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从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1].doc_第1页
刘延东:从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1].doc_第2页
刘延东:从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1].doc_第3页
刘延东:从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1].doc_第4页
刘延东:从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延东:从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工作。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略部署和国务院9号文件的具体行动,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刚才,学勇同志代表六部门对方案作了介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逐步进入到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可以说,近现代以来每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经济社会变革,都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加速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周期日益缩短。如电从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则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惠普公司从成立到拥有10亿美元资产用了47年,微软用了15年,雅虎用了2年,谷歌只用了9个月。这些例子都生动地说明,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党对科技的认识不断深化,党领导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作出部署。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摆在全党全国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讲的创新型国家,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应是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高、创新环境好、创新制度完善、创新人才辈出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大量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企业,才能真正转化为规模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各经济强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美国的波音、微软、英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大众、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LG等,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本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这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就是着眼企业这一创新主体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其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这一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第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顺利完成这双重任务,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解决好当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并为未来发展打开新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发展水平和解决瓶颈制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立与国家发展进程相适应、先进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潮流,解决好能源资源节约开发、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和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大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真正推动我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第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科技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一方面,只有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创新体系才有动力源泉。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造福人类社会,才能体现其最终价值。我们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是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当前我们大力推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与知识创新工程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分布全国的创新型企业、贯穿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行业和区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三大载体,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措施。科技只有与经济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我国,长期以来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支撑,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拉动还不突出,迫切需要在经济和科技之间架起一条更加快捷有效的通道。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到对经济的支撑上来,将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系统和模式,这本身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第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纵观历史,近代以来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模式,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谁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谁掌握了关键技术,谁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谁的高端产品多,谁就能在竞争中长期占有优势”。从这次危机中不同企业的生存状况可以看出,一些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有的还扩大了市场;而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深层次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并尽快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把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开拓新市场,为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重要支持。二、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核心是聚焦企业。要紧紧围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四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第一,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鲜明导向。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要求,是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具有天然优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需求,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有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利润的天然动力,有直接洞悉市场变化的灵敏机制,有持续支持创新的资金优势。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通过利益机制整合产学研用的力量,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8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我国有928万户注册企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要牢固树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理念,把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首要目标。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决定科技攻关的方向和重点;要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调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由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主导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由企业直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缩短转化周期。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企业,代表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依靠创新谋发展的道路。第二,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目前,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立机制,广开渠道,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向企业。要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支持高端人才进入企业,帮助企业引进海外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有产业化前景和以产品开发为目标的重大专项和科研项目,要吸收优势企业参与,积极鼓励企业牵头,带动科研人员到企业去。要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大量创新班组、技术标兵和岗位能手,增强员工承接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教育系统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培养适用合格人才。要引导科研资金向企业集聚,调整财政科研投资结构,加大对企业的科研投入。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成为影响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促进成果转化和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要引导技术向企业集聚,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先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扩散,支持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产品升级转型。要加强科学管理,为创新要素的集聚提供保证。要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各类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第三,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世界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潮流看,由企业独立创新到产学研用互动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普遍趋势和有效形式。当前,制约我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目标导向不一致,功能趋同,责任不清,缺乏利益保障,合作动力不足。要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围绕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用长期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成果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协同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联合培养人才。要积极引导产学研用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形成合作关系,建立健全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优化产学研用结合的环境,形成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要鼓励用户参与合作,强化需求导向,建立完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畅通渠道。第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支撑和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多年来,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为数众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研仪器设备网等科技基础条件设施,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但是必须看到,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很突出,不适应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大型企业等方面的重要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这项工作一定要突破,利益壁垒一定要打破。现在只有大企业才有条件建立研发机构,但较难惠及广大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问题,自身没有条件建立研发机构,缺乏购买技术的实力,对政府提供低成本技术支持的要求非常迫切。而目前科技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存在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通道不畅等问题,单一企业如果直接与科研单位对接,就形不成技术需求的规模,会提高技术应用的成本。要强化这方面的公共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数量地向中小企业转移辐射先进技术。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能力建设,根据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明确方向,不断提高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水平。要发挥转制科研院所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引领作用,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转制院所作为产业振兴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要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水平。三、加强组织协调,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安排,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部门和行业局限,加强协同和联动。六部门制定的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对国务院9号文件的部署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各部门、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提供有力支持,确保这些任务落到实处。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企业受益,院所受益,群众受益,国家受益。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全局工作中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条件保障。特别是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工程的实施,亲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重点和步骤,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使这一工程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第二,加快政策落实,营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