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判断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判断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判断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判断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判断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科目: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性知识)一、判断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现在可以直接在大气里测量。(对) 2、温室气体累积的结果是地球的温度在增高。(对) 3、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它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等一系列新内容。(对)4、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研发应用减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对)5、低碳经济在英国提出来的起因就是气侯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对)6、如果把全球的水利能源都利用起来就可以满足现在全球需要的能源。 (对)7、低碳经济意味着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低水平的经济。(错)8、走低碳发展模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对)9、各部门厉行节能可实现以较低成本减排温室气体。(对)10、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是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对)11、低碳发展,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战略取向。(对)12、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国家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和应对气侯变化领导小组的组长。(对)13、低碳城市就是要鼓励公交、建设轨道交通,不鼓励私家车。(对)14、汽车、柴油车的人均每公里耗能是四点多,轻轨或公交巴士只有二点多,相差将近一半。(对)15、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从高碳走向低碳,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个低速度低水平的经济。(错)16、我国现在虽然增长的速度很快,但还属于高碳经济。(对) 17、2007年,我国制定了能源发展的规划,核电发展目标是占4%,一年后增加到占5%,现在将提高到7%8%。(对)18、2008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19、发展低碳经济既有外部压力,又有内部需求。要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同时积极引导内部需求。(对)20、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国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就是要通过国际谈判争取排放空间,同时也要展现大国的责任。而积极引导内部需求,就是国内要转向低碳经济,强调创新能力,确保有序发展,实现增强综合国力的目标。(对)21、中国的太阳能利用重点在西藏,西藏的太阳能特别好,在那里建设很成功(对)22、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本质上是资源综合利用,只要在循环中控制碳排放,就是一个低碳产业。(对)23、低碳经济也不意味着要过苦日子、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对)24、中国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发布的“应对气候变暖的国家政策法案”。(对)25、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低碳,无论是低碳的建筑或者是一些产品。(对)26、新能源开发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对)27、中国厂商掀起了一个电动车风潮。(对)28、胡锦涛主席要求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让发展中国家用得上气侯友好技术。(对)29、英国发布的低碳转型计划要求,到2020年,8%的电力来自核能。 (对)30、低碳经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研发应用减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31、实现低碳经济的两个关键,一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二是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错)3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的背景下,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对)33、低碳经济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另一个是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对)34、去碳技术现在的成本很高,目前还不能大规模使用。(对)35、欧洲和美国提出把碳作为一种特殊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和交易。(对)36、一吨碳折合二氧化碳的合理价格应该是上百欧元(或美元),现在定价比较低,只有20欧元。(对)37、征收碳税,就是按照产品生产或者飞机航程消耗的碳量进行收税。(对)38、低碳经济要求提高环境监管的标准,以督促能源效率提高。(对)39、要引导绿色消费,转变观念,合理消费,节能降耗。(对)40、英国规定所有政府机构都必须建立碳预算,以此控制碳排放。(对)41、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能源危机时,就意识到以重化工为中心的增长是不能持久的,所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对)42、2008年,日本前首相福田提出要充分利用能源与环境、高新技术来引领全球,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对)43、美国被称为“在轮子上的国家”,历来是耗能大国,长期是二氧化碳排放冠军。(对)44、美国人一家有两、三辆汽车是很平常的事,而且讲究大排量的,很耗油。(对)45、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错)46、英国预计全球的低碳产业市场已达三万亿英镑,而且还会不断的增长。(对) 47、玉龙雪山是欧亚大陆离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对)48、温室气体就是指二氧化碳。(错)49、温室气体累积的结果是地球大气层的温度在增高。(对)50、中国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居住了大约八亿人口,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对)51、产业革命以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得不那么明显,是波动的。(对)52、2008年我国南方的雪灾被联合国环境署载入“2008年环境年鉴”。(对)53、森林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越多,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放出的氧气也越多。(对)54、气侯变化的经济代价可以比得上一场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目前应对这场挑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负担也比较合理,行动越及时花费将越少。(对)55、如果现在全球以每年1% 的GDP投入,就可能避免将来气候变暖造成GDP5%10%的损失。(对)56、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对)57、1992年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都明确了“共同的带有区别的责任”这个原则。(对)58、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属奢侈性排放,发展中国家是生存性排放。(对)59、发达国家历史欠帐多,现在排得也多,应该有更大的责任率先减排。(对)60、近50年来,我国极端气侯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对)61、2009年7月,在意大利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上,认可了地球平均气温升高限值为2的控制目标 。(对)62、1997年12月,“第3次气侯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 。(对)63、“碳足迹”是每人每年平均的碳排放量。(对)64、联合国每年举行一次“气侯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对)65、日本的有些居住家庭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对)66、如果把全球的水利能源都利用起来就可以满足现在全球能源的需要。(对)67、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对)68、中国目前大多城市已经变成了低碳城市。(错)69、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初期或者中期,单位GDP的能耗和一些产品的能耗都比一些主要能源消费国家水平低。(对)70、我国的能源消费属于生存型消费,今后必然还要增长,能够维持现在的碳排放强度就很不错了。(对)71、美国过去是碳排放量的世界冠军,现在我国已经超过它了,因为我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33倍,13亿人生产生活的排放量是个重要的因素。(对)72、锁定效应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某种能源、技术的依赖,例如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导致发展无法突破瓶颈制约的现象。(对)73、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入,边际成本在不断的提高,但最终会有一个限度。(对)74、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如果不采取低碳经济战略,今后五年到十年,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会显著增加。(对)75、“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单位GDP的能源用量(即能源强度)提出每年降低4%的要求,五年合计降低20%,但未对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提出要求。(对)76、“碳排放强度”是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77、按照卡亚公式计算,我国1980199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是4%。(对)78、低碳经济是个世界潮流,我们要及早筹划,超前部署,参与竞争和制定规则,才能赢得先机。(对)79、按照国际上的测算,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约为8090亿吨。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一个国家就可能要超过全球的增量 。(对)80、中国的汽车销售量,2006年已赶上日本,2009年超过美国。(对)81、我国的人均能源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一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