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靖安县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调研报告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到2009年,全县人民人均纯收入已达4244元,比上年增加365元,增长9.4%。但是山上片乡镇和山下乡镇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平衡,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看,中源乡、罗湾乡均在4000元以下,比全县平均水平低6%。为有效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对山区乡镇的经济结构、资源优势、制约因素和如何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对策,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一、经济结构2009年山区乡镇(中源、罗湾、璪都、三爪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623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237万元、林业收入3630万元、牧业收入842万元、渔业收入96万元、农村工业收入1082万元、第三产业及其它4347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8.4%,22.4%,5.2%,0.6%,6.7%,26.7%。2008年山区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397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483万元、林业收入3210万元、牧业收入711万元、渔业收入35万元、农村工业收入869万元、第三产业及其它3664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9.2%,23%,5.1%,0.3%,6.2%,26.2%。二、资源状况山区乡镇拥有劳力12786个,耕地面积34780亩,其中水田32867亩、茶园面积8178亩、果园面积2079亩。全县拥有林地面积1756809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617777亩,百分之八十以上属山区乡镇。活立木总蓄量是6268000立方米,活立竹总蓄积量3618.9万棵。山区盛产油桐子、油茶子、棕片、棕叶、笋、板栗及药材等十多种特产,这些都是山区农民创收致富的有利资源。从经济结构看,农业比重占38.4,林业比重占22.4%,农村工业比重占6.7,第三产业及其它占26.7%。作为山区林业,这样的结构,显然林业和农村工业有着巨大潜力。从结构调整看,农业比重略有下降,但也是下降了0.8%,而林业比重同时下降了0.6%,农村工业比重只上升了0.5%,第三产业及其它比重也只上升了0.5%,结构调整速度缓慢。从资源利用看,我县拥有林地面积1756809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617777亩。全县的林业收入只有6787万元,亩平只有41.95元,说明山区的林地经营也是粗放型。三、影响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懒散意识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实现高劳务收入。通过十年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调整的阶段。懒散意识:满足温饱的小农意识以及劳力素质偏低,制约了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将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技能素质、年龄、性别结构、文化层次要求较高。我县山区农村现阶段剩余劳力素质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日超专业化、技能化的需要。2、农村土地制度公平有余而效率不足,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制约了农业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据统计,2000年全国农村平均每个农民经营的耕地面积有8.33亩,大致分布在920块田地上。而我县农民平均经营的耕地仅3.2亩左右,山区农民经营的耕地大部分20-30块田以上,由于小农意识浓厚,土地流转制度尚不完善,耕地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集中难度较大,很难取得农业规模经济效益。农业生产率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只能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求得温饱。3、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我县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程度低,尤其是实行土地承包制以后,大多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灌溉渠道、排灌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加上近年来野猪危害庄稼,农民在灾害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从而影响了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农业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产品的储藏、加工及与市场的对接,难以做到增产增收。我县有许多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山区农家小吃,如猕猴桃干、南瓜干、冬瓜干、茄子干等。但因为缺乏龙头企业来组织标准化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以致这些优势的传统项目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使山区农民致富少了一条路。5、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和收入增加。目前,我县农业科技含量不足,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农技人员专业水平偏低,一岗多职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对策1、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搞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建设,促进劳力转移。确保阳光工程在我县得以顺利实施,完成年培训3000名农民工的培训任务。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和转移,扩大农业外出就业,可促进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增强农民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进行农民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特别是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转移就业能力,就能逐步增加劳务输出,从而达到增收、改善农村经济结构的目的。2、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是整合农村土地、劳力资源优化投资方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的基础。要根据我县的实际,制订出一个农村土地流转细则。具体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流转手续及流转管理。确定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流入方能够大胆地规划项目,追加投资;流出方则通过土地经营权获得合理的收益,放心进行劳力转移。以此逐步促进土地向种植能手、种植大户集中,确立产业优势,获取规模效益。3、深化农村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逐步消除影响农民转入二、三产业的体制障碍。一是进一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民养老保险建设,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二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改善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动,要素互配、产业互补环境。要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取消农民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合理政策限制,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4、加大农业产业发展进程,搞好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将产业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收益优势。我县拥有丰富的农特产资源,有品种繁多的瓜果蔬菜,面对市场日益提高的要求和反季节消费的趋势,如何解决卖难以及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保鲜等标准化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占领市场,实现农产品增值?我们认为,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是将产业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收益优势的重要措施。从目前情况归纳,我县有以下4种对接形式: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来发展山区经济,整合山区特色资源和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这样,既可就地安排农村闲散劳动力,又可让山区特产形成名牌,寻到市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二是着力推进两大主导产业。白茶产业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群众基础,还是市场前景都看好,还可以尽力争取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油茶产业,来自市场的确切火爆,一市斤食用油茶油卖到30多元,而且供不应求,见效快,效益高,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也大。这两大产业不失为山区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咬住不放。三是“市场合作社农户”的能力对接模式。以能人为纽带,组成合作社,将农户的生产与市场连接在一起。这里的能力是指农村中有经济头脑、有创业精神、有地缘人缘和一定资本的人。他们对市场非常了解,专门从事农副产品的销售,对广大农户而言,他们是市场的龙头或领头人。我县山区的特色小吃,就需要能人来组织合作社形成优势产业、规模产业,提高山区小吃与市场对接的水平。四是“市场公司农户”的订单对接模式。即专门的农产品销售公司,将我县有机水稻、木竹生产、山区小吃等通过与邓氏园林集团、宏达公司、远南竹业、意蜂、五芳斋、友和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等,用订单形式进行对接。按照市场的需要,指导农户有计划地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与农户签订生产购销合同,农户再也无须担心产品卖不出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公司要有比较成熟的市场,且覆盖面要大,销售网络比较健全,对市场需求要有准确的预测。这种模式往往能带动规模生产。五是“市场加工企业农户”的加工转化对接模式。将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进入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扩大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门路,从而带动农业的加速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六是“市场合作组织农户”的社会服务对接模式。通过各种合作,承担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服务。它不仅只包销农民生产的产品,而且还严格按照市场的需求,指导农民制订种植计划,并在产前、产中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服务。这种合作模式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同当。它的存在也必将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一组一品”、多元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如养猪合作社、高山蔬菜合作社、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