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咬文嚼字”学政治 ——高中政治近义词例析.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咬文嚼字”学政治 ——高中政治近义词例析.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咬文嚼字”学政治 ——高中政治近义词例析.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咬文嚼字”学政治 ——高中政治近义词例析.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咬文嚼字”学政治 ——高中政治近义词例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咬文嚼字”学政治高中政治近义词例析【摘要题】教研心得【正文】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点多面广,体系庞大,理论性较强,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抓不住教材重点,分不清知识的层次,对重要观点和理论的掌握不甚准确,尤其是在考试中知识的应用往往不到位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复习考试中不太注意关键性术语及其基本含义,特别是对近似且易混淆的关键词句不加辨析。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提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大多数重要的结论、观点、理论都与这些关键词相关联,在课文中,关键词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笔者选择辑录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常用的部分关键性近义词,在本文中对其词义及应用方法进行辨析,并以相关的教材知识点为实例,简要地加以说明,以期对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有所裨益。一、“目标”与“目的”“目标”的原义是指受攻击的对象,“目的”是指行动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或境界。“目标”与“目的”是有所区别的。“目的”具有战略性、整体性、稳定性,而“目标”则具有战术性、阶段性、变化性。两者相比,“目的”更具有深远性、长期性、根本性和最终性;“目标”一般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确立的阶段性行为指向,“目标”应该决定于“目的”并为其服务。比如,学生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的“目标”一般是为了取得名次获得奖杯,但就其“目的”而言,应该是强身健体,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例如,在经济常识教材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等,实际上都服从于这一根本“目的”;对于企业而言,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管理、引进先进技术等都是作为企业的“目标”而存在,并为其“目的”“盈利”服务;任何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但作为生产的目标,则可能带有阶段性。又如,在学习哲学常识时,有许多学生会犯“认识的目的就在于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的错误,把认识的“目标、任务”与认识的“目的”混为一谈,从而否认了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这一根本目的。在政治常识中,往往将“依法治国”的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其目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混为一谈;将“国家和执政党”的目的“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与其目标或任务夺取、巩固、维护国家政权混为一谈,等等。二、“主体”与“主导”“主体”一般作为名词使用,原义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与客体相对而言。在逻辑学意义上,“主体”是逻辑命题的主语,与谓词相对,指由谓语描述的主语,是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主导”一般作为动词使用,有统领全局、推动全局发展的意思。还可以理解为“主要的导向”“决定性”作用等,在语句中作状语。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属静态描述,相对于“从属”,表明其地位;后者属动态范畴,相对于“辅助”,表明作用。一般来说,凡在静态上处于“主体”地位的事物,在动态上也起“主导”作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例如,关于“全民所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区别,如果掌握了上述词义就会明白:前者主要以其在所有制中所占的份额来衡量,后者主要以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来衡量,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赖。主体地位是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没有主体地位,就没有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民所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如,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导作用”的表述,前者指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后者指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前者决定后者。再如,“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处于主体地位,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每一事物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主导作用并规定事物的性质”,等等。三、“自觉”与“自发”“自觉”和“自发”作为形容主体状态的一组词,既可以表述个人主体的精神状态,也可以表述社会和社会主体所处的状态。“自觉”的原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或指有自我意识的性质或状态。“自发”指不受外力影响而自然产生的状态,即不自觉的,二者在词义上有相反的地方。在应用上的区别主要是:“自觉”行为一般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状态,其特征是对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具有预见性、选择性和主动性。“自发”则指人或其他主体在被动的、自然而然的情况下不得不出现的一种状态,具有必然性,没有选择性,且大多具有盲目性。如,人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虽然还没有到吃饭的时间,但他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去吃饭,不需要别人的告知或授意,这种情况属于“自发”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饥不择食”。另一种情况是,每到吃饭时间,虽然并不饿,但根据一般生活习惯还是要去吃饭,这是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和动物的行为区别实际上就是“自觉”和“自发”的区别。“自觉”和“自发”作为人的活动的两种状态,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有典型的表现。例如,在自由市场经济阶段,往往凸显自发性,但人们却从中形成了一些自觉认识,并且自觉地强调自发性;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凸显自觉性,但宏观上的自觉把握仍然没有避免自发现象的产生。由此我们得知:自觉性蕴含自发性,自发性通过自觉性为自己开辟道路,自觉和自发相互依存,它们各自都有存在的理由,不能简单地肯定自觉而否定自发,新的自觉应把自发包含在内,承认其存在,并把它当作自觉的对象,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又如,良好的法律秩序的形成是自觉和自发的结合,自觉表现在对污染秩序的预见(事先认识)并为实现这一秩序进行规则的设计;自发则是人们基于对该法律的认可而自觉遵守并由此被动产生的秩序感,自觉遵守是对于规则而言的,自发形成是对于秩序而言的。经济常识中关于市场经济自发性的描述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逐利益的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自发行为;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自发性描述为“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哪里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在哪里起作用。价值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它,也不能取消它,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即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它都要发挥作用,这就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自发性。哲学常识中对于人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表述,也是自发和自觉关系的具体应用。如,客观规律本身起作用往往是自发的,但人们利用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就是一种自觉行为。而旧版政治常识中关于工人阶级的反抗运动最初处于自发阶段,即迫于生活压力和政治迫害,被动产生的反抗行为。后来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反抗运动,这种工人运动则属于自觉的斗争行为,等等。四、“根本”与“基本”“根本”一词中的“根”就是指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与“本”合起来比喻事物的本源、根基、基础或本质。“基本”的原义指墙脚、城脚居下承上的部分,泛指一切建筑物的根脚,广泛意义上又指基础、基业。二者在书面应用上的区别是:“根本”一般指具有唯一性、最终性、决定性的因素,“基本”一般指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因素,不具有唯一性。如,“根本原因”应该是唯一的,但“基本原因”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条件下,“根本”可以包含“基本”,“基本”也可以包含“根本”,但总体来看,“根本”和“基本”在使用中有着层次上、地位上的区别,不能混淆。按照马克思主义有关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