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doc_第1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doc_第2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doc_第3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doc_第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流动站概况“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于1998年,所属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它涵盖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目标探测与识别”、“信息安全与对抗”这四个二级学科,本博士后流动站所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点于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接受世界银行贷款65万美元和配套人民币210万元建立了“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996年学校“211工程”一期投资1176万元人民币重点建设“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建成“军用信息采集、传输与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1999年建立了北京理工大学瑞典爱立信公司“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2001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另外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部级重点学科。目前,博士点形成了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越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教授、校长匡镜明教授为首的,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思想活跃、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其中,本博士点现有两院院士2人, 国家级“突贡专家”5人, 政府特贴专家10余人, 教授19人,副教授、高工、副研究员等28人,获博士学位的比例达52以上,国家级“突贡专家”4名,政府特贴专家7名。近年来,本博士点与国际、国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合建DSP实验室,与瑞典爱立信公司合建“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微芯公司合办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累计到校经费3400余万元,先后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九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四十六项。累计为国家输送650余名硕士,180余名博士,是我国培养电子与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本学科科研实力雄厚,学术梯队战斗力强,具有丰富的主持大型项目的经验,研究内容具有超前意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国防现代化大背景,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军事领域;技术开发注重军民结合,可以在满足国防需要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博士点具备了较先进的科研实验条件,为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博士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流动站所属各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专家简介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博士点形成了与军事应用结合紧密,特色突出的多个研究方向。主要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抗干扰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军用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信息对抗系统与技术; 高性能计算技术与支撑平台; 信息系统时敏性建模仿真与系统集成;雷达新体制研究;雷达实时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多源目标探测与识别;弹载小型化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导引头;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两院院士王越教授,是知名的雷达与信息系统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雷达系统设计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教授,是电子学界知名的专家,在雷达杂波抑制、信号处理等方面取得杰出的研究成果,曾四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匡镜明教授,是电子通信界知名的专家,在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3)博士后工作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信息博士后工作负责人:仲顺安 68913274 中心教学楼1208房间。管理人员:吴莎莎 68948157 中心教学楼935房间。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部分合作导师简介姓名王越性别男出生年月1932年4月1日联系电话68912707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信息类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兵工学报编委。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六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研究方向信息安全与对抗教育经历1950年入大连理工学院电讯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学院当前工作从事系统理论、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个人成就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对抗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曾担任过许多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研究成果丰硕,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华基金一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兵器工业功勋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匡镜明性别男出生年月1943年6月14日联系电话68913145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教授,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博士生导师。湖南益阳人。曾担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自1993年8月起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1999年7月起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电子、电工与信息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及评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国防科技进步奖评委等职务。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教育经历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1981年10月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5月西德西柏林工业大学电工系通信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当前工作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从事通信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数字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个人成就先后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先进党委书记、校长”等荣誉称号。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苏广川性别男生活或工作照(电子版:要求 jpg 格式)出生年月1941年10月6日联系电话68912609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196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遥测遥控专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提升为副教授,1997年被提升为教授,1998年聘任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与对抗教育经历196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遥测遥控专业当前工作目前从事通信与信息处理的理论与应用工作,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个人成就80年代初曾参加“红箭-73”遥测系统的研究,并实际用于我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生产,该项曾获部级四等奖。80年代末从事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将卡尔曼滤波用于制导雷达,跟踪快速机动目标,该项获国防科工委三等奖。90年代初从事语音信号处理的研究,将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用于智能机器人,该项目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后又从事强背景噪音下的语音技术研究,该成果用于海军某部的通信控制,该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从事的研究项目有“高速数据网在雷达中的应用”,“某型号导弹头的系统设计”,“毫米波导引头的信号模拟器”,“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的研究,该项获国防科工委三等奖。公开出版的著作有“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高级微型计算机系统及接口技术”,“高级计算机结构技术及其应用”以及“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安建平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年5月26日联系电话68912615、68946928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山西省原平县人,199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首席教授,电子工程系主任。兼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遥测遥控编委,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理事。1999年获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200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讲授或正在讲授的本科生课程有通信原理、信息论、信道编码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扩频通信、信息论与编码,博士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技术、CDMA扩频通信。研究方向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无线互联网络技术教育经历199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前工作目前从事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等方向的理论与技术工作,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个人成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本。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姓名刘志文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4月26日联系电话68911432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1990年获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作为大会程序委员会秘书长负责承办了1996年CIE国际雷达会议,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委,高技术通讯(英文版)特约编委。现任信号与图像处理教研室主任,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督导专家组成员,“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讲教授。国防科工委重点教材/著作建设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IEEE 天线与传播汇刊、IEEE 通信快报、EURASIP 应用信号处理杂志、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等国内外十余种核心期刊的论文审稿人研究方向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教育经历1990年获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当前工作目前从事阵列信号处理、信号与图像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专题”等本科/硕士生/博士生课程。个人成就曾连续三次被确定为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主持完成了包括博士点基金项目和“九五”国防预研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6项,作为主要贡献者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其中多项研究成果经鉴定/验收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合作编辑出版国际会议文集一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SCI、EI收录21篇,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目前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6项。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沈庭芝性别女出生年月1944年11月26日联系电话68912612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196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经历了六年的雷达收发系统的研制,曾于1986年至1988年以及1994年至1995年去美国UMASS数字图像分析研究所访问研究三年。1993年至1994年与英国蓝开夏大学访问研究半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教委高等自学考试课程负责人,电子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多媒体技术教育经历196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当前工作正在进行的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承担研究生的“数字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课程以及本科生的“信号与系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个人成就曾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电科院基金、兵科员基金等六项,横向研究共三项。获部级科研一项,学校级科研奖三项,优秀论文奖五项,获各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五项,出版教材三份,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20余篇。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名毛二可性别男出生年月1934年1月26日联系电话68911962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195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兼任北京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研究方向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目标探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教育经历195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当前工作目前从事雷达系统与雷达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理工大学首席科学家。个人成就在雷达系统和杂波抑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三十多项重点科研任务。对我国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四等奖一项,部级奖多项。先后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高梅国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年10月5日联系电话68912875电子邮件meiguo_个人主页个人简介1993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94年1月留校工作至今,2000年8月被评聘为教授,现为电子工程系雷达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信号处理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63专家。研究方向信号与图像处理,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目标探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教育经历1993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当前工作担任电子工程系雷达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从事雷达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等研究工作。个人成就长期在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及实时处理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动目标跟踪雷达回波波形分析处理方法,研制了基于CPCI总线的百亿次通用信号处理平台,主持了6种雷达信号处理及跟踪系统的研制,主持和参加了近20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曾获北京市共青团“五四奖章”。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数字信号处理,雷达及电子对抗信号与信息处理,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信号模拟与仿真,DSP应用等。在研的科研项目有米波圆接收阵雷达信号处理,多体制侦察雷达信号处理,超高速数据采集并行处理系统,主被动制导信息处理研究,雷达二维成像算法与目标识别研究,高逼真欺骗干扰研究等。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吴嗣亮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8月18日联系电话68914251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吴嗣亮教授于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总装精导专业组成员,国防973某项目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目标探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教育经历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前工作当前正在进行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个人成就个人学术成就简介;获奖情况;代表性的论著(或者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赵保军性别男出生年月1960年8月15日联系电话68940193,68914251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教授,从1998起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图像制导实验室和雷达技术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于199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博士学位。担任“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编委,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多光谱图像融合、识别与跟踪的理论与技术;高分辨图像实时压缩、恢复与传输的理论与技术;智能图像处理的理论与技术;激光成像与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教育经历199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博士学位当前工作当前正在进行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课题,指导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个人成就负责和承担国家“863”计划等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80多篇。为博士研究生开设“高级图像处理”、“模糊系统基础”等课程。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陶然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11月2日联系电话68914257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1985年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199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学科博士后出站并留校任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受聘博士生导师。2001年3月-2002年4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任访问教授一年。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副主任、信息安全与对抗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安全与对抗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雷达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信息安全与对抗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兵工学报常务编委,总装备部综合电子战专家组特邀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评审组专家,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评估专家,Senior Member of the IEEE 。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联合会执行理事。2001年3月-2002年4月访美期间,任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教育经历1985年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199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学科博士后出站当前工作目前从事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指导博士生、硕士生。个人成就2000年获第二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它是当前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唯一强调“教学”、“科研”并重的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2003年获第七届“中国兵工青年科技奖”。另获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3项、海军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已申报国防发明专利5项。被3大检索收录论文90余篇,其中在IEEE Trans.、 Fuzzy Sets and Systems、中国科学(中、英文版)、电子学报(中、英文版)、兵工学报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教材4部。 作为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共20余项。目前承担的项目共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部委重点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姓名龙腾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年1月3日联系电话68911616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个人简介1984.9 - 198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无线电电子学系 本科生1989.9 - 1991.7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系 硕士生1991.9 - 1995.2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系 博士生1995.3 - 1997.6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系 讲师1996.6 - 2004.4 北京理工大学 雷达技术研究所 副所长1997.7 - 2000.6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系 副教授1999.1 - 1999.8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电气工程系 客座副教授2000.7 - 当前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系 教授2000.11 - 当前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系 博士生导师2002.3 -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