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关于中小学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关于中小学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关于中小学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关于中小学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小学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开县后河初级中学 刘方清“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奉献精神,教育成为交换商品,也失去了崇高的意义;没有求真的态度,惟书、惟上、而不惟实,教育就失去了全部价值;而没有创新,教育就是一潭死水,了无生机。题记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有一段名言:“天地之前,则吾不得而知也;天地生人,斯有道矣,而未形也;三人居室,而道形矣,犹未著也;人有什伍而至百千,一室所有不能容,部别班分,而道著也。”这段话说明人类一诞生,管理也就产生了,我们讲管理已讲了几千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科学,管理问题常讲常新。一、构建学校管理体系,要具有两个眼光,一个思维。 随着教育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逐步落实,教育创新也渐渐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强势话语和实践主题,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教育呼唤创新型学生,学校呼唤创新型的教师和校长,溯本求源,这一切都需要学校管理体系的创新。管理要创新,必须具备历史和世界的眼光,必须具备战略思维。所谓历史的眼光,就是要敏锐地了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世界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所谓世界的眼光,就是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教育也离不开世界,我们必须用开放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借鉴和吸收各国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历史的眼光是知己,世界的眼光是知彼,做到知己知彼,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抢占制高点,建立融汇古今外一切优秀成果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所谓战略思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不仅是个战术问题,也是个战略问题。科学的教育管理不仅能促进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其本身也是教育生产力;二是科学的管理不仅无国界,也没有行业界限,各行各业的一些被实践检验过的好的管理办法,都可以吸收到教育管理中来。有这样的战略思想,我们对学校管理的认识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校管理也才能开创新局面,进入新的境界。构建学校管理体系,好比建设一座大厦,只有具备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我们才能有一张好的图纸,有一个好的基础,有取之不尽的好材料。二、学校的管理是广义的管理,而不是狭义的管理广义的学校管理包括规章制度建设,也包括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是加强外在约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是加强内在约束。只有“外惮法纪”又“内疚神明”,一个人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把“他律”和“自律”、纪律和觉悟,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结合起来,应该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两手都要硬。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只有提高了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才能增强自觉性。凡事迫于外在压力去做,总有勉强意味,而从内心修为去做,方为真切自然。另一方面,规章制度订得再周密,也有疏漏,况且规章只能管其人的形,而不能管其人的心。当规章制度管不到、做不了的事只能由思想政治工作去做。规章制度侧重告诉人不能做什么和只能做什么,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告诉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更好。把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结合起来,外在约束是基础,而内在约束是升华。后河初中这几年一直在尝试体制改革,改革力度虽大但波动不大。原因在于我们在改革中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教职工识大体顾大局;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我们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我校的行政领导都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繁重的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任务,引领教职工“争当育人为本的名师,争当品质高尚的人师,争当教艺精湛的高师,争当德艺双馨的良师”,由此而形成“以忠待事业,以勤待工作,以精待业务,以诚待同志,以礼待家长,以爱待学生”的后中精神。我们一直在讲创新,怎样才能创新?科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突破能创新,融合也能创新。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将制度建设和思想工作有机结合,这就是创新。三、理论创新是学校管理的活水源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中小学管理的理论创新是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理论管理思想,理论指导行动。笔者把学校管理创新理解为: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也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从而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学校管理创新的实质是对教师的主体性的开发,管理创新的基础是教师自我管理和素质提升。学校应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一切行为以学校目标的达成为最高目标。理论创新,首先要大兴科研之风。必须做到“科研兴校”和“校兴科研”形成良性互动。为此,我们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科研,带头搞科研;成立教科室,统筹规划和安排全校的科研工作;学校在科研经费上舍得投入;建立一年一度的学校科研年会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创办教育科研刊物,鼓励教职工参与课题研究和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目前,我校承担的县级课题有两个正待结题。教师撰写论文51 篇次,其中,有9 篇次在国家、市、县级刊物登载或获奖。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让他人(学生、教职工)变得伟大”的特色论点,在我校育人活动中逐渐开花、结果,这无疑是我校办学水平上档升位的强力助推剂。四、学校管理创新的目标定位和基本策略学校管理创新的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师劳动环境和学生生活学习环境,为师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通过管理创新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塑美,学会劳动制造,提高自信心和自尊感,培养学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1、鼓励校长要有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和办学主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可以说,要造就富有创新的学生,学校自身应先各具特色。每个学校都是整个教育网上的一个扣结,表面上的宏大博全不是实力的象征。富有特色,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方可永葆青春活力。因此,树立特色意识,依据本校实际培养特色体系,是学校管理创新的根本保证。 2、建立有利于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成的管理机制和措施。管理创新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和功能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建,主张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是通过管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完成心灵的相互沟通。学校要把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校风、教风、学风的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表彰在教育教学创新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的制度,对积极给学校提出创新建议的教师,要按其创新程度和贡献大小给与不同方式的奖励,并授予“特色教师”、“魅力教师”、“学科权威”等荣誉称号。 3、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策略。人本化的管理既强调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又尊重教师的个性和需求,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既要考察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重视教师的工作实绩和工作效率,又要搞好相关服务,体现管理无情人有情,严而有度、润物无声。学校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教师工作的行为,以确保学校政策的高效运转,但同时又要力求简约,给教师留有一定的创造和自主支配的空间。努力做到:让每个岗位都是必需的;让每个岗位上都有最适合它的人;让每个人都呆在他最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个岗位上的人都有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4、搭建适合师生创新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有人形容,“清华园象一篇散文,北京大学的校园则象一首诗”,也就是说,学校的建筑,环境的布置,班级、教室的文化氛围,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交流等都可以潜移默化地起到比正式课堂还重要的教育作用,特别是那些极富个性的校园教育环境,如开辟创新教育展示橱窗、创意文选龙虎榜、创意画廊、师生作品陈列室、双休日科普乐园作品展、科技创造活动资料展等,在不经意间都会对师生行为起到净化和引领的作用。 五、学校管理创新的困惑1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无论是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还是学校自己非常看重的各级重点课题研究,许多命题针对的是那些教师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或者即使认同这些问题,但由于教学研究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大了工作量和工作的难度,不少教师往往由于惰性,而采取回避和消极应对的态度,甚至把它看作是与自身教育教学无关的问题,这也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典型心态。另外,有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已基本满意,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无自知自明,认为自己的教学已接近完美,而是说他们目前的成绩已经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不能再低的近景目标。例如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一直是学校教学的焦点,对大多数普通学校而言,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都比较低,学生的成绩高于期望值,教师就比较满意。如果学生的成绩低于他们的期望值,教师通常把它们归因于那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生源太差、家长不管不问、学校行政不重视等。如果成绩比期望值高,那么教师更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很先进。有人也从心底里发出“搞教育科研是花架子”,“创新教育看不见摸不着”,“学生考出成绩才是硬道理”等诸多感慨,这可能已经成为制约学校管理创新深入实施的一个瓶颈。 2教学个性化难于实施 创新教育在重视学生社会性的同时,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先进分子,要最充分地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记忆来作为教学效果的最终表征。而班级授课制自从它的创始人拉托克和夸美纽斯倡导以来,都是同所有学生享有实质上的“均等”的学习过程这一认识结合在一起的。这样带来的弊端是:向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过程这一范型,总会同班级内学生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学业成绩及其他个别差异发生冲突。解决这个矛盾,可能的对策如给学困生施以适合其水准的教育、分层教育、小班教学、成功教育、开设专门的辅助课等,但困难在于:各科教学内容、学时、学生在校时间如何与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方案及减负有关规定保持一致?在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