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读书人.doc_第1页
象牙塔里的读书人.doc_第2页
象牙塔里的读书人.doc_第3页
象牙塔里的读书人.doc_第4页
象牙塔里的读书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仅读书的量变少了,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也日趋狭窄,很多学生仅仅看自己专业的书籍,而对其他门类的书籍很少涉猎。在此背景下,“天堂桌子读书会”格外引人瞩目。“象牙塔”里的读书人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海子麦地 CFP供图 一个人的阅读是孤独的,思想的碰撞把灵魂拉得更近。图为读书会现场。教育导报记者 李益众编者按“从物理的角度看,人坐在那里,手捧一本书,这是阅读的最佳身体姿势。”读书,作为人类传承文明、催生思想的途径,已然成为一种优美的姿态被一代又一代人怀着敬意效仿。随着科技的发展,书已从单纯的印刷品演变出各种新的形态,层出不穷的新兴娱乐方式也分割着人们有限的时间。这使“读”还是“不读”成了问题。具体到大学校园,急功近利的实用型阅读取代以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目标的思想型阅读似成趋势,致使大学生不读书、只为考试过级看教材成为今日大学普遍存在的怪现象。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天堂桌子读书会”在“考证为王”的流行趋势下,为大学注入了几许追求精神丰满的新鲜空气。我们无法作出判断,在日渐喧嚣的象牙塔里,像他们这样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如果很少,那么请让我们记住他们,因为他们具有罕见的标本价值;如果较多,那么我们可以因此而对大学教育少一点失望。7月16日,成都像蒸笼一样闷热,知了在枝头扯开嗓子喧闹着。在东郊的李劼人故居,一场以成都之子李劼人的人文意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正在进行。近20名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静静地围坐在浓春阁里,一人一杯清茶,个个听得入迷。主讲人并非专家或者教授,而是四川师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钟思远;活动组织者并非政府部门或者专业协会,而是该校的一个学生读书会“天堂桌子读书会”。今年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劼人诞辰120周年,可是各界反应冷淡,甚至故居周边民众不知李劼人是何人物。“天堂桌子读书会”成员何文鑫说:“我们谨以这次读书会纪念李劼人先生诞辰120周年,并铭记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向他的独立之姿致敬。”“天堂桌子”的读书活动每周六举办一次,从2008年9月至今已持续举行了97次。即使这样炎热的暑假,他们也不曾中断。“再过两周,我们就要迎来第100次的读书活动,到时候新老朋友会以读书活动的形式好好地聚一聚。”何文鑫说。以文会友又是一个周末。沈德康、缪勇等人谈笑着,穿过四川师大校园长长的林阴道,前往南校门外的茶楼,参加例行的主题读书讨论会。这天的主讲人是李文倩,他要发起讨论的内容是“汉娜阿伦特论马克思”。他到得迟了点,一进门便看见王瑛正在认真阅读一本阿伦特的著作。于是,一边坐下一边打趣说:“你临时抱佛脚嗦。”王瑛呵呵一笑。另有人接话说:“今天是你主讲,你才应该抱一抱佛脚。”身材敦实的李文倩不急不忙地回应说:“阿伦特的几本书,我2008年就看过一遍了,最近又回顾了一遍。”自2008年以来,这样一周一次的讨论会已经成了这群年轻人反思一周所学所思的“保留节目”。“天堂桌子读书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04年至2008年,以“天堂桌子文艺沙龙”为名,是一群文艺爱好者的闲散聚会;2008年至今,更名为“天堂桌子读书会”,学术性、思想性、严肃性大大提升。让时光回到2004年。那时,四川师范大学三五名深感迷茫、苦闷、无聊的大一学生,因种种缘分聚到了一起,借酒浇愁,以文会友。那一年,沈德康在文学院读大一,喜读书,好写诗。有一天,他与化学与材料学院大一学生张潇在图书馆不期而遇,由童话至诗歌,相谈甚欢。按沈德康的说法:“张潇喜诗、刻印、写大字。嗜酒而易醉。”张潇自称“现代刘伶”,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几乎有一段时间,他每日如同盲人荷马一样,在弘文书店门口说诗,那些荒诞不羁的故事诗,全都是他即兴而作。他手持啤酒瓶,蹲坐在肮脏的地面,满口胡言乱语,编织着属于他自己的史诗。”李竞恒说。2005年,文学院大二学生李竞恒与沈德康在一次学术讲演中相识。后来,两人出入各类书店,购叔本华解闷。其后,两人又常会饮于校门外的“苍蝇馆子”。“白干花生,微醺归寝;花雕毛豆,以续余醉。”沈德康说:“李竞恒好古文字,有李甲骨之称。好学而书多,性情而酒多,笔疾而文多,可谓李三多。”在李竞恒的记忆中,与沈德康的相识也是始于“吃喝”。混熟之后,思想的交锋就再也藏不住了。“他喜欢文艺,而我正在严肃地思考信仰问题,苦苦拷问终极价值,有时会泪流满面。”李竞恒说。接着,沈德康将李文倩、张潇介绍给李竞恒,并给了他几份李文倩的文稿。李竞恒随意浏览,不自觉地拍着沈德康的肩膀说:“好句子,好文章。”此后,他们之间的交往渐渐增多。每到周末,就骑游到龙泉山上、荷塘月色看桃花、赏野景,或步行至望江楼、塔子山怀幽思、谈闲天,或相聚在李劼人故居、府河边上朗诵诗词、放声高歌。在某一次的田野之游中,他们为这个小团体取了一个颇具理想主义气质的名字天堂桌子。2007年,是“天堂桌子文艺沙龙”的鼎盛时期。他们将日常读写的成果汇集起来,编辑了天堂桌子文丛,包括春天复活、龙泉的桃花、凝眸婉声三集。也就在那段时间,加入到天堂桌子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涉及文科、理科不同专业的阅读爱好者,诗歌、散文、小说各有擅长的人,既有大一新生、高年级研究生,也有教师、校外人士。那时,公共博客、论坛、豆瓣小组、QQ群等也陆续创立,公布沙龙事务,交流读书写作。2008年夏天,张潇等部分“桌友”毕业离校,沈德康、李文倩则在四川师大文学院继续读研。鉴于沙龙阶段活动驳杂以游玩为主,而研究生阶段对读书提出了更高要求,沈德康建议将沙龙改为读书会,得到大家的赞同。自此,“天堂桌子”从沙龙阶段过渡到读书会阶段,由一个友朋交游的平台变成以特定主题统领全局的读书讨论会,由私人聚会场合走向公共话语空间,从玩乐趋于研讨,从随性变为严肃。精神麦地2009年春夏之交,四川师大文学院教师李亚东应“天堂桌子”之邀,讲了一次审美救赎问题。李亚东将读书会参与者称为“有才华、有个性的人”。他在为天堂桌子纪念文集所作的序言中说:“好羡慕你们,一帮年轻学子,才华横溢而心地单纯,怀着憧憬想要真实生活。揣着一个念想,多少次围坐在一起,风动花开日,把酒话桑麻,我想不出有什么图景,比这更好。”自2008年以来,“天堂桌子读书会”举办了97次主题讨论,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时政等诸多领域。读书讨论活动每周举行一次,时间地点相对固定,每人只需自掏茶费5元,便既可默默倾听,亦可激情言说。每次讨论均以自愿原则确定主讲人,以自由原则决定主题,论题多样、观点纷呈,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天堂桌子读书会”中的很多朋友一样,李文倩喜欢写作。他曾在读书会上讲过一次“写作的姿势”,与朋友们讨论写作问题。在文学、美学之外,李文倩对哲学很感兴趣,对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间的巨大差异和融通问题,略有了解。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选择以维特根斯坦为研究对象。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他在读书会上讲了一次“维特根斯坦论美学、伦理与宗教”。“朋友们的讨论,对我进一步修改论文,有不小的帮助。”李文倩说。沈德康始终胸怀“羌族”意识,在读书会上极力介绍台湾学者王明珂的人类学著作,以引起“羌学”研究的讨论。后来,韩水法的康德阐释、刘小枫的海德格尔阐释使沈德康踏上研读海德格尔思想的道路,陆陆续续地讲起了“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审美主义与德国浪漫派”、“从人的罪性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在2009年成为“史学研究生”之后,李竞恒才渐渐活跃起来。在读书会讲起了“地下出土文献与思想史”、“衣冠的背影:清末民初政治思潮与实践中的汉衣冠想象”、“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资源:读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辛亥革命百年再反思”等题目。同是美学专业研究生的缪勇,对文学作品有着细腻、敏感的感受力。在读书会上,他先后解读了莎士比亚的奥赛罗、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等。缪勇最“钟情”的现代哲学家是海德格尔,多次尝试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解读海德格尔。“天堂桌子”是一个松散、自由的团体。为了活动的无拘无束,他们拒绝注册成为学校正规的社团组织。他们甚至没有组织规则,没有相对固定的“桌长”,没有发展壮大的“宏伟蓝图”。曾经有人提出,读书会应该“组织化、正式化”,并撰写了提纲,对各自工作进行了分工。不过,这种打算最终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天堂桌子”成员、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詹晓攀如今已毕业,并考上成都郊县公务员。他说:“一旦组织化,可能会变为一个平庸的大学学生社团,从而失去自由、轻松的氛围。”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恰恰契合了读书会的名字天堂桌子有那么一丝理想的气息,也有一点超脱的意味。这名字又无意中吻合了海子的那首麦地: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李文倩说:“桌子是一个隐喻。阿伦特认为,公共空间的基本形成,是允许在一定的空间中,对话者双方能够相互看见,并聆听对方言说。人们围桌而坐,展开对话,一个再恰当不过的隐喻。”沈德康是一位来自阿坝州茂县的羌族小伙子,他对天堂桌子始终怀有诗意的想象,他说:“大地赐予人以养命的麦子。在大地的支撑下,天堂桌子读书会,是虔诚而无畏的反思之人所必需的精神麦地!”教师李亚东认为,“天堂桌子读书会”是有生命交流的团体,可谓精神团契。它以在校学生为主体,有现实关怀、知识追求,也有情感交流、生命相交。一二十学子定期围坐,沐浴着杏花疏影。像鹅湖论道,如东林讲学。自歌自唱,曲水流觞。或默或语,如切如磋。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古典脉脉,现代眈眈。旧学邃密,新知深沉于这番诗意畅想中,李亚东坦言:“我的艳羡之情,再也掩盖不住。”“闲书”无用?我对“天堂桌子”的采访,在李文倩和沈德康的寝室内进行。那间寝室有一个鲜明特点:书非常多,层层叠叠地码在被压弯了腰的两张书桌上,犹如旧书店的库房。24岁的何文鑫在读书会里年龄最小,略显腼腆地坐在寝室的一个角落里。他自称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早在初中时代就迷上了读书。进入大学后,他本以为可以更自由自在呼朋唤友地尽情阅读了。可是,却不断有朋友问他:“读书有意思么?读闲书有什么价值?”何文鑫难以回答,“我只知道其中有我的欢乐。”如今已经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读大三的何文鑫告诉记者,据他观察,混社团、打游戏、干兼职、看杂志、翻教科书,是多数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专业共有60余人,真正读书的非常少。我估计其他专业也不会太乐观!”李竞恒则表示:研究生的阅读也相当差劲。“半夜起来偷菜的大有人在,多数人都是无聊得不得了。”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汪洪亮曾三次受邀参加读书会并作主题发言。他认为,现在大学生对阅读已逐渐疏远,对知识性、思想性、理论性的著作大多敬而远之。他们往往更愿意选择比阅读更为轻松的求知方式,比学术书籍更简单实用的书籍。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他人与社会,不关心与自己事业无关的理想与追求。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没有政治理想,只有功利和欲望;普遍没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只有实用和速效。汪洪亮告诉记者,图书馆坐的很少有读书人,而大多是上网的和考研的。上网的很少是查资料的,而大多是玩游戏和浏览娱乐新闻的。看书的很少是历史文化和思想政治的,而大多是看技术的和实用的。何文鑫说,对于大学生而言,读过多少书当成为一种必要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不是由谁来定等级写档案评人品,而是应当成为一种自我的反查意识。大学生在校不读书,或者只看教材忙过级考试,这是当今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迫使在校大学生变得日益功利化。考证正在不断挤占大学生的阅读时光。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在备考英语四级、普通话、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备工作之需。这些证书日渐成为大学生肩上的重担,占用了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汪洪亮说,现在的大学生只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阶段,很少有社会文化引领的自我期待,很少有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使命感。他们只是完成一个学业,为其就业作准备。到大学来,不为求知,而为求职。这就是大学生不能成为创新人才也不能成为知识分子的原因。而这种原因与其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都密切相连。不仅读书的量变少了,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也渐趋狭窄,很多同学仅仅看自己专业的书籍,而对别的门类的书籍很少涉猎,因为“看别的书感觉用处不大”。“我们的读书,是读古今中外之经典,绝不是当下功利的阅读。”沈德康迫切地想要撇清读书会的“经典读书”与功利化的“考证读书”之间的关系。他说,大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读一些书,读一些必要的经典。当今大学生对经典的阅读极其稀少,所以我们提倡读书,提倡读经典名著,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不再孤独有一天晚上,李文倩在四川师范大学北门一家旧书店淘书。这家书店比较偏僻,不仅好书多,价格还极为便宜,该校少数爱书之人常来此闲逛。当他发现一位面容青涩的男生正在旁若无人地翻阅书籍时,便故作轻松地凑了上去:“兄弟,你是大几的?”“大四。”“你听说过天堂桌子吗?”“听说过。大二时,一位师兄跟我说起过。”“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天堂桌子很有意思。他建议我去听听,说可能会比在课堂上获得的东西还多。”“你想参加吗?”“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愿意参加的。”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上的需求,让一小部分年轻人坐到了一起,分享阅读与思考。李文倩说:“思想需要知音,更需要激励和碰撞。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基于某种纯粹的热爱或兴趣,自发地组织类似的读书会,分享他们的所思所得,让青年的心不再孤独。”5月7日是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研二学生袁昊第一次参加读书会。他说:“其实我身边有很多人是愿意参加这类活动的,有不少喜欢读书的人,只是大家相互不了解,各自感到孤独。”当天读书会结束时,袁昊感慨地说:“没想到我们学校还有这样一群读书人,能够并且愿意讨论这些话题,真的是远远超出我的意料。”年轻的何文鑫也曾有一颗孤独的心,特别是在他一个人潜心阅读而身边的人都不怎么读书的时候。他说:“一个人的阅读是孤独的。在阅读之中,我渴望交流,希望同他人分享我的悲喜和忧愤。独学无友的日子是难熬的。”某一天,何文鑫与李文倩在一个旧书摊上相遇,谈及读书,谈及写作,渐成好友。2010年6月,一个雨后放晴的下午,何文鑫第一次参加了读书会的讨论。此后,何文鑫便越来越感觉到这个读书会的有趣,不形式主义,有思想深度,“这是很难碰到的读书会。学校社团很多,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深度。甚至一些标榜读书的社团,也没有几个认真读书的人。”如今,李文倩已成为文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认为,不少人说80后、90后是物质化的一代,甚至更严厉的批评也不少。这当然也不全是乱说,但失之泛泛,意义不大。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总有不少青年人,怀着忧伤而敏感的心,严肃地思考着关于精神、价值、意义层面的问题。“天堂桌子读书会”的讨论是自由的。每一个声音都会得到尊重,他人不会轻鄙你的任何发言。而针对某人的发言,众人提出不同意见予以批驳,这也是常见的事情。何文鑫说:“自去年入会以来,虽然自己很少发言,但是深刻体会到了自己思想的成长。”在无声的岁月翻过书页后,“天堂桌子”上开出了星星点点的小花。自2009年2月以来,语文报大学人文已先后两次大篇幅刊登读书会成员的作品。在“诗歌年展”板块刊载了张潇、沈德康、李文倩等8人的20余首诗歌,在后来的“散文年展”板块又选择了近10篇散文、随笔刊载。2010年,“天堂桌子读书会”还被该报评为“全国百佳大学生社团”。在读书的广度和深度上,读书会的成员们越走越远,收获也越来越多。从本科阶段开始,李文倩先后在读书、天涯、文景、书城、社会学家茶座等刊物发表文章。本科毕业时,自编了20余万字的文集蹒跚的行旅;3年后,他将自己30多万字的读书随笔编为读写集,算是对自己读书生涯的总结。沈德康则认为自己学养尚浅,正需积累,他阅读之余笔耕不辍,自编文集在梦想的黑暗中和技术时代的艺术。这位自称喜欢文艺的年轻人,慢慢地又爱上了人类学、哲学史,硕士论文写的也是“海德格尔”。2011年,李竞恒出版了学术专著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研究。全书洋洋36万多字,详述了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研究。四川师大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教授为干戈之影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段渝认为:“李竞恒这部书,在理论和方法上是富于创造性的,值得称道。”李竞恒的师兄陈鹤如今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他评价说,竞恒在读书期间,积累了比较丰厚的文字、音韵、训诂学知识,而且对甲骨文、钟鼎文等古文字怀有深厚的兴趣。这一积累为干戈之影的写作带来了相当的便利,全书引用的大量古文字资料丰富了其论据。会否断层?“天堂桌子”的成员一般维持在15人至20人之间,但每次参加读书会的只有大约10人。他们也想过要扩大一点团队规模和影响力,但是只有极少数人会被吸引过来,更多的人是来过一两次便“消失”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多数人对读书活动不感兴趣。”汪洪亮认为,天堂桌子过于“小众化”,讨论范围就难免受到局限。一个论题抛出来,往往有知音难觅之感。受众既少,专业有别,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就不好找。在沈德康看来,读书会主要的内部困境在于讨论仍然不够开放、包容与平等,在推进主题、立场、视角、观点的多样与平等上,读书会任重道远。汪洪亮为读书会的前景感到担忧。他说,“天堂桌子”始终是少数人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阅读者的减少及人文阅读的减少。读书会只是一片荒芜中的点点亮色,“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文倩也意识到了这一困境:有不少同学都要毕业,后来者是否会坚持下去,是令人担忧的。“但我希望喜欢读书的师弟师妹们,能坚持下去”。汪洪亮认为,“天堂桌子读书会”的优点在于参与者年轻、有激情。弱点在于带头人少。带头人毕业后,就要面临断层的问题,很难持续下去。他无奈地说:“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是教师,但教师普遍对这种参与不感兴趣。”没有名师指导,是读书会成员深感苦恼的一件事情。如果将学术竞争比喻成一场万米赛跑,他们是个人自觉地在原野上练习跑步。没有教练,自然无从练习“如何起跑、撞线”这类基本规范和技巧。李文倩也认为,一个好的读书会,应该在好的老师的指点下读书。那样的话,话题可能会相对集中,也会深入一点。“但这种指点又应该是恰当的,不越俎代庖的。”对于没有名师指导,读书会成员并不悲观。李竞恒说:“有名师,专业上路比较容易;但是走进去就走不出来,局限于专业,没有整体的视野。无名师,我们各学科交叉互动,视野更开阔,无拘无束;但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全靠自己摸索。”2011年夏天,王瑛考上了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的博士,钟思远、沈德康、梁启勇等人则成为了四川师大古代文学的博士;罗文全、詹晓攀等人跻身公务员行列。在“天堂桌子”成员看来,师兄师姐们在读书会中汲取了营养,所以能走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何文鑫是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读书会成员。自2011年以来,他开始在读书会活动中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常被揶揄成“住持”、“方丈”。这位个子矮小的诗人羞涩腼腆,沉默寡言。不过他已经受住了考验,全力承担起了天堂桌子纪念文集的编撰任务,并得到同仁的赞赏。记者手记 “文艺”被“考证”淹没?我一次又一次地参与他们的读书讨论活动,聆听他们的辩驳与澄清;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他们略显脏乱的寝室,跟他们就着一点清茶开怀畅谈。应该说,他们感动了我,令我不惜熬夜写下这篇过于冗长的新闻报道;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