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三月竹笋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8.doc_第1页
峨边三月竹笋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8.doc_第2页
峨边三月竹笋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8.doc_第3页
峨边三月竹笋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8.doc_第4页
峨边三月竹笋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委党校调研课题峨边三月竹笋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中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行政学校)课题组峨边三月竹(Qopienensis Hsueh et Yi)属于禾本科筇竹属,植物学种类名称为三月竹。主产地: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生长于特定的原始森林中,是四川省乃至我国独有的竹类资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峨边的三月竹笋曾作为国宴菜肴而闻名遐迩。三月竹笋是传统的绿色森林蔬菜、天然有机食品,富含糖、蛋白质、纤维素、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寒士山珍”,受到世人、特别是文人雅士的喜爱。近年来还发现竹笋具有减肥、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是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倍加受到市场热捧。产品已畅销东亚、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作为地方独有资源,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做大做强三月竹笋产业,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一、 三月竹笋产业发展现状(一) 三月竹笋资源及其产业发展情况1、 产量逐年递减,面积逐步缩小、品质明显降低。根据林业部卫星图片资料,三月竹林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峨边县及相接的马边、美姑县。其中,峨边县约40000公顷,马边县和美姑县仅有少量成片分布。峨边境内集中成片分布在五渡、平等、杨河、新林、白杨、万坪、大堡、黑竹沟、哈曲等乡镇的原始林区或次生林区。其理论采笋量,每年可达30万吨鲜笋。实际采笋量最高峰(2004年)曾达到15万吨,其后逐年递减,2008年遭受特大雪灾,鲜笋产量仅为6万吨左右。三月竹原生区域为海拔13002300米的阔叶林、落阔混交林或冷杉纯林。随着采笋作业的破坏性加剧,三月笋的生长区间现在已缩小为海拔15001900米的范围。根据2008年采笋期间的实地调查,峨边万坪、新林、白杨、平等、五渡等片区的竹笋质量有明显下降。表象为去壳后竹笋纤细,青杆多,个体重量大多集中在30100克左右。独有杨河片区的竹笋品质持续较好,个体重量集中在80200克左右,个体重量最高达900克。2、生产状态原始、持续恶性开采、产业规模较小。三月竹鲜笋生产仍停留在自然状态。每年出笋期间,县境内笋农及周边县彝汉群众自由进入林区,基本处于无限制采笋作业状况。笋农在采笋当天,即在林区或者林区边缘进行市场交易。随着天然林的禁伐,春季采笋已成为增加林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采笋收入共计约1.44亿元,县内笋农实际收入约6000万元。三月竹笋主要分布在国有林区,人人都可采。除杨河乡外,基本处于无序生产状态。受利益驱使,采笋演变为掠夺性的采伐。以前采笋俗称“打笋子”,现在的采笋,形象地说,有些已成了“挖笋子”,严重地破坏了竹根(鞭),损伤了三月竹笋的再生能力。在竹笋加工方面,县内加工企业目前有4户,鲜笋年加工能力总和1.2万吨。其中,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户,即,黑竹沟集团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五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黑竹沟公司、五旺公司),产业发展初具雏形。主要产品为清水笋、盐渍笋、干笋和香辣调味笋。2007年实际加工量为5000吨左右,营业收入总和约7000万元。与此相对应的是,峨眉山市、眉山市、成都市甚至重庆市反而成为了三月竹笋的主要加工地和制成品的集散地。3、政策措施见机早,保护开发有成效(1)落实禁伐恢复生态,限制开采保护竹林。1998年天然林禁伐以后,峨边县大力开展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为三月竹笋资源的保护,特别是三月竹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起,县政府为保护竹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了限时采笋制度。每个区域的法定采笋时间20天左右,具体时间根据三月笋生长情况确定。两大举措的实施,有效延缓了竹林资源的迅速枯竭。(2)整顿笋山秩序,打击非法交易。每年采笋期间,自治县人民政府成立临时工作机构,林业、公安、质监等县级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长驻笋山,大力整顿笋山治安,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查禁烟薰笋、硫磺笋等非法制笋,堵截非法笋制品偷运出境;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常年在出入境要道上设卡检查,客观上限制了过度采笋的进一步加剧。(3)落实优惠政策,扶持产业龙头。2004年起,县政府开始有意识培育当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在土地使用、企业信贷、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直接促成了黑竹沟公司和五旺公司笋制品生产线的落成投产。两家公司都发展成为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分别取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竹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笋农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根据县林业局测算,随着天然林的禁伐,春季采笋收入占林区笋农年人均收入的60%左右。尽管笋农认识到三月竹笋的重要性,也看到三月竹笋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现实。但现实的生计问题和无序采笋局面,为笋农的恶性采笋提供了心理上的负面刺激,形成了“你采我也采、不采白不采、采了不白采、采完都不采”的内心驱使。此外,笋山附近的彝族村民原始的牲畜散养习惯,逐年增多的牛、羊、猪等大牲畜在采笋后散放于竹林,对竹笋资源的破坏也不可低估。2、产业政策措施存在缺陷。县政府对三月竹资源保护的政策干预,虽然在客观上保护了竹林资源,但实际成效不大。一是对笋农不科学无节制采笋缺乏纠正和引导机制。竹笋生长具有自己的生物特性,且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农民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和小农意识支配,政府又缺乏有效措施进行引导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滥采滥挖局面进一步加剧,直接造成三月竹生长面积萎缩,竹笋产量质量下降,也对三月竹笋产业链伸构成了严重威胁。二是政府规定的采笋时限,只能控制鲜笋出境,不能控制采笋作业。据各乡镇提供的情况,实际采笋时间全县各点均超过60天,个别甚至达到90天。超过规定时限采集的鲜笋在原始林区被制成烟薰笋或者硫磺笋(或替代性硫磺笋)。由于山高林密,交通闭塞,护林人员少,查处困难,非法笋制品出境控制难度大,加上非法笋制品利润高,参与制作商贩多,受到处罚的人员少。这种现象近年来有进一步恶化发展的趋势,对竹笋资源的破坏尤为严重,还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鲜笋市场交易和三月竹笋产业链的形成。三是缺乏专项政策支持。峨边优势农产品,据调查,三月竹笋和峨边花黄牛是最值得保护和开发的两个品牌。峨边花黄牛已经成为我国优质肉牛基因保护品种,在养殖扶持上,已经持续开展多年。但三月竹笋这一极具市场价值的招牌性地方特产,县内两家龙头企业有关项目扩产的计划,受土地、信贷、原材料涨价、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制约,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迟迟难以落实。从政府的重视程度来看,即使在权威的政府统计部门,关于三月竹笋产业的专项统计数据资料在2007年以前,仅作为林产品项目模糊纳入,2008年才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统计调查。且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尚值得推敲。3、企业产能小,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是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延长产业链动力不足。目前本地企业加工能力总计虽然已有1.2万吨鲜笋。而实际加工能力, 20052007年,县内最大的两家加工企业,平均年加工鲜笋总量仅为5000吨左右。今年实际收购鲜笋量,黑竹沟公司仅为1200吨,五旺公司也只有1000吨,仅占鲜笋总产量的6.6%。由于竹笋加工的时间性强,保鲜难度大,加之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加工企业在投入产出上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企业一般把三月笋加工作为农土特产品加工的一部分,进一步扩大产能的动力明显不足。二是产品品种较单一。竹笋加工品品种主要有笋干(白笋干、玉兰片、笋丝、笋衣等)、罐头笋及酱笋、酸笋、油焖笋、糖酸笋、盐渍笋、酸辣笋、脱水笋等食性调味笋,笋衣、笋汁饮料、笋汁酒,还可以提取竹沥制成药品或者保健品等。峨边本地企业竹笋产品主要有调味笋、清水笋,其附加值较低,笋衣、笋汁饮料、笋汁酒等尚无一家企业开发。三是缺乏技术支撑。本地企业研发人员少,生产工艺水平不高,开拓新产品、攻克生产技术难关的能力不足。4、市场销售渠道不稳,品牌效益低。本地企业除黑竹沟公司和五旺公司有自己的外销和内销渠道外,其他企业的销售渠道停留在以本地市场为主的阶段。黑竹沟公司和五旺公司三月竹笋产品的主要渠道为外销,且集中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容易受市场波动及相关产业因素的影响。国内销售网络平台的始发点仍然是企业本身,缺乏专业的营销网络和固定的市场需求。峨边县内大大小小的三月竹笋加工企业有4家,有4个商品标识,缺乏形成峨边三月竹笋独特商品价值的品牌优势,这直接影响三月竹笋制品的市场销售份额和产品价值量的提升,也间接造成了鲜笋资源的流失。二、 峨边竹笋产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一)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权益保护无保障三月竹笋产业发展的起点是三月竹笋资源。而三月竹资源的管理和收益分配体系可大致概括为“有权的管不好、想管的管不了”。1、 “有权的管不好”。60万亩的三月竹林面积,大多属于国有林区,权属归国家所有,由川南林业局和峨边县沙坪森林经营所具体负责经管。主要功能限定在原始林木的保护(主要是防灾和防盗伐)和营林上。从保护的角度讲,目前直接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员,川南林业局680人,县上160人,全县森林面积270余万亩,平均每人管护面积达3000多亩。由于林区环境恶劣,管护实际要分成组进行。每组管护面积50000亩以上,每巡山一次,至少需要一周,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业务。从产业开发角度讲,由于国有林区内的三月竹笋在习惯上是大众采集品,营造三月竹林,对管理单位(部门)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关的林业资金也无对应项目,自主开发又缺乏保障。况且,川南林业局即使想作为市场主体投入开发,也受困种种因素,无法对三月竹笋资源实施有效经营和管理。2、 “想管的管不了”。对承担国有林管护义务,进行三月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林区笋农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缺乏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根据入户调查,除杨河乡外的其他采笋乡镇,100%的农民认为笋子一年更比一年难采,一年更比一年少。超过50%的农民表示,如果能够承包竹林,竹笋产量肯定会稳步提高。但承包国有林在国内尚缺乏法律明文规定,也无先例可循。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没有明确农民或者农村基层组织承包经营国有林中三月竹资源的合法性。然而在杨河乡,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该乡按照“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实行三月竹林的分户承包管理。近年来,在其他笋区持续减产的情况下,反而稳步增产增收,户均竹笋收入2万多元,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但是,这一有效保护的模式由于缺少法律和政策依据,至今仍处于事实上的默认状态,笋农的权益保护极不稳定。因而没有也不可能在全县推广。(二) 政策体系不配套、市场行为不规范、技术制约很明显1、 政策措施目标单一,体系建设亟待完善。三月竹笋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站在发展生态经济、统筹城乡发展高度,配套完善“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遗憾的是,县政府关于三月竹笋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主要限于维护鲜笋交易秩序,打击“笋霸”和非法制笋等方面。这仅仅涉及到产业政策的一个初步环节,与促进形成产业化链条要求还有巨大的差距。从三月竹笋产业的发展来说,必须考虑从市场需求(包括刺激市场有效需求)的角度来倒推生产要素和政策机制配置。这需要政府通盘考虑市场销售、产品生产、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益分配等诸多环节的政策激励与支持,需要在国家大政策的范围内,形成具有三月竹笋产业特色的政策体系和运作机制。2、 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鲜笋交易和加工品交易方面。一是鲜笋产品缺乏标准。笋农缺乏商品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鲜笋销售一直以来不分等级,直接影响市场销售价值。加工增值面临实际困难。这种局面亟待扭转。二是加工品交易市场秩序混乱。一方面,国家明令禁止硫磺笋的销售,但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硫磺笋和焦亚硫酸钠加工笋准确界定。县境外加工企业由于远离原料市场,加上生产的分散化、隐蔽化,产品脱硫后则以焦亚硫酸钠加工笋的名义顺利进入市场。这种现象已经对本地加工企业的规模扩张造成了巨大的冲击。3、 鲜笋加工技术制约明显。一是保鲜技术不能满足加工要求。目前常用的鲜笋保鲜技术,较为成熟的方法是针对熟笋保鲜,即在鲜笋采收后,立即进行熟化操作。其市场的实际价值,特别是对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作用不大,市场利润空间狭小。这与鲜笋直接保鲜后进入市场的预期效益相比较,微不足道。近年来,鲜笋保鲜技术攻关,有一些进展,但存在过程控制难、保鲜时间短、商业成本高、保鲜对象范围小等制约,推行有限。三、发展峨边三月竹笋产业的对策建议三月竹笋是我国独有竹笋资源,理论生长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开发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化特征显现,是峨边最为重要的、最具竞争优势的农土特产品,提升其产业战略地位是明智的抉择。本着保护性开发的原则,牢固树立“靠山、吃山、养山”的理念,加强资源保护和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竹笋采集培育由粗放向科学有序转变,发展壮大三月竹笋产业。(一)提升战略地位、优先重点发展近年来,峨边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这为发展三月竹笋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三月竹笋产业的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方向。1、从供求关系看,发展三月竹笋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调研预测,到2010年全国竹笋产量将达320万吨,竹笋制品产量将达到80万吨。到2010年国内需求约在350400万吨,国外需求约在200300万吨,市场缺口很大,将出现求大于供的局面。2、从三月竹笋的特性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先导性来看,其产业化发展优势明显。峨边三月竹笋较之一般竹笋,具有原始天然性、品种唯一性、品质优良性等特点,是峨边最早也是最好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农土特产品。早在1988年,“丛林牌”清水罐头笋就被国家商业部评定为部优产品,有一定优势地位。目前峨边县两家龙头食品企业,皆以三月竹笋为主打产品。如果峨边三月竹笋能从当前的6万吨产量提升到15万吨,按每公斤2元的市场价格计算,即使不进入加工环节,每年也能为笋农提供3亿元的采笋收入。如果计算加工环节,其价值量将进一步放大,同时还能提供更多的稳定的就业岗位。因此,峨边三月竹笋产业发展如不能很好地把握机遇,将不得不彻底沦为境外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3、从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的角度看,发展三月竹笋产业有着积极的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三月竹笋不仅为人类所喜爱,同时是大熊猫的食物来源之一。据2001年国家林业局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峨边林区大熊猫栖息数量达到56只。保护好三月竹林,能为这一珍稀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整个邛崃山系大熊猫科迁徙走廊畅通。峨边黑竹沟旅游已经起步,以原始生态、民俗风情取胜。三月竹笋的保护开发,正好满足了生态要求,合符游客对天然特色食品的期望。鉴于以上因素,政府应适时把三月竹笋产业纳入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体系,作为一个优势重点产业项目,统筹谋划,靠前发展。形成政府主导,企业集力发展,林区笋农参与和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亮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名片。(二) 强化资源保护、推进基地建设“靠山吃山”,必须“养山”。三月竹笋资源无论是作为林区笋农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产业发展的起始点,首先要搞好资源的保护,才能谈得上开发利用。1、继续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三月竹生长的生态环境。峨边原始森林面积广大,是三月竹资源的生态依托。三月竹是林下散生竹,对森林的郁闭度有严格要求,0.20.6的郁闭度,是其生长的重要光照条件区间。当前,峨边三月竹林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天然林的环境变化,虽然天然林禁伐已经有十年时间,但林区生态条件尚未恢复到三月竹生长的良好条件。加强对天然林的管护工作,严厉打击林区盗伐行为,严防森林火灾,对次生林生长状况较差的地方,加强营林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不仅能产生好的生态效应,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限时采笋制度,采取分片区轮休轮采。县政府确定的20天左右的限时采笋期限,应当严格执行。不仅在限时采打时间完结后,封闭竹笋交易市场,还要加强林区巡查,严厉惩治林间熏笋和制作硫磺笋。积极探索分片区轮休轮采作业路子。县林业局早在2005年已向县政府提出分片区轮休轮采方案,按照“万坪大堡片区、新林白杨片区、杨河五渡平等片区”三大自然片区进行轮休轮采作业,以更好地保护三月竹资源。但基于稳定等因素,一直未能得到实施。鉴于三月竹笋资源的状况和实际保护的需要,建议政府加快对这一政策建议的运作机制研究(比如建立轮休区竹笋修养基金,以弥补当地农户的经济损失),尽快实施这一措施,以利三月竹林的休养生息。3、抓住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探索林竹管护办法。对杨河乡的做法认真加以总结研究,汲取其有益的成分。对集体林竹地,将林竹经营权、管护权、使用权、收益权真正落实到农户。对国有林竹地,在坚持国有权属不变,有利于天然林保护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摸索出能有效管护三月竹林的办法来。按照农土特产品资源一般实行属地管理收益的惯例,建议县政府对县境内竹笋资源进行保护,逐年减少外县居民到峨边县境内采打三月竹笋。4、积极开展中低产竹林改造和退耕还林地三月竹笋培植,做大基地规模。县林业部门和林区笋农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三月竹的宜林地人工栽培实验,万坪乡正在实施低产竹林改造项目。目前来看,已基本形成了科学指导栽培与土方法栽培两种模式,尽管处于实验推广阶段,但已不乏成功的例子。建议政府在中低产竹林改造、人工栽培三月竹方面有条件地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这对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发挥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来说,有一举三得之利。(三) 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接农户、面向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早已被证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对发展峨边三月竹笋产业,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1、维护市场秩序,力促诚信经营。诚信是市场交易秩序的首要条件,是形成产业链条的基本保证。法律在其间的作用,只是提供一种现代保障机制。引导企业和协会走诚信经营、双向多赢的产业发展路子,既是政府经济发展的职责,也是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要求。建议政府按照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公司+协会”模式的诚信经营规范,运用司法力量,跟踪评估,指导并约束双方忠实履行协议,做到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法律保障到位。以诚信经营奠定龙头企业的发展基础。2、支持资源整合,鼓励集团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投放上,优先考虑,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大三月竹笋加工规模,形成以市级企业为龙头,其它小企业为配套的集团化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市场资源的整合,扭转各自经营、各自为阵的散乱经营方式,形成龙头带动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扶持龙头企业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促进产业链的生长,推动产业发展的集团化。改变产业发展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生产状况。积极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资金结构、管理架构和营销体系。3、重视品牌推广,扩大市场影响。推动县内竹笋加工企业,在取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基础上,申请产品的地理标识,打响原产地品牌,进一步提升三月竹笋产品的市场价值,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美誉度。还可举办“峨边三月竹笋节”,与甘嫫阿妞艺术节、黑竹沟原始生态游相结合效果更好,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销和扩大“峨边三月竹笋”品牌。4、加强科技攻关,提升竞争实力。利用政策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做好三月竹笋保鲜、贮藏、加工及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攻关工作。建议政府牵头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开展新技术研究、新工艺改造、新产品研发。当前,把主攻方向定位在鲜笋的保鲜技术上,争取掌握这一核心技术,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三月竹笋产业,实现“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大目标利益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创新模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实现机制。1、实行“委托管理”模式。针对竹笋资源管理的“有权的管不好,想管的管不了”的局面。建议采用“委托管理”的模式。由川南林业局和沙坪森林经营所作为委托方,天然林管护协会作为受托方,以形成“权、责、利”相统一机制。具体办法如下:(1)每个林区所在乡镇均由林区住户以村为单位,成立天然林保护协会(或竹笋协会),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2)双方签订协议。天然林保护协会(竹笋协会)与国有管护人员共同完成辖区范围内的巡护任务。提供林区内违法乱纪线索,处理内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