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非典事件为例.docx_第1页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非典事件为例.docx_第2页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非典事件为例.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非典事件为例班级: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姓名:李磊 学号:111611040137摘要2003年的非典标志着中国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有效处理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的公共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关键词:非典、危机管理、政府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危机事件多发期。2003年的非典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从政府管理层看,非典暴露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存在的很多问题,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但与此同时也为政府如何应对危机事件,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政府要想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就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危机处理体系,逐步提升危机管理能力。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和职能危机(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kinetin,原始含义是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危机对策研究的先驱赫尔曼曾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危机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潜伏的祸根;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它指的是突如其来的、严重危害社会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安全事件,如海啸、地震、流行性传染病等。公共危机管理,从危机的生命周期角度,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从危机管理方法的角度,认为危机管理是为了降低灾害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发展机理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有效地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体系。本文认为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政府部门在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因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冲突和风险引发的公共危机等公共问题。公共危机会给社会和政府带来危害,轻则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政府治理的正常进行,重则危害国家的发展甚至生存,并给相关公众带来极大的损失,给社会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在危机发生后,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充分运用政府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危机公关”,将成为政府未来治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危机公关是公共部门的重要职责,是“风险世界”的必然、“和谐社会”的必要、“公共服务”的必需。危机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的,危机预防职能是危机处理的基础,危机评估职能是危机预防、处理的反馈和有益总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危机管理在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基本职能与具体职能的关系见图。二、从非典事件中看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一)危机管理意识不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养成了中国人以不变应万变的性格。政府应对像地震、台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有一套监测追踪系统,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与办法,但是在公共卫生方面缺乏危机意识,这一点在非典事件的前期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非典这一危机事件是政府从没有经历过的突发事件,政府对危机的危害性明显没有充分的预计或进行风险全面评估,只是一味的沿袭稳定压倒一切,报喜不报忧的思想,实行新闻封锁,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更为严重的是贻误了控制、处理危机的最好时机,导致非典疫情的扩散,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了痛苦甚至生命危险。由于长期缺少理性解决危机的意识形态话语和文化环境,整个社会对危机的看法往往比较僵硬,缺少共同的规范和共同使用的语言。相反,在危机中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惊恐和猜测,这样就认为地枪坏了社会危机的敏感性。(二)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1.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发挥缺乏一个专门机构的支撑。非典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部门分立、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在危机的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执行中,必须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承担决策与执行职能。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对危机的管理是在国务院设置相关的临时机构,如:国防动员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国家处置劫机事件领导小组以及防洪、火灾指挥部或办公室等。2.缺乏专业的危机管理人才。我国危机管理的机构和人才极度匮乏,危机管理机构和人才结构还有待健全和完善。我国虽有武警、消防、公安等行业性应急单位和相关的职业人员,但是在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的综合型危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方面却是稀缺的,应对各种危机管理局面、制定危机紧急预案的专业人才在我国是属于稀缺性人才。(三)政府危机管理缺乏畅通的信息系统。在危机状态下,社会应该有一种信息披露透明化的公正机制,保持必要的新闻自由度,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完善社会的自我修复机制。非典爆发之初,就存在信息传播不畅的问题,首先是信息公布缓慢,从发现疫情到正式公布于众竟拖延了两个月之久;其次是信息透明度低,一些官员在处理信息时层层做假,瞒报漏报。这些做法,不但侵犯了公民正当知情权,也给政府决策部门了解形势,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三、政府危机管理应对与策略(一)非典后政府危机意识不断加强加强意识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要树立危机意识,必须展开危机意识教育,必须落到实处,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或者仅停留于口头上。前非典时期,政府部门暴露了长期以来忽视了必要的危机防范一时的培养,在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例,但地方政府部门对问题的严重性不够重视,贻误了控制和化解危机的时机,从而埋下了非典全国蔓延的隐患。2003年4月20日后,我国政府吸取了教训,准确的判断了形势,加强了危机意识,改变了“撞击反射式”的模式,开始注重对危机的原因分析,树立“预防为主、应急与预防并重”的危机理念,提出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毫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毫不动摇的方针。七天七夜建起一座各项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传染病医院。卫生部门则对疫情以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进行防治。各项措施抓住了一个“快”,遏制了非典猖獗的步伐。(二)临时危机处理指挥机构不能代替常设危机处理机构后非典时期国务院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牵头,包括多个部委负责人的临时指挥机构,领导和协调全国的防治工作。这一机制在非典防治工作时起到巨大作用,但同时,这种临时性的领导机制也有其局限性,延续性差,有关危机处理的经验不能长期保留。因此要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领导和协调机构。首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其紧急状态下制定危机决策和出台长期的危及应对战略以及对其它政府机构进行调度和协调的权利;其次明确地方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组建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管理体制。(三)治国之道,首在治人。 1.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一个专业的、训练有索的危机管理人才队伍对于政府危机管理是很重要的。政府应该加强对党政机关各类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现有党政机关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模拟训练,加强专业的危机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和带动管理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2.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培训机构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培训机构且在各大高校和大中专院校中专门开设有关涉及危机管理的专业,将危机管理渗透至高等教育中,以培养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是提高政府危机公关功能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主体意识的增强,国内乃至国外人士对知情权的诉求正迅速提高,这是推动信息公开化进程的基本动力。后非典时期争睹对非典的信息处理上开始由黑屋子向玻璃屋转变。每天下午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非典疫情最新数据,做到了数据准确,发布及时。要保证危机管理的效果,公开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关切民生的重大事件和情况(如危机)应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情况通报制度,把真相及时通报民众,保障民众的知情权,避免不必要的误传、讹传。四、总结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说过一句至理名言:“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也曾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最好的办法。”非典既是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又是我国政府提升危机管理能力的一个契机。我们充分的相信,政府既能受得住危机的考验,又能实现危机管理能力上的质的飞跃。参考文献1黄晓军. 从非典事件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 J.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82 张毅. “非典”事件对防治禽流感的启示 J.甘肃农业,2006年第5期3 陈刚,张孟见.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