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面的图集03J101.docx_第1页
建筑方面的图集03J101.docx_第2页
建筑方面的图集03J101.docx_第3页
建筑方面的图集03J101.docx_第4页
建筑方面的图集03J10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方面的图集03J101平法看图要点之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看图原则:先校对平面,后校对构件;根据构件类型,分类逐一细看;先看各构件,再看节点与连接。 1看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明确底部加强区在剪力墙施工图中的部位及高度范围; 2检查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墙柱及洞口布置,查对剪力墙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是否正确。特别应注意变截面处上下截面与轴线的梁轴线的关系; 3从图中(截面注写方式)及表中(列表注写方式)检查剪力墙身、剪力墙柱、剪力墙梁的编号、起止标高、截面尺寸、配筋、箍筋。当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时,应将表和结构平面图对应起来一起看; 4剪力墙柱的构造详图和剪力墙身水平、竖直分布筋构造详图,结合平面图中剪力墙柱的配筋,搞清从基础到屋顶整根柱或整片墙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 5剪力墙梁的构造详图,结合平面图中剪力墙梁的配筋,全面理解梁的纵向钢筋、纵向钢筋锚固、箍筋设置要求、梁侧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要求等; 6其余构件与剪力墙的连接,剪力墙与填充墙的拉接; 7全面理解剪力墙的配筋图,读者可以自己动手画出整片剪力墙各构件的配筋立面图。抗震柱KZ的箍筋还是外箍加拉筋好 一位呢称为涵秋1234的网友不久前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发帖说:03G101-1中讲到柱复合箍筋时,有一点让人很疑惑的地方,就是柱的复合箍筋里面套的小箍筋可以用拉钩代替,大家可以仔细看03101-1的46页注2的这句话,如果那样,能够省下一些制作箍筋的钢筋,尽管是笔误,但是估计没人敢那样做,我把那句话挑出来问过技术负责人、监理总监、设计院设计师,大都认为是笔误,但是所表达的意思没人敢表态,这也印证了对03G101的评价,作为参考可以,依据只能选取有用的。 一丁老师指出,03G101-1关于柱复合箍的这个要求提得非常好,不是笔误,而是一项有科学试验研究成果做坚强依托的切实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大箍套小箍,(03G101-1)主要是对梁箍筋的设计要求;对抗震框架柱子的井字复合箍,(03G101-1)则推崇外箍加拉筋的抗震构造。 在柱子当中,外箍加拉筋,对框架柱的横向配筋约束功能优于大箍套小箍的方案,因为大箍套小箍方案中的小箍对大箍是不产生约束的,因而大箍的无支长度未得到减少,当柱受到大量级的轴向载荷作用后,大箍的侧向变形迅即发育,接踵而至的就是由大箍负责围圈的那些个纵向钢筋因为被围乏力而迅即出现侧向变形的趋势,从而造成柱承载能力的骤然下降,直至失效。外箍加拉筋的情况就不一样,拉筋紧靠竖筋拉住外箍,使外箍的无支长度明显减少,外箍所围的每一根纵向钢筋均受到充分的横向约束,在大量级的轴向载荷作用时,由于混凝土受到足够的横向约束而不易破坏,这就是二者破坏机理的区别。 当然,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框架柱来说,这种过程只会在试验室看到,更会在像唐山大地震那样的大地震作用下才会发生,如果我们所设计/施工/监理的结构物,在全寿命期没有遭遇到唐山大地震那样的大地震,那么不用说箍筋怎么怎么做,就是纵向钢筋稍微打点这样那样的折扣,也未必就会发生问题,即便是1个C50的100010001000mm的混凝土块,也要在450,000kN轴向压力作用才可能被压碎。 我在这里给朋友们讲清楚二点,第一抗震设防对抵御地震破坏的作用是不言而谕的,在真实地震作用下,设防与不设防,后果截然不同;第二,抗震框架柱子井字复合箍采用“外箍加拉筋”(紧靠纵向钢筋,拉住外箍,将外箍、拉筋和柱纵向钢筋3者用同一组加长绑丝紧密地绑扎在一起)的构造形式,因为拉筋拉住外箍减少了外箍的无支长度,限制了外箍的横向变形从而约束了柱的各纵向钢筋的侧向变形,提高了框架柱的抗破坏能力,因此比“大箍套小箍”要好的多得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基础、楼板等抗震规定(摘编)基础的抗震规定3.3.4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3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4.2.1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1砌体房屋。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2)不超过 8 层且高度在 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3)基础荷载与 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3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注:软弱粘性土层指 7 度、8 度和 9 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 80、100 和 120kPa 的土层。6.1.11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一级框架和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5桩基承台之间。 板的抗震作用和要求 5.2.6 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分配: 1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 2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3普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半刚性楼、屋盖的建筑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4计入空间作用、楼盖变形、墙体弹塑性变形和扭转的影响时,可按本规范各有关规定对上述分配结果作适当调整。 6.1.7采用装配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采用配筋现浇面层加强时,厚度不宜小于50mm。 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 2 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 1.1 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第 6.2.3、6.2.6、6.2.7条的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6.2.1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1 的规定。 E.1.1框支层应采用现浇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5。 E.1.4框支层楼板的边缘和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其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2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楼板的钢筋应锚固在边梁内。 7.5.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 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 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2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规定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2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 3.7.3 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 3.7.4 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7.5 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 3.7.6 安装在建筑上的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的支座和连接,应符合地震时使用功能的要求,且不应导致相关部件的损坏。四级抗震框架与非抗震框架的区别 四级抗震时,因为laE=la,所以不少人误认为四级抗震与不抗震没有分别,四级抗震就与非抗震一样的构造,我们指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图集,有图集的朋友,请把图集翻到36页,在36页提出一四级抗震设防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位置: 底层底部h1/3以后,方可连接,楼层下部是hn/6、hc、500mm以后,方可连接; 大家再把图集翻到42页,我们看非抗震设防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位置: 底层底部即可绑扎连接,500mm可机械连接或焊接; 从36页和42页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四级抗震与不抗震的柱在纵向钢筋可连接区域上的不同要求。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KZ的箍筋,请把图集翻到40页,我们先一起看四级抗震要求: 底层下部h1/3加密,底层上部和楼层上下各方hn/6、hc、500mm必须加密;纵向钢筋搭接连接区域也必须加密。 大家再把图集翻到45页,我们一起来看非抗震要求: 仅仅在纵向钢筋绑扎搭接连接区域对箍筋进行加密。 这是四级抗震与非抗震KZ箍筋的不同要求。 我们再看KL的顶部的纵向钢筋,54页下面的KL图是三、四级抗震的要求,具体要求是什么呢?要求顶部的纵向角筋需设置“通常钢筋” 57页:非抗震框架,顶部不须设置通常角筋。 因此54页角筋的连接有laE要求,而57页角筋的连接只有150mm的要求,没有laE的要求。 这是上部角筋的区别。 再看KL的底部纵向钢筋,一起看54页下面那张图,我们可以看到: 底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应laE,且应0.5hc+5d; 我们再来看57页的图,可以看到: 底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la,无需满足0.5hc+5d的要求。 允许底部钢筋在支座外近支座ln/3范围内搭接连接。 57页有3行图,第一行和第三行各画了3柱两梁组成的非抗震框架,中间的右边是一个“支座、节点范围之外的下部钢筋搭接”,在这个小图中,柱子的左边,明示了:在距离支座ln/3进行ll搭接连接的做法。 这是梁下部纵向钢筋的四级抗震与非抗震的不同要求。 最后,我们再来看梁的箍筋构造,我们一起来看63页的图,可以看到: 在梁端1.5hb、500mm的区域加密,纵向钢筋搭接连接区域也必须加密。 我们一起来看64页的图,可以看到: 梁端箍筋无需加密,仅仅在纵向钢筋搭接连接区域加密。 这是梁箍筋的不同要求 好,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请先看下面这张图表: 通过今天的讲解,希望大家知道,房屋抗震设防,不仅仅只是考虑采用抗震连接长度llE或抗震锚固laE长度。 抗震连接长度llE和抗震锚固长度laE只是在抗震设防环节上的重要构造,但不是唯一构造。当基础、楼板和楼面梁,采取了其他一些抗震措施之后,就是不再需要采用llE和laE,这些部分也还是抗震结构,只要一个结构物是抗震的,那么,这个结构物从头顶到脚底各到各处所有元素全都是具有抗震能力的。平法看图要点之梁平法施工图看图 看图重点:根据建筑图的门窗洞口尺寸、洞顶标高、节点详图等重点检查梁的截面尺寸及梁面相对标高等是否正确; 逐一检查各梁跨数、配筋; 对于平面复杂的结构,应特别注意正确区分主、次梁,并且检查主梁的截面与标高是否满足次梁的支承要求。 看图要点: 1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校对轴线网、轴线编号、轴线尺寸; 2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的房间分隔、墙柱布置,检查梁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梁轴线定位尺寸是否齐全正确; 3仔细检查每一根梁的编号、跨数、截面尺寸、配筋、箍筋、相对标高。首先根据梁的支承情况、跨数分清主梁或次梁,检查跨数是否注写正确; 4若为主梁时,检查附加横向钢筋有没有遗漏,截面尺寸、梁的标高是否满足次梁的支承要求; 5检查梁的截面尺寸及梁的相对标高与建筑图洞口尺寸、洞顶标高、节点详图等有无矛盾; 6检查集中标注的梁上部通长钢筋与原位标注的钢筋有无矛盾; 7梁的标注有无遗漏; 8检查楼梯间平台梁、平台板是否没有支座; 9结合平法构造详图,确定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纵向钢筋切断点的位置、锚固长度、附加横向钢筋及梁侧构造钢筋的设置要求等; 10非矩形截面梁,还得结合截面详图看图,且应看与建筑图中的详图有没有矛盾; 11 初学者可以通过亲自翻样,画出梁的配筋立面图、剖面图、模板图、甚至画出各个钢筋的形状和尺寸; 12检查各设备专业的管道、设备安装与梁平法施工图有无矛盾,楼层较大设备基础下方,一般应设置梁。若有管道穿梁,应预埋套管,并应满足构造要求; 13看看结构设计,施工有无困难,能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14注意梁的预埋件是否有遗漏,特别是公共建筑外墙,装修所要求的埋件。HPB235光面钢筋做为温度筋时要不要设钩 A:谁知道温度筋做不做钩?帮帮忙急用。 B:这个没有硬性规定吧,急用就打个电话问一下设计师,我们一般不做的。 A:一般都不做是吗? C&D:一般都不做的。 一丁:按理说,温度筋是受拉钢筋,要做钩。 E:温度筋应该是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它一般布置在混凝土板上部。而受拉筋它应该设了负弯矩筋的,我个人认为不要弯钩 一丁:温度筋是为了扼阻混凝土在温度作用下受拉开裂后裂缝发展而设置的受拉钢筋。温度筋受到的是拉力,温度筋要么不设,设了,就应当按照受拉钢筋构造,不是受压钢筋。 混凝土开裂的本质是什么?是混凝土中混凝土受到的主拉应力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后将混凝土拉开于是裂缝就发生了。 那种认为温度筋不受拉力、或者不受力的观点,是非结构师的观点。 F:温度筋原来是受拉钢筋。 一丁:构造配筋不是不受力配筋,而是设计师不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的配筋,构造配筋也是受力钢筋,许多按构造要求配置的钢筋甚至是受力异常的复杂、以致于专家们在现阶段一时拿不出合适的计算模型,因此规定按照某种“构造要求”来配置有不少“构造配筋”是属于这样的情况。 那种认为构造钢筋是不受力钢筋的信息是比较荒唐、比较有害的非结构师观点。 一丁:如果广大群/网友能够理解温度筋是受拉钢筋,再讨论设不设钩就没意思了!因为光面受拉钢筋规范明确规定需要设钩,没有调和的余地。 关键是要思考这些个钢筋为什么要放到混凝土里面,这些个钢筋放在里面,受到什么样作用究竟是受拉还是受压这样思考一下,设不设钩的疑惑就可以得到解决。梁多肢箍内箍宽度的合理确定 H:我在算基础主梁箍筋时,譬如: 梁截面10001800,板厚800, 配筋:10B25(上部为10根二级直径为25的钢筋), 12C32(下部为12根三级直径为32的钢筋), A10-100(6)箍筋为一级直径为10(六肢箍), 在支座处还有支座负筋,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都单排不用双排,满足钢筋之间的净距要求,请问内箍的尺寸是以顶部钢筋数量确定还是以底部钢筋数量来确定? L:对,好浇注混凝土。 一丁:第一步,比较上下配筋中各单排配筋根数的多少。 在同一跨梁内,当箍筋设计肢数相同时,在左右两个支座截面和中间截面3个截面的上下共6组单排配筋中,比较上下排配筋中各单排配筋根数的多少。 实际上部钢筋,支座截面肯定多于跨中截面,下部钢筋跨中截面肯定不会少于支座截面,故只要比较左右支座上一排较多根数与跨中下一排钢筋根数哪排根数多,就从那排纵向钢筋下手。 第二步,将根数较多的那排钢筋的间距首先分匀。 第三步,画上箍筋,箍筋肢距宜基本匀称。 H:明白 一丁:第4步,确定上排/或下排缺少的钢筋的空位。这个具体的梁,上排筋的空位可选取在中间。 为什么上面少2根,少在中间比较好?因为那样布置,在混凝土浇注时下料比较爽。 L:在梁的同一个跨度内,内箍筋的宽度一般不需要改变。 一丁:对。 H:明白,先从相比钢筋较多的那排钢筋下手,全跨以它为主导确定箍筋之内箍宽度。 一丁:顺便提请广大群网友注意,在确定梁内箍宽度时,应兼顾梁柱纵向钢筋配筋之间的协调。 譬如,某个框架设计,梁的纵向钢筋为奇数,柱的纵向钢筋也是奇数,还要求梁中对准柱中,那样的话,梁中间的那根钢筋就会与柱中间的那根钢筋“相顶”,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事先请设计人员将柱的纵向钢筋根数改为偶数。如果不改,势必会造成梁柱钢筋因为“顶牛”而发生偏位。如果事先没有提请设计单位修改,就要优先保证梁的钢筋位置,“请”柱的钢筋让位于梁的钢筋,一是因为梁的可调整余量往往很少,而柱的调整空间就比较大;二是因为梁是悬空构件,在平时受力比柱重要得多,而所谓的强柱,在平时,并不发挥作用。平时的作用是经常的,地震的作用是瞬时的。如果我们对经常性的荷载作用都不能保证安全,谈瞬时作用下的安全储备就没有工程意义。要理解抗震设防是保证平时安全前提下对工程结构物的加强。 我们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参加全国工程质量大检查中,都遇到过许多个工地柱中间那根钢筋不在柱截面中间的偏位情况,这是因为要保证梁的纵向钢筋位置而“不得已”请柱钢筋让位于梁所造成的不可豁免的偏位。我们把在全国质量大检查中看到的柱中间这根钢筋的偏位叫做“非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瑕疵。这是需要工程参与各方(设计、施工、监理)在事先控制中予以解决的问题,现在设计采用软件,许多设计人员缺少工程构造实战经验,往往考虑不了这么细致。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谁指责钢筋工技术水平差,只能说明指责的这些人自己个人的技术水准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剪力墙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相对位置 群友甲:剪力墙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的位置是如何肯定的?竖向钢筋在外,水平钢筋在内或竖向钢筋在内,水平钢筋在外,二种情况是如何确定? 群友乙:剪力墙主要承担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对平面外的作用抗力有限,平面外受力如与剪力墙垂直方向搁置梁的情况则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剪力墙可能出现弯曲、剪切或施工缝抗滑移等多种破坏形态,一级抗震结构的剪力墙应进行施工缝抗滑移验算。由此分析,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在竖向分布筋的外侧和内侧都是可以的。但放置外侧对抗裂有利且施工方便。 03G101-1图集统一将剪力墙水平筋放置在竖向筋的外侧,更多的还是从方便施工角度考虑的,即由外到内是:第一层,剪力墙水平钢筋;第二层,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和暗梁的箍筋(同层);第三层,暗梁的水平钢筋。 群友乙:地下室内墙,与上部结构的剪力墙一样水平筋放置在外侧是可以的。地下室外墙可视其厚度和深度,具体分析,比如墙厚400mm以上,埋深一共就只有35米,水平筋放哪里都无所谓;但是墙厚300mm以下,埋深有10来米 ,土压力就很大,就要争取竖向钢筋之间的较大距离,来抗御土压力。当土压力不大,墙较厚时,竖向钢筋放里面去,对安全储备没有影响;反之,当土压力较大,墙较薄,竖向钢筋跑里面去,对安全储备影响很大。 群友乙:剪力墙水平筋放在内侧或外侧并没有规定,规范上的例图或构造手册不能作为绝对依据。从抗剪来讲,剪力墙水平筋与混凝土一起,起抗剪作用,但这和其位置是在竖向分布筋内外没有关系。 至于说水平筋作为暗柱的箍筋使用,这话不准确,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箍筋体积配箍率而算在内的,但这是有前提的,就是水平筋在暗柱内要有可靠锚固,一般做法是在暗柱外一定范围即由外侧弯进暗柱内达到锚固长度。现在也有一种做法,是水平筋直接作为暗柱的箍筋使用,这种做法要求水平筋与其交错布置的箍筋总量要满足体积配箍率要求,在体积配箍率较高的情况下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可能造成水平筋浪费。在体积配箍率要求较低时,水平筋应在端部做成形筋回插,与墙内水平筋按搭接连接长度搭接,并设置必要的拉筋。但这种做法同样不影响墙内水平筋放在内侧,只要处理好搭接部分就可以了。 对于墙体裂缝,因为大多数裂缝是由温度收缩或施工时浇筑混凝土出现冷缝引起,而剪力墙上的裂缝大多是竖向或斜向的,所以水平筋在外侧对这种裂缝确实有一定好处。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个好处就要求水平筋在外侧并不必要,因为裂缝的形成和开展与施工质量包括养护等在内有极大关系。楼上有位朋友说的对,水平筋放在外侧,主要的原因是施工方便。这是由施工现场的实践得来的,并不是纯粹的书本上的理论。 群友丙:我们一般是剪力墙的水平筋在外,挡土墙的水平筋在内。 一丁:剪力墙的剪切变形趋势是剪力墙各平剖面截面间相对水平错动的趋势。 剪力墙的剪切变形是剪力墙各平剖面截面间相对水平错动的变形。 抵抗这种水平错动,遏阻这种水平错动趋势,起主导作用的不是钢筋,而是剪力墙水平钢筋所围成的核心混凝土,钢筋的存在,主要是保 护和防止核心混凝土不在受力中散架,而间接发挥作用。 一丁:规范计算抗震抗剪,都是限制截面条件,归结为对水平钢筋所围有效抗剪截面的大小的限制,就好比梁箍筋所围核心混凝土对梁抗剪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道理是相同的! 如果谁对该截面提供的抗剪抗力不要求极大值,那就钢筋放在那里都没有关系,钢筋放与不放也没有关系!规范上的例图或构造手册是多少代抗震科学家的经验结晶,别把规范不当一回事。 但是,一个国家的专业规范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妄加评说的。 这个问题,在3年前,在某论坛已经讨论得满透彻,想如今又在该论坛掀起一股剪力墙水平钢筋放那都没有定规的“浪潮”,钢筋混凝土构造知识普及任重道远。 梁柱钢筋根数须注意奇偶吻合 一丁:如果梁筋必须居中,那柱筋也要居中,普通人怎么做得到? 网友瑾瑾:老师,柱中间的钢筋能不能往上移一点? 一丁:那检查就说这柱筋偏位 因为那根钢筋理论上“必须”在柱中间。那根梁钢筋也“必须”在梁中间,要不,也是偏位,因此,这种偏位,是非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瑕疵! 非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瑕疵在2005年全国质量大检查中,提出之后,对一些当事质监站震动满大。所以梁柱纵向钢筋事先要做好奇偶匹配! 这里我着重指出,柱梁中心对称,梁宽度方向奇数根钢筋,柱这侧也是奇数根钢筋,柱中间那根钢筋与梁中间那根钢筋顶牛。 必须建议设计修改为奇偶配,不得奇奇搭配。 奇奇搭配,施工无法实施,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变更。图集“梁”钢筋锚固长度取值 群网友甲发帖指出:在03G101-1第65页中,次梁(L)底筋的锚固长度为12d,如果,我有一根次梁的下部钢筋是2级钢直径圆14的,那么锚固长度12d应该为168 mm。 然而,在03G101-1第33页中,有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这样一条备注。 群网友乙问:我这根次梁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究竟是取168mm,还是取250mm ? 群网友丙跟贴认为:框架结构中非框架梁,上部纵筋贯通设置,在端支座弯锚La;下部纵筋宜在主梁外连接,也可在主梁内锚固,螺纹钢筋的锚固长度:12 d。 “受拉”钢筋受拉钢筋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群网友丁跟贴则认为,此处应该在12d与250mm之间取大值。 鉴于此,一丁解析如下:除了在群讨论之外,我们在浏览各专业网站过程中、在讲学面对面的与听友的互动交流中,发现还有许许多多群/网友也还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向大家宣传,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对梁纵向钢筋的锚固根据不同情况分为3种类型:即 1 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见(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33页的表格); 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间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las(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29页的10.2.2条); 3 受拉钢筋的最小抗震锚固长度laE(见(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34页的表格)。 对la和laE,大多数网友并不陌生,对于las,还有许多网友没有掌握,今天做些宣传,先把规范条文摘录如下: 10.2.2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间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 las(图 10.2.2)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 V0.7ftbh0 时 las5d 2当 V0.7ftbh0 时 带肋钢筋las12d 光面钢筋las15d 此处,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其次我们一起来看“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这句话出现在(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 墙结构)33页la的表格之注3,这显然只是对la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las和laE提出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第65页中,次梁(L)底筋的锚固长度为12d,这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关于 las的规定要求的,不需要在“在12d与250mm之间取大值”。 la、las、laE在不同梁的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用途。我们大家千万不要混淆la、las、laE这三类不同锚固长度的规定长度和使用范围。这就好比愣要拿青菜的口味和营养成分来与胡萝卜、西葫芦的口味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一样,是一件比较前提不成立所以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再来看“梁”的上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是如何规定的: 10.2.6 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边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两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0.2l0,此处,l0 为该跨的计算跨度。 在这里我们给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及图示05SG109-3(混凝土结构)在38页的序号5.2.12对这个条文进行了解析,给出了图示,请看:连梁腰筋的讨论一 网友瑾瑾:连梁高度范围底部的第一根腰筋距离连梁底部到底是多少不太好确定。一丁老师,您认为呢? 1、连梁侧面水平筋中上部或下部的第一根筋是不是距离LL上部或下部1/2间距?图集与规范也未见这方面的规定,而透过案例学平法中从计算式可以看出LL侧面上下第一根腰筋距离上下边缘15mm。 2、当连梁两侧腰筋面积配筋率满足要求后,梁腰筋间距取为200mm,此时LL1腰筋与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不共线,那么,LL1侧面腰筋伸入两侧墙肢内多长呢?(是取LaE还是效仿KL侧面构造纵筋锚入KZ 15d?) 请问一丁老师,如果要单独计算LL高度范围内的侧向腰筋根数,是不是: (梁高1/2腰筋间距2)/间距1? 个人认为,连梁高度范围内的侧向腰筋根数很难计算,因为此腰筋是跟着墙水平分布筋走的,而水平分布筋根数又跟层高等等有关。 一丁:连梁高度范围上下的第一根腰筋棗能不能不要这样看问题?剪力墙水平钢筋在连梁范围拉通配置(连续通过)不就很好嘛。 如果某片剪力墙没有开洞,该剪力墙自下而上水平分布钢筋按照设计要求的某个间距均匀配置。所谓LL就是将剪力墙洞口上方的那部分“墙体”的上下按LL的设计要求配置相应的纵向钢筋,在LL高度范围的腰筋,则由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拉通配置(连续通过),因此不存在LL腰筋从什么地方开始布置的问题,请看下面这张示意图。 网友瑾瑾:可是如果不计算出LL侧面腰筋的根数或排数,其侧面拉筋也不好计算? 一丁:侧面拉筋与两侧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相同,所谓LL其实就是开洞剪力墙洞口上方的那点“墙”。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7.2.26条4款上有句话: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平法(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图集51页就是根据这个规定作出的标准设计要求。鉴于此,平法(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图集19页的剪力墙身表中为Q1剪力墙提供的水平钢筋直径12mm间距250mm; 而在同一页面的剪力墙梁表中,给出的LL1截面为3002000,截面高度2000700 跨高比(1800-300)/20000.752.5 直径12mm,间距250mm的每侧每米配筋截面积为As452mm2, 连梁范围两侧腰筋配筋总截面积为24522000/10001808mm2 配筋率1808/300/20000.30130.3,满足要求, 但是间距250mm200mm,不能满足作为连梁腰筋的要求,因此不能简单地直接将Q1的水平分布钢筋在LL1范围内拉通配置(连续通过),而是必须事先通过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或技术恰商等方式,将这个问题摆到设计结构师面前,请其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2002 J 186-2002)规定和(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要求,在LL高度范围内,将此水平钢筋间距调整到200之后,再拉通配置(连续通过)。 原因是因为LL不另外设置侧向钢筋,而是利用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连续通过”,所以如果剪力墙水平筋设计为250时,当连梁高度大于700时,在LL高度范围内剪力墙水平筋间距也要跟着调整为200。我不是不让大家计算出LL侧面腰筋的根数,而是告诉大家LL腰筋是利用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LL范围内连续配置,因此不存在第一根腰筋从那里起步的问题。 你提到的那个课件,要求“LL侧面上下第一根腰筋距离上下边缘15mm”,绝对不附合结构构造一般要求,普通梁一排与二排钢筋净间距还要25mm呢,15mm肯定不正确。 假如这Q1有4200高,下部有洞区域按照原设计要求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间距250mm,上部无洞区域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间距需要调整为200mm。那是图集51页有这个要求! 一要拉通配置(连续通过),二间距要200mm,所以无洞区域(连梁高度范围)需要调整为200mm。 连梁是剪力墙中的梁类构件,图集第三页就把它归类为“墙梁”,与框架梁有区别。 因为LL也与梁一样跨空,面目更趋近于梁,说是梁,说的是其表象;说不是梁是剪力墙洞口上方的剪力墙,说的是其实质。 AL是剪力墙的水平层间加强部件,LL是剪力墙之间的连接部件。钢筋看图与构造做法施工常见问题解析(连载1) 有业界读者在论坛上发帖说,他注意到施工中有封闭箍筋开口向下的做法,他问做的人有何依据?做的人说不知道,都是看见人家怎么做的就跟着也怎么做。 也有人说箍筋开口应放在构件的受压区,悬挑梁是下部受压,故箍筋开口向下放置。不知道对不对? 首先匡正一下箍筋开口的不正确提法。在各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类构件中的箍筋,通常分为封闭箍筋和开口箍筋两类,前者为矩形,后者为U形。封闭箍筋又分为焊接连接封闭箍筋和活扣连接封闭箍筋两个亚类。本题所问的,应该是非焊接封闭箍筋的活口,放在什么位置更好的问题。剪切变形是使杆件横截面间产生相对错动的趋势,受压则是沿杆件轴线的缩短,剪切变形和压缩变形是两个情形,没有必要叠加在一起讨论。 网上盛传封闭箍筋活口朝向的时候,说封闭箍筋的活口一般应设置在受压区。我们指出,这个说法,在客观上是难以实施的。 房屋结构物,在风荷载作用下,或者在地震作用影响下,构部件受到往复振动。 举个例子,某框架柱上午遇到左来风,框架柱就向右弯曲,框架柱的左侧边缘受拉,右侧边缘受压;于是上午请箍筋活口呆在右侧,符合箍筋活口呆在受压区的要求。 还是这根框架柱下午遇到右来风,框架柱只能向左弯曲,框架柱右侧边缘受拉,框架柱左侧边缘受压。于是下午请箍筋活口呆在框架柱的左侧,也符合箍筋活口呆在受压区的要求。 足见封闭箍筋活口呆在受压区的要求,除非让箍筋在构件中具有“见风使舵”的功能,否则就无所遵循。凡是自然人作不到的事情,就不能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咱把这个事再往深里展开来宣传宣传,用生活经验来与读者沟通。读者一般都使用过普通的雨伞。雨天,户外打伞,无风时雨滴向下作用,伞骨的外悬部分,向下弯曲,各伞骨自然上部纤维受拉、下部纤维受压。 一阵大风袭来,将伞反向拉坏,在那被拉的瞬时,各伞骨外悬部分的上部受压、下部受拉。否则,不会发生反方向拉脱的情况。我阐述这个事件的目的是要读者了解一个现象:附属于竖向构件的悬臂结构根部下方,当竖向构件水平剧烈振动时,会产生很大的瞬时拉力。就跟我经常讲,没有纯粹的轴心受压构件一样,悬臂构件没有绝对的受压区。 当竖向构件产生振动时,我们在附属于竖向构件的悬臂杆的根部下缘纵向钢筋上曾经测到过瞬时“拉应变”。 所以,箍筋就是箍筋,要义是箍住、箍牢、箍均匀。而转圈设置,每个角每4个箍筋设置1个活口,就能使箍筋实现箍住、箍牢、箍均匀 的目标。 1970年代中期,笔者有幸接触到工业与民用建设结构荷载规范(TJ 9-74)组在宝岛海南搜集到的台风灾害机理资料,农家外挑的木结构凉晒台的破坏是:台风从木结构凉晒台下方,将其向上掀翻、拽出。 笔者企盼结构工程师在做设计时,对悬臂或外伸长度较大的梁,梁下部钢筋的数量和锚固构造予以控制。 我们接触到许多设计院做的高层,顶部若干层外伸梁上下配筋设计成一样的,对下筋直锚长度也有相当高的要求,这是非常好的。 据悉,在河北省2002系列省标图集中,钢筋混凝土悬挑梁下部钢筋支座处锚固,就规定8度设防超过2m,9度设防超过1.5m时为长臂梁,下部钢筋不得按照受压钢筋的要求进行锚固,其水平段锚固长度应0.4laE,且须向上弯锚15d,冀标的这个要求就很科学。 我们凡事是要用自己的头脑考虑,要经过头脑过滤之后再“现发现卖”。包括对笔者的说法,都要像家庭主妇处置买来的菜那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把菜根、烂叶统统放到锅里烩,结果这道菜的质量可想而知是难以下咽的。我们在学习钢筋看图与构造以及下料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某种思维定式贻误自己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 。 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图书手册的编著者大多是我国混凝土结构领域的精英级人士,每本都有闪光点,其中一些经典著作,在五十多年来一直指导着我国结构工程师从事结构设计。咱们在学习G101系列图集的过程,应当广泛汲取其他构造专家和构造著作的精华来武装自我,提升自我,尤其当设计指定的文件范围内,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构造详图时,也即所谓遇到特殊性问题,具体设计又没作出明示时,就应当积极借鉴这些个构造著作的构造图解,与设计人员一起,积极应对,把问题合理解决。 网友瑾瑾:老师的意思是说洞口高度范围墙筋间距250mm,无洞区域(连梁高度范围)调整为200mm。 一丁:对,你的理解正确。原因是因为LL不另外设置侧向钢筋,而是利用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连续通过”,所以如果剪力墙水平筋设计为250mm时,当连梁高度大于700mm时,在LL高度范围内剪力墙水平筋间距也要跟着调整为200mm。 网友瑾瑾:如果设计真是这样,整栋楼下来,会多用剪力墙水平筋,但这多用的却算不到。 一丁:对,这是我们在审图过程中经常碰到的设计常见问题。就连咱这标准图集的典型示例工程都出现此等暇疵,所以更多的对规范条文不很熟悉、不大理解的普通设计人员,图面发生这种事情,更是很多见。 这个事情我们要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会上提出,请设计出具修改设计出具修改文件,因为不是一碗豆腐汤的钱,你出我出都无所谓!网友瑾瑾:侧面拉筋与两侧剪力墙相同,原来关于连梁腰筋的问题终于弄明白了,谢谢老师! 像下图这种情况,LL左右的YJZ只有箍筋,没有水平分布筋,那LL两侧还需不需要单独设置腰筋呢? 一丁:肯定需要单独设置腰筋。 网友瑾瑾: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腰筋是伸入两边墙肢LaE还是效仿KL侧面构造G筋锚入KZ中15d? 腰筋伸入两边YJZ内LaE,且600mm,不是效仿KL侧面构造G筋锚入KZ 中15d,LL腰筋与KL的腰筋受力情形不一样。 本来是要求剪力墙水平钢筋连续通过,现在支承LL的YJZ本身没有配置水平分布分布钢筋,所以另外需要另外配置腰筋。 网友瑾瑾:陈青来老师在回复连梁箍筋时指出:“但只指对应连梁的顶层,并不是工程的顶层”。这话怎么理解? 一丁:陈青来老师的原话是:“中间楼层连梁,在其支座范围不需要设置箍筋,但顶层LL在支座范围要求设置箍筋;但只指对应连梁的顶层,并不是工程的顶层。”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譬如某个建筑,一共有25层,这个建筑“工程的顶层”就是25层上面的屋面顶板;“对应连梁的顶层”是指支承某代号连梁LLx所在的剪力墙Qy范围不是从125层,而是只到19层,第20层开始,LLx所在的剪力墙Qy没有再上来,那么这个19层的顶就是LLx所“对应连梁的顶层”。钢筋看图与构造做法施工常见问题解析(连载2) 抗震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的接头为什么要避开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夏天的风:因为梁的加密区一般是设置在端头位置,那里剪力比较大,是整根梁的薄弱环节,故不能把接头设置在那里。 宋氏集团-建:首先我感觉你的见解很不错,但是我不太明白的是剪力和钢筋接头有什么关系? lingmin:闪光对焊的接头试拉出来的结果是断在钢筋原材料上的而不是断在接头,但是焊接接头抗剪力小,你做的是抗拉实验而不是抗剪。 宋氏集团-建:剪力不是让箍筋承受的吗?况且那里支座边上是加密的,接头还要抗剪吗 ? 夏天的风:你想的太复杂了,建议你去看一下混凝土的书籍,里面有你想要的答案。 zhoujiangding:还有人说:因为梁的加密区受剪力比较大,一般的焊接很难保证质量,所以要避开。 一丁:抗震框架的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域,往往是地震时塑性铰可能形成的位置,因此,各国规范为了保证塑性铰的安全,都不提倡梁柱的纵向钢筋在此区域实施连接。 对KL要求在KZ内锚固水平段长度0.4laE,有些柱截面不够大,有些KL则以剪力墙为支座,不满足这个要求,该怎么办? 网络媒体广泛流传着“以较小直径替换较大直径钢筋,来减少锚固长度的绝对值,进而达到满足0.4laE的锚固要求”的方法,这从纯理论层面上来分析,未尝不可。将这个方法理论联系实践,看看是行还是不行。我们先看下面这张表 从上表,我们看到剪力墙厚度为250mm时,取钢筋保护层厚度为15mm,其水平可布筋的理论长度是235mm。如果某框架梁KL原设计配置了6根直径25的三级肋纹钢筋,0.4laE需要380mm,如果按照用小直径的钢筋替代,只能使用直径14,它的0.4laE只要213mm,满足要求,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在另外一方面6根25的钢筋截面积6490.92945.4mm2,而14的单根截面积153.9mm2,需要 2945.4/153.9=19.14根。本来二排钢筋,现在20根钢筋需要布置5排,于是产生钢筋放不下、或钢筋虽然可以放下,但是影响到梁的有效高度,第三排钢筋的断点位置还没有定论,又出来第四排钢筋的断点位置待确定、第五排钢筋的断点位置需要考虑等等一系列无法应对的问题。所以说,用小直径钢筋置换大直径的方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譬如框架梁KL还是这6根25的钢筋,剪力墙厚度为200,此时可布筋长度为185mm,只能用12的钢筋,其0.4laE为183mm,满足布筋长度要求,但是12钢筋不宜用于框架梁纵向钢筋。 所以我们指出,“以较小直径替换较大直径钢筋”的说法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没有经过必要的计算比较,凭一时“灵感”脱口而出的,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3-2002 J 186-2002)7.1.7条提出,“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具体给出了4项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的措施。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及图示05SG109-3(混凝土结构)中,对此进行了细化和图示。 这个问题得在源头上解决,也就是要结构设计人员在出图阶段解决。如果施工图设计文件在绘制和审查二道大环节均未予以解决而就将问题流入到施工实施阶段,那么一开始,我们就要利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时机,向结构设计人员问清楚,请设计人员给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意见。一线施工与监理人员遇到这个问题,要勤于向设计人员咨询,不要擅自处置。 钢筋看图与构造做法施工常见问题解析)(连载3) (04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第4.2.9条.“.角部加强筋将在其分布范围内取代原配置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且当其分布范围内配有板上部贯通纵筋时则间空布置。”中的“间空布置”是什么意思? 屋面板角部加强筋Crs究竟在哪些部位需要设置? 这条是用来约定角部加强筋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