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docx_第1页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docx_第2页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docx_第3页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docx_第4页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片段)绪论近些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帐的后果。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经济观念和成本控制意识淡薄,使得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难于提高。项目成本的控制目标长期难以实现。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学术界最先于八十年代提出了全过程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概念,有关部门也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预决算向两头延伸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把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现在的任务应当是把现代化成本管理与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结合起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工程成本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工程成本的管理水平。 我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根据我国项目成本管理发展的历史可知,我国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是从苏联引进的一种基于国家统一定额的工程成本管理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这就注定了它是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要求。原因很简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价格确定的基本机制,而不是按某些人所编制的国家或地方统一定额作为资源配置和价格确定的基本机制。所以我们必须抛弃这种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我国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已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项目管理机制,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历2007年底以来的楼市寒冬后,房地产企业纷纷认识到,仅仅关注外部市场的“开源”还远不能适应残酷现实,向管理要效益,大幅度削减成本,实现有效“节流”将是未来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谁不修好这门功课,未来将会受到市场无情的抛弃。 在成本管理实践和创新中,我发现有些企业将2009年定义为“成本管理年”。但目前大部分的房企还普遍停留在粗放向规范管理过渡阶段,成本管理在地产企业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困惑和难题。如何才能将成本算得精、算得准?如何使成本控得住、控得牢?“成本管理四步法”虽然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我发现大多企业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基本上都在5%以上,大部分企业的目标成本在现实中都演变为“伪目标”,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我也欣喜的发现,国内一些标杆企业通过自己的独特理念和高效执行,已经成功将误差控制在2%的范围内,我通过对这部分企业的经典做法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了一套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新思路。对于房地产成本管理,我一直反对用孤立、单一的封闭视野去看待项目的每一环节成本管理。我更提倡基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视野来俯视成本。那么,什么是房地产成本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我认为就成本自身而言,从最初成本测算、到目标成本、动态成本、成本回顾、再到成本核算、最后经过成本数据库,整个成本演变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成本全生命周期的过程。 所以,本文针对项目成本管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使我们了解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方法,以及怎样去运用。第1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1.1房地产项目成本的构成项目成本:是指预测和管理项目成本,它包括设计前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前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过程阶段的成本管理、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动用前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保修服务阶段的成本管理等。 (1)土地费用 土地费用包括城镇土地出让金,土地征用费或拆迁安置补偿费。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方式有三种:协议出让,招标出让,拍卖出让。目前基本以后两种方式为主。随着国家对土地宏观管理政策趋紧,通过拍卖方式获得开发用地成为大多数开发商获取开发用地的有效方式。目前在我国城镇商品房住宅价格构成中,土地费用约占20%,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前期工程费 前期工程费主要指房屋开发的前期规划,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地质勘查费以及“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他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不会超过6%。 (3)建筑安装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房屋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建筑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等,又被称为房屋建筑安装造价。他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约占整个成本的40%左右。 (4)市政公共设施费用 市政公共设施费用包含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主要指道路,自来水,污水,电力,电信,绿化等的建设费用。公公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指在建设用地内建设的为居民提供配套服务的各种非营利性的公用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医院,派出所等)和各种营利性的配套设施(如粮店,菜市场等商业网点)等所发生的费用。他同时还包括一些诸如煤气调压站,变电室,自行车棚等室外工程。在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该项目所占比例较大,我国一般在20%30%左右。 (5)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养老保险费等。在整个成本构成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会超过2%。 (6)贷款利息 房地产因开发周期长,需要投资数额大,因此必须借助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开发经营过程中通过借贷筹集资金而应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也成为开发成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大小与所开发项目的大小,融资额度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所以占成本构成比例相对不稳定。 (7)税费 税费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税收,与房地产开发建设有关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两税一费(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契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另一部分是行政性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的费用,项目繁多且不规范。包括诸如征地管理费,商品房交易管理费,大市政配套费,人防费,煤气水电增容费,开发管理费等。在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在15%25%左右。 (8)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主要指不能列入前七项的所有费用。它主要包括销售广告费,各种不可预见费等,在成本构成中一般不会超过10%。1.2 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由当时企业设置的职能部门财务处或科行使成本管理的职能,当时是计划、工程、统计、财务几个部门是分离的。在一个工程局或处落实一个工程后,工程处或科熟悉图纸、熟悉工程地点的相关自然条件,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统计处或科熟悉图纸,统计工程量;计划处或科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相关自然条件,编制该工程的单位估价表,再将工程方面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统计方面统计出的工程量汇在一起,进行整个项目的工料分析,得出整个工程的人工、材料、机具使用总量。根据工程项目的总体完工时间要求,计划处或科编制劳动力使用计划、机具使用计划、材料使用计划。财务处根据上述计划,编制工程项目资金使用计划,银行信贷计划。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个单位的财务资金情况属于保密的,工程的、计划的、统计的一般普通人员根本不知道,而财务也不多管工程等其他部门的实际工作状态、工程进展情况。因此就出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成本管理等于秋后算帐,没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中强制引入工程项目监理制后,才将工程建设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引入工程管理的过程,监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事前控制为主,事中控制为辅坚持事后反馈控制,在这一时期,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项目工程建设阶段。当然,作为一个开发项目来说,工程成本80%以上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相当数量的开发商把成本控制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本阶段。就是这种过分强调某一阶段成本,而轻视了其他阶段的有形成本(如物业管理成本)、无形成本(如社会效益、业主口碑),致使少量开发商失去一部分业主、失去一部分市场。 1.3 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成本管理理论就是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资源的耗费和使用进行预算和控制的理论、程序和方法的总称。它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并由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21世纪以来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面临挑战,成本管理的重心也由事中的成本控制向前进一步扩展到事前的成本预测、计划阶段,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它标志着成本管理理论日趋成熟。 1.3.1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1.3.2 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目标成本管理就是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和事后考核,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因而深受企业组织的青睐。目标成本的内容如下(图1-1): 1.3.3 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实行目标成本分解,加强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证搜集有关资料,如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技术参数、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二是切实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建筑标准。编写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和可行性的立项申请,争取项目早日立项。三是科学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2)设计阶段:建设工程成本影响因素主要为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管理几个方面,对工程投资效益的好坏、工程成本的高低其决定作用的是设计,因此要做好建设项目的有效控制则应实行限额设计,即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深度以及工程数量和投资额各方面实现有效控制。 (3)招投标阶段:合理确定标价。在招投标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其监督,并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从本质上避免压标或低价中标现象,同时也应防止招标人人为的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或要求垫资等条件,最终实现在确定标底的原则上实现招投标双方均有利可图、实现双赢。在评标过程中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下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工程业绩等,以便选择具有相应实力的单位中标。 (4)工程实施阶段:资料收集整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将工程造价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并应实现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化,资料收集内容应包括工程基本情况、项目中各单项、单位工程的主要参数,单项工程造价的资料和单位工程预算、结算以及决算数据;主要设备价格、生产周期及其适用性和可靠性等。 (5)竣工决算阶段: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在竣工决算编制中出现的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和取费标准等措施来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首先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归集整理工作,并应严格控制各节点的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的核定工作,并应促使可转化为价款责任的合同约定内容在竣工后以货币形式体现以实现其对工程竣工决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要想对其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必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也只有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方可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目标成本管理理论、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共同构成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三个理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分别起成度不同的作用,同时三个理论之间又互相支持,共同构成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框架。 1.4 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其组织结构基本为事业部制组织机构,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主管部门的监督领导下,实行项目独立管理责任制。怎样提高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是房地产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中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又处在项目管理的中心地位。因此怎样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的多样性,不断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水平,对于最终提升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乃至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4.1 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1)管理脱节 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对工程项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形式。按项目的决策、建设、占用和使用单位来划分管理层次,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一般在总部设置职能部门,基层各厂所的基础建设由总部投资,各职能部门负责建设,完成后交由基层单位使用。这样的管理形式缺乏纵向信息沟通,基层单位无法参与建设过程,只能接受由总部交予的建设成果。很容易造成建设好的工程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不适用于生产实际,或不能投产或运营效率低下而被闲置,导致资金严重浪费。 一个工程项目,从投资立项、设计勘察、招投标、施工、采购到竣工验收,涉及到科技部、设计部、基建部、物资采购部等各部门的人员。这些职能部门人员一般不从事具体的生产操作,没有生产经验,他们对每一个项目的了解往往仅限于自己所负责的片段,对前因后果不可能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每个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往往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角度,有时难免忽略实际操作的需求。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时才发现建设过程中甚至规划、设计阶段就已经存在误差,但已经很难有补救措施了,这将降低工程的实际使用效能。 (2)资产考核体系不完善 对于资产价值的正确考核评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少有有企业拥有比较完善的资产考核体系。工程项目投产运营后生产效益和使用效益如何,能否生存和发展,没有权威部门对这些指标进行审计,即使工程投资失败资金浪费也无人承担经济责任。对长期经济效益的忽视造成企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资产闲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工程项目数据信息不完备 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是静态的,各部门掌握的仅仅是工程项目在某个阶段(譬如设计、建设、运营)的数据信息,没有从全局上把握工程项目的动态过程。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使用管理是由不同部门负责的。负责建设的各部门在工程建设结束后就不再过问该工程投入使用的效果。实际的使用者自竣工后接收工程所进行的改造工作,参与建设的各部门并不介入,无从了解工程改造内容,不能从中吸取经验,很可能导致类似工程连续出现相同的错误。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工程项目在管理上缺乏连贯性,信息无法共享,经验无法借鉴。 1.4.2 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针对以上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企业需要改变目前的管理方式,用生命周期管理的观念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1)转变管理观念 对工程项目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观念,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阶段,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并在信息集中的基础上,向管理人员提供强大的智能决策支持,从而为组织内决策层、职能层、执行层等提供集决策、管理、维护手段为一体的工程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2)改变管理形式 改变以往分级分阶段的管理形式。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都要有相关人员参与,特别是基层资产使用者要介入前期管理,充分运用自己的现场经验,帮助避免工程建设不符合现场条件和实际需要的情况。项目投产后应有专门人员负责收集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整改内容和效果,将其反馈给参与建设的各部门,作为其他类似工程的经验借鉴。 (3)完善资产考核体系 工程项目投资占用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它应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一个工程项目投产运营后亏损严重,或者甚至不能投产,造成严重的投资损失浪费,那就应该落实经济责任制,由相关人员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审计,将投资产出与可行性研究水平或行业基准水平相比,检查是否达到最低要求,通过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1.4.3 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通过施工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降低工程成本。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实际造价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包括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各事后控制三部分,事先控制是通过成本预测和决策,落实降低成本措施,编制目标成本计划而展开的,要求做好承包合同分析,进行两算分析对比,逐项拆分,确定目标成本计划,事中控制要求严格按照成本,费用开支审批制度,建立反映出现成本差异的信息反馈体系,随时把成本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目标的差异反馈给责任者或部门,及时采取纠正偏的具体措施。事后控制是掌握成本实际情况,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分析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和责任,落实奖罚和考核办法,以便在下一期项目计划制定前加以修改。建立规范的责权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分清管理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下达任务?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责权明确以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期间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成本控制必须因控制对象不同而异,一般而言,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以收定支”或“量入为出”来控制人工费、材料费、周转材料设备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购配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基本方法。建立消耗台账、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应用成本和进度成本跟踪方法,建立项目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制度和成本审核签证制度以控制费用支出,加强质量管理以控制质量成本,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以堵塞浪费漏洞,定期开展“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三同部检查以纺织项目成本盈亏异常,应用财务或成本分析方法控制项目成本。 第2章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分析2.1 项目成本项目发展历程 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简单的概预算控制、全过程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三个阶段。 (1)简单的概预算控制 简单的概预算控制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大兴土木建设,需要对建设项目的造价成本进行控制的要求应运而生的。但是所注重的是在施工阶段去确定和控制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从而达到对项目造价的确定和控制。针对施工阶段的简单概预算发展成果: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和北宋的营造法式就是最早进行“材料消耗”和“劳动消耗”定额确定的文献。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一个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工料测量师(Quantity SurveyorQS)在英国诞生。 (2)全过程成本管理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仅靠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对工程项目造价和成本的控制要求。下面,我们对项目在各阶段,可节约成本的潜在量进行分析。 专家们指出,在规划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为35%7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技术经济措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只有510。可见,决策及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成本最重要的阶段,是节约可能最大的阶段,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阶段。 全过程造价管理将前期策划、设计这两个成本控制的重点阶段纳入管理范围,相对于简单的概预算控制更为科学和进步。 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主要是全过程动态控制。首先,工程造价控制是全过程的,即是指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开始,到工程实际造价的确定和经济后评价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其次,工程造价控制是动态的。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只考虑建筑物的建设成本,而不考虑(或忽略了)一个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设施在移交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从长远的观点看,设施未来的运行和维护成本要远大于它的建设成本,而且先期建设成本的高低对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的高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的建设成本可能带来未来运营维护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带来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成本的降低。 (3)全生命周期管理 产生原因:工程项目在初期投资建设完毕后,进入使用维护阶段,紧接着就会发生一系列的使用营运费用,而这笔费用有时会因前期的设计施工的不同选择或失误等各种原因造成费用剧增,甚至超过初期投资。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英美的一些造价工程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将项目竣工后的使用维护阶段也纳入造价管理范围。提出了以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Life Cycle CostingLCC)。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将使用维护阶段纳入管理范围,相对于全过程造价控制又前进了一步。 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解:是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是一种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的数学方法;是计算工程项目整个寿命期的所有成本(直接、间接、社会和环境成本等)确定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关键核心:全生命造价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 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比较:主要区别在于从时间跨度和指导思想的不同。全过程造价管理:是指从工程项目开始到项目实施结束整个实现过程的全部造价管理,不包括对项目使用期的营运与维护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出发侧重于从项目审评、设计、实施、使用、维护各阶段项目全部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2.2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各个阶段涉及面广,内外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完成一个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些是前后衔接的,有些是左右配合的,有些是互相交叉的。这些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程序,依次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个建设项目,从计划立项到建设投产,要经过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使用维护阶段。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图如下(图2-1)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首先应确定各种目标值,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收集完成目标的实际数据,将实际数据与计划值比较,若出现较大偏差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目标值的实现。其次,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是以合理确定为基础,有效控制为核心,它是贯穿于建设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工程发包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把建设工程成本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成本最为有效的手段。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成本观念渗透到设计和施工措施中去。再次,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就是说,工程成本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 2.2.1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成本控制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决策对项目成本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影响。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成本的控制涉及的行业多,且包括诸多经验数据,工作量大,具体操作时参加的人员应由经济专家、市场分析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土木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造价工程师、财会人员等组成,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可靠性,从而保证造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由于本阶段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为主,工程量不明确,所以本阶段的投资估算准确性较差,同时,由于有些政府部门未能让项目通过审查,盲目的降低投资估算,夸大经济效益,使不能上的项目开始了建设,使能带来效益的项目被束之高阁。所以一定严把投资决策的关口,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准确地计算投资估算,这样才能保证其今后阶段的成本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避免了“三超”现象的发生。 (1)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收集准备很多资料,如社会环境、地质情况、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大宗材料采购地等等,对于要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大量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做认真分析,以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最后提出评价;前面这些工作形成的书面文字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因此,它的全面性、深度、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都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明文规定,初步设计的总概算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里的投资估算,两者出入不得大于10,否则,就要对拟建项目重新决策。 (3)全面细致编制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决策性文件,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并作为资金筹措及向银行贷款的依据。因此,在经济工作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反映建设地区的经济状况,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 (4)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 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反映设计意图。主要工艺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方案要优化,设计方案不仅要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所以工程经济人员从建设方案的优化开始,就应该渗透到设计的全过程中去,按照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合理预测投资估算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尽可能打足投资不留缺口,这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的重要依据。 (5)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评价是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规定,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在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以及编制财务辅助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其评价结论是项目取舍的重要决策依据,是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银行申贷的依据。 2.2.2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必须重点突出,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建设工程前期工作阶段的成本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成本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这只能是被动控制。要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必须把重点转移到前期阶段上来。影响建设工程成本的主要阶段是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造价控制。(1)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控制成本 改进和完善现行的设计方案招投标办法,在方案评选时要求设计者提供方案设计概算,明确概算控制经济指标,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经济指标的权重适当提高,改变过去只重技术指标,忽视经济指标的评标办法。改革现行的设计取费标准,按造价计算设计取费的基数不超过选额设计的基数。在具体实施中可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2)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可以促使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人取得最大的产出。将整个项目按设施部位或功能的不同,分为若干单元,设计人员根据限定的额度进行方案筛选与设计。这种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为使限额设计达到预期目的,应该做到参与设计人员必须是有经验、懂技术经济的设计师,其设计的成果必须是实用、先进,而且造价合理。 (3)加强设计监理制度,控制成本 监理的职责,就是监督建设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监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分专业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资格胜任。监理质量又不一定又会监管进度、造价和施工组织,必须有针对性的选择有优势的单位和人员来承担相应的工作。工程成本的全部过程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工程成本的全过程监理,这些工作由工程概算人员中对设计代表和监理工程师的签证的认证结果,但二者常常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原因就在于监理人员对工程成本中所包含的内容理解、熟悉度不同,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监理是完全有必要的,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程造价监理模式,是搞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一个内容。 主管部门应该在搞好政府监管的同时,一方面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引进、培训、考核和注册工作,制定设计监理的社会化、市场化提供条件。 (4)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进行投资控制并非一味地减少投资,而是要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平衡和调节,既要鼓励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又要防止投资扩大和超出。最好的方案不一定是造价最低的方案,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好的设计方案不仅应该技术先进、功能优越,而且其投资要有最优的性能价格比。 (5)改进设计取费办法 目前的设计收费是一种“大锅饭”,不论是按投资还是按面积收费,都不利于设计阶段对投资的控制,只要画出图纸就给钱,质量好坏,投资超不超与设计收费没什么关系,这样无疑限制了设计人员主动控制投资的积极性。如果实行在现有收费办法的基础上加入节约投资提成,投资超出扣除一定比例设计的收费办法,就会使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大大改观,充分显出经济杠杆的力量,使设计和工程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 (6)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 首先,应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认真对待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及时核算有关设计变更的造价,对于有问题或者费用偏高的项目可重新考虑,进行多方案比较,不能一味求快,而应求精。 (7)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 所谓工程清单计价,即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由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数量,投标人自主报价,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后,工程总报价不再是决定工程中标与否的唯一依据,工程标底仅供参考,也不作为评标的主要条件。而是以工程量清单总报价、工程量清单项目费、措施项目费、主要材料价格和主要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等因素组成工程评标评分细则,使招标人心中有数。相对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减少了招标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规范了评标委员会的行为,在能够反映工程的个别成本的同时,有利于业主控制造价及企业自主报价和公平竞争。工程量清单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招投标方式,其实质是最低报价中标,而且是建立在发育完善的市场和工程担保制度基础上的。这种招投标方式是我国招投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积极推行。但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不能脱离我国当前市场的实际一哄而上。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尚在发育和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各方的行为还不规范,工程担保制度也未建立起来,虽然招投标法和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企业不得以低于成本价中标,但由于企业的个别成本的涵义目前尚无定论,国内绝大多数施工企业尚未建立起系统的报价资料,在此情况下要完全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以最低报价中标是不现实的,可能造成不正当竞争或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工程量清单报价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国家制订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项目划分,统一的计价方法和统一的计量单位,各省、市制订适合本地实际的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计价依据及计价方法,逐步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招投标方式。 (8)推广标准设计 标准设计也称定型设计、通用设计、复用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建设的构件、配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等,只要有条件的均可使用标准设计。推广标准设计有利于较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可以节约设计费用,大大加快提供设计图纸的速度,缩短设计周期,构件预制厂生产标准件,能使工艺定型,容易提高工人技术,而且容易使生产均衡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统一配料,节约材料,有利于构配件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如标准构件的木材消耗仅为非标准构件的25%;可以使施工准备工作和定制预制构件等工作提前,并能使施工速度大大加快。据上海的调查材料说明,采用标准构件的建筑工程可降低费用10%15%。标准设计既经济实用,一般都能使工程造价低于个别设计造价。 2.2.3 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工程建设领域实行招投标制,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通过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程建设。在工期和质量都得到保证和满足的前提下,招标方的目的就是选择投标报价最低或者评标价最低的投标人,因此,价格的竞争作为招投标工作的核心内容无疑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 (1)科学合理地编制标底 标底是建设单位拟建工程投资的底数。单位没有条件,应请有资格的咨询单位代编;有条件的单位尽量自行编制。编制标底时要与市场的实际变化相吻合,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保证标底编制质量,把工程标底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 (2)确定适合的发包方式 业主可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特点,确定合适的发包方式来控制工程造价。当然,不管采用哪种发包方式都应该进行招标,引进竞争机制,使各施工方在保证最低的企业利润情况下,报出非常优惠的价格,杜绝议标或变相议标。实践证明,凡是先开工后定价的工程多半造价偏高。 (3)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公平竞争,合理招投标 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可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使招投标单位思想明确,对招投标工作放心,真正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4)慎重地选择施工队伍 必须根据工程规模、技术要求,认真挑选施工单位。对于一些较大而又复杂的重要工程,应选择技术、资金、施工力量雄厚的施工企业,对一些中小型项目则可选择小的施工企业,这样可避免大的公司报价高、搞小型项目在工程质量上不被重视的情况。2.2.4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确定与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对管好有效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 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工期的长短、工人的数量、机械装备、材料供应情况、运输、地质、气候条件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承建单位指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最后选定最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正确处理工程造价和工期、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基建管理中,往往认为施工组织设计只与施工单位有关系,与建设单位没关系,这是错误的,要知道,施工组织设计是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 (2)加强图纸会审 加强图纸会审,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签证变更提前出具,防止窝工返工现象发生。确保工程签证的客观、准确、及时,严格签证的审核制度,确保签证的质量,由于现场管理人员对规行造价制度、定额了解不够深入,往往造成签证与现行造价规范矛盾,通过签证的会签可以很好地解决。另外,就是加强材料价格的信息管理,对主要材料价格必须经过甲方认可,这就要求基建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市场,掌握第一手资料(3) 严格控制施工中的设计变更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认真审核设计图纸,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把可能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图纸会审阶段进行解决,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或发生返工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4) 确保签证的质量,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的发生 为了确保工程签证的客观、准确,首先,强调办理工程签证的及时性。其次,对签证的描述要求客观、准确,要求隐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