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及运用.docx_第1页
浅析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及运用.docx_第2页
浅析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及运用.docx_第3页
浅析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及运用.docx_第4页
浅析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及运用.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及运用 【摘要】 在记录片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丰富表情性和多角度的表现功能,在纪录片整体气氛的渲染,画面时空的转换和片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恰当的音乐运用可以有效强化纪录片的表现力,对纪录片整体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甚至可以说,音乐在纪录片中是作为剧作结构而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 内纪录片定义;客观音乐;主观音乐;音乐运用;发展态势 前言 纪录片是真实世界真实生活的复原和再现,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画面。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能够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概念,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并运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当今社会的大形势下,纪录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于纪录片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音乐也是值得研究的。本片论文着重对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做主要分析。 一、纪录片的概念 (一)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愿,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二)纪录片的表现元素 画面,就是在纪录片拍摄时过程中,用摄像机镜头记录下来的图像。纪录片作品中,把一系列的镜头根据导演的思维加以组织编排,最终形成观众看到的纪录片作品。 音乐、音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包括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同画面一同录制的同期声,如人说话声,自然音响,能够真实地表达环境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特征。音乐是指在纪录片后期编排中被加入的主观背景音乐和以画面中人或物为声源所发出的音乐。 解说词,是纪录片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是纪录片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它与画面配合,对话面所不能表达的意思做进一步的解说,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二、音乐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视听艺术中声音和画面是不可分割的,电视记录片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是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感知中展开的。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在视听艺术中有着积极的、多方面的表现作用。它用自己极具魅力的独特手段对画面进行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是电视记录片中的重要创作手段之一。从纪录片的综合艺术规律看,当画面说明问题受到局限的时候,便需要现场声、访谈和解说词分别给予必要而有效的补充,以揭示作品主题深层蕴含;这一切还意犹未尽的时候,便适当地运用音乐,虚实结合的进行渲染、润色,把认识的、审美的艺术效果强化、突出。音乐是宇宙间的声音之灵,不仅优美动听,而且是人类表达感情、交流感情的最佳听觉艺术形式。 三、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 纪录片中的音乐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声源音乐,即声源来自画面中的音乐。另外一种声源来自画面之外,为烘托画面内容而配制的主观音乐,主要作用在于表达画面内容的情绪,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等。 (一)客观音乐的定义 客观音乐是指有声源的音乐,是指在纪录片拍摄过程当中与画面同时录制的音乐,如画面中收音机、电视、广播所发出的音乐,或者是画面中人物所唱出来的歌及画面中人物弹奏的音乐。 (二)客观音乐的作用 用有声源音乐增加纪录片的真实性,在记录片英与白中,导演多次用到录音机里现场放出的意大利歌曲,随着抒情浪漫的意大利女高音优美动听的演唱,我们的心也随着女主人公的心灵一起飞翔。舟舟的世界中也多次出现舟舟指挥乐队演奏的音乐。在龙脊中出现的两个失学小女孩在窗前唱道:“妹不知,爷娘不送妹读书,爷娘不送妹读课,无有文章,无有名”。歌声一方面深化了片子的主题,使人深省,另一方面表现了两个女孩渴望读书的心声。 有声源音乐的使用增加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使观众如临其境更能达到片子主题与观众之间产生一中特有的心理共鸣。 (三)主观音乐的定义 主观音乐是指纪录片创作者根据纪录片的具体内容,服从纪录片主题表现,在后期制作中加入的音乐。主观音乐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说片中音乐并非来自画面所提供的现实世界,而是创作者对画面这一客观世界的感受,是后期制作时加工、组织附加上去的。这种音乐以其特有的深度和强度来补充画面不易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能够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四)主观音乐的作用 合理的主观音乐在表达创作意图、刻画人物形象、营造情绪基调、提升镜头韵律等方面能够起到纯客观声音所不能替代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1、用音乐表现纪录片主题 音乐利用特定音响的变化与特定情感起伏的复杂对应关系,间接和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斗争与人的思想情感变化的关系,通过调动观众的审美感受能力,运用联想与想象而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向。如果说画面、同期声是让观众没有意识地对主题进行深化与认同。那么音乐就能使人产生与其进程相应的联想和想象,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波澜与心灵共鸣,使观众对主题的理解与接受也会更感性、彻底。沙与海中,音乐运用不多,但其所用音乐均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典型,而音乐的烘托,把这些画面所想要表现的主题不仅完美的表现了出来,而且更深化到一种人生的高度带给观众去思考:无论是沙还是海,要活下去都不容易。 2、传递情感,抒发情感 大多数的情况下,仅仅靠画面的力量是不足以凸现出内容所要表达的复杂情绪,而“与情感有直接联系的音乐”却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片中角色的感情、思绪以及事件发展的剧烈波动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音乐在抒发人类感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最好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即使表现一般自然景物的画面也会因为音乐被笼罩一层迷人的气息,产生出巨大的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 3、参与叙事,产生节奏 在纪录片中,由于对音乐有规律的使用而使纪录片产生节奏,继而给整部纪录片增色不少的作品屡见不鲜。音乐在纪录片龙脊中是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出现的。整部片子以时间为线,从潘能高与和爷爷及寨子里的人在稻田的插秧,一直到稻子的即将成熟,瑶族山歌配流动的云加以整齐的梯田的画面在片子中一共出现了四次,在这四次中,山歌所唱的内容既体现了当时的时节,又表达了歌者或者说是片子所要表达的情怀,具有一定的鲜活性。 4、烘托气氛,渲染情绪 音乐情绪的烘托渲染不仅会使画面形象更加突出和丰满。同时音乐还具有影响画面情绪基调的作用,能够使人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感受和效果。轻松快乐的音乐表达一种愉快的情绪,凄凉忧郁的音乐表达一种悲伤的情绪。在纪录片重逢的日子中,音乐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人公与后夫商议离婚之时,以音乐为背景的雨巷画面的插入营造了后夫无可奈何的心理。第二次是离婚不成之后,女主的前夫与后夫一起喝汽水,女主在一旁独坐,音乐响起,营造了女主内心一种凄凉、压抑的情绪。第三次是在片子的结尾,女主送前夫回台湾,前夫与女主流泪分别之时,音乐营造了人生离别、愁绪满怀的气氛。三段音乐都很短,却准确的要造出纪录片主题所需要的环境心理氛围。 5、组接画面,过度转场 音乐能将几个不同类型的画面组接起来,产生一种整体感。刘郎的西藏的诱惑中,整部片子都伴随着空旷辽远的背景音乐,用了六首歌朝圣的歌、深情、西部、祈求、洗浴、追求,音乐在片中的应用不仅营造了片子空灵的氛围,强化了主题,也组织了材料,把全片结构更合理化,并使之前后呼应,抑扬顿挫,浑然一体。 四、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技巧 纪录片内容主要以记实和叙述为主,很少有戏剧冲突,所以音乐在纪录片中主要起着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刻画形象、描绘景物和激发联想的作用。因此音画统一在视听艺术中是最具广泛意义的音画组合方式。通过听觉手段深化了视觉形象的情感内涵,加强画面的表现力,获得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使电视画面更丰满更感人,从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使更多的电视观众得到感染。 (一)音画统一原则 音画统一的原则,就是从整部片子来看,音乐首先应该和作品内容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地方风格、人物个性、生活风貌,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相统一;其次,局部或片段,则要求音乐和画面在情绪、气氛和内容上的统一。如喜庆的画面内容配上欢快的音乐,痛苦悲伤的情景则要配上低沉哀怨的旋律等等。比如在文献纪录片彭真第一集万里关山中,当介绍到1926年春,天津总工会等所有公开革命团体均遭查封,大批共产党人被捕入狱的情景和1929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彭真等大批领导人被捕并判重刑,这时伴随画面的是一段低沉缓慢的音乐,烘托了画面的压抑感和沉重的气氛。这种音画统一的组合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注意配乐中的风格把握 每部片子都有自己的风格,而音乐风格的差异会对节目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的画面如果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在为专题节目配乐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音乐对节目风格的影响。首先,由于画面常常具有多义性,而音乐就其风格而言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对画面起到一种提示作用,所以在配乐时应注意音乐旋律风格的统一。其次,还应当注意乐队的选择及配器、调式风格等特征的大致统一,如果时而使用民乐,时而又使用管弦乐,时而用民族调式,时而又用西洋调式,那么即便旋律的风格是统一的,给观众的感觉仍然会是混乱的。其结果必然影响整个节目统一风格的形成。 (三)注意配乐中的轻重程度把握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配乐主要以器乐为主,声乐作品运用较少。配器的精炼、通俗、清淡是它的一般规律。这主要是由于在音乐与解说、音响交错或混合出现时,浓重的音乐常常会造成声音的相互干扰。所以,不管使用什么乐队,不管旋律是什么样的风格,都力求织体不要过密,声部不要太多,多用开放性和声,少用密集性和声,要考虑不断的有语言加入和有音响加入时不至于喧宾夺主。 (四)注意音乐与其他音响的比例 在纪录片的最后合成阶段,要对所有的声音加以宏观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不能像独立的音乐作品那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调节音量。在纪录片中如果遇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声音同时出现时,必有一种声音为主,一种声音为辅,当人物对话或采访解说与音乐同时出现时,音乐必定以背景声出现,而当片子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描绘景物时,则主要靠音乐来起作用,这时要把音乐推大,让它充分发挥作用。 (五)掌握音乐运用的目的性 在纪录片中为了有目的地突出音乐的表现力同时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我们应当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背景音乐”,而不是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地填充和灌满音乐。音乐的出现应当让人感到此时非音乐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把整个片子当作一部交响乐,那么音乐就是其中的一个声部,在一部音乐作品中,包括主旋律在内的任何一个声部都不会是从始自终都存在的,它要从作品的总体结构出发去设计,使每一个声部都成为整个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作品之外的孤立存在物。同时要求电视编导要懂音乐风格、懂音乐结构更要懂音乐的情绪,作到善于支配观众的耳朵犹如善于在画面中支配他们的眼睛一样,才能运用视听艺术中的各种因素作出整体的设计,共同创作出这部特别的“交响乐”。 (六)音乐与画面在结构上的协调 为了使音乐能与画面的配合天衣无缝,除需要在风格、节奏、内容、情绪上保持一致外,还必须在长短上使它们相吻合,办法是在画面结束的同时,不立刻切断音乐。而是渐渐减低音量,以缓和观众对不完整音乐的感觉。但这种办法不宜在片尾使用,尤其是如果片子的规模较大,有一个辉煌壮丽、振奋人心的结尾时,使用减低音量的办法,显然会和内容的要求不相吻合。在全片的结尾还是应当下点功夫,运用结构完整的音乐,使全片具有辉煌稳定的终止感。 五、结论 虽然纪录片的社会效应功不可没,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传统纪录片相比较于其他的电视作品却面临着发展的难题,所以纪录片需要改良,首先就应该从纪录片当中的主观音乐入手,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更多的去了解分析纪录片的市场需求,不仅要肩负其自身的文化传播使命和社会功能,而且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需求,只有二者能够做好完美的结合,改变传统纪录片的制作观念,纪录片的发展态势依然是很好的。就近些年来的一些纪录片来看,很多纪录片已经在往这方面发展,如大秦岭中儒道音乐结合画面及解说词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在影片当中的表现,吸引了很多痴迷于中华文明的观众,幼儿园更是能体现音乐画面的完美结合,受到观众的好评。 参考文献: 迈克尔?拉毕格.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01:428 朱景和.纪录片创作,中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