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真题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生理真题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生理真题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生理真题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生理真题答案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整理 02年生理真题答案一明解1量子式释放:突触前膜囊泡中贮存的递质被释放时,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2凝血因子:一组参与凝血过程的血浆因子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4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 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5肾小球率过滤:单位时间里(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6高渗尿:终尿的渗透浓度高于血浆的渗透浓度,称为7盲点: 视神经盘无感光细胞,所以无光的感受作用,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8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骨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窝进入内耳9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10解剖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11瞳孔近反射:正常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变动于1.58.0mm之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物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这就是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12 递质: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13 异相睡眠:睡眠中出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在这一时相中,常可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因而也称为快眼动睡眠。14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某一特定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15旁分泌:16stress: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17激素的半衰期18胆盐的肝肠循环:胆盐发挥作用后,绝大部分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19肺通气: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20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二问答见09真题答案见课本见08真题见08真题03 生理真题答案一明解1 抗凝系统:2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3明适应:从黑暗处初到强光下时,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恢复视觉,这一过程称为明适应4缝隙链接:神经元之间的缝隙连接,是指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其间隔有23nm的间隙5运动单位: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6:7终板电位:是终板膜处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这个明解很重要,自己总结)8E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9等张收缩:肌肉产生的与负荷相同的张力使负荷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收缩类型为等张收缩10感受器电位: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发生器电位 又称感受器电位三问答1 静息电位?怎样形成的?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个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 (1)形成条件: 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 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也就是说,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上离子通道中主要是K+通道开放,允许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而不允许Na+、Ca2+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2)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3)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2心脏和血管受那些神经支配?各有何生理作用?见课本3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有何特征?肾小球滤液化学组成特点与滤过膜通透性有何关系、见课本4何谓突触、缝隙链接与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三者传递信息方面各有何特点(1)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内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一种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的突触性传递。基本过程如下: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EPSP或IPSP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特点:单向传递;传递延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2)缝隙连接又称电突触,是细胞间直接电联系,结构基础是细胞上的桥状结构。特点:以电扩布,双向性,传导速度快。 意义:使许多神经元产生同步化的活动。 (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这种传递的结构基础是:传递信息的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分支上有大量曲张体,曲张体内有大量含递质的小泡。传递方式:曲张体释放递质入细胞间隙,通过弥散作用于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 传递特点:不存在突触的特殊结构;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曲张体能支配较多的效应细胞;距离大;时间长;传递效应取决于效应细胞膜上有无相应的受体;单胺类神经纤维都能进行此类传递,例如交感神经节后肾上腺素能纤维。 或答案:答:突触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传递信息方式。缝隙连接是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非突触性化学联系:某些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间无经典的突触联系,化学递质从神经末梢的曲张体释放出来,通过弥散,到达效应细胞,并与其受体结合而发生细胞间信息传递。(1)突触:当突触前神经元有冲动传到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去极化到一定程度时,引发动作电位,引起Ca2+依赖性释放递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突出后电位,从而引起兴奋或抑制。(2)缝隙连接:神经元之间接触部位间隙狭窄,膜阻抗低,故与神经纤维的传导原理相同,电突触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并且可双向传递。(3)非突出性化学联系:突触前后成分无特化的突触前膜和后膜;曲张体与突触后成分一一对应;递质扩散距离远,且远近不等,突触传递时间较长,且长短不一。5各举一例说明激素之间相互协同 、拮抗、相互制约的关系?协同: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拮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制约: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再说详细点。04年生理真题答案一明解1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叫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3迂回通路: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前毛细血管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流到微静脉的通路。此条通路是血液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4肺扩散容量:在单位分压差的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5氧容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氧气的最大量。6逆流交换:7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8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9非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的、数量有限的、形式较固定和较低级别的反射活动10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内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一种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的突触性传递,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兴奋或抑制。三问答1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和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形成机制中哟哪些异同点心室肌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静息电位约-90毫伏。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基本上和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由于安静时细胞内高浓度的K+向膜外扩散而造成。其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相比较有很大差别,表现为复极化过程有明显特征。通常将全过程分为0、1、2、3、4期。(1)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化过程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0期),其形成机制亦与神经纤维相同。此期电位变化幅度约120mV,持续时间12ms。(2)复极化过程:该过程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分为四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去极达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到0mV左右,形成1期,占时约10ms。K+外流是1期快速复极的主要原因。2期(缓慢复极期):此期复极非常缓慢,膜内电位下降速度极慢,停滞在0mV左右,形成平台状,故2期又称平台期,历时约100150ms。该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主要特征,也是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原因。形成的机制是本期内有Ca2+内流和K+外流同时存在,缓慢持久的Ca2+内流抵消了K+外流,致使膜电位保持在0mV附近。3期(快速复极末期):此期膜内电位迅速下降到静息电位水平(-90mV),形成3期,以完成复极化过程,历时约100150ms。K+快速外流是3期快速复极的原因。4期(静息期):此期膜电位虽已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但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膜内Na+、Ca2+增多,膜外K+增多,致使膜内外的这几种离子浓度有所改变。本期内,细胞膜离子泵积极地进行着逆浓度梯度转运,把Na+和Ca2+排到细胞外,同时将K+摄回细胞内,以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浓度,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能力。自己再详细总结2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容积和瓣膜开闭的变化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而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入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在射血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心室压力上升很快,射出的血量很大,称为快速射血期;随后,心室压力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血期。 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当心室舒张至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入心室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较大,血液快速充盈心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减小,血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3氧解离曲线s的生理意义?哪些因素使其右移?答: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答:特点:(1)氧解离曲线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在60100mmHg之间时Hb氧饱和度,这段时间PO2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它是反映Hb与O2结合的部分;(2)氧解离曲线中段:这段曲线较陡,相当于PO2在4060mmHg之间Hb氧饱和度,是反映HbO2释放O2的部分;(3)氧解离曲线下段:曲线最陡,相当于PO2在1540mmHg之间时Hb氧饱和度,该段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影响因素:pH和PCO2的影响:pH减小或PCO2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其他因素:受Hb自身性质的影响4对已急性胰腺炎病人,临床上为了减少胰腺分泌,采用 A禁食、B连续抽取胃液、C注射阿托品的理论依据、(1) 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直接引起胰液分泌,空腹时胰液基本不分泌(2) HCL能引起促胰液素分泌 (3) 或者通过乙酰胆碱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释放,进而刺激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液。阿托品是ACH阻断剂。课本更详细。此处略。5条件 非条件反射的异同和关系和生物学意义?05年真题一明解1局部电位:阈下刺激也可以引起膜的去极化,但这种去极化电位只局限于受刺激部位,只能作电紧张性扩布。动作电位:果给细胞膜一个较强的刺激,细胞膜将产生一个短暂、快速的膜电位变化,称之为动作电位。2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移动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过程异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3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4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5有效率过压:液体通过毛细血管时有滤过,也有重吸收,滤过的力量和重收的力量之差即有效滤过压。有效不应期:由0期开始到3期膜电位恢复到-60mV这段时间内,心肌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这段时间称为6胸膜腔内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情况下,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内负压。胸内压=大气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7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新收,并使细胞外液量增加。VIP:(ADH)又称血管升压素(AVP)。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分泌的九肽,在细胞体中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释放。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H2O的通透性8微音器电位: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所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称为耳蜗微音器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9 IPSP: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E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0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行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非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的、数量有限的、形式较固定和较低级别的反射活动三问答答:神经纤维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而突出传导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纤维传导是双向的,而突出传导是单向的;神经纤维传导是相对不易疲劳的,而突出传导易疲劳,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而突触传导有时间延搁;神经纤维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突出传导属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答: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虽然其中每一条纤维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但由于它们的兴奋性不同,因而阈刺激的强度也不同。当电刺激强度低于任何纤维的阈,则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当刺激强度能引起少数神经兴奋时,可记录较低的复合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兴奋的纤维数增多,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变大;当刺激强度增加到可使全部神经纤维兴奋时,复合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再增加刺激强度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再增加了。钠离子维持细胞外渗透压,钾离子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细胞吸钾排钠保证一个电位差 而且可以维持细胞形态。钙离子是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离子。 它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机制均通过钙离子表现出来。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均是基于以上的基本细胞功能,主要有一下几点:1.钙离子是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2.参与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收缩过程;3.参与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激素合成与分泌;4.是骨骼构成的重要物质。答:CO2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CO2含量与P CO2关系的曲线;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CO2解离曲线接近线性,且无饱和点;O2解离曲线呈S型,有饱和点。CO2解离曲线的纵坐标不用饱和度而用浓度表示;氧解离曲线的纵坐标用饱和度表示。06生理答案一明解1胞吐:内吞:2超射:当产生动作电位时,动作电位上升中零电位线以上的部分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的过程。3凝集原:红细胞膜上的特异蛋白质或糖脂,他们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其反应的特异性抗体。4 心输出量:一侧心每分钟输出的血液量,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心里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也称为泵功能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搏出量储备。5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循环血量的平均充盈压:指心跳停止,血液暂停,循环系统各段血管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此时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压力相同,这个压力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6氧容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氧气的最大量。氧含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气的最大量。7通气血流比: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肺扩散容量:在单位分压差的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8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9传入侧枝抑制: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回返性抑制: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枝去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抑制中间神经元兴奋后,其活动经轴突反过来作用于同一神经元,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种属的其他神经元。10 异相睡眠:睡眠中出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在这一时相中,常可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因而也称为快眼动睡眠。慢波睡眠:指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睡眠时相。06年1-5dabbc 6-10ecdab11-15accec 16-20abbee 21-25cabac 26=30cedcd31=35bcccc 36-40ddaed 三 问答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 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发生去极化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神经末梢释放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N型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K+(以Na+为主)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总和达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特点:单向传递;传递延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 1.EPSP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EPSP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EPSP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O2与Hb结合将促使CO2释放,这一效应称何尔登效应。 酸度增加降低Hb与氧亲和力的效应称为波尔效应。自己总结见09年答案 07年生理真题=09生理真题08年生理真题答案一明解1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2ERP:见课本3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4心输出量:一侧心每分钟输出的血液量,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5肺通气: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6基本节电率: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电位 又称基本电节律7深度体温:指人体核心的温度,相对稳定,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8球管平衡:近曲小管对流经的水和溶质的重吸收随着GFR 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一般为 GFR的65%-70%9简化眼: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一些和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10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某一特定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三 问答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是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凡影响到搏出量或心率的因素都将影响心输出量。1.前负荷 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也就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方式调节心搏出量,(即增加左心室的前负荷,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加或等容心室的室内峰压升高。这种调节方式又称starling机制,是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从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来调节搏出量,以适应静脉回流的变化。) 2.后负荷心室射血过程中,大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后负荷增高时,心室射血所遇阻力增大,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减少。但随后将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3.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又称心肌变力状态,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通过改变心肌变力状态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由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因素起作用,另外,神经、体液因素起一定调节作用 4.心率心率在40180次/min范围内变化时,每分输出量与心率成正比;心率超过180次/min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导致搏出量明显减少,所以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 心率低于40次/min时,也使心输量减少。 2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为什么?吸收的机制有哪些?1.小肠是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1)绒毛及微绒毛加大吸收面积。 (2)食物停留时间长。 (3)食物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 (4)淋巴、血流丰富。 机制见课本3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影响释放的因素?(课本有)生理作用:提高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睡的重吸收,使尿浓缩,尿量减少。分泌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血容量:当血容量减少时,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至下丘脑的信号减少,对ADH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或取消,故ADH释放增加;反之,当循环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加时,可刺激心肺感受器,抑制ADH释放。其他因素:恶心、疼痛、应激刺激、AngII、低血糖、某些药物(尼古丁、吗啡)、乙醇都可以改变ADH的分泌状况。4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的特征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 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是单向传导的。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耗能远小于突触传递。 5.不衰减性:这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特征。 6.传导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