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doc_第1页
人生经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doc_第2页
人生经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doc_第3页
人生经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doc_第4页
人生经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阳江市优秀教育教学参评论文科目:语文论文标题:人生经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作者姓名:罗明妍作者单位:阳江市海陵中学联系电话生经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摘要】个人经历对于语文教师是一笔宝贵财富,不仅可以作为显性的课程资源,直接引入课堂,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资源。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教师的是成熟的性格、睿智的头脑,是一种人格魅力。【关键词】人生经历 课程资源 语文学科特点 解读文章 诠释写作手法 双边交流 激发学习动机卡耐基说过:“每一种经历都给人以不同的经验,而经验的丰富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我认为,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笔财富尤为珍贵,它带给语文教师的不仅是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多的是一种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对社会、人生、情感的透彻领悟。拥有了这笔财富,就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承载的精神内涵,这不正是语文教师最首要的素质吗?在这个信息大社会,我们所需要的决不是局限于课堂的咬文嚼字的小语文课,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大语文课。那么,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将个人的生活经历融入课程中,究竟可行吗?怎样实施?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一、将个人经历作为课程资源的可行性。1语文学科的特点。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原。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而现行的语文课堂上仍有两个误区:一是因循守旧,“一根笔写到底,一张口讲到头”,课堂成了教师的表演、布道,而布道的内容则是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另一种是表面繁荣活跃,以抢答讨论等形式掩盖应试教育之实。这两种脱离生活的语文课堂都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只能培养出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书呆子、应试机器。真正的语文课应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成长。新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具有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是指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珍视学生的青春,有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质素,而不是被应试教育之风吹得晕头转向。近代的中国落后挨打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是所有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2教师个人经历的特点。教师的个人经历具有鲜活生动、独特新颖的特点。根据人的注意力的规律,新奇的材料最易吸引听众,教课最忌陈谷子、烂芝麻,一句话翻来覆去,一个知识重复许多遍,学生耳朵听出了老茧,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例如讲“坚持不懈”总是举爱迪生,恐怕只能换来嘘声一片。当代中学生视野开阔、阅读面广,老师举出的例子,大部分他们已经听说过,老师讲了第一句,他们就能喊出结果,这些例子对他们来说毫无新意。而教师的个人经历此时却有无法比拟的优势:(1)新颖独特。教师的个人经历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性,它发生在特殊的时间、地点,有特殊的意义,这些对于好奇心正强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2)真实可感。教师所讲述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是记忆最深刻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经历,在讲述的过程中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力。(3)鲜活生动。课文中涉及的某些环境、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们根本无从体会,而教师很可能从其他资料中也找不到相关的事例来诠释,恰好教师自己就经历过文章中所讲的环境、事情,何不用现身说法,讲讲自己当时的见闻感受,这样一下了就把学生拉入情境中,这比其他任何资料都更加鲜活生动。综上所述,新课程所倡导的大语文即是生活化、人文化的语文课,将教师新颖独特、真实可感、鲜活生动的生活经历融入语文课程中具有可行性。二、教师怎样将个人经历作为课程资源。1利用个人经历解读文章。阅读是一种能动的活动,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阅读能力与个人的文学素养、性格、经历等相关,一个缺乏阅历的人很难真正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我刚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曾上过一节公开课范进中举,课上我指导学生上演了一出诙谐幽默的课本剧,又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讽刺手法,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好评如潮。而一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对我指出:“你们这代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世态炎凉。”当时的我还无法领会老先生的话。现在想来,讲儒林外史,只是捕捉了穷形尽相的闹剧和夸张对比的手法,而不能真正理解作者吴敬梓的辛酸慨叹,可谓“小学而大遗”了。而像我当初那样思想单纯、志得意满的年轻人,只认为世界无限美好,何曾体会过“世态炎凉”?即使讲这一主题,也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赋新词强说愁”吧。一篇文章的主题连老师都读不懂,学生又怎能体会得到?几年之后,回头看过去讲的许多文章,感受已迥然不同了,人生经历使我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人生苍白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今年的教学中,我试着将个人经历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解读课文。下面我就列举几例:粤教版语文必修1第10课选取的是冰心晚年的两篇散文,作者当时已年届九旬,与学生年龄与心理距离都比较远,学生普遍反映不好懂。他们从参考书上找到这样的解读:“这篇短文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对现实的对照,表达出她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家。而对现实社会中那些权利之争表现出厌恶和憎恨。”读了这段话,学生更加迷惘,他们提出几个问题:(1)从作者的梦中哪里可以看出清新淡雅?(2)冰心醒时连丈夫吴文藻都不认识了,难道丈夫也令他厌恶憎恨吗?(3)作者为什么要罗嗦地写车夫慢腾腾地走,还有那些慢条斯理地作揖的人?看来,教学参考书不仅没能帮学生理解课文,反而让学生更困惑。我认为,教参上的这段解读是肤浅的,作为一个与冰心一样挚爱自己的母亲、眷恋家乡,又同样长年漂泊在外的女儿,我深知冰心的感受,也与她有过相似的梦。此时,我就将我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那年冬天,是我离开家乡的第三年。三年间,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结了婚,而我的母亲却从没见过自己的女婿。一天晚上,我梦见春节时,我终于和丈夫回到家乡,在郑州火车站,大雪纷飞,我们穿着南方的单衣,冻得双膝疼痛,坐在长椅上等待开往家乡开封的火车。这时,忽然看见母亲拿着两件绿色的军大衣穿过大雪向我们走来,她把大衣盖在我们的腿上,我伸出手,去拉母亲的手,母亲也伸出手,可咫尺的距离变得那么遥远,我怎么也拉不到母亲的手我恍然惊醒,泪水早已打湿枕头。”此时,我看到班上有几个女孩子已是泪流满面,男孩子也一脸肃穆。我接着说:“我只想告诉大家,梦中的故事也许是没有道理的,但它却那样清晰,这就是冰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写梦境。思念家乡、思念母亲不是因为现实社会的丑恶我喜欢在这个美丽的海岛上生活,也深爱自己的丈夫但是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于一个女儿来说,母亲、家,才是她永远的根,这不需要任何理由”说到此处,我已哽咽难语,学生也沉浸其中潜思默想。我认为这是我多年来上的相当成功的一课。这一课中,没有段意的讲解、写作手法的分析,也没有精彩的花絮、繁复的环节,只有心灵的碰撞。我认为这才是阅读文章的最高境界。我曾带着遭受挫折的学生在雨中漫步,高声吟诵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其意气风发如同东坡再世,所有的烦恼一时烟消云散;我也曾带学生到我的小菜园,和他们一起举大锄开荒,用污水浇灌,体味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艰辛与快乐;暮色苍茫中,看远山含黛,听天籁之音,感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高中的生活是比较枯燥艰苦的,但一个语文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如此快意地感受人生的美好,在此过程中对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净化心灵、领悟人生的真谛,我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生命的教育。2诠释写作手法写作教学是语文课中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常常徘徊在一个层面上,很难有质的提高,即使给他们指明问题和努力方向他们也不能很快领会。正如六祖坛经上所说的:“无论如何高明的禅师,也无法把自己的悟力塞入别人的心中,只能像接生婆一样,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孕妇去生她自己的孩子。”对于这一难题,六祖惠能的解决方法是用肺腑之言打动人心,所以他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活水清泉一样清新入骨。作为语文教师,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诠释写作手法,使学生“开窍”。例如记叙文,学生已经写了十几年,却仍是千篇一律,粗糙简陋,只是大略记事,缺乏细节。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点击链接”中恰好有关于“自述散文”的写作指导,文中有几句话讲得十分精当:“要重现那些令自己感受深刻的片断,那些对事件具有关键性影响的细节,写出彼时彼地的情景、声音乃至气味,而且,还要重新记起那些曾经被忽视、被淡忘的感受。”这几句话,“于我心有戚戚焉”,而学生却感受平淡,领悟不出什么。于是我对比着用大略的叙事和细节描写讲述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我的第一种叙述是:“我在广西山区的一所中学时,一个冬天的晚上,我烧了一锅水冲凉,觉得很舒服,这件事很难忘。”学生听后笑了,说:“哎,这有什么可说的。”于是我又用第二种叙述:“到广西贫困地区去教之前,我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都市女孩。刚到广西,我有一个星期没有冲凉,因为没有热水沐浴,我不知道该怎么冲凉。”学生听了立即大笑,非常感兴趣。我接着说:“在广西生活了半年,许多生活的技能我都学会了。有一次周末去家访,回来时下着大雨,我们踩着“水泥路”(一下雨路就像活了泥)一步一滑地穿山越岭,沿着悬崖峭壁艰难前行,回到中学时已是一身泥浆,汗水和雨水合流。我们在外面吃了饭,回到宿舍时却发现没水没电。我当时十分沮丧,累得几乎动不了了,但又不能这样就上床睡觉。我一看,水缸里还有水,就有了希望,开始想点子。我找来几根烧火的大木头,用四块砖垒了灶,劈些小柴点燃了,把锅放在上面烧水。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我就在火堆旁冲凉。这时,四根大木头着起熊熊烈焰,穿过天井直冲天空,四周白茫茫的蒸气弥漫。我一边大声唱歌一边冲凉,觉得每个毛孔都呼吸着大山中的清新空气。那一幕冲天的火光、噼噼啪啪的柴火声、火焰的味道、蒙蒙的细雨、茫茫的雾气,在我的脑海中形成永恒的记忆。原来,一个人通过劳动可以如此诗意地改造生活。我非常自信,觉得再艰苦的环境我也可以战胜,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的一番讲述博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激动之余,他们开始动笔写作,从那篇习作开始,我终于看到了学生文中的细节。教师用人生经历诠释写作手法,有时胜过教科书上的千言万语。3抛砖引玉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说有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说真实的话,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粤教版新教材中有许多活动单元,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但我曾做了多次尝试,如果不加引导直接开展活动,收效往往不好,学生多是怕羞或打不开思路,此时如果教师用自己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指导话题作文“呼唤文明”时,我讲述了自己在海陵岛三年内亲眼看到的海水由清澈见底到翻卷着洗衣粉一样的白色泡沫的变化,讲自己的一位朋友在海边烧烤后阻止大家清理垃圾,说“海水一会儿就会把垃圾冲走”。我的一番话立时唤起学生的同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谴责不文明的言行,从校园垃圾虫说到出境游的有损国格的游客,讲到种种丑行时大家义愤填膺,说护保护环境的好人好事时欢欣鼓舞。“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用单纯诚挚的心谱写出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善良的崇敬,我觉得在这堂课上,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教师的个人经历是砖瓦,而学生的纯真、美好的故事才是玉石,抛砖引玉,双边交流,开放性的教学触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4激发学习动机新课标中,语文教师应扮演的四种角色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实践活动的倡导者。教师利用个人经历也可以辅助完成这四项任务。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可塑性极强,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教师应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完丰子恺的散文渐后,我对学生说:“今天,大家都坐在碧海蓝天间这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彼此没有什么差别。而15年之后,大家过了而立之年,每个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执教的9年来,亲眼看到有的学生在上大学时就已成为IT精英,坐拥几十万资产;有的下岗在家,超生几个孩子,守着父母成了啃老一族;有的到南非做志愿者,救助艾滋病人;有的在网吧抢劫杀人,已经枪毙。这只是几年间的事,十五年对于大家并不遥远,那时候你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全由你现在的点滴言行决定。愿每位同学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触目惊心的对比使同学们震惊、沉思。教师的个人经历有时可以激励学生的斗志,使他们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惊醒,把成功作为人生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才可能每时每刻都全力以赴,不懈努力。当然,教师以现身说法传授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许多学生最想知道的就是老师当年是怎样把这一科学好的。教师的人生经历不仅可以作为显性的课程资源,直接进入课堂,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资源。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教师的是成熟的性格、睿智的头脑,是一种人格魅力。鲁迅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时,由于听众太多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飒飒秋风中,先生口若悬河,听者群情激奋;闻一多在昏暗的饭堂讲九歌时,空气中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人们几乎分辨不出讲坛上的是闻一多还是屈原大夫。两位大师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除了高超的语言能力和强烈的情感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因饱经忧患而形成的人格魅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正是这两位大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我们做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满足于做“教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教书匠,而应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大师。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