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移动端和网红经济的迅速崛起,一种新型品评大众文艺的标准正在兴起,那就是“有趣至上”。在拥挤的地铁车厢内,在人群熙攘的街头,在外卖小哥聚集的商场门口,甚至于在大学课堂上,当越来越多的人 依赖手机软件寻找片刻欢乐时,这个标准正变得通行无阻。一方面“有趣”被摆到了异常醒目的位置,在 浏览、点赞和弹幕显示它巨大的威力,进而成为人们争先恐后、竞相追逐和品评的对象;另一方面,它对 这个社会的实际作用,反倒被忽视而得不到真正讨论和有效定位。广播电视等现代大众媒介诞生以来,针对普通人势必“娱乐至死”的告诫就不绝于耳,“有趣”基本成 为低俗和无聊的同义词。“有趣至上”被看作文化平庸的新一轮表现。然而另一方面,趣味在商业逻辑中迅 速膨胀,不仅成为绝大多数现代教育和商业的出发点,也成为人们自我辩护、申张生活的重要依据。在此 背后,则是生活的枯燥无聊,消费文化看似丰富多样,实则是千篇一律的巨大不满和反感。可以说,人们被手机、网络以及背后涌动的数据流包围时,我们正充分暴露在一种叫作“有趣”的空 气中。如何审视和评判它的任务却就此搁置,无从展开。对大众文化来说,这个问题却是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文艺样式,在最初出现时往往需要显出某种“有趣”特质,引起人们关注,构成 后续观察、思考和参与的重要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有趣”意味着各色各样的好奇心与无限的可能性, 是人们在深度认知和浅度关注之间的转换阀,连接和推动不同类型注意力之间自由转化,从而将日常生活 中各色状况转化为深入思考的对象。就此而言,“有趣”,不但不低俗,反而是一个社会得以继续生长和进 步所必需的酵母。当资本在网红经济上高度聚集,由注意力经济和网络直播合力构成的,却是对“有趣”这个转化阀的 无限放大。在利益驱使下,“有趣”被迅速扩展为笼罩一切的评判标准。这一驱赶和放大最终会导致深度认 知和浅度关注间的交流无法顺利展开,一切理由由“有趣”得以转化、从而展开的有意义思考就此停滞。 大多数文艺被限定在最低程度的新奇好玩之中。此时的“有趣”也就一跃成为“有趣至上”,垄断人们理解 和转化日常生活中各色喜怒哀乐的可能,成为一种情感和智力上的专制。如果说,现代之初随着出版印刷兴起,普通人需要随之确立能读会写的意识和技能,以便参与和主导 这一重要社会文化变迁,那么现在,在网络经济时代,我们显然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常识有待确立、急需 推广。其中,如何定义和捍卫“有趣”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使之既免于径直等同于低俗无聊的无视,也摆脱资本任意控制和无限膨胀,便是重要一项。至此,将资本操控的“有趣至上”与普通人由日常生活中 形成的“有趣”积极区分开来,也就成为当前这一轮文化形势中,普通人应该具有的新常识。(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2 月 27 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趣至上”这种品评大众文艺标准的兴盛,深受移动端和网红经济的发展的影响。B. “有趣至上”成为民众情感和智力上的专制,也将垄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欢乐与幸福。C. “有趣”的空气弥漫在我们身边,是手机、网络及其数据流的发展而导致的必然结果。D. “有趣至上”与“有趣”的区别,很多普通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具有分辨的常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重点阐述普通民众重视手机带来的“有趣”却忽视了它的真正价值。B. 文章指出现代媒体大众普及的“有趣至上”娱乐,多是文化平庸的一种表现。C. 文章提出“有趣”意味着各色好奇心,吸引人们的深度认知,会促进社会发展。D. 文章强调,利益驱使下“有趣”成为一切的评判标准,文艺也就被限定于低俗好玩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求趣味,是人们对无聊枯燥、千篇一律生活的不满,从而寻找生活中的快乐。B. 为引起人们关注,很多文艺出现时,都要借助“有趣”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思考和关注。C. 网红经济和网络直播合力发展,使“有趣”这一社会现象成为大众要思考的问题。D. 社会日常中,很多人把无聊庸俗当“有趣”,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必多虑。【答案】1. C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有趣至上这种品评大众文艺标准的兴盛”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原文为“移动端和网红经济的迅速崛起,一种新型品评大众文艺的标准正在兴起,那就是有趣至上”,根据原文这句话,应为“正在兴起”。B项,根据第五段内容“各色喜怒哀乐的可能”可知,选项过于绝对。D项,根据最后一段的末尾“应该具有的新常识”,选项是把“未然”当“已然”。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文艺也就被限定于低俗好玩了”说法以偏概全,原文是“大多数文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很多人把无聊庸俗当有趣,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必多虑”说法不符合原文,根据文意,文中对把无聊庸俗当“有趣”,是持批判态度的。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 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忧伤远逝 非鱼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才在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之上,艰难地存活下来。 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她常常怀疑,她根本就不是父母亲生的。 母亲似乎也不怎么待见她,总在抱怨: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丑丫头,将来可怎么能嫁出去哦?只有父亲喜欢摸她的头,高兴的时候拍她的小肩膀,夸她聪明、能干。于是,她唯一的骄傲就是聪明、能干,她只有更加聪明,更加能干。父亲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流的大学。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她考上了一流大学。她的丑在那一刻被大家忽视了,包括两个姐姐,都热泪盈眶地祝贺她,说她给家里争了光。父亲已经退休了,笑呵呵地端起他的小茶壶,歪一歪右嘴角,从小壶嘴吸一口茶水,递给她一个 MP3: 丫头,奖励你的。母亲也送给她一把黑亮的牛角梳:用脑太多,拿这个多梳梳头有好处。她觉得,只有在那个夏天,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可夏天太短暂,匆忙间就过去了。秋天的风, 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大学里,同学们开始悄悄恋爱,可从没有人约她,她总是孤独地呆在教室,使自己看起来很忙的样子。 四年之后,她比别人多了一张“优秀大学毕业生”证书,也因此第一个被选调到省直机关。看着那些恋爱过的同学凄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她独自抱着膝盖,坐在她的小床上。 她听见心里被某种东西敲击的声音,轰,轰,轰,一下又一下,她突然感觉很疼,哪儿都疼。她的疼痛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四五年吧。她避免一切出头露面的机会,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避免和年轻男同事一起出去,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尊。 同事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回绝了,她不是不想恋爱,她怕失望,更怕伤害。直到有一天,她独自背了行囊去旅游,看到高原湖水中的鱼,她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就像小鱼在这冷水中,一直孤独地待在无尽的忧伤里。可人毕竟不是鱼啊,不是。那一刻,她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回到家,她去看父亲。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了,两个姐姐也已经结婚,过着世俗的幸福生活,父亲独自一人守着家。父亲还喜欢摸她的头:丫头,该把自己嫁出去了,别总那么高傲。 高傲?父亲,难道你觉得我是高傲?我已经把自己降低到尘埃里了,我从来就没有高傲过,我只有自卑。但看起来是这样。父亲说。你不觉得是我长得太丑,没人要? 傻丫头!世上从来就没有丑女人,只有笨女人。再说,你看看你,哪点丑了? 她不相信父亲的话,父亲从来就是爱她的,不会说她丑,可她知道自己很丑,一直都丑,从小到大。你怎么这么固执?父亲好像有点生气:找个好小伙子去恋爱结婚。 回到单位,她对同事大姐说:帮我介绍个对象吧。她想通了,哪怕为了父亲,就算受伤也得伤一次吧。 同事大姐一脸的惊讶:真的?真的?哎呀,咱单位那么多小伙子等着呢,你总拒人千里,他们都怕了你了。真的?这回是她惊讶了。她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喜欢她。怎么不是真的啊,瞧瞧,气质多好啊,他们都说你像三毛。刹那间,二十多年积攒起来的忧伤分崩离析。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姐姐们的漂亮、大学同学的恋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阴影,让“她”感到痛苦,促使着“她”更加 努力地学习。B. 高原湖水中的鱼孤独地生活在清凉的水中,“她”觉得自己与它们极为相似,同病相怜中也获得了生活 的力量。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父亲摸“她”的头、赠送礼物、催促恋爱结婚等细节,表现了父亲对“她” 的关爱。D. “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她”的内心情感,也为后文情节做了铺垫。5.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 小说以“她的心里绽放 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结尾,有何作用?请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B 5. 自卑白怜;自尊心强;聪明勤奋;孝顺听话;敏感固执。 6. 与前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她”走出自卑,远离忧伤,获得自信的喜悦;呼应前文,使结构完整;运用比喻,具有文采,富有意蕴。【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结构,其中B项,“获得了生活的力量”理解错误,应该是“感到自卑”。【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人物性格的题目,答题时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概括其“自卑自怜”的性格特征;概括其“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的性格特征;概括其“聪明勤奋”的性格特征等,同样概括“自尊心强”“孝顺听话”“敏感固执”的性格特征。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要到考核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回答“以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结尾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与前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她”走出自卑,远离忧伤,获得自信的喜悦;从结构看,呼应前文,使结构完整;从艺术手法看,运用比喻,具有文采,富有意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 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 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 和实验校。(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材料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 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 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 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 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 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 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 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 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 2015 年 1 月)材料三: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 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 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 虚设。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 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 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 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 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 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 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 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 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 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D.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 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无抽样调查数据,但对书法教育现 状的分析,也不乏客观性。C.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很有必要,并需获得社 会高度重视。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 广泛的现实意义。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答案】7. D 8. D 9. 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 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 职名额编制”。提高书法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A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B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准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三则材料的背后,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看清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通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二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筛选出材料二中“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 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材料三中“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 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 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 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 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 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 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 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 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建武七年,诏书微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 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 中大夫,以病 去官,卒于家。(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 申屠刚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B.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C.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D.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 /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B. 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C. 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D. 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 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B. 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 帝都不同意,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C. 申屠刚执著韧性,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 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D. 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 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2)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 现在你到底怕什么又想要什么,这样久疑不决呢?一旦突然有意外之变,对上您辜负忠孝之士,对下 您愧对当世贤众。(2)将军是在布衣平民之时被乡人所推选出来的,一直以来都是凭借忠孝闻名,因此士大夫不远千里而 来,就是因为仰慕欣赏您的高德大义。【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愚”“专己者”“拒谏者”“政”“国”“风”“圣人”“万物”“心”,虚词“之”“也”“夫”“以”“为”“而”,“专己者孤”意思是“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作“闻”的宾语,主语为“愚”,意思是“我听说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且“专己者孤”与“拒谏者塞”结构相同,所以“拒谏者塞”前后断开,排除CD两项。“孤塞之政”与“亡国之风”结构相同,所以“孤塞之政”前后断开,也就是“亡国之风”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我听说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拒绝纳谏的人容易阻塞,孤立阻塞的政治,是亡国的先兆。圣人不会把自己的专己独见当做高明,而以普世万物的众心当成自己的本心。句子可以断开为: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外家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皇族的外戚,一般指皇帝外祖母、母亲和妻子的家族。文中的冯指冯昭仪,平帝祖母;卫指卫姬,平帝母亲。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说法错误,第二次没有当面,只是写信。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今”,现在;“何畏何利”,宾语前置,底怕什么又想要什么;“是”,这样;“久疑如是”,这样久疑不决;“卒”,通“猝”,突然;“非常”,意外;“负”,辜负;“忠孝”,形容词作名词,忠孝之士;“当世”,名词,指当世贤众,“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对上您辜负忠孝之士,对下 您愧对当世贤众。(2)中“以”,在;“布衣”,指平民百姓;“为所”,表被动,被;“素”,一直;“以”,凭借;“素以忠孝显闻”,一直以来都是凭借忠孝闻名;“是以”,因此;“慕”,仰慕;“乐”,欣赏;“慕德乐义”,仰慕欣赏您的高德大义;“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因此士大夫不远千里而来,就是因为仰慕欣赏您的高德大义。【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申屠刚本性端方正直,常羡慕史、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族人都不得到京交游做官,中屠 刚心中一直疾恨这件事。等到后来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便上书对策说:臣听说王者如果顺从天地,掌管 官爵主持刑法,绝不敢将高官私授给自己的宗亲,也绝不敢拿天罚来赦免自己的亲人。陛下应顺从圣君的 圣明之德,幡然觉悟过来,对内能与亲人和睦共处,对外杜绝所有奸邪阴谋。上书呈奏上去后,王莽便让 元后下诏书说:“申屠刚所言都是离经妄说,违背大义,应罢官回家。”后来王莽篡位,申屠刚就躲避到河西,转到巴蜀,往来二十多年。等到隗嚣占据了陇右,他想背弃汉 朝而归附公孙述。申屠刚游说隗嚣说:“我听说百姓所归顺的人老天就会成全他,百姓所叛离的人老天就会 放弃他。我想本朝光武帝躬行圣德,兴举义兵,恭奉天意惩戒恶人,所到之处无坚不摧,这真是上天所赐 之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将军应当向上顺应天意,向下报答人民的期望,为国立功,可以永远无忧。遭 人嫌疑的事,圣人是绝不会做的。以将军的威望,即使远在千里,您的一举一动,能不慎重小心吗?现在 玺书几次下达,委以国是昭示信用,想与将军共同承担吉凶祸福。老百姓彼此交往,尚且还有至死不违反 诺言的信用,何况是一国的君主呢!现在你到底怕什么又想要什么,这样久疑不决呢?一旦有意外之变, 对上您辜负忠孝之士,对下您愧对当世贤众。预言没有到达时,当然是虚语,但一旦到达,又来不及了, 所以我用忠言极力劝谏您,希望得到接纳。愿您反复思考我的谏言。”隗嚣不纳,最后叛汉附从公孙述。建武七年,有诏书征召申屠刚。申屠刚将归,又写信给隗嚣说:“我听说一意专行的人很孤立,拒绝纳 谏的人容易阻塞,孤立阻塞的政治,是亡国的先兆。圣人不会把自己的专己独见当做高明,而以普世万物 的众心当成自己的本心。顺应百姓者就会昌盛,违逆百姓者就会灭亡,这是古今共同的道理。将军是在布 衣平民之时被乡人所推选出来的,一直以来都是以忠孝闻名,因此士大夫不远千里而来,就是因为仰慕欣 赏您的高德大义。现在如果想决意侥幸行事,哪里还有什么德义呢?”隗嚣不接受。申屠刚到洛阳,拜为 侍御吏,又迁为尚书令。光武帝曾想出外游览,申屠刚以陇蜀尚未平定为由,认为皇上不应该宴逸享乐。意见未被接受,(申屠 刚)就以头(当做止轮木)顶住车轮,光武帝于是停止了游览。当时内外许多官吏,多半是皇帝自己选举 出来的,又加上法令严密监察他们,群臣的公职事务都过于劳苦,那些尚书近臣们,甚至也被当众鞭捶仆 地牵拽,可是群臣中没有敢上前直言的。而申屠刚每次都极力劝谏,又多次进言皇太子应当进入东宫,选 任贤保,以成就太子大德,光武帝都不接纳。因他多次直谏有违旨意,几年后,被外放为平阴令。后来又 征召回朝拜为太中大夫,因病辞去官职,在家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4.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B.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C. “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D. “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15. 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答案】14. C 15. 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解析】【14题详解】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说法错误,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一般可以从诗句内容情感、手法技巧、富有表现力的词、在全诗中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赏析。具体作答时,可以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赏析。本题题目是: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本诗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仔细阅读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意象落叶、鸿雁、长江,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标题中的“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既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诗人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想起自己的家乡襄水,进而而然引出第二联对远隔楚天云海的迷迷茫茫的家乡的思念,这是运用起兴,或者说是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后文的思乡心情作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相呼应。【点睛】诗歌赏析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 也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_, _”两句,正面描写了热烈与隆重的送别 场景。【答案】 (1). 羽扇纶巾 (2). 樯橹灰飞烟灭 (3). 冰泉冷涩弦凝绝 (4). 凝绝不通声暂歇 (5). 中军置酒饮归客 (6). 胡琴琵琶与羌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纶、樯橹、涩、暂歇、置、琵琶、羌笛。【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18 年 7 月下旬,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 年,我国提出了构 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 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 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 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 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 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 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B.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C.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D.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B.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C.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D.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B. 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C. 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D. 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可排除B、D,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排除A,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句子“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句子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后面的表述是正在进行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将来时,时态矛盾。再看选项,D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又是一个句子;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C项,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A项,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