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docx_第3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docx_第4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 摘 要:本文选取2005年-2013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的确存在一种非线性U型曲线关系,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处于U型曲线的左端,也就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率的降低。最后,本文为提高居民消费率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下载 关键词:居民消费率;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出口和投资取得的经济成效显著,曾几度创造了两位数的GDP增长率神话,世界人民为之惊叹。如图: 注:上图是2004年-2013年年实际GDP增长率趋势图,各年实际GDP数据按照定基GDP平减指数对中国统计年鉴上名义GDP进行平减得出。 然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近几年,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速逐渐萎靡,2013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仅为7%左右,比2007年下降了近一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国外经济波动深刻影响到我国的发展;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速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得以爆发,其中作为经济增长原动力之一的居民消费与投资和出口的矛盾格外突出,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48.79%,而最新数据显示,该数值降到37.26%,远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过去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把“出口和投资依赖型”经济转变为“消费主导型”经济,进而形成新的、持久的经济发展源泉。另外,伴随着人口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城市相比农村机会更多,收益更丰厚,无疑加剧了城乡间收入的不平等,对我国居民消费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机制如何?本文将就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进行探讨,为未来突破经济长期增长困境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居民消费。邹红、喻开志(2011)表示支持这种观点,他们首先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提出了一个假说:城市居民支付力较强,但购买意愿不足;农村居民支付力较弱,但购买意愿强烈,城乡收入分配不公将造成全社会整体消费倾向降低,进而引起居民消费率的下降。然后利用1990年-2008年的29个省区面板数据(西藏除外,重庆市数据并入四川省),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验证上述假说。最后对比加入不同控制变量的模型,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确会抑制居民消费率”的稳健性结论。高帆(2014)从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1)运用1992年-2012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证实了“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居民消费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反相关”的假说,城乡收入差距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居民消费率显著下降0.0612个百分点;(2)同样基于上述数据,高帆论证了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低,进而给整体消费率带来不利影响。陈斌开(2012)考虑到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统计数据具有前后不可比的缺陷(重庆1997年才单独设立直辖市)、西藏自治区的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采纳除这三个地区之外的28个省32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从而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最终结果与高帆的结论基本一致:城乡收入比扩大1个单位,居民消费率便会下降6.5个百分点。陈斌开也对模型进行了扩展,加入城乡收入差距的滞后项,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滞后一期和滞后三期均会显著影响居民消费率,并且城乡收入差距5年平均的反向影响力度超过了当期的作用力度,也就是说,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在此基础上,他还验证了城乡收入差距阻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居民消费率水平下降。 然而,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比如刘厚莲(2013)在模型中不仅加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一次项,更加入了其平方项进行研究,得出不同于传统理论的结果: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提高,居民消费率先升后降。邹红、卢继宏和李奥蕾(2012)的看法类似于刘厚莲,他们把1982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成两个区间讨论,1982年-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居民消费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1998年-2010年则表现为较弱的抑制居民消费的作用。程磊(2011)通过动态计量分析指出,城乡收入差距确实是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原因,当施加一个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冲击时,短期内可以拉动居民消费,但长期这种影响转为负相关。李广泳和张世晴(2015),以及李广泳(2013)认为两者之间是U型关系,1994年以前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有负向影响,而1994年以后,居民消费率随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扩大。 可见,学术界关于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的看法不一,其中某些地方不乏改进之处。比如有些学者根据城乡人均收入比来描述城乡收入差距,但该指标只反映了差距的绝对量,没有考虑不同地区人口规模因素,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用泰尔指数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结果想必更为可靠。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忽略了可能的非线性关系,有待完善。因此,近十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到底对居民消费率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期望获得一个相对可信的结论! 三、实证检验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拟采用2005年-2013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之所以设定2005年为起始年份,是因为中国国家统计局自2005年起将各地区的人数统计口径调整为常住人口,且方便得到31省区的准确数据,避免了省区的合并或划分问题。本部分涉及的变量及其计算分别为: 1.居民消费率(rcr)。按照普遍做法,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与支出法GDP的比值来表示。 2.城乡收入差距(ig)。如前所述,采纳泰尔指数进行描述,其数值越大,特定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式中1反映特定省区的城镇,2反映同一省区的农村,Y1t、P1t分别表示特定省区城镇居民收入和相应人口数,Y2t、P2t则表示农村居民收入和人数,Yt=Y1t+Y2t,Pt=P1t+P2t。另外,我在计算该指标过程中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即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真实收入得到泰尔指数。 3.控制变量。为了防止模型估计有偏差,准确探讨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向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的步骤往往必不可少,具体控制变量如下:(1)对外开放(od)。本文用(货物进口总额+货物出口总额)/GDP表示;(2)经济转型(et)。不少学者认为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是居民消费率的重要推动因素,我们不能忽视它,因此用(城镇职工人数-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人数)/城镇职工人数表示;(3)经济发展程度(pgdp)。本文用各省区人均实际GDP表示,实际GDP是名义GDP根据GDP平减指数处理所得。在后面的操作中,我还对数化处理了pgdp指标。(4)政府干预(gi)。本文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来表示;(5)少儿抚养比(cdr)和老人抚养比(edr)。这里的两项指标均直接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由于2010年存在缺失值,本文采用各省区0-14岁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替代少儿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替代老人抚养比;(6)实际利率(r)。本文采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表示,考虑到部分名义利率在一年内有变化,按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通胀率则由()计算得出(P表示各省区定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实际利率越高,居民可能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如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数据有效规避了离群值的影响,说明若模型估计有偏,那不会是数据引起的。接下来,模型估计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的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下方括号内的值表示标准差,3个模型都使用了robust稳健型估计。 Hausman检验显示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所以表2没有报告随机效应的结果。FE_1是居民消费率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可见尽管所有变量联合起来对rcr有显著影响,但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不显著。FE_IV模型是对FE_1模型的改进,根据麦金农1993年提出的检验方法,FE_1中的ig具有内生性问题,对此,我们拟选取ig的滞后两阶至滞后四阶值作为其工具变量(经识别不足、弱工具变量和过度识别检验,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合理的),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下的IV估计,结果ig变量仍不显著。当我们在FE_2中加入ig变量的平方项时,模型拟合值和F统计量不仅有所提高,而且ig和ig2项均变得显著,说明居民消费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确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这种非线性关系主要表现为U型曲线的形式,拐点位于城乡收入差距为0.192附近,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值小于0.192,则居民消费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负向关系,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值大于0.192,则两者变为正向关系。纵观2005年-2013年全国31省区平均泰尔指数,全部没超过0.192的临界值,也就是说现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扩大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深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的对立关系是符合常理的,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后,却表现为互补关系,我想是因为伴随着人口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年轻一代逐渐向城市靠拢,而老一辈的人由于乡村情结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农村老人的消费欲望非常低,导致城镇居民扮演起了消费的中坚力量,所以某种角度来说城乡收入差距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部分省区的城镇化暂时没达到那个水平。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高帆等学者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说是对众多学者观点的综合。相似点在于近十年来缩小大部分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提升居民消费很有帮助,然而贵州、云南、甘肃三省的城乡收入差距大于临界值,属特例;不同点在于居民消费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非线性关系不可否认,只是我们尚处于U型曲线左端区域而已。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拟提出一些建议:(1)针对部分省区特例,出于扩大内需、增进全体人民福利、推动经济长期发展的三重考虑,即便城乡收入差距超过了临界值,我们也应该尽量缩小这一差距。深化经济改革,绝不是追求某单一目标,而强调多目标结合,我们不能牺牲农村居民的利益来换取较高水平的居民消费;(2)继续加强其他省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工作,激发全体居民的消费活力,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3)依据FE_2模型中lnpgdp显著抑制消费和et变量显著促进消费的结论,推动经济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4)老人抚养比edr同样对居民消费率有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借鉴国外经验,加大“财政养老”力度。 参考文献: 彭妮娅.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3. 李广泳.收入分配、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南开大学,2013. 梁雪冰.社会保障、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刘勇.经济转型、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研究D.武汉大学,2010. 邹红,卢继宏,李奥蕾.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J.消费经济,2012,02:28-31. 陈斌开.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01:33-49. 程磊.收入差距扩大与中国内需不足: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经济科学,2011,01:11-24. 邹红,喻开志.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3:45-55. 高帆.劳动者报酬占比、城乡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