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合作意识(最终版).doc_第1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合作意识(最终版).doc_第2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合作意识(最终版).doc_第3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合作意识(最终版).doc_第4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合作意识(最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合作意识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因为能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时又能较好地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这种学习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必要的组织、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等等。本文将从建立学习共同体、建立良好的合作行为、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三个方面来谈怎样培养和提高合作意识,为今后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提高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某位教师在上计算机硬件安装组机这节课时,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分组实验安装,让学生亲自动手,共同探究计算机主要硬件的安装,掌握网卡安装。实验室里热闹非凡,但真正动手安装的学生不多,小组中个别计算机能手开始大显身手,更多的学生看着计算机组成部件不知如何下手,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不是互相嬉闹,就是看“表演”,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设想是好的。但在这个课堂里,学生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进行到了什么程度?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不太了解,加上茫然无处借鉴。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小组合作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动手操作,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不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有着共同目标、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中去。21世纪,学会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与此一致,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就体现了该实质。因此,倡导合作学习是符合新教育理念的,但倡导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延续从前我们进行过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往往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服务的),不应该为合作而合作,而应该考查小组的每个成员是否都积极参与到有着共同目标、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中去;思想是否得以交流,甚至碰撞;是否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会赞赏别人;小组成员是否真正达到知识技能上的优势互补;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品质是否显现并得以培养等等。一 合作意识的概念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人的合作意识是随人整个心理和行为活动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发展,但并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合作意识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二 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意识的缺失信息技术老师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学生个体全面的发展与完善,或单单是为了在评选中取得好成绩,还是看到别的老师都在用,而且是国家学校对这个有要求不用不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效率。我们的教师在考试决定一切的特定教育氛围里,“合作”成为一种仅用来服务于“学习”的纯粹式“工具”的认识是很自然的。但是,这种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关注的侧重点及其行为表现。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合作学习的主要集中点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不是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自行其事。这样,每个学生的小组身份都会因为教师的安排而随需改变,信息技术课上刚刚结为“盟友”的小组成员转眼间到了下节课就成了“对手”。这种短暂的“结盟”既不利于学生相对稳定的合作团体意识的形成,更无益于学生人格的稳定发展与养成。其次,在小组成员中出现了 “小权威”,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任务一出,小组成员看似忙开了,可仔细一看,基础好的同学,却成了“包干户”,什么都给做好了,基础差点的就有了“依赖”,就这儿点点,那儿点点,或是偷偷玩玩小游戏,做一些无关的事情,结果这节课只是几个同学在认真学习。其主要原因是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参与机会的不平等。这种参与机会不均等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作意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伪合作”状态,或者说是以表面的合作达到实质性的竞争。因此,这种优秀学生对合作学习话语的垄断权,不仅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促进差生的发展,反而使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主体参与意识受到压抑。这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发展等是事与愿违的。这种行为也称为合作中的亚社会行为或超社会行为的产生。亚社会行为是指学生个体远离教师、远离同学、远离集体的行为。亚社会行为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首先, 其他学生不太可能主动或继续跟亚社会行为者交往。亚社会行为者的社会接纳需要将继续得不到满足。其次, 亚社会行为者在脱离教师和同学的同时, 也使自己失去作为重要学习资源的合作, 如果学生拒绝与教师及同学合作, 那么,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便不可能产生。亚社会行为者在满足学习需要时, 将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超社会行为是指学生个体在不恰当的时间、以不恰当的方式吸引教师和同学注意的行为。与亚社会行为者相似, 超社会行为者在思想认识上同样存在误区。所不同的是, 超社会行为者不是努力自我宽容而是力图惹人注意。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他们往往会在不恰当的时间进行交往, 或者在教师作为组织者更合适的时候硬要充当组织者。此外, 这类学生甚至可能会通过违反课堂社会准则的方式来吸引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这无助于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 相反, 还可能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这种反感肯定会对超社会行为者的学习需要产生消极影响。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努力培养合作意识。三 如何培养合作意识(1)建立学习共同体产生这种情况也因为现实的一些问题,如时间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实施得好,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活动,如小组集体荣誉感的建立,小组内成员合作意识的建立,班级要有一个整体的氛围。比如现在南京初中、高中一个班有50人,如果6个人分为一个组那么要分为8个组(还有两个组要有8个人)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研究生论文研究说分了两个班,一个学期普通班没有用到合作学习,另一个实验班用到了合作学习,最后这个实验班学生各方面都提高了,因为在一个学期内可以用一堂课或者几堂课还解决这个问题,那如果是在一堂课或者说在一个单元用到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如何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起个响亮的组名,并要求各小组姓名串名,选出组长,建立小组口号等。小组也可以创建符号制品如胸卡,标语等。小组也可以进行一个建组仪式,进行摄影留念。然后在班级中一一介绍每个小组。这样可以激发团队荣誉感。同时大家可以借助表1-1来记录自己所在学习小组的信息。表1-1 合作学习小组信息表组名: 组长: 形象代言人:口号: 小组名大串烧: 团队成员信息表:姓名担当的职务要完成的任务电子邮箱MSN/QQ备注记录员形象代言人资料管理员这些事情在课堂上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做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集体荣誉感的建立会在以后的讨论和完成工作中真正用起来,而且每个成员都知道了自已的工作,每个人都感到自已是集体的一部分,而且都想让本小组争第一,自已争第一。这样就很容易成为一个班级氛围。一种合作的文化就建立了,有了这种文化以后什么事都好办的多。(2)建立良好的合作行为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合作,这样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尤其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1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所谓倾听,是指细心地听取。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培养。指导学生专心地听别人发言。要求学生在听取别人发言时,眼睛要注视对方,并且要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对方以积极的暗示;指导学生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记住(笔录)要点,并考虑这个发言有没有道理;指导学生尊重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必须等别人讲完再提出来,听取别人发言时,如果有疑问需要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使用礼貌用语;指导学生学会体会和观察。逐步要求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体会看法和感受。2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学生能否很好地表达直接影响着别人能否有效地获取。培养学生先准备后发言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发言前认真思考,能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表述,必要时可以做一些书面准备;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能借助解释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意思。实践表明,提供解释的效果远远超出简单告知;养成良好的“支持”与“扩充”习惯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合作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所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对别人的意见表示支持,并能进一步扩充。运用口头语言表示支持。指导学生说出能给人以鼓舞的口头语言,如:“你的方法很好!”“很有意思!”“很好,继续往下说!”等等;运用体态语言表示支持。比如,可以用点头、微笑、会意的眼神、竖大姆指和击掌等。3养成良好的“求助”与“帮助”习惯合作学习过程中,信息交流主要是在学生之间发生的,学习任务的完成通常也是在同学间相互磋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助”和“帮助”的行为。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要及时向同学请教,并且能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要求学生求助时要有礼貌,请教对方要用商量的口吻,用“请”字,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等等;要求学生主动关心别人,学会对同学说“不懂找我,我会帮助你的”;要求学生向别人提供热情、耐心、有价值的帮助。通过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学习,让学生学会彼此认可和互相信任,进行准确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在未来社会,有效地与他人协同工作、和睦相处、彼此交流决策意见等均是最重要的能力表现。因此约翰逊兄弟指出,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将会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employ)和更大可能地获得事业(career)上的成功。(3)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1相互观看互看指学生在做信息技术上机课时相互观察、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可在小组内让一位同学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其他同学既可观察此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又可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特别是小组内的同学有不同的做法时,通过互相观察来互相补充。学生在互相观察中学会了更多的实验方法,调动了积极性,体会到了互看互学的愉快。由于在观察中可相互补充,汇报时就能加以完善,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2相互帮助这里的互助是指实验操作中和发生困难时的互助。有的信息技术内容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这是小组内分工合作的好机会。如在组装电脑时,有的同学扶着电脑,有的同学用力插拔内存条,有的同学做着记录,有的同学随时准备替电脑零部件,有的同学做着调试,这些工作做着紧张有序,团结协作,那些在实验中无动于衷的同学不见了。有些实验,小组内进行不顺利或失败了或实验结果不理想,这时教师没必要逐个指点,而是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小组互助作用,问题往往就会解决。如在组装电脑时有的组某个同学,由于不理解硬盘,错误安装了硬盘线,导致实验失败。这时组内的同学做给他看红线和黑线的区别,起初失败的同学明白错在何处,及时予以纠正。试想,如果没有互助,这种既组装又研究规律的实验,一个人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一个人不知要走多少弯路,甚至少数学习困难的同学,可能花再多的时间也成功不了。3头脑风暴在小组合作时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组内成员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就大声说出来,别的小组成员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但不进行批评。只有头脑风暴会议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这样你会发现以前以为很难得一个问题,现在突然有了一个这么好的答案,这个答案可能比我们开始要的还要完美,这时大家会真正感觉到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4鼓励与展示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激励学生,看哪组相互配合得好,如最先找到实验方法,观察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及时给予奖励,或请领先的小组给别的小组介绍经验,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后,往往只关注哪一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