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海洋动力过程与信息技术).doc_第1页
创新团队(海洋动力过程与信息技术).doc_第2页
创新团队(海洋动力过程与信息技术).doc_第3页
创新团队(海洋动力过程与信息技术).doc_第4页
创新团队(海洋动力过程与信息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 洋 科 学 与 技 术”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申报书 (申报范围:创新团队)申 报 项 目 名 称海洋动力过程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申报方向名称海洋动力过程信息技术项目带头人周立申报经费(万元)55.5项目责任单位测绘工程学院 淮海工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二0一二年填 表 说 明1. 省财政专项资金2010-2013年依次为700、350、350万元。2. 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情况“备注”栏请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学名师”(指国家或省教学名师)、“省333工程人选”(指省“333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省双创人才”、“省特聘教授”等。3. 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栏高不够的栏目可酌情增加栏高。用A4纸正反打印,装订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需另加其它封面。7一、项目团队情况1.项目负责人情况介绍姓 名周立性 别男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备注出生年月1959-11毕业时间、学校、专业、最高学位、最后学历2002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所在院(系)、所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主 要 研 究 方 向海洋动力过程信息技术基于“3S”集成技术的海洋动力过程研究国内外学术兼职情况(限填3项)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常务理事、海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 主要学术荣誉称号(限填3项)江苏省教学名师、连云港市 “521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教学与科研情况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数已授学位数招生数已授学位数合计其中留学生合计其中留学生合计其中留学生合计其中留学生2010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限填5项)序号成果名称(论文、专著、发明专利、鉴定成果等)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刊物名称及ISSN、检索号,出版单位及ISBN,专利授权号,鉴定单位等获得时间本人署名次序/署名人数1连云港GPS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控制网系统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1/122近海核电站温排热污染遥感监测与影响评价研究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1/83海洋信息技术综合创新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第三届全国实践教学竞赛一等奖2009年1/34陆海一体化现代高精度三维测绘基准构建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1/55GPS测量技术第六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二等奖2009年1/4目前主持和作为主要参与承担的主要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限填5项)序号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项 目来 源项 目起讫时间承担人(*)经费(万元)1港口重要基础设施全流程性能安全监测与预警集成系统研究(BE2010125)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工业2010、5-2012-12周 立(1/14)602精密光电角距测量定位关键技术及低成本智能化仪器研制(2009AA12Z327)科技部863计划2009-2011周 立(1/16)323连云港海域使用管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集成技术研究(CG0805)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2008-2010周 立(1/18)15万4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CM2008101)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2008-2011周 立(1/18)20万5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技术体系与决策系统研究示范(201105004)国家海洋公益专项2010-2014周 立 (2/10) 140万2.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现有情况项目名称姓 名出生年月最后学位、学历专 业技术职务主要学术职务备注海洋动力过程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周 立1959-11硕士教授卫星定位谢宏全1964-5博士教授遥感技术焦明连1964-1本科教授工程测量董春来1963-1硕士副教授工程测量刘付程1971-4博士副教授地理科学吕海滨1979-1博士讲师物理海洋学彭红春1971-1博士副教授遥感技术费鲜芸1969-4博士教授遥感技术汤均博1968-8硕士副教授卫星定位王春艳1979-2博士讲师环境科学卢霞1976-12博士讲师遥感技术李海英1975-10博士讲师遥感技术张瑞1982-10博士讲师海洋地质学张存勇1971-8博士副教授海洋科学田慧娟1979-12硕士讲师环境科学蒋廷臣1975-12博士副教授卫星定位王继刚1973-10博士讲师卫星定位二、项目建设基础 团队现有成员17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具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连云港市“521工程”跨世纪培养人才,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多人次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初步形成了一支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博士、副教授为骨干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拥有空间信息工程、测绘工程、海洋技术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与江苏海事局共建海洋信息技术中心,连云港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具有数字地球、遥感图像工作站、GPS定位与导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施,其中GPS-CORS实验平台和全天候测量实验室位于全国领先水平。全院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和“863”计划项目,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关于数字城市空间管治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研究”、“GPS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控制网系统”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近海核电站温排热污染遥感监测与影响评价研究” 获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本;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2、预期主要建设成果(1)学科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知名度明显提高,承担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2)建设形成数字海洋空间管治信息采集与处理和海洋空间信息技术2个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承担部省级项目或其它具有重要学术或应用价值的项目,获得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出版、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论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明显的直接贡献。(3)优化学科教学与科研资源条件,创建培养硕士研究生基本满足,建设完善管理制度。(4)聘请23海洋学科院士为本学科发展把脉(5)建设3-5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核心研究团队。并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加强对青年学术带头人与骨干的培养。(6)培养一批具有潜在竞争力的青年学者,提高师资队伍博士化率。 重点建设目标指标基本情况2015年教师及团队教授(人)3副教授(人)5博士(人)3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人)3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个)3硕 士 学 位 点(个)1三、项目建设目标及预期标志性成果四、项目建设措施(1)加强学科建设、跨学科研究、专业结构调整、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加强综合性研究中心的建设,整合全系的研究力量,形成合力进行重大课题和项目的攻关研究,以研究项目为纽带,实行开放性、灵活性的运行机制;招聘和吸收校内外的研究力量,集中精力攻关,占领学术制高点,形成学科建设的立体式动态性构架体系;建立起以责、权、利相结合,以目标责任制为调控机制,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准则,使学科建设走上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加大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新的系内津贴分配办法,加大对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贡献的分配力度,对优秀科研成果给予重奖,鼓励中青年学术骨干冒尖;鼓励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学习、访问;每年拨专项经费,请知名专家讲学、合作科研;充分重视现有人才,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给予特别关照,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2) 加大投入力度,对特色方向优先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学科建设的投入,对重点学科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进行针对性支持。学院每年保证不低于50万元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成立由学院长为组长,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人员等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学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为学科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五、项目预期效益分析预期人才效益培养海洋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人类社会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史命。培养海洋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正好适应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测绘工程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和海洋硕士点建设的需要。对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和学校“扎根淮海,面向黄海,服务沿海,辐射陇海”的“四海”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预期学术效益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达到国内外较高的标准,有力支撑海洋技术特色优势学科的新发展,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建成省级重点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满足淮海工学院涉海学科教师的科研需要,为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提供实验条件保证。预期社会效益实现科技成果资源共享,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教学与研究,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投资效益。将此优势学科提供社会化服务,提升和发展学校建设水平,为我校建成“江苏海洋大学 ”奠定基础。预期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通过提供社会技术服务,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六、项目经费预算(万元) 本项目总预算经费为55.5万,分三年使用,依据建设目标科学优化,经费预算方案如下:建设项目建设经费(万元)1精品课程建设费5.52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费33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费44精品教材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