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习题整合练主题三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习题整合练主题三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习题整合练主题三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习题整合练主题三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习题整合练主题三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三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中国传统文化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广东佛山一模,24)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答案:C解析:周公制作的典章礼乐仅适合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即“礼崩乐坏”,因而周公被视为圣人并不是因为周公作礼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公平定三监,有利于社会稳定,但这仅对西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可能是后世统治者和学者视周公为圣人的原因,故B项错误;春秋以后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的原因在于周公作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反映了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未对地方实行有效的控制,因而这并非后世统治者和学者将周公视为圣人的原因,故D项错误。2.(2018河南洛阳第一次统一考试,1)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孔子倡导的君子之道只反映出士阶层的思想品格,故A项错误;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孔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即从自己做起,大力倡导君子之道,故B项正确;孔子倡导的君子之道只是思想品格的要求,而非政治主张,故C项错误;君子之道只是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故D项错误。3.(2018广东揭阳水平考试,24)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的论述,说明()A.孟子强调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C.孟子认为臣子应该尊重和劝谏君主D.君主地位尊贵,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答案:B解析:据材料“君有过则谏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君臣互相尊重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反映臣子应该尊重和劝谏君主,而且也主张君臣互相尊重,故C项错误;材料“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说明臣子并不是只有服从的义务,故D项错误。4.(2018黑龙江哈三中第二次验收考试,7)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A.打倒封建阶级B.加速社会流动C.推动士阶层兴起D.保障社会平等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官吏和百姓的地位贵贱不应该长久保持不变,有能力的就举荐为官,没有能力的就让免官为民,墨子的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加速社会流动,打倒封建阶级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推动士阶层兴起和保障社会平等不符合题意,故C、D两项错误。5.(2018河北邢台质检,3)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引经决狱”风气的盛行反映了当时()A.统治者重视儒家经义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D.儒法思想合二为一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表明儒家士大夫以儒家经义断狱,“引经决狱”风气盛行不能反映统治者的态度,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而材料主要讲述了儒家士大夫以儒家经义断狱,把封建法制与儒家伦理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开始了封建伦理法制化、封建法制道德化的进程,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故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但并不是把儒法思想合二为一,故D项错误。6.(2018四川成都第一次诊断,27)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儒学兴盛,而魏晋时期儒学遭到质疑,这是因为魏晋时期社会战乱,儒学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故A项正确;魏晋时期儒学虽然受到冲击,但正统地位并未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冲击着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材料并未反映这一变化,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学地位受冲击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并非由门阀世族的喜好决定的,故D项错误。7.(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测试三,7)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答案:D解析:材料中朱熹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人心即人欲,因此朱熹并非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可知,佛教和朱熹的儒学是对立的,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天理和人欲的关系,与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朱熹认为饮食和美味分别是天理和人欲,而“人心”和“天理”一体的,佛教认为“人心”和“理”是分离的,因此体现了朱熹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的主张,故D项正确。8.(2018湖北咸宁重点高中联考,5)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B解析:“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重点表达了宋代科技文化发达的现实,而这一现象不是科技推动的结果,故A项错误;由“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得出国家政策对科技发展影响大,故B项正确;由材料“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以看出其主旨在于强调国家的政策对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政策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而没有说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故D项错误。9.(2018河北沧州监测,8)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据此可知,王阳明()A.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B.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C.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D.抛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答案:D解析: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赞成“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部分,没有被陆王心学取代,两者的分歧在于方法论,故B项错误;“心即理”是陆九渊提出的,故C项错误;“龙场悟道”是内心反省,抛弃了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故D项正确。10.(2018河北邢台质检,7)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可以看出,李贽强调学说要有实际用处,这有利于实学思想的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反对的是理学的空谈义理,所以并不能增强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故C项错误;材料中李贽赞扬商鞅、申不害并不是弘扬法治,而是强调实学,故D项错误。11.(2018四川双流中学月考,12)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答案:A解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内涵缺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清资本主义始终停留在萌芽状态,故A项正确;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体现出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故B项错误;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的原因还在于缺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君民共治、公是非于学校等未来社会状态,故D项错误。12.(2018安徽五校联考,6)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大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此语意在说明()A.官员冗滥导致效率低下B.吏治腐败威胁统治秩序C.过度集权危害社会安定D.暴政统治影响政治稳定答案:C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官职和地方行政组织的架构问题,而非冗官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官员设置问题,而不是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大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官多,说明中央集权过度,容易导致社会动乱,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职设置问题,而不是暴政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13.(2018江苏徐州期中,2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等,“圣人之性”是善的,善者为圣贤,无需教化而成德;“斗筲之性”是恶的,恶者为盗贼,是教而不化,必刑及之人。但这两类人只占社会的极少数,多数人属于“中民之性”,这些人的本性是纯朴的,但需经过教化才能成善。他主张“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通过“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使整个社会“贵贱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摘编自唐国军董仲舒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化儒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式研究之五材料二“良知之学”的目的在于“人之学为圣人”,即使“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教之,即与圣人无异矣”。“使学者为圣人”就必须在教育的内容上强调“明(人)伦”“德教”,“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王阳明还十分重视民风教化,力图通过礼乐教化的手段,使民众“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摘编自杨军昌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1)据材料一,归纳董仲舒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实施带来的影响。(9分)(2)据材料二,概括“学为圣人”的主要途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10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董仲舒和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有何时代价值?(6分)参考答案:(1)举措: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或“中央兴办太学、地方郡国设学校”)。影响: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2)途径:致良知。同:都重视伦理道德教育;都主张通过教育移风易俗。异:董仲舒具有浓厚的等级观念,教育的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王阳明蕴含平等思想,认为人人可以学做圣人。(3)价值: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举措,据材料一“主张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得出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途径,据材料一“良知之学的目的在于人之学为圣人”结合所学得出致良知;第二小问异同,同,据材料一“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材料二“强调明(人)伦、德教”得出都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据材料一“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材料二“十分重视民风教化”得出都主张通过教育移风易俗;异,据材料一“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等”“多数人属于中民之性,这些人的本性是纯朴的,但需经过教化才能成善”得出董仲舒具有浓厚的等级观念,教育的对象不是全体民众,据材料二“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教之,即与圣人无异矣”得出王阳明蕴含平等思想,认为人人可以学做圣人。第(3)问,据材料一中“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得出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据材料二中“以成敦厚之俗”得出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14.(2018湖北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期中,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同暗)于大理。”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