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思想对小学德育管理的启示.doc_第1页
儒家管理思想对小学德育管理的启示.doc_第2页
儒家管理思想对小学德育管理的启示.doc_第3页
儒家管理思想对小学德育管理的启示.doc_第4页
儒家管理思想对小学德育管理的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1 一、儒家管理思想概论2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 (二)儒家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3 (三)儒家管理思想的积极意义3 二、当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4 (一)当前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4 (二)导致小学德育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4 三、儒家管理思想对小学德育管理的启示5 (一)把儒家管理思想融入到小学德育管理中的意义5 (二)儒家管理思想中的“礼”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启示6 (三)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中庸”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启示6 (四)儒家管理思想中的“德、“义”在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的 应用 7 参考文献7【内容摘要】本文从当代中国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儒家管理思想的内涵,目标,方法及其对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启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要将其作为知识来研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去应用和实践。让古人的智慧能够指导今天的德育工作,更好地培养有道德的时代新人.【关键词】儒家管理思想 小学德育管理 问题 启示 试论儒家管理思想对小学德育管理的启示作为中国传统诸子百家中最引人注目的儒家思想,在近两千五百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的影响可谓深入骨髓,可以说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儒学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DNA,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和处理各种事务时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以儒家的理念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在我国教育领域,这更是儒家思想的天下。作为我国平民教育的先驱孔子在他的著作和口述中对教育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孔子尤其注重对弟子品行的教育,把德育作为各种教育之首。孔子以后历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又继续了孔子重视德育的传统,他们通过对德育观念的阐述,让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如何安身立命。可以说这两千多年来如同基督教对欧美的影响一样,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精神殿堂中占据了最为显要的位置,指导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入侵,各种西方思想纷至沓来对儒家思想的地位产生很大的冲击。人们的德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建国以后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国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其中的德育仍然是各项教育之首,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新世纪开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各国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国际社会、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也将更加激烈,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也将变得更加多样化,笔者在小学的德育工作中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我感到目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对我们提倡的主流思想观念的认可度不够。思想教育活动并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教育目标没有真正的落实,思想教育效果不能真正体现。笔者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认为当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在探索改革的道路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我们的目光不要只投向现代的西方,也可以向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吸取智慧。中国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思想理论和孔子的管理思想,从目标到方法,都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挖掘儒家管理思想的合理内容为改进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服务。1、 儒家管理思想概论 (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管理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礼、中庸。仁主要是社会管理伦理学说,即所谓仁爱、仁义、仁政等。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他用仁把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仁的学说反对管理生活中的严苛,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以仁爱的思想首先加强家族内部的血缘联系、消除内部冲突,同时也有差等地把爱人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礼即礼仪、礼节、礼教,是维护封建管理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伦理规范。也具有处理管理主体的道德信条,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成为管理群体团结和谐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则发展为管理式的繁文缛节和极端苛刻的纲常名教,中庸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除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对于应该如何管理,儒家采取的是“仁、“德”和“礼”。”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管理思想“礼”是儒家管理思想外在的管理规则。( 二)儒家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西周灭亡之后,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时代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管理思想大发展中逐渐产生了儒、法、道、墨、兵、农等学说,其中儒家管理思想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华夏文化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渴望和平幸福生活的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愿望,上古时代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通过儒家管理思想的改造、创新而得到新的发展,这也为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形成是通过孔子完成的。孔子管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剧烈冲突的年代,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总结了奴隶制社会的管理经验,第一个系统地整理、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去传播这种管理文化,正是这两个总结,奠定了孔子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引来无数后人的颂扬和批判。应当说,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诞生初期,只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萌芽,还不具备指导社会管理实践的职能。要使它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管理活动的主导思想,需要后人全面地发展和继承。这项工作,首先由孟子完成,战国中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管理价值理论。他主张用仁义去管理人民,用仁政来发展国家,而开拓出管理旨在富乐民生,仁者无敌基本管理理念。继孔孟之后,儒家管理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管理思想,但还没有真正在统治者意识中起到主导作用。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急需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消除各种学派间的斗争。因此,必须扶正统而废百家,以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汉管理思想家董仲舒做为孔子的继承者,用阴阳五行的管理理论达到了这个目的。他以儒家为中心,借天道说人事,贯穿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北宋中期,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又再次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改造,他们以孔孟的管理理论道德学说为基础,从宇宙本源出发,来阐明社会管理行为的目的和功利准则,在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主体关系、精神意识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较完整的管理哲学体系。总之,儒家管理思想经过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三)儒家管理思想的积极意义儒家管理思想是古代最完备、最系统的管理理论,是以人为本和谐的管理理论。它以人本为核心,从尊重人做为出发点。以人性向善的假设作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作为其方法论,以富民安人为宗旨,建立了系统的人性的管理模式,它是古代人类文明史上的最高管理理论成就,至今仍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儒家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成熟的管理理论,从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手段上都有其独到的探索和认识。儒家通过对人性的认识来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模式,是儒家对人类管理的重大贡献。儒家这一管理学上的形而上学理论,是西方在人际关系学派出现后才有这样明确的认识,因而与西方管理学的“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与一定人性假为依据”现代管理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儒家始终坚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管理路线,强调自律化管理,因而要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使百姓“有耻且格”。羞耻感是人的道德自觉的最高表现,所以需要不断地培养人的“羞恶之心”,使能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是文明的。儒家管理思想通过强调培养健康存在的人,而进一步塑造健康和谐的社会,这一理念值得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学习和重视。 二、当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1) 当前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当前当代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对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外延,轻内涵。一些人把德育教育简单化、表象化,认为所谓主课学好了,有了好的考试成绩,道德自然会提升,一味强调的”智育”出现片面性,其结果往往是外延较大,内涵较浅,工作浮于表面忽略了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在促进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方面的重要性。 2、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不够。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不够,没有贴近少年儿童的身心状况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同时学校的各种德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给于学生强烈的心灵触动。3、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机统一。 由于各自工作繁忙,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往往沟通交流不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常常不但不能形成合力,反而还常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这会让小学生夹在中间无所适从,这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总之,目前小学德育管理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心理承受力,价值观念,自信心以及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受挫力不足、对物质生活追求畸形、自信心不足等等这种缺失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导致小学德育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学校对学生思晶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是影响德育教育的第一因素。从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隋况看,课程教学基本上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科目授课教师兼任。思品教学人员的配备隋况不难看出思品学科在学校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由于缺乏必要的学科教学交流,思品教学自始至终都是学校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思想品德教学时常被其他学科挤占、兼任领导有事误课,课堂由其他老师改为它用的现象屡见不鲜。思品课虽然每学期都有试卷并且进行了期末考试,但考试往往又以开卷的形式进行,那么学生思品课的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是影响德育教育的第二因素。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过分强调了其教学中的思想说教,正是这种语言的思想性上过分强调,反而限制了其思想性的真正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成熟时期大大提前,逆反心理愈来愈严重,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脱离学生实践的纯说教式教育已被孩子们所唾弃,使得严密科学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成为了不被人接受的呆板说教工具,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日常知识的实用性,也失去了它的思想的可信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3、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德育教育成为致命因素。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纵观世界各国教育史,思想教育都是从儿童时期抓起。而作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却对德育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先有人教出版社余桂元等发出否定岳飞、文天祥的言论,北京部分小学撤掉小英雄赖宁画像,后有上海市教材及人教版新教材删除了曾激励一代人成长赖宁画像。正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教材的德育教育作用,使得我们目前的学生德育教育管理不尽如人意。当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今天到底应该给我们的下一代传递一些怎样的信息。在笔者看来某些问题在学术界范围争论即可,一些未有定论的观点不适合介绍给思维方式还未成熟的小学生。而我们给孩子们应多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应该让小学生以一种阳光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用积极的眼光来认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深思。三、儒家管理思想对小学德育管理的启示 (一)把儒家管理思想融入到小学德育管理中的意义 儒家思想历经几千年而依旧充满生命力,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活动,有着指导意义。我们在教育领域,很多时面临着育人过程中各种困惑,在社会生活领域,也经常面临者社会风气的恶化、社会公德的缺失、在政治生活领域,也会无奈于意识形态中主流思想的淡化。所有的这些困难都可以使我们积极思考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的管理思想对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儒家管理思想中蕴含的哲理,从宏观上可以为当今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某种方法论启迪,另一方面,儒家管理思想反映管理般规律的合理内容,在微观上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操作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创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原则、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因为特定的内容和功能而自成系统,各个方面又因为相互作用而互成系统。我们既不能把管理的诸要素孤立起来,更不能把管理的诸要素对立起来,而是必须使它们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要求管理的诸要素在横向上相互作用,也要求管理的诸要素在纵向上发展变化,永远不能停止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只有正确把握管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才能不断完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其次,有利于创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融洽关系。在小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融洽关系表现为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在认识上的高度统一,以及由感情融合、心灵相通而达成的行动上的配合默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虽然角色不同,地位各异,但处于这个统一的共同体之中。共同体融洽与否,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观和管理实践,论语强调“正己正人”,就是要求管理者要设身处地地为被管理者着想。儒家的管理思想,如果能够内化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那么,在德育教育中就更容易营造出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 最后,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学校德育教育不同于学科教学,它具有德性教化的功能,所实施的是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觉悟的工程。因此,其效率和水平不宜单纯用数量标准来衡量,而应该以质与量之统一的“度”作为进行德育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尺度。德育教育的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等需要掌握适度”标准。 另外,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在学校德育管理中以学生为核心,有利于激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中庸,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几千年之前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群一一分一一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存着“义”。当群体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中庸来协调,使组织高效运行。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学校的德育管理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分工合作意识,杜绝自由散漫和小团体主义。(二)儒家管理思想中的“礼”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的启示 有了“仁”的存在就可以成为人了,但是“仁还不能单独存在,孔子认为“仁的实现必须通过“礼”来表达和实现。论语中有载: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为人孝弟(悌)是孔子和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悌是弟妹对兄长应有的态度。“知孝悌”是孔子“礼”观念的核心内容。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以”礼”为核心理念,用礼制、礼乐追求管理体制的合理化。激发学生的逻辑判断的潜在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从理智上求真。其要旨是追求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性,以富于人文精神,合乎人性的礼制和札乐来规范学校秩序,用礼制约束人,用礼乐营造好学、敬人的氛围。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要符合合法、合理、合情等几大原则,是学校的的德育工作能制度化、规范化。孔子的治道强调”正名,要求做到”名正言顺,各司其职,做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体现在学校德育管理中也就是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要各自与其角色、职务相称,也就是其”实”与其名相符合。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用完善的层级制度和制度的文化氛围约束各成员。礼乐的关键性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敬的氛围,敬重自己的组织角色或职司,敬重老师,尊重学生,使组织秩序井然,能成大事。可见孔子治道之首,即制度化的组织治理。而决不是人们所附会的随意性极大的所谓”人治”。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长期诵读如弟子规等入门读物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和应遵守的规范,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实践也表明,构建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制度,以及营造好学氛围,具有基础性作用。 (三)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中庸”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启示 综观儒家管理思想,“中庸之道”颇具影响力。“中庸之道”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法,强调管理适当适度、恰到好处,主张管理范围合理、不偏不倚。孔子的中庸哲理,讲的是无不不及,它的实际应用,就在于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度”。从实质上说,“中庸”就是“适度,就是要把“时中”与“权变结合起来。“时中就是原则性,“权变就是灵活性。“时中”与“权变的结合也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正因如此,“中庸管理方法有利于实现管理目的它可以使人与物的管理处于合理的最佳状态,发挥最佳效益。与此同时,作为管理方法的“适度”并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使管理工作合于“度”,在方法上绝不能一成不变,而需要根据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适度”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管理艺术。在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实践中,如何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度至关重要。“适度”贯穿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德育教育的正确决策需要“适度,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运用需要“适度”,学校德育教育的激励机制也需要“适度。现代学校具有开放性特征,其德育教育必须考虑条件的变化。学校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在这里,能否适应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德育教育的管理方法,实质上就是一个适度的问题。可见,为了使学校德育教育达到预期目的,在管理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对“适度”原则的正确把握。在小学阶段我们面对的是各方面都未成熟的小学生,我们一定要有过犹不及的认识。要深入了解我们的学生的特点。要把握好德育工作的的切入点和开展方式,同时对不同的学生和同一学生的不同状态也要考虑调整工作的力度。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以德育工作的效果为本。(四)儒家管理思想中的“德、“义”在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的 应用 论语 为政中开篇就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段话道出了强调伦理道德的巨大价值,一个人一旦有了仁德,就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满天的星辰都会围绕着你,听从你的指挥。所以“德”是建立管理者权威的关键所在。只有制度权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道德感召力。 在孔子看来,“知”体现着个人对外在的道德要求和伦理规范的认识程度和水平。个人对社会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没有一定的认识,就很难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首先从社会伦理方面人手。个人有了较高的社会伦理修养,那么他也许不会成为个对社会极有贡献的人,但是他起码不会成为个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坏人。 另外,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要以义”为核心理念,激发学生的价值判断的潜在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在意志上向善。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这是说利益和好处能够驱动人去做事,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但要注意“度的原则。中庸日:”羲”者,宜也。”义”就是受道德制约而有度的”利,这样获取的利才是善的。因此必须以有约束的”利”,也就是”义”来替代毫无约束的”利”。这对于教育学生树立用正当的方法获取利益”的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