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doc_第1页
在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doc_第2页
在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doc_第3页
在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doc_第4页
在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 徐曙光2009年5月26日同志们: 今天,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研讨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定位,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刚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莱芜职业学院、益都卫生学校和青岛财政金融学校等四所学校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和取得的成绩,讲得非常好,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几位处长的讲话:针对这项工作既有具体的部署,又有问题和建议,更有深层次的分析、归纳和定位,请各位要很好的理解和贯彻执行。 下面,就全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回顾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从九十年代开始在部分学校试点,到近年来在全国迅速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职业教育的新型培养模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搭建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人才类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自2001年开始举办,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当时,一是国家在扩大高校招生、普通高中随之也在膨胀,普高毕业生源规模在扩张,受其影响(高中段)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明显萎缩。二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普遍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工人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遇到困难。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不够,适应市场能力较弱,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了拉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省决定在部分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开办五年一贯制大专班(高职),同时,在部分并入普通高校的中专学校中开办五年一贯制大专班(高职)。2002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我省实际,又推出“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经过几年来的办学实践,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课程特色、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办学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大部分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开展教学科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打造专业品牌,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彰显出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周期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好、职业技能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工作起点要求又较朴实,深受社会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五年制高职教育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毕业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为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形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适应了我省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培养了一批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布点多,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准备不够充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一是不少学校对为什么要办和如何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认识模糊,思路不清。职业教育的发展观错位,追求大而全,总想不断“升格”。中职学校想以此来办高职、升大专,高职大专学校想以此来扩规模再走向本科。或者有的同志单纯认为是为了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没有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上来科学的认识这一问题。没有真正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没有长远目标和系统规划。更没有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责任意识、创新研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少数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薄弱,硬件和软件设施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甚至有的学校并不具备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达不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三是有的学校在招生宣传、学生录取、学籍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生源质量下降;只顾眼前利益,存在短期行为,存在“一校多点”、“一点多校”等不规范“挂靠”办学现象。学校管理质量亟待改善。四是有的学校没有按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办学,没有独立的五年一贯制高职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缺少教学研究的调查、论证,缺少相关行业、企业的指导。“三二分段”、“三二脱节”现象非常明显,教学管理有待完善。五是教材建设有待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一套适应五年制教育的教材,中职、高职教学脱节,不能“一贯到底”,专业理论课针对性不强,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及学生特点。六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指导机制不够完善;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有的专业设置过多,有的专业又设置过少。适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专业有其特定的要求,而专业布局也要求科学合理。有的专业许多学校都设置,势必形成无序状况;而有的专业如农畜特产品加工等,只有一个学校设置,毕业生又供不应求。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发挥,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是第一条,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办这类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定位。虽然发展近十年了,我们还要摸索和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要在中高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特色之路,真正适应并服务于社会,围绕全省的大职教,形成科学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新格局。2006年,山东省教育厅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五年一贯制高职和“三二连读”高职的招生计划要严格控制,避免出现各校自主招生、盲目追求数量、不顾生源质量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不得单独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高职(专科)计划的5%,五年制高职教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第四年)的学生规模应纳入当年高职(专科)的招生计划。对于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招生计划要量力而行,招收“三二连读”的学校必须做好衔接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统筹协调、规范管理,进一步理顺关系,使中等职业教育与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好的沟通、衔接,省教育厅已经将五年制高职教育划归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综合管理。同时,印发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意见(鲁教职字20085号)。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由重发展转变为重管理;重规模转变为重质量。进一步规范、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体系、管理机制建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当前,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前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使我省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五年制高职教育也必须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充分认识和发挥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找准定位,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办出水平,朝着“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目标前进,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明确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十一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将由大建设、大发展,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五年制高职教育也必须转移到以提升内涵为重点的发展战略上来。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着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谋业、创业能力,为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二)科学论证专业设置,加快专业调整步伐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专业不能盲目设置,不是什么专业都适合五年制职业教育,也不是什么专业五年制高职教育都能办出特色,比如种植、养殖、建筑施工、烹饪、饭店服务、家电维修、服装制作等专业就比较适宜于中等职业教育,有的专业则适合于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有的专业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最具有优势,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方面都有较大优势;相对于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在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所以,五年制高职教育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充分发挥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的系统优势、时间优势和年龄优势等,积极发展面向我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职业,设置对职业素质要求较高、专业能力培养时间较长的复合性专业领域。 (三)科学制定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科学制定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根本和核心,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要在五年一贯制上做文章,在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上下功夫。 一是要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积极开展行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背景、行业定位、人才需求现状、企业技术装备现状等调研,准确把握与专业相关的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并依据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确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课程结构、科学安排课程内容、系统编排教学进程,形成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训)课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新体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制订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积极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调研分析,科学确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性质,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所需要达到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教学的基本要求,确保课程质量。课程内容既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也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是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才改革,加强五年制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开发具有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才,包括公共基础课和校本教材。特别是要组织编写一批与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训教材,制作各类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满足教学需要。 (四)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各市、各学校校都要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一所学校没有一个高水平、综合性、现代化的实训中心,也就不可能有什么亮点,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也难以体现,高技能的人才也不可能培养出来。要积极探索校办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顶岗实习管理,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仿真性”的实验、实训、实习。 (五)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承担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新建的高等职业院校,更要下大气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模、专业建设以及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科学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要按专业进行规划,按年度进行分解,每个专业都要有若干名真正掌握高技术、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要下大功夫培养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建设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二是要抓好教师引进。特别要注意引进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历、具有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任教师,改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要切实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注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和指导的机制。三是要抓好教师培训。首先,要抓好教师全员培训,现在许多新建高职院校的教师过去主要是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必须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尽快让他们能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建立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的制度,注意选拔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组织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探索五年制职业教育规律,加快提升专业水平,使之尽快脱颖而出,成为在本领域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四是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要在教师中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精神。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工作上支持、待遇上倾斜,不断激发他们对从事职业教育的热情和活力,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爱岗敬业,永为人师。(五)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有关院校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转变,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转变。要按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训练规律(由感性、实践认知到理性提高、系统归纳),统筹安排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校内实训、企业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要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重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规划,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坚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在技能传授中灌输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要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和完善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六)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规划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 要以内涵发展、质量提高为核心,围绕转变办学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推动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层次和服务面向,进行科学定位,牢固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切实把学校发展从规模扩大、外延扩张转移到内涵建设、质量提高的轨道上来。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要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统筹本市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要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帮助学校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指导所属学校努力打造特色专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专业,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调整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七)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举办以来,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机制。但是,管理工作的漏洞也不少,丝毫马虎不得,特别是日常管理更不能掉以轻心。要实施严格的教学管理,特别是常规性教学管理。要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特点和学校管理的新情况,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细化管理目标,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水平。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教学管理网络、课程资源信息网络等平台,提高管理的实时性和公开性。 (八)完善招生政策,严格招生程序,规范办学行为近几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省高中阶段的招生工作在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普教与职教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明确、招生宣传、招考指导虚假不实和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意见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指导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各市、各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以下六点:一是我厅五年制高职工作的管理分工。五年制高职工作统由职成处综合管理牵头协调,一个职能处室一站式管理到底。负责五年制高职举办资格审核、专业设置的审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与监督,以及前三年中职阶段学籍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处负责制定五年制高职事业发展规划,下达年度招生计划。高教处负责五年制高职学生转入高职阶段后直至毕业的学籍管理工作;挂靠专业的审核。招生考试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五年制高职的招生录取工作。二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招生计划由高职高专院校确定上报,三二连读高职招生计划由联办的中专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共同研究确定,必须每年签订联办协议书,明确各自职责,以中专学校为主上报。三是为保证生源质量,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举办五年制职业教育的学校从参加当地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考生中优先录取学生。五年一贯制高职面向全省招生。三二连读高职属高职高专院校与省属普通中专联办的,面向全省招生;属高职高专院校与市属普通中专联办的,主要面向本市招生,也可跨市招生。三二连读高职可由联办高职高专院校和中专学校联合招生,以中职学校为主。省教育厅可根据当年各校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合理调剂。学生的录取通知书需由中专学校和联办高职高专院校共同盖章并加盖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录取章后,方可生效。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宣传五年制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鼓励和支持初中毕业生填报五年制职业教育。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要优先安排录取批次,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四是省教育厅将制定五年制高职招生章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各招生学校五年制高职招生简章的内容要按照此要求制定。三二连读高职招生简章必须由中专学校和挂靠高职校联合印制。五年制高职招生简章中必须注明招生对象、招生范围、招生专业、录取方式、学习地点、固定联系电话等内容。各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坚持诚信办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