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原理对管理思想的启示4s.doc_第1页
因特网原理对管理思想的启示4s.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特网原理对管理思想的启示 王 权因特网(又称互联网,Internet)正在积极地促动着人类社会的变革,有力地带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因特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政务(E-Government)、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已经被广泛地接受和实施,并大大提高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然而,因特网本身的技术原理却更能给管理者以深刻的启示。试想,如此庞大复杂的网络是怎样成功组建的呢?深入思考这一问题,能够悟出很多道理。因特网发展历史回顾因特网的前身是美国军方于1968年组建的阿帕网(ARPANET)。1983年,阿帕网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继续用于军事目的,另一部分形成了因特网的雏形。1985年到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阿帕网的技术基础上组建了NFSNE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将其四台昂贵的巨型计算机与周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连接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此后,连接的结点迅速增多,NFSNET最终在1990年成为了因特网的主干,因特网逐渐形成规模。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其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因特网的商业化。1995年,商业领域开始大规模应用因特网。随着WWW(万维网)技术在因特网上的的快速普及,因特网逐渐走向民用,用户数量和上网计算机数量急剧膨胀。因特网巨大的商业潜力被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企业所认同。网上的信息迅速丰富起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在因特网技术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如今,因特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被认为是继蒸汽机以来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因特网的原理及成功的关键因素因特网并不是唯一的计算机网络,在其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遇到了很多竞争对手。这些网络有的更科学,有的更智能,有的更精细,有的更安全,有的更便宜。但是,因特网最终因其实用的技术原理占据了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其它联网技术几乎全部遭到淘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曾制定了一个网络互连模型(ISO-OSI)作为联网标准,但因特网却取而代之成了事实的标准。是什么力量使因特网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简单地说,因特网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一定的硬件设备和网络互联协议将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因特网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来自于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彻底的开放性有力地支持了网络联盟的形成与壮大。因特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只要遵守其简单的接入标准,任何网络或计算机都可以与因特网联通。因特网的开放性实现了网络系统的异构互联,为其本身带来了强大的包容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其它被淘汰的网络大部分并不是被因特网消灭了,而是被融合了。这样,因特网迅速地发展壮大。2.高度的自治性(Autonomy)充分地保障了局部利益,极大地提高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地增强了整体的安全性。虽然在表面上看,因特网四通八达,无所不至,但这首先是在保证了高度自治的前提下而实现的。实际上因特网的各个部分有其自身的边界(Boundary)。正是这种清晰的边界使局部的自制性得以保证。一个边界可能包围着若干计算机系统或若干网络。在一个边界围定的区域中,可以实行内部的规则,而不受边界外部影响。边界的存在不影响网络的互连,因为在边界上设有专门用于互相连接的端口(Port)。有一类边界十分重要,这就是网络的内外边界。内外边界可以把一个网络划分为“公开(外)”和“私有(内)”两部分。网络的所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划定内外边界,把“公开”部分直接与因特网连接,而将“私有”部分完全保护起来或在控制之下与因特网联接。所谓“防火墙”就是隔离内外网络的安全控制设备。边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增强了网络整体的安全性。当一部分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络的其它部分能够继续维持正常运行。3.简单明了的联网协议(Protocol)调和了开放性与自制性的矛盾,降低了联网难度和通讯成本,提高了通讯效率。协议是互相通信的计算机系统共同遵守的约定,是组建网络的基础性规则。因特网采用的是TCP/IP协议。因特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TCP/IP协议的成功。可以说,没有TCP/IP协议就没有因特网。TCP/IP具有简单、宽容、实用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开放性与自制性的冲突。在TCP/IP协议中,信息交换的基本单元是包(Packet)。包的格式和交换方式都比较简单,特别适合于在各种不同的网络硬件系统中传送。TCP/IP协议不对联网的硬件设备本身做任何规定,而是简单地规定了协议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正是因为这一点,该协议才具备了跨越所有硬件平台的能力,也使网络互联变得更简便、更高效,同时降低了通讯成本。回顾被淘汰的其它同类网络协议,可以发现,它们很多犯了理想主义的错误。这些协议往往贪大求全、追求完美,造成了协议过于复杂、要求苛刻、难于遵守的结果,最终都消失了。4.合理的层次结构和关键要素的集中控制使个体和整体都获得了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因特网是分层(Layer)实现的。联网的单个计算机系统在纵向上被划分出几个线性的逻辑层次;因特网上所有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和子网按照树形的逻辑结构层次连接在一起。处在不同高度的层由下至上分别执行着从微观到宏观的功能。从个体的内部结构看,TCP/IP协议分为4个层,层间界面清楚,接口(Interface)简单明确。各层一般只与相邻的层通讯,不跨层工作。这样,每个层次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能够高效地各司其职。相比之下,其它的网络协议在个体内部有的层次不清,不利于职责的划分,也不利于相同高度的对等层的通讯;有的层次过多,实现起来较为繁琐。从整体组织结构看,因特网在保证通信双方地位对等的前提下,以简单高效的方式对整个网络的关键要素(如IP地址分配、域名分配等)实行了分级式集中控制和管理。这是一种抓大放小的策略。而其它的网络要么控制幅度过大,要么控制层次过深,要么控制内容过多,最终导致失败。从根本上说,因特网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其开放性,而采用局部自治策略和简单的联网协议是保证开放性的关键。因特网原理对管理工作的一些启示因特网的实现原理对于现实的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借鉴作用。大至全球局势的发展、国家体制的改革,小至企业结构的规划、家庭组织的安排,“因特网模式(Internet Mode)”都可以作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参考模型。细心研究可以发现,因特网可以和很多组织进行精确的类比。因特网原理(Internet Principle)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思想有所启示:1.重视开放性。实践已经证明,封闭就意味着死亡,闭门造车是不会有大作为的。只有开放才能发展,这一观点已是共识。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开放的贸易具有提高生产力的作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在开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迎接WTO首先必须有开放的意识,必须遵守WTO的开放宗旨,积极改造不合理的模式。企业不开放就不能进步,就做不大,就不能可持续发展。开放还是合作的重要基础。价值链管理(VC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管理技术都建立在开放性的基础之上。一个企业只有开放自身,才能实现与供应商、经销商、用户等各方面的紧密结合。我国的企业要在组织结构、人才机制、资本构成等各方面积极开放,逐步与世界接轨。但是,开放也是有风险的。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还需把握好开放的程度。开放不等于全面敞开,不利于发展的因素要及早发现,及早铲除。要在企业的边界设立“防火墙”,要避免因过度开放而带来的灾难。2.重视自治性。自治性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东方,人们的思想往往更趋于统一,而容易忽略或剥夺适当的局部自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帝王思想的残余。正是这种思维倾向导致了部分管理者更重视向上负责。现代企业的管理比以前更加需要局部自治性,但是自治性的作用常常被集中化管理的作用所掩盖。自治性与集中性的关系就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局部自治鼓励了各单元的积极性,忽略了局部自治性就等于打消了局部组织的积极性。过分的集中是不符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的,极有可能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追求“大一统”往往会带来管理幅度过大、层次太深等问题。虽然信息技术有能力辅助企业加大管理的幅度与深度,实现组织扁平化,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根据自治性原理,企业要有整体的边界,企业内部的各个组织也要有自己的边界;边界内部要保持适当的自治性,即自主权。这也符合系统工程的原理。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董事会不要干预公司的日常运作,政府要保障企业经营的独立性。实行局部自治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分散经营风险,因为各单元的边界具有一定的隔离风险的作用。当然,局部自治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以开放与合作为前提。3.重视合理的层次性和简约的集中性。不论什么组织结构,都具有层次性和集中性。因特网原理在这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层次要合理,集中要简约。现实中的组织形式虽然很多,但基本都以树形结构为基础。在进行组织规划时,要把树形结构作为参考模型。一是要建立适当的结构层次,定义好树杈和树叶(各单元)的职能;二是要突出集中管理的关键要素,在各个层次的树杈交汇点施以有效的控制。尽量减少跨层次控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用关键要素形成控制线索,贯穿并管理整个组织。事无巨细的集中管理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率的。集中性与自治性虽然是相互矛盾的,但也是可以调和的。简约的集中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自治性,使得整个组织内部各层次上的每个单元都能在对等原则下协同工作。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抓住人、财、物等关键要素,要对各层次上的各个单元进行合理授权和控制,最终高效地管理整个企业。4.重视规则的实用性。规则是组织运作的“协议”。一个组织只有具备了适当的运作规则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受因特网原理的启发,组织的规则应该尽量简单实用,要符合“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各单元间要为沟通设置好“端口”。企业要注意加大制度建设工作力度,简化运作流程,疏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文化虽然一般存在于规章制度之外,但它同样应该被视为规则的一部分。因此建设积极、鲜明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整体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特网模式管理思想的内涵远不止上述几点内容,在透彻理解了因特网原理后会有更深刻的体会。相信今后关于因特网原理的研究会日益增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和其它所有管理技术和思想一样,“因特网主义(Internetism)”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它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这种管理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