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云东海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1页
佛山云东海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2页
佛山云东海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3页
佛山云东海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4页
佛山云东海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云东海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评价单位: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2009年12月1项目概况云东海生态恢复项目位于云东海湖区范围,由三水大道、云东海大道所围闭而成的不规则的云东海湖湖区(含湖岸、中心岛等景观节点)和北湖区西北岸边的湿地生态公园构成,规划的总用地面积为733.49公顷,其中云东海湖恢复湖面水域用地面积568.49公顷,恢复生态湿地用地面积约165公顷。主要建设内容为云东海湖湖面恢复工程:包括南湖与北湖的湖面挖填工程、引水工程、排水工程、堤围砌筑工程、拆迁工程;湿地恢复工程:人工湿地工程、生态保护林、生态科普教育展厅、观光码头、亲水栈道、公共服务设施;景观节点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涵工程;市政管线工程:给水、雨水、污水、消防系统、燃气管道,电力、通信工程;市政附属工程:路灯照明、各类标志标线牌、公交停靠站台、座椅、环卫工程。本项目总投资200987.5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081.83万元。2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目标2.1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BOD5、SS、石油类这三个指标在监测的6个断面均未检出超标,但是溶解氧、总磷的污染指数相对都较高,河段水质受到了污染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目前项目所处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生活污水排直接排入河涌所致。总体上,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一般,未受工业废水明显的污染影响,但已受较大程度的生活型污染,随着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相应的绿地及草地面积,将有利于生活污水的净化,排入评价河段的污染物数量将大为削减。同时,随着项目范围内居民的拆迁和截污管网的建设,范围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将得到很好的处理,未来河段的水质将有较大程度的改善。(2)云东海湖底泥环境底泥的7个指标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检出指标占标率低,同时Cr、S2-、石油类这三项指标未检出,云东海湖底泥环境质量高,未受工业污染影响。(3)环境空气目前评价区域的SO2、NO2、CO的小时浓度、日均浓度监测值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0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的要求。伏户村、上九村、宝安村、邓岗村、六社村PM10日平均浓度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0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云东海街道没有污染工业企业,原因可能是云东海街道正处于规划开发之中,规划路网尚规划和逐步建设之中,道路未铺沥青、水泥,机动车行使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随着道路规划的实施、完成,PM10的浓度也将相应下降。因此,总体上建设项目拟建址所在地空气环境质量较好。(4)声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都达到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标准,说明评价区域内声环境状况良好,声环境功能符合项目规划。(5)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现状植被以次生林地、农田、灌草地为主。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变化从30 t/ha到245 t/ha,净生产量变化从4.915.5 t/haa,物种量变化从741种/km2,总体来说,生物量值相对较小,净生产量相对尚好,植物群落物种量偏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表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相对低的水平。项目所在地区域主要植物群落的净生产量相对较好,该区域具有良好的植被恢复条件,只要生态恢复措施适当,进行植被恢复是十分有利的。2.2污染控制目标(1)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控制项目施工期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营运期生活污水的排放,确保项目影响范围内的水体不受明显影响,即确保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要求。(2)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控制施工期施工扬尘和施工废气污染,减缓道路交通尾气污染,确保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不受本项目废气排放的影响,即确保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二级标准要求。(3)声环境质量目标保护辖区内道路两侧居住区等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确保项目周围的声环境质量符合声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4)固体废物控制目标控制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弃土(渣)和生活垃圾,以及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确保所有固体废物均按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处理处置,不影响周围环境质量。(5)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保护辖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不受明显影响,保持和保护项目所在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状况。2.3环境敏感点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辖区现状分布的环境敏感点为8个村庄和2所学校,根据规划,将来这些村庄和杨梅小学将全部搬迁至项目辖区边界外进行合并、重组。另外,还需要将项目辖区内的云东海湖及与之相连的大棉涌、大塱涡涌等水体作为环境敏感点。3环境保护措施3.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3.1.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为减轻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控制和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应对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施工场地及运输沿线附近的扬尘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根据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建设单位在工程预算中应包括用于施工过程扬尘污染控制的专项资金,施工单位要保证此项资金专款专用,并在施工过程中落实以下防护措施:(1)开挖、钻孔和拆迁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枯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遇4级以上大风要停止拆除和土方工程。(2)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弃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3)对粉煤灰、白灰污染较严重的散状物料,施工单位采用土或苫布盖好,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随用随运,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起尘量,从而避免对周边村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4)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出场界时运输车辆应加蓬盖,并对车轮和底盘进行冲洗,避免将泥土带入交通道路。(5)运余泥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6)施工过程中,应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7)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8)建设施工中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原料场和混凝土装卸搅拌产生的粉尘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搅拌应设有水泥储存罐,砂石场、配料仓、搅拌机设置在搅拌楼内,砂石场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喷水和封闭式的配料仓、搅拌楼、封闭式皮带输送机以及在搅拌楼内设置自动吸尘机回收粉尘,在搅拌机、水泥储罐排气口加装除尘器,使粉尘达标排放。(9)文明施工,利用合适的材料,将工地与外界隔绝起来,减轻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此建议对施工工地边界,用挡网、围幕布将工地与外界隔绝起来,既可减轻对周围人群正常生活的影响又可防止坠物伤人事故的发生,利于管理。(10)材料场和材料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应避开环境空气敏感点,以控制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污染。(11)建筑工地主要道路应该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应该设置冲洗设施,运输车辆驶出现场前应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严禁带尘带土出场;施工过程应设置密目网,防止和减少物料、渣土和垃圾外溢;一次性浇注混凝土量在3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应使用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砂浆应当使用散装水泥,现场搅拌设备应采取有效防尘措施。(12)非爆破拆除工地周边应设置2.0米以上硬质密闭围挡,被拆建筑物周围应设置密目网,实行封闭拆迁,采取喷水洒水湿法作业;渣土、垃圾应当在拆除完成后3天内予以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严密遮盖;渣土、垃圾装车时应采取洒水压尘措施;拆除后3个月内不能施工的,场地内裸露泥地应采取覆盖、地面硬化或简易绿化等防止扬尘措施。(13)本项目铺路所需的沥青混凝土应从沥青集中拌和厂加工,不得在施工现场设置沥青拌和场。沥青铺浇路面时所产生的烟气,其污染物影响距离一般在50m之内,因此,当道路建设工地靠近敏感点时,沥青铺浇时应避免风向针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时段,以免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3.1.2污水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认真做好施工期污水防治措施。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施工期的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1)施工废水根据施工总布置,在项目集中建设的工程场地内构筑相应的排水沟和集水沉淀池,以收集地表径流、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废水和建筑材料冲洗的浑浊水,排入沉淀池内。施工场地废水应沉淀隔油隔渣处理达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后排放。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可用于施工道路和场地洒水等。(2)含油冲洗废水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对施工机械定期检修,以免油料泄漏。防止机械跑、冒、滴、漏,防止油料进入河流中引起水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冲洗废水应经过沉砂、除渣和隔油等处理后方可排放。处理过的生产废水含油量在 5 mg/L以下达标排放。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残油全部分类回收并储存,施工结束后可集中出售给有关废油回收企业。(3)生活污水施工营地应就近使用现有建筑设施。施工场所的餐厨废水经隔油隔渣处理后,汇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后,排入污水管道,化粪池定期清掏。由于本项目施工期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废水集中收集后可考虑回用于堤岸绿化。3.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虽然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但为减小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减轻对敏感点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要求施工,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实施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1)在施工安排、运输方案、场地布局等方面考虑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兼顾敏感区在敏感时刻的声环境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超标的施工场地应有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如将高噪声的设备尽量远离敏感区等。对距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应在居民休息时间(12:00-14:00、22:0007:00)停止施工。(2)施工车辆途经居民区需适当减速并禁止鸣笛,施工路段应保持平坦顺畅,减少因汽车震动引起的噪声。(3)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如工地用的发电机要采取隔声和消声处理。选用低噪声设备,可从根本上降低声强,低噪型运载车在行驶中的噪声声级比同类水平其它车辆约降低1015dB(A),不同型号压路机噪声声级可相差5dB(A)。要合理安排设备位置。(4)针对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非居民休息时间进行。(5)施工安排应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敏感点,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须采取临时的隔声围护结构或吸声的隔声屏障,也可考虑在靠近敏感点一侧建临时工房以代替隔声墙作用,减轻噪声影响;土方工程则应尽量采取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施工影响时间。(6)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同时使用,以避免局部噪声过高。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确保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7)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场地应安排在远离声敏感点一侧。(8)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三条“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害的组织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若采取降噪措施后依然达不到规定限值,特别是发生夜间施工扰民现象时,施工单位应向受此影响的个人给予赔偿。(9)为了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要进行施工期的声环境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期抽样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或强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换用低噪声设备,采用临时声屏障等措施。(10)加强宣传并积极与周围居民沟通,使其充分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好施工进度,尽量将产噪工程进度压缩在最短时间内完成。3.1.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1)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经筛选后大部分用于工程回填,减少取土量。本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拆迁单位、道路施工单位在进行房屋拆迁和路面施工时将无法处置的少量建筑垃圾送往三水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2)应设置选址合理的临时弃土场。项目分南、北两个片区,分别设置临时弃土场。南部临时弃土场位于伏户村西北,现状为鱼塘;北部设置两个临时弃土场,分别位于杨梅村和辑罗村,现状均为鱼塘。(3)项目施工期疏浚的河塘底泥,应设置完善的底泥处置方案。(4)挖掘出的底泥设置封闭的临时放置场所,待底泥风干后再作他用。(5)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定点存放、定期收集后由专人定期清运;对于施工期生活垃圾要求分类存放,可循环利用物质回收处理;施工营地垃圾应集中运送到垃圾场统一处理。(6)在施工过程中,废弃物料做到及时清运,施工完毕后,应清理好作业现场,以防因降雨冲刷造成的污染。3.1.5生态保护措施(1)施工上要尽量做到土石方工程的平衡,减少弃土;尽可能随填随压,不留松土。同时要开边沟,边坡要用石块铺砌,填土场上游要设置导流沟,防止上游的地表径流通过;填土作业应尽量集中,并避开暴雨期。采取工程防治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种手段,防止和减缓施工带来的水土流失。(2)为消减施工人员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要标明施工活动区,严令禁止狩猎活动。(3)在施工中,土方挖掘场所、沙砾料场按指定位置、数量开采,严格控制对地面植被的影响;项目分阶段施工,对于施工造成的裸露地表分块进行复绿,最大可能减少地表裸露的面积和时间。3.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3.2.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居民燃气燃烧废气和道路交通废气,废气排放量微小,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项目通过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建设道路沿线绿化带等手段,进一步减少环境空气污染。(1)道路交通废气控制措施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牵涉的问题很多,一个单独的项目是无法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这需要靠全社会的经济和技术上的进步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表明,本项目建成投入营运后,路面扬尘还可能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本项目营运期可能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进行防治,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的运营状态,切实避免由于与其它相联的路网不通畅造成行车速度下降,尾气污染物排放增加而污染大气环境。 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利用植物对尾气的净化作用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注意路面的清扫工作,降低路面尘粒。 每天定时洒水,保持一定湿度,减少扬尘。(2)居民燃气废气项目建成后,仅有少量旅游区有燃气废气排放。由于项目所在地计划全部采用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因此,燃气废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另外,本项目的生活源在食品加工过程(如炒菜)中会产生和排放油烟废气,其中的污染物主要为油烟,采用专用烟道抽到屋顶排放的方式加以控制。3.2.2污水防治措施本项目营运期的水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项目,规划远期最高日总污水量为6825.7m3/d。将采用以下措施减缓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 项目所在地区规划采用完全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网系统,项目范围污水管网收集率达到100%。 项目污水近期送至城区的驿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远期沿环湖南路的污水干管输送至南丰大道大朗涡涌处提升后汇入三水城区的污水管网系统。 建设环云东海湖截污管网,防止路面雨水带来面污染,充分保证湖区水体的水质。3.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交通噪声控制技术措施主要是从声源、传播途径和受者三个环节进行控制。本项目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减轻噪声污染的建议:(1)逐步完善和提高机动车噪声的排放标准。实行定期检测机动车噪声的制度,对车辆实行强行维修,直到噪声达标才能上路行驶。淘汰噪声较大的车辆。制定机动车单车噪声的控制规划和目标,逐步降低其单车噪声值,是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2)安装高效能消声器,以降低引擎和排气噪声。同时,严格限制行车速度,特别是夜间的超速行驶;(3)采用吸声减噪路面。实践表明,沥清路面相对混凝土路面来讲,其减噪性能明显比混凝土路面好,在广州市部分路段(例如环市路花园酒店以东路段)开始采用沥清路面,其降噪效果较以前的混凝土路面好。本项目建成后,辖区内全部道路路面将采用沥青减噪路面,这将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的影响;(4)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及设置中央绿化带,尤其是在道路经过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路段,宜设置稠密林带,以降低交通噪声对的不良影响。树木具有声衰减作用,不同品种的植物具有不同降噪效果,每1m宽的较为稠密林带可降噪约1.0dB(A)。因而,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选择最佳降噪植物和绿化结构;(5)对道路沿线规划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应在规划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向后退缩,并调整建筑物功能布局,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功能用房布置在靠道路一侧;(6)在道路沿线经过的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村设置汽车禁鸣喇叭标志,并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纠正或处罚违规车辆;(7)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维持路面平整,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8)工程降噪措施根据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本项目辖区内主干道两侧40m范围声级值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 dB(A))的限值要求。因此,这里暂不提出具体的工程治理措施,道路沿线规划建设的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建筑物可以通过规划布局调整等措施来降低机动车噪声的不利影响,若室内声级值达不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1988)中的相应要求,则需根据超标情况采取必要的隔声措施。3.2.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应按指定地点进行分类收集,然后运至项目范围内或附近的垃圾转运站集中,由环卫部门清理运走,统一处置,并要做好恶臭治理、垃圾堆放点消毒,杀灭害虫,以免散发恶臭,滋生蚊蝇,影响区域内居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及相关游览活动。3.2.5生态保护措施将云东海湖生态恢复工程在运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项目环境保护的目标之一,也是云东海湖生态恢复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宗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主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严格的污染控制是保证区域生态环境免受污染的关键环节。从一般情况看,污染控制不归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但是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严格控制污染是本质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建设是云东海湖生态恢复工程在运营期间的重要工作,即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该项目所在的区域原来的生态环境虽然是半自然的环境,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生态环境自身的状况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建设和改造。生态建设分为项目范围内部生态建设和项目外围的生态环境建设。两者的结合将使得区域的生态环境朝着优良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虽然其生态环境已经不是自然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加强基地的绿化建设、生态元素配套建设、逐步改善区域的生态关系、建设污染控制和污染修复的生态试验场所等。生态维护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重要措施,一些相对较容易受环境影响或者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生态要素,需要经常性地收到人为的维护和保护,以使其能正常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生态维护包括对绿化植物的施肥管理、补植、浇灌、整枝维护,对区域内部生态关系的维护,加强生态观念的转变,落实生态建设的各项措施,使得项目区域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不断获得改善。在项目区域实施生态监测将是一项很先进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前沿性,值得探索。建议项目营运期设专项工作开展生态监测的观察和实践。3.2.6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教育驾驶人员要谨慎驾驶,要严格遵守行驶规则等,以防交通事故发生。对违章驾驶人员和行人,执法人员应做到严肃、公正执法,以使人人遵守交通规则;(2)养护好设置的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警告、禁令、指示、指路、诱导和告示牌等标志,应保持完善、齐全和醒目;车道边缘线、车道中心线、分界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和突出路标等标线,应使其保持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在人群经常出入的地方要设置醒目的减速慢行、禁鸣等警示牌;(3)加强旅游管理,防止旅游业无序发展对当地社会环境带来不利影响。3.2.7征地拆迁影响减缓措施本项目建设范围内涉及到上九村委、杨梅村委、宝月村委和辑罗村委租(征)地和迁村,拆迁的建筑面积上九村为21.87万m2,杨梅村34.21万m2、辑罗村4.18万m2,共计拆迁建筑面积602600m2。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引水工程征地588亩,排水工程征地50亩,湿地恢得复征地2475亩,湖区面积由于没有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可以采取租赁方式。其租(征)地工作主要措施:(1)云东海湖生态恢复建设将采用征租结合、以租为主的方式,征地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3成以内。(2)将租地纳入了全征地范畴。集体经济留用地按租(征)地总面积10%提留给村,承诺今后集体经济留用地开发税费和“三通一平”费用由街道包干。对于被征土地,征地补偿费用标准适当提高,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3)迁建新村按大型楼盘高水平规划建设成现代新农村。迁村将采取实物补偿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形式,村民既可以选择领取拆迁补偿金,也可以选择搬入新村。新村既有单家独户的小别墅,也有成排的公寓,但补偿标准有所不同。4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在不同评价时段,因汽车交通流量不同,执行排放标准不同,路侧汽车尾气在各评价时段亦有所不同,预测年增加,交通量增大,汽车尾气排放随之增加。常风(2.5m/s)和静小风(0.5m/s),B、D、E稳定度条件下,运营近、中、远期距路侧5m处NO2浓度最大值占评价标准限值的32.5%,距路侧5m处CO浓度最大值占评价标准限值的4.3%,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正常情况下,本项目建成后辖区内道路上行驶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将不会对道路沿线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各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可以达到二类功能区要求。(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规划远期最高日总污水量为6825.7m3/d,污染物的排放量为CODcr 273.03 m3/d、BOD5 136.51m3/d,SS 136.51m3/d,NH3-N 68.26m3/d。项目污水近期送至城区的驿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远期沿环湖南路的污水干管输送至南丰大道大朗涡涌处提升后汇入三水城区的污水管网系统。处理措施可行,生活污水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其地面雨水将不会对辖区内的云东海湖及周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