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x.docx_第1页
FDI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x.docx_第2页
FDI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x.docx_第3页
FDI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x.docx_第4页
FDI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x.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DI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天津为例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研究的框架主要有下图所示: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介绍FDI进入天津的现状,对天津经济与产业的影响,以及研究的背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对FDI与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从FDI理论、创新理论和FDI对技术创新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FDI对天津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运用模型分析天津市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第四部分是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FDI对天津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相关性的原因。第五部分根据以上的研究,提出天津今后有效利用FDI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 摘要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目标的确立,天津吸引外资的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FDI对天津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加重要。文章通过对天津外资现状和研究与试验投入数据的分析,阐述FDI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运用道格拉斯模型分析了天津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探讨了FDI尤其是技术溢出对天津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提升FDI对天津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对策。关键词 FDI 新优势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目录第一章绪论1.1背景及意义 FDI即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每年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在生产要素中,资本是最灵活、规模和作用最大的要素。资本的国际流动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国界优化组合,还可以使生产要素在更高水平上得以配置。FDI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直接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外部资源空间。实践证明,通过引进FDI进行技术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引进技术可以避免重复性的研发投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研发管理经验,迅速缩小引资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FDI与东道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国吸收了大量外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引资大国,天津在近几年也已成为受FDI青睐的地区之一。2010年天津市直接利用外资首次实现当年实际到资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实际到位单体平均规模为4537万美元,同比净增368万美元,增幅达到8.8%。截至2010年底,天津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已达22244家,合同外资额总计1202.8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671.2亿美元。外资在天津的飞速发展使的外资总量不停的扩张。FDI存量的不断扩大在增加资金、提高国内生产能力、扩大对外贸易、促进GDP增长以及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FDI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直接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外部资源空间。“十二五”规划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为着力点,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应形成创新优势,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进一步激发经济成长的活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研究FDI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于拓展天津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调整、拓展和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层次和特点,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一、FDI与我国技术创新关系1.1FDI的主要形式FDI的主要形式为跨国公司。到目前截止,在非金融领域的新批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规模达到24000多家,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将近100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主要分布于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之间。日本作为跨国投资大国,早先的FDI投资主要集中于东南亚,直到S0年代后开始转向,80%的投资集中在美国,20%的投资分布在欧洲。迄今日本已成为中国外资的第三大来源国。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后,其对外的投资步伐逐渐缓慢。 1.2FDI的本质FDI即国际直接投资的本质,很多学者把其归属于“经营资源”,特别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日本学者原正行(1992)和小岛清(1987),他们认为FDI企业的特殊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国际转移,且FDI的核心由经营管理学中的专业技术知识为核心。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归属于“控制权”。A.G肯伍德和A.L.洛赫德(1992)就是这种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认为FDI指的是某一个公司离开其归属国,在别国开办分支挤沟,或获得别国其他企业的控制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美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为代表的一些国际机构和政府部门,给出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即能否得到其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其根本原因在于FDI产生的无形资产跟货币资本相比具有极高的核心地位,因此其只能从事直接投资。鉴于此可以得出,FDI不仅仅直接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还要以获取其投资企业的控制权为根本目标。有学者根据上述理论得出,“FDI是指某个国家或企业通过特殊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国际转移,逐步获得其投资的外国企业的控制权,从而达到其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相统一的长期的投资行为。”313FDI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储蓄利率高,资本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这点虽然与日本相似,但在FDI方面,中国改革开放30年,其吸收的FDI竟然达到了日本战后50年的10倍,并且与美国这样储蓄率极低的国家相比,在年度数字上更是超过了美国。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不仅证明了中国的资本浪费之严重,更让我们获得了另外一个结论:中国如此高额的FDI是政治选择的结果,中国的体制是非理性的,从而使得其做出的经济选择亦是非理性的选择。综上所述,自主研发投入(R&D经费内部支出)与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中自主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仅仅最近15年的累计投入已达到3203亿元,如此庞大的引进外资数额,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居于首位321。30多年过去了,本文以天津为例,研究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中自主研发创新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应用资源和市场换取技术的效果又如何,本篇论文的目的即是搜集相关数据,应用数学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实证分析逐步探索自主研发投入和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作用,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一、FDI与我国技术创新关系1.FDI与技术创新关系合作创新、企业的外部扩散、企业内部创新和创新源是近年来关于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陈青松、沈江:创新路径:技术创新战略、流程与案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其中的合作创新和外部扩散都与外国直接投资紧密联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扩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载体。FDI的合资企业,利用合作创新模式,在东道国产业集群区域使用“同发生”的方法,促使填补创新代沟、扩散创新技术,使分享竞争者技术企业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创新成绩,使外商投资全球系统内分享技术的企业得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加速创新成果的产生。FDI的外部扩散则有利于东道国对已有技术发明成果应用的时滞性减少,更容易获得先进技术的使用权。再通过对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使用,技术创新动力得到加速提升。2.FDI与我国本土技术创新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吸引外商投资的势头相当强劲,尤其是在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大量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得到良好发展。近年来,FDI使本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FDI的大量引进使全球化竞争、多样化消费需求、跳跃式革新的技术影响了国内产品不断缩短其生命周期并给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造成很大的挑战。 Yifei Sun, “ What matter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China: R&D, technology transfer or spillover impacts from foreign investment?” Business and Systems Research, 2010:4.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本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主题,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 郑慕强:FDI技术外溢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吸收能力的影响,科研管理2011年第3期。近年来,我国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了集中调整。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实行内外资企业两税合一,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措施,使得外资进入我国的门槛逐步提高。这些政策使本土技术创新得到有力保护,避免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大规模占有,强化适合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并通过对FDI企业有目的性的选择,使其对国内自主创新的积极影响大于其挤出效应。在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得到更新的技术支持的同时,如何使我国对外资依旧保持较大吸引力,并从中得到技术创新的利益最大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3.FDI与天津技术创新关系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快速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一五”时期研发活动转移将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要特征。伴随着天津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滨海新区经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总体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利用外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来津投资。天津FDI的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体现在外国资本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开办企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间接效应体现在对天津企业的研发和技术水平起到的失去和促进作用,如从表1、表2和表3的数据。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FDI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表1 2001-2010年天津市外商投资情况批准项目数(个)合同外资额(亿美元)实际利用额(亿美元)200168146.3032.20200281658.1238.06200394135.1316.332004110255.8924.722005130973.2333.292006105081.1241.312007906115.1952.782008564132.5574.202009596138.3890.202010592153.00108.50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局,天津市外经贸津网表2 2001-2009年天津市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情况年份经费支出(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0129.261.59200232.501.61200340.431.65200453.181.81200572.921.97200695.242.182007114.702.272008155.722.452009178.472.80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局,天津市科委表3 2001-2008年天津市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单位:件)年份专利申请受理量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200130817841707590182996121451920025357206723619291827102116556020036812332827137712505241154771720048406401331421251257843215875592005116574470469024973045763154373920061329949814184413441599672164102820071574453645117526355841164306313572008174256146581654636621146339551203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局,天津市科委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2.1 FDI与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的回顾很多学者努力从逻辑框架上分析FDI的溢出效应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基于吸收能力调制的知识溢出模型:Nietoa和Quevedo(2005)在最新的研究中采用了吸收能力作为溢出过程的调制变量构建了模型,直接对技术(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虽然作者没有专门对FDI的溢出作验证,但是该模型的做法和假设都为我们进一步探索FDI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动态模型:范黎波(2003)博士在Samli(1985)基于技术独占性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子公司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在该模型中,范黎波将技术转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母公司提供技术知识的能力、意愿和可行性;第二阶段是子公司的技术选择和活动区技术知识的能力与意愿;第三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当地子公司具备了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提供经济绩效。只有当这三个阶段全部完成,才能真正实现跨国公司对当地子公司的技术转移和扩散。外商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机制模型:王林涵(2006)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自主创新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本土企业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该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关联效应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基于产业技术创新的FDI溢出机制概念模型:杜健(2005)构建了基于产业技术创新的FDI溢出机制概念模型,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体制和市场结构作用于创新投入,创新投入在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的调制下作用于创新产出,并对模型所涉及变量的相关关系的假设进行验证。1.2.2东西方关于FDI技术外溢的研究现状索罗在1941年首次提出了对于实现技术创新的“两步论”概念,即新思想的源泉以及未来阶段的发展,这一概念被称为经济学界中技术创新概念的开端。J.LEnos在1962年从行为学的角度给技术创新赋予了新的概念:技术创新是将多种不同的行为结合而成的结果。其中包括保证资本投入、选择必要发明、组织构成、完善计划、雇佣员工和开拓市场等。而GLynn第一个从创新的历史进程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下了定义,即技术创新是一个以认识技术产业的潜力为开端,以将其完全商业化为结果的行为过程。不仅如此,E.Mansfield也提及了技术创新必须经过商业化的过程,一项发明创新,如果它是第一次外界应用,即可以将其称为技术创新。全球的经济学界对于技术创新所下的概念和定义非常多,直到20世纪80年代,R.Muese:才详细的整理和讨论了几十年来经济学界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主要观点。在他收集和整理的众多论文中,80%左右的论文对于技术创新的定义比较类似,即技术创新来源于新思想和一些零散和间断的技术活动,并能够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进步后,最终可以被投入实际应用当中。R.Mueser以此定义为基础,提出技术创新是以想法创新并最终能够实际和成功应用为特点的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间断事件。我国在1999年召开了技术创新大会,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发199914号中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其中也定义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即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或新工艺等新的生产形势和营销管理模式,从而在市场中获利并实现企业的价值。这一定义在内涵和道理上同于R.Mueser的结论。经济学家对自主研发创新有很多含义上的论著,总结起来,有如下两个方面:1.宏观层面。自主研发创新是以国家为视角,国家运用不同的经济策略与方法,能够相应的映射出不同产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趋势。具体来说,自主研发创新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技术脱离国外的技术引进,而依靠国内的资源进行自主开发新的技术,即自主技术创新活动。陈至立提出,自主研发创新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扩大根本性创新,争取得到更多的科技新发现和发明创新。二是增强不同种类技术的相关性,将它们有效地融合到一起,使其创造出极具市场和应用价值的产品。三是努力学习和消化从国外引进的高级技术,从而进行再创新。2.微观层面。这也是本文对自主研发创新进行讨论采取的主要方向。傅家骥从微观角度出发,即从企业本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主研发创新是企业不依赖国外的引进技术,完全通过本身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技术探索,最后突破技术难关,实现技术创新,并最终为后续的创新提供动力,将创新技术实现商品化,从而实现预期的商业利润。以上定义并没有详细界定自主研发创新的来源,因此,本文为自主研发创新提供了更为宽泛的内容:创新的主体采用自主研究开发、与其他企业合作性研发或买断他人技术等形式,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并且将这些知识产权产业化,最终获得大量市场的创新性活动。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的特点就是以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为切入点。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关于自主研发创新的定义中专门提出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前提下技术模仿的区别,这属于技术创新的更为深入的阶段。技术创新是连接创新与自主研发创新的桥梁,它是创新理论逐渐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产物。外商投资大规模的进入我国高技术行业的时间较短,所以理论界对此的研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文献的数量也较少。其中,江小娟在2001年的论文中认为由于高技术产业是全球性的产业,且对于国际化的程度较高,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投资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据2000年的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与高技术企业中有研发部门的占到55%左右,在上海,该数据为30%。她认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大多从事于适应性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创新型的开发处于萌芽阶段。沈群红的观点是国际性的科研课题或科研合作能够有效地整合知识,并且可以加强彼此间的进一步学习,因此国家合作对于企业的来说有着传递知识与接纳吸收知识的双重作用。林进的研究也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抓住目前国家化的大趋势,不断加快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王洛林的研究表明外商投资企业中,760k使用国内所空白的技术,剩下24%的外商投资企业运用的是先进技术,其加速了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这种加速作用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即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溢出效应。虽然国内外讨论与分析FDI技术外溢的文献非常多,但是相对来说,进一步研究FDI对于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则很少。尽管很多研究者都指出,FDI的流入对东道国的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真正对FDI影响技术创新机制的研究少之又少。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尝试利用新的被解释变量作为度量技术溢出效应的结果,如Eaton和Kortum (1996)利用国际专利数作为衡量引进技术扩散效果的指标,发现溢出效应随着引进国人力资本的水平提高而上升。Hu和Jefferson是研究FDI对中国技术创新影响的早期学者,他采用了中等以上规模企业层面的数据,用新产品的销售额代表企业研发活动的成果,将产业内的技术人员数量、研发资金投入以及产业内的外资数量作为解释变量,对外资在中国制造业行业创新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外资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Kui-yin Cheung和Ping Lin(2004)则利用我国各地区1995-200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FDI对我国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分析表明,不管是对截面数据还是面板数据,都显示出滞后一期FDI对专利申请量的显著影响,特别是对于外观设计等微小的创新,FDI的溢出作用最显著。随后国内学者开始对FDI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进行研究。1.2.3 文献研究结论目前现有的关注FDI对自主创新影响的文献中,关于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有三种结论:一是正面的影响,FDI对我国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大多数学者通过计量经济分析得出了促进论的观点。例如Cheung与Lin(2004)分析了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其效应为正,并且发现FDI对较低层次的创新,尤其是外观设计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正面作用。陈涛涛(2003)通过行业横截面数据分析发现,充分竞争是保证FDI在中国发挥良好溢出效应的重要条件。二是负面的影响,FDI不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有关抑制论的研究结论主要是通过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得出的,例如冷民(2005)以台湾微电子产业作为案例,认为FDI只能是发展中东道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辅助途径,真正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自身(如政府的中长期计划引导、研发机构和大学的前期技术支撑、高素质人才队伍),而非FDI。吴林海和吴松毅(2002)对苏锡常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以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为核心的外资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路径已严重依赖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三是不确定,FDI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例如,蒋殿春、夏良科(2005)运用板块数据模型分析了FDI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途径,发现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会通过示范效应和科技人员流动等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冼国明、薄文广(2006)分析了FDI对中国不同所有制的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他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李成刚、严志辉(2007)发现港澳投资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其他来源地投资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显著。1.2.4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价随着FDI技术溢出效应被提出,国内外学者关于FDI流入是否对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FDI是否推动东道国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也广泛展开起来,FDI对东道国创新能力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方法都有了明显的完善。研究范围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逐步扩大到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研究方法由简单的线性回归到误差修正模型,协整理论再到目前兴起的面板数据模型。国内外学者已普遍认为FDI的流入对发达国家会产生正向技术溢出,有利于发达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则存在技术溢出的“进入门槛”,其主要与东道国对流入FDI的吸收能力强弱有关。针对相关研究结论,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对现实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其研究思路也对后人的继续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3研究内容及结构1.3.1主要技术问题 FDI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模型有很多,本课题希望通过道格拉斯模型,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构建函数,有关数据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外商投资数据,利用新产品的产值比率来衡量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讨论天津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这将是论文的创新点之一。 在研究天津FDI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过程中,对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研,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天津企业的FDI与技术创新实际关联性。由于本论文属于应用型研究,需要建立在实际调研的数据之上,对模型的结论进行论证。而外资实际R&D投入与创新产品专利数据的取得,使企业的调研显得极为重要,这将是本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1.3.2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针对天津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FDI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及其发展,提出FDI在天津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FDI推动天津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可行性策略,为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的完善提出了理论依据。这对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目标,有着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3.2创新之处1.3.3章节安排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研究的框架主要有下图所示: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介绍FDI进入天津的现状,对天津经济与产业的影响,以及研究的背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对FDI与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从FDI理论、创新理论和FDI对技术创新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FDI对天津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运用模型分析天津市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第四部分是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FDI对天津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相关性的原因。第五部分根据以上的研究,提出天津今后有效利用FDI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 1.3.4研究思路FDI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天津为例天津高新产业的FDI现状与创新研发成果现状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FDI对天津技术创新影响的关联性原因天津市利用FDI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FDI对天津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FDI技术外溢作用FDI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结论FDI对技术创新吸收能力作用第二章 FDI对天津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2.1指标的选择当前对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讨论很多,但缺乏一个公认的系统规范,这就导致对自主研发与创新的内涵与界定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理论。因此,这里有需要对自主研发创新的概念做一个区分和讨论。在区别和讨论过后,本文对自主研发创新的指标进行特征的梳理,最终选取了最为适合本文研究方向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本文的实证分析。前人对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对于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创新的区别没有很明确的加以区分,因此在应用上造成了许多混淆。最平常的例子是研究人员使用自主研发创新的测量标准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这些测度指标间的差别,且并没有比较分析不同测度指标和数据类型测度计算得出的结果差异,这对各种研究的可比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近些年大多的经济学者在研究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创新相关研究时,通常把R&D、专利、新产品数或新产品销售收入、生产率等作为创新的常用测度指标汇35。这几种常用测度指标各自具备侧重点,R&D指标测度创新时侧重于投入的成本,专利指标侧重政府制度对创新的影响,新产品指标侧重于技术创新的产出,生产率指标侧重的是创新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技术效果。(1)R&D指标这个指标主要包含了R&D费用支出、R&D强度、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数量以其相对于总体的百分比数。研发活动的核心指标包括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专利数量,他们构成了R&D活动的主要投入。R&D支出包括直接和间接支出,直接支出即直接用于R&D项目活动的支出,而间接支出是指从事R&D活动所支出的管理费、服务费、基本建设费以及外协加工费等。管理经济学者对R&D指标褒贬不一,很多人评论其优点为:“有R&D必有创新”,新的技术创造的产生是以大量的技术开发投入为基础的;就国家和地区而言,R&D经费内部支出可以作为国际通用指标来衡量不同国家间、地区间的科技实力以及发展水平;就企业而言,其在从事R&D的员工情况,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对技术研发创新的看重情况,进而也说明了该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在企业对R&D人员入岗安排时,研发人员与研发人员的投入具有较明显的关联,因此R&D人员全时当量显示了企业对R&D进行的人员支出。尽管如此,R&D指标也常受到人们的指责:时间和行业的不同,R&D支出的回报大相径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可比性;除了R&D指标之外,企业对于员工进行的素质拓展活动,组织的很多职业技术交流,收集到的客户反馈以及大众人员的创造性建议,这些许多企业中的员工长期和频繁进行的非研发活动,使得R&D作为投入指标被低估了。尽管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R&D指标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欧美的经济学家还是倾向于把R&D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Stoneman在1983年指出:“尽管R&D不是一个完美的用来测度技术创新进步的好指标,但它至少可以作为衡量的标准。”GrilicheS在1990年也指出:“对于R&D的统计分析是技术变革过程分析的基础和源泉。”Malcrba和Orsengo在1997年提出:R&D数据在质量、可获取性方面,以及在产业组织和科学技术等细节方面,都是所有其他数据所无法比拟的。”综上,R&D指标针对自主研发创新的内容而言还是一个相对准确的衡量标准。(2)专利指标专利,即“专利权”的简称,是发明创造的一种形式,依照我国专利相关的法律,包括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人经过申请注册后,在一定的时间内,享有该项发明创造的专项所有权。其具有时间序列性和可比性等特点,因此被作为衡量技术创新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由我国的专利法中承认的“发明专利”在国际上是被普遍认可的“专利”。专利法中也可以找到“发明”的准确概念,即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而言我国专利法也将其归纳于“专利”的范畴,但是在国际上他们只能被称之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并不被赋予“专利”两字。在申请专利的项目中,发明专利的申请相对较高,需要同时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它被视为主要创新类型;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申请相对来说却比较容易,专利局大概在6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检查文件的完整性和确保此前没有相同专利申请提出即可通过审查。综上,发明专利的申请比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手续上更冗长,花销也更加巨大,因此很多企业取消发明专利的申请反而去申请实用新型等外观设计的特有权,鉴于此,发明专利的申请并不能完全代表自主研发的水平。专利数据中主要包括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其中专利的申请量通常被用来衡量创新。格利茨指出,专利的申请量比其对应的授权量作为创新的衡量指标的横梁更为妥当。这是由于专利的授权量会受到该国政府的专利机构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会使授权量出现左右摇摆,这也很好的说明了以专利的申请量来代表创新指标的理由。专利指标跟R&D指标相类似,也具有其特有的优缺点。其优点主要有:专利指标覆盖面广阔,几乎涵括所有的技术领域,被称为不同国家对技术创新的同质测量指标;很多国家都拥有独有的保管专利所专用的数据库或系统,这是由于其中的文献囊括了关于发明技术和其发明者的众多机密信息;专利数据与专利的技术研究开发本身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只要国家的专利审批标准不变,我们就可以把专利数据视为是可以预期的。尽管专利指标的优点众多,但是其本身也存在着些许瑕疵:第一,很少有人对专利的更新及引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因此我们无法比对某种专利的重要性。第二,专利登记的时候很容易漏掉某些关于技术的内容,这是因为技术的部分内容是很难表述和体现的。第三,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为其创新内容申请专利,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及其应用都被批准为专利,也并不是所有专利的价值都是同等的。(3)新产品指标这个概念包括新产品数量和新产品的利润,他们具有两个瑕疵:只能代表最后的生产和销售水平,但却没有办法追踪其技术创新。此外,相对于不同的国家,新的高技术产品的认证概念和标准不统一,不具有可比性。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赋予新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为其创新内容申请专利,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及其应用都被批准为专利,也并不是所有专利的价值都是同等的。的定义中,不但囊括了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承认的并仍处在有效期的新产品,还囊括了虽然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定,但却是隶属于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范畴之内,距其投产当天算起时间不到一年的新产品。我国广东省“高技术企业统计方法研究”项目组将高技术产品定义为:高技术产品是指能达到下列条件中1、2、3、4的任意一项并同时具备第5项特征的产品:1.在国际或全国范围内首次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原理所生产的产品;2.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最初采用国际上的最新工艺技术或由我国独创的新工艺技术,并且能够显著改善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功能的产品。3.高技术产品目录中有所标识;4.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生物品种,并且能够显著改善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功能的产品;5.达到本年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与之相比,美国科学基金会也给新产品指标赋予了标准,即它指从事研究与开发等创新活动的人员在所有员工中所占比例为2.5ry0左右,并且将净销售额中的3.5%作为应用研究开发和产品研发的投入。从上述的反差可以看出,除了不同国家在新产品上的定义不统一外,在我国各省份也都有着自己赋予新产品的概念,其中有很大比例的定义并不是是独立自主研发创新的成果,反而是为了模仿或填充国内空白随之而来的产品,综上所述,新产品指标明显高估了自主研发的能力。(4)生产率指标该指标是由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组成的,它们之间的经济学内涵以及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在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学家们为了探索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发明了这两种方法,其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所起的贡献,从而来分析技术创新的效果。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技术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技术效率以及企业效率的提高,也是溢出效应的结果,因此劳动生产率跟溢出效应的关系密不可分。劳动生产率通常意义上被称为生产率,其定义为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每小时劳动时间的美元产出值。其计算方法为:劳动生产率=总产出/总劳动小时数,因此可以得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一劳动小时增长率。劳动质量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深化共同构成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中的每一种因素的增加都会提升劳动生产率,因此他们是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是排除了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后,对经济生产能力的提升,它综合反映了对劳动和资本的利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后,在等量投入的前提下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全要素即生产效率的提高:技术引进、精神动力的增强以及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其计算公式为:全要素生产率是实际产品增长率与实际要素投入增长率的差额。该公式具有以下前提:实际产品增长率以及实际要素投入增长率要通过进行加权平均的方式来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特点为,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测算指标反映的结果不仅仅包含技术创新,还可以代表运营方式的改善等制度性创新带来的产出率的增长,因此全要素生产率更适合表征创新的整体水平,而不能用来描述自主研发创新。这是由于我国很多行业虽然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产出上升了,但这并不是由于其自主研发能力的加强而引起的结果,反而是通过其他条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专利授权的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模仿等)来引起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些“其他条件”并没有提高我国内资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更没有转化成其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就无法拥有持久的竞争力,总的来说,以上这类技术进步只能被称之为技术依附,远远没有进入自主研发创新的范畴。通过上述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R&D指标与专利指标比生产率指标和新产品指标能更好的体现出真实的自主研发创新产出和一个企业对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视程度。因此,本文选择R&D指标作为测度自主研发创新的测度值。相对于R&D指标而言,专利指标代表的是自主研发创新的现有水平,而R&D指标可以被用来代表未来一定时间内自主研发创新的潜力,从而更符合研究的目的。2.1FDI与我国技术创新关系“十二五”规划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为着力点,着力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创新优势,就是通过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进一步激发经济成长的活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研究FDI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于拓展天津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调整、拓展和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层次和特点,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2.1.1FDI与技术创新关系合作创新、企业的外部扩散、企业内部创新和创新源是近年来关于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陈青松、沈江:创新路径:技术创新战略、流程与案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其中的合作创新和外部扩散都与外国直接投资紧密联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扩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载体。FDI的合资企业,利用合作创新模式,在东道国产业集群区域使用“同发生”的方法,促使填补创新代沟、扩散创新技术,使分享竞争者技术企业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创新成绩,使外商投资全球系统内分享技术的企业得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加速创新成果的产生。FDI的外部扩散则有利于东道国对已有技术发明成果应用的时滞性减少,更容易获得先进技术的使用权。再通过对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使用,技术创新动力得到加速提升。2.1.2FDI与我国本土技术创新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吸引外商投资的势头相当强劲,尤其是在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大量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得到良好发展。近年来,FDI使本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FDI的大量引进使全球化竞争、多样化消费需求、跳跃式革新的技术影响了国内产品不断缩短其生命周期并给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造成很大的挑战。 Yifei Sun, “ What matter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China: R&D, technology transfer or spillover impacts from foreign investment?” Business and Systems Research, 2010:4.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本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主题,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 郑慕强:FDI技术外溢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吸收能力的影响,科研管理2011年第3期。近年来,我国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了集中调整。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实行内外资企业两税合一,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措施,使得外资进入我国的门槛逐步提高。这些政策使本土技术创新得到有力保护,避免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大规模占有,强化适合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并通过对FDI企业有目的性的选择,使其对国内自主创新的积极影响大于其挤出效应。在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得到更新的技术支持的同时,如何使我国对外资依旧保持较大吸引力,并从中得到技术创新的利益最大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2.1.3 FDI与天津技术创新关系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快速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一五”时期研发活动转移将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要特征。伴随着天津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滨海新区经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总体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利用外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来津投资。天津FDI的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体现在外国资本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开办企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间接效应体现在对天津企业的研发和技术水平起到的失去和促进作用,如从表1、表2和表3的数据。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FDI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表1 2001-2010年天津市外商投资情况批准项目数(个)合同外资额(亿美元)实际利用额(亿美元)200168146.3032.20200281658.1238.06200394135.1316.332004110255.8924.722005130973.2333.292006105081.1241.312007906115.1952.782008564132.5574.202009596138.3890.202010592153.00108.50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局,天津市外经贸津网表2 2001-2009年天津市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情况年份经费支出(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0129.261.59200232.501.61200340.431.65200453.181.81200572.921.97200695.242.182007114.702.272008155.722.452009178.472.80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局,天津市科委表3 2001-2008年天津市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单位:件)年份专利申请受理量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200130817841707590182996121451920025357206723619291827102116556020036812332827137712505241154771720048406401331421251257843215875592005116574470469024973045763154373920061329949814184413441599672164102820071574453645117526355841164306313572008174256146581654636621146339551203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局,天津市科委2.2天津FDI的新特点2.2.1外资总量及增幅均创历史新高。2010年天津市直接利用外资首次实现当年实际到资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实际到位单体平均规模为4537万美元,同比净增368万美元,增幅达到8.8%。截至2010年底,天津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已达22244家,合同外资额总计1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