,小问容易错选A选项或C选项。其原因在于对材料的片面理解,认为“大规模没收豪富田产,强制豪富迁徙”体现了国家的对土地的绝对权威,可以有效地抑制大土地私有制。实际上,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顽疾,不可能解决。8.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苟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 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 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 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答案】B【解析】“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等字眼意在强调手工业技术是代代相传的,即材料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官府垄断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代代相传而非家族之间传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家庭手工业是居从属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9. 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A. 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和“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说明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10. 明中后期,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这表明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B. 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 工商业发展导致农业衰退【答案】B【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基本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故B项正确;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材料“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是解题的关键。11.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物勒工名”“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可知,“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在产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将“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而并非假冒官营产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争夺,排除B项;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而材料的时间是“宋代”,排除D项。12.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东汉晚期)中,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这则材料()A. 是东汉晚期发明豆腐的有力证据B. 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C. 有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D. 反映出中西交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答案】C【解析】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有助于了解豆腐制作的历史进程,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说明豆腐只是在东汉晚期发明,有可能更早,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豆腐并非从西方传入,材料不能反映中西交流的史实,排除D项。13.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A. 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 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题中“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锻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可知在当时南京的丝织业中,有帐房、小户、染坊、绸缎业等行业,社会分工非常细致,故A项正确。B、C两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本题中没有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因此D项 不符合题意。14.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使民间技术的传习也成为顽固的传统。直至当今各地仍有所谓“祖传秘方”的说法。产生这种传习方式的原因是()A. 为避免技术竞争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 手工业发展促使专利保护意识增强C. 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市场垄断现象 D. 政府引导社会力量重视工商业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祖传秘方”的传习方式的原因主要是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A项正确。“祖传秘方”的传习方式不等同于专利保护,排除B。“祖传秘方”的传习方式的原因主要是手工业市场狭小,没有体现市场垄断现象,排除C。中国古代政府以农为本,大多数都忽视工商业发展,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5. 元丰九域志宣城县下有镇名“符里窑”,史载,符里窑于宋熙宁十年上交商税1408贯612文、盐税802贯527文,相当于江淮间小县上交之数。该商税中可能征收的瓷器税是()A. 青花瓷 B. 五彩瓷 C. 珐琅彩 D. 青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瓷器发展问题,符里窑”是宋代的并且出产青瓷,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青花瓷是元朝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五彩瓷是明朝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珐琅彩是清朝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宋只生产宋和宋之前的产品,不可能生产它之后的产品。16. 明代中叶以后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A. 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B. 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C. 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D. 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答案】D【解析】据材料“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中期以后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故D选项正确;A选项没有突出地区的分工问题,故A选项错误;男耕女织属于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故C选项错误。故选D。17. 下图是我国某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主要外销瓷窑口分布图。该历史时期最早可能是() A. 唐B. 宋C. 明D. 清【答案】B【解析】做此题要注意一下著名的窑,例如,景德镇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之一,是“宋”代六大窑系,诞生于今江西省景德镇,所以选B宋代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而其他的三个选项均不是符合题意的,故本题选B。18.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可以得出此地农业发展让位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进行描述,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描述了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农业的商品化无关,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在当时,虽然手工业发达,但生产方式没有明显的变化,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紧扣两宋、明清时期江浙粮食供应情况的变化,结合经济结构的转型分析归纳即可。19.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B.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D.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抑商威胁商人利益,故D错误;商业竞争异常激烈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背景,故B项错误;“地缘意识更加突出”是背景之一,不是主要历史背景,故B错误;明清商帮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即长途贩运贸易推动了商帮的出现,故A正确。20. 下图为宋代铸造的大观通宝钱,由宋徽宗御题钱文。公元1106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由此可见当时 A. 北宋政府铸钱具有随意性B. 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深远C. 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平民化D. 皇帝的好恶决定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可得出宋徽宗并非是随意性,而是认为有吉祥之兆哦,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公元1106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可得出因有彗星闪过,认为是吉祥之兆,因而造钱,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书法书平民化,故C项排除;材料中的铸钱是因为有吉祥之兆出现,而不是皇帝的好恶,故D项排除。21. 周礼司徒教官之职规定:“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说明了周朝()A. 工商业为官府所垄断B. 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C.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 百姓弃农经商现象很普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朝有专门的官员去管理市场,即说明了周朝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贩夫贩妇”等字眼意在表明普通人也可以从事工商业,并非为官府所垄断,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抑商,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业对市场的管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百姓弃农经商很普遍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 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B.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 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D. 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答案】D【解析】元朝和明成祖以后的首都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需要通过大运河的漕运保证对首都的物资供应;明太祖时首都在现在的南京,不需要漕运提供物资。因此是政治中心的变迁对运河漕运产生了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不能说明变化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比较运河漕运和海路漕运,排除C项。点睛:本题的回答要从元明时期的政治中心以及明朝政治中心的变化来看对运河漕运的影响。23. 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煌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这说明()A. 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 城隍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的C. 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D. 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答案】D【解析】随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和居住人口的增多,作为城市居民守护神的城隍也相应增加了新的管理事务。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城隍作为城市的守护神,不是现实中的行政官员,不存在扩大行政职能,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城隍管理事务的增多是民众的信仰,与官府无关,排除C项。24.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B. 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C. 哥伦布掠夺美洲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D. 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性的,对近代文明有伟大贡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来看,材料对哥伦布的评价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哥伦布的评价较为片面,只是站在某一角度的评价,排除BCD项。25.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排除A;“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和“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人美洲”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排除B;材料反映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故C正确;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名师点睛】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情况,不能错误的理解为西方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26. 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B. 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C. 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D. 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自由主义的盛行,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这是历史的进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是继续大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说明了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革命后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英国推行自由贸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奴隶贸易的结束,当然这也是历史的进步。27. 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 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B. 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C. 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答案】B【解析】本题以麦克斯韦和赫兹的贡献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材料信息“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说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进一步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的结合了,故B正确;A、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C项与材料逻辑关系颠倒。点睛:根据排除法可知,A项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走在了技术前面,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技术发展,故C项逻辑关系错误。28. 图7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B.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 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D. 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答案】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图片中的大鱼吃小鱼等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并且还要知道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等。29. 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 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B. 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D. 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时也是注重改善民生的,材料的主旨正是强调这一点,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错在“根本性”,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的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非常不完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社会是等级社会,不会实现真正的公平平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首先一定要明白材料中的内容都是和民生有关的,其次要知道1878年刚刚独立的德国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很完善。30.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答案】C【解析】从事传统纺织业的妇女失去了工作说明了男耕女织的瓦解,男耕女织的瓦解也就是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城市化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说法绝对,错在“完全”,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曲折发展而非强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1.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B.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D.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建立,而新式学堂的建立是有利于推动教育转型与近代化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收回国家权益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为洋务派提供了技术人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洋务运动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32. 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C. 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D. 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B33. 1932年以前,在进口货物总值中,大米居于第四位,而1933、1935年,大米上升到第一位,棉花、小麦进口也有显著增加。这说明当时中国()A. 国共内战导致农业衰退B. 政府在关税主权的不作为C. 民族工业发展较为滞后D. 经济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进口”等字眼是从国外进口,和世界市场相关的,中国进口货物的变动也说明了经济发展是受世界市场影响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体现受世界市场的影响而非受国共内战的影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府在关税主权的不作为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民族工业发展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34. 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B. 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C. 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D. 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即主要反映了当时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外贸重心转移而非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形态的瓦解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35. 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中国并非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A. 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B. 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C. 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D. 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仅是对中国近代化情况的阐释,没有对齐条件进行描述,故A项排除;“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中没有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论述,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当时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可得出洋务运动注定是一场悲剧,作者分析的原因是中国还不是近代化国家,反映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故D项正确。点晴:理解材料中引文的信息是解答得关键,材料中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洋务运动而失败的内在必然性。36.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这反映了清政府()A. 开始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 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企业C. 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D. 主动变革社会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信息说明清政府主张实业,故C项正确;A中没有改变;材料中没有体现;D中经济体制改革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晚清政府政策奖励实业37. 1926年,针对日本“味之素”垄断中国的调味品行业,民族实业家吴蕴初宣布放弃自己成功研制的“国货味精”专利,国内由此出现了十几个味精品牌。吴蕴初此举()A. 迫使日本调味产品退出中国市场 B. 推动了国货运动并取得最后胜利C. 拓展了国内食品工业的国内市场 D. 为民族工业发展争取了稳定环境【答案】C【解析】国内由此出现了“十几个”味精品牌足以证明吴蕴初此举的确拓展了国内食品工业的国内市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准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否取得最后胜利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描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环境”方面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国内食品工业的拓展。38.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A. 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B. 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C. 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D. 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商律总则和公司律”等信息可知北洋军阀政府重视经济立法;“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 等信息可知北洋军阀政府重视经济立法程序规范性,故B项正确。北洋军阀政府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的社会基础,但某些部分在一定时期带有不同程度的资产阶级性质,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立法借鉴淸政府的经验,排除C。这些法律的制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与材料主旨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不符,排除D。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商律总则和公司律”;二是“复加审视、修正、国会议决”,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39. 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住卸弛。”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B. 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 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D. 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国风日报是在清廷下诏预备立宪后,报禁逐渐解除的背景下由康有为创办,故不可能是实现共和立宪,故A项排除;材料中是为了号召国民,而不是为了保障政令畅通,故B项排除;材料引文意在鼓舞国民,监督政府,是为了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故C项正确;“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的表述偏离题旨,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背景40. 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为此,李鸿章想出一个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这一过程体现了()A. 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B. 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C. 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D.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答案】C【解析】“不准、勉强同意”等字眼意在强调在近代化过程中充满着与传统观念的冲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反映统治集团抵制近代化而非愚昧无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工业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清政府对洋务运动的破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40分)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此后,德国历史学家阿尔巴特赫尔曼又将丝绸之路的含义延伸到从中国通向遥远西方的道路。丝绸之路以西汉张骞通西域为开端,他采用的东西交通路线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汉朝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领有天山以南地区,陆上丝绸之路东段完全开通。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和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隋唐时期,两条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都被西夏、吐蕃所阻隔,无复汉唐盛象,海上贸易的重心地位日益巩固。元朝时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明代虽然有过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这七次远航的舰队,并没有在世界大洋航道开拓的历史上留下长远的影响。永乐之后,中国的海疆时开时闭。北方修筑了今天被称为“万里长城”的边墙。从山海关到今天的厦门,许多地方都在海岸上建筑边墙。而此时西方发生的两件大事是大洋航道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现。它开拓了无限生机,也引发了这么多罪行。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两种远航的结果及其原因。【答案】(1)特点:开拓时间早于新航路开辟;航线长,覆盖亚欧非广大地区;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超越陆上丝绸之路;具有和平性质,以经贸和文化交流为主;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对亚欧非的联系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结果:郑和下西洋,终因于国无益而成绝响。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西欧实行重商主义;郑和远航目的是宣扬国威,徒费钱粮耗费国力,西欧人则是寻找财富,占有殖民地。【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主要从开通的时间的早晚、航线的长短、两个丝路的地位的变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分别论述可。(2)中西两种远航是指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中西两种远航的结果主要突出郑和下西洋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实际的利益,也没有在世界大洋航道开拓的历史上留下影响,新航路开辟则促进了欧州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